(长文)明侦第六季总结+展望
来自:勇敢的心
第六季的全部十二案已经播放完毕,虽然收官宴还没有播出,但目前也可以对第六季进行一个总体性的评价,并以一个观众的视角提出我的些许建议。
在我这里,明侦六是“封神”的一季。无论是剧本水平,还是嘉宾表现,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豆瓣9.1分的评价也绝对实至名归。所以相比于写第五季评价时我把重点放在了问题和建议之上,这一季的评价,我想多说一说第六季究竟优秀在了哪些地方。
全文较长,主要分成三个大的部分:剧本、嘉宾、问题与建议。
一、“封神”的剧本
我记得在写第五季评价时我说,剧本是明侦真正的核心。只要剧本足够优秀,基本都能有很好的节目呈现,但如果剧本拉垮,嘉宾再高能也救不回来(典型例子就是北方慢车下)。
而第六季,节目组明显体现了对剧本的足够重视。整季十二案,剧本的平均水准极高(除了NZND稍有不足),如果考虑已经到了第六季,对剧本的复杂度、创新性都不断有更高要求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如此质量,就更显不易。所以必须先为辛苦的编剧们点一个大大的赞!
我把对剧本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立意性、故事性和推理性。
(一)立意性
毫不夸张地说,明侦六的立意是明侦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高峰。当我一直觉得各种立意已经被提的差不多的时候,节目组总能找到能够引人深思、打动人心的点。记得第五季看到收官一案又提到家暴的时候(而且是以一种僵硬的、强Cue的方式),我就对明侦是否还能在立意上进行创新有所担心。但是第六季十二案下来,让我之前的担心完全烟消云散。
第六季的开篇立意就让所有人印象深刻。儿童被侵害这个主题,不仅对于综艺,就连对于电影来说都是需要勇气才能触碰的。再加上杨蓉本人对蓉门童这个角色极为出色的演绎,这一案的立意呈现足以竞争明侦历史NO.1。
接下来的几案,《四大才子》的代笔,《天空公寓》的无良房地产商,《杂货铺》的关心心理疾病,都是紧贴时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立意。
《神奇的部落》关于男女平权、社会平等乃至文明平等的提及更是体现了节目组的勇气。至于最后落脚在了地球保护,其实我非常能理解。因为明侦毕竟只是一个综艺,它需要考虑过审以及话题敏感性(吼莱坞暗讽娱乐圈、NZND提到粉丝送礼,都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在目前的审查环境以及舆论环境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及这些主题,引发人们的思考,在我看来就已经足够优秀了。重要的不是它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你通过节目有了自己的思考。
《吼莱坞》一案的立意同样颇具勇气,一讨中对于当下娱乐圈许多现象的讽刺,比如替身、表面夫妻、没演技的人拿奖等等,真的是直戳娱乐圈的不少痛处。和《神奇部落》相同,这一案的立意最后也发生转变,落脚在了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这里和我上面说的一样,这些敏感的话题确实不适合直接指出,能够在故事里暗戳戳地提出,引发大家的思考,其实就足够了。
接下来,《Offer》中对过于追求名次的否定,《还漂》对容貌焦虑的思考,都是反映现实且耐人寻味的。
《芒城风云(上)》的家国情怀可谓是达到了立意的又一个高峰。这种宏大的主题往往是影视剧才会涉及,而且这个主题有时会涉及历史和政治因素,导致比较敏感。但这一案节目组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方式,一方面将背景虚化,设置在“贾国”“芒国”中,避免了直接涉及历史可能导致的过审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主题很宏大,但主题的呈现是通过每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和行动得以凸显的,也只有大历史下小人物的爱恨情仇,才让这一案的故事如此打动人心。
稍有争议的立意是NZND,这也是我上面说的,对于一些可能比较敏感的、存在争议的话题,我觉得节目组要么尽量少触及,要么可以隐晦地提及,提供给观众思考。作为综艺节目,不太适合以官方的立场,去给一些尚存争议的话题下定论、做判断,我觉得这是以后思考立意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总的来说,这一季的立意整体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这些立意的呈现不是去生硬地塞给观众(这里不得不提到慢车的家暴了),而是通过每一个人物的故事,他们的爱恨与内心的矛盾,让观众从侧面感受到这些故事背后所反映的主题。这绝对是更高的艺术境界。
(二)故事性
之前经常有观众会吐槽,有些案子的一讨变成了“故事会”(典型反例就是回到未红时)。我在第五季的总结文章里也说,其实不是反对故事会,而是说最好每个人的故事线能够汇聚成一个整体,有着紧密的关联。典型的正面例子就是《深夜麻辣烫》,一讨也讲了很多故事,但充满悬疑且打动人心的情节、不同人物之间的草灰蛇线,都让它成为经典,甚至完全可以写成优秀的社会派推理小说。
这一季的编剧绝对是吸取了曾经的教训,不少案件的人物关系设计、“讲故事”情节,都变成了经典之经典。
最精彩的当属《吼莱坞往事》的一讨。这一案的一讨绝对是明侦历史上最精彩的一讨之一。五个人物的故事线就像齿轮一样,紧密地咬合在了一起,晨与鸥的旧情难忘,金与晨的秘密合作,鸥与张的“绿与被绿”之前徘徊,张与撒的“网恋”,撒对金的冒名顶替,张对金的一见钟情。这是构造人物关系极为优秀的典范。
《芒城风云(上)》的一讨同样经典。相较于《吼莱坞》来说,芒城风云没有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线,简单清新的故事令我恍然间有回到一、二季的感觉。但这里面所有人物情节都紧紧围绕着家国主题,围绕着救亡图存这个背景,不同人为了自己心中的目标分别采取着各自的行动,最终汇聚在了一个落脚点。同时还令人拍案称道的就是其中人物矛盾的设计,撒与蓉彼此相爱却又因各自的政治背景与家丑国恨而注定无法终成眷属,这份隐晦又深沉的爱情令我想起电影《沉静如海》,这种一往情深却又注定悲剧的矛盾,是极为打动人的。此外,新青年之前对撒、何二人的误解也是一个矛盾,蓉作为贾国人的立场与其余人芒国人的立场也是矛盾,矛盾的存在才能引发戏剧效果,才让这一案如此震撼人心。
此外,像是《天空公寓》一讨的紧凑节奏与悬疑性,《令人心酸Offer》一讨的层层推进,《还是漂亮惹的祸》一讨的温馨与搞笑并存,都是非常优秀的故事设计。
我记得韩版《犯罪现场》中的玩家张镇导演曾提出“三角形”的故事构造,他说优秀的故事情节都如同一开始从三角形宽阔的底部出发,最后逐渐汇聚在顶点处。我觉得这也是优秀剧情的一个判断基点,虽然一开始每个人物的故事不同,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会发现大家彼此之前的紧密联系,以及与主题的联系和侦破案件的联系。反之,如果只是单纯地各讲各的故事,最后这些故事线都是发散的,那这就属于之前被大家批评的“故事会”了。
这一季剧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所有人的故事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完整的主题。大家讲故事不是仅仅为了说自己的动机,而是为了把整起案件的碎片拼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拼图。就像《名侦探柯南》一样,虽然有许多的日常小案件,但有一条核心的主线将这些故事串了起来。明侦的每一起案件都最好有一个相关的主线,这样故事才能散而不乱,每一案都有着自己的灵魂。
(三)推理性
先说说诡计吧。这一季几乎每一案都有一个作案的核心诡计,要么是制造不在场证明,要么是制造密室,要么是营造不可能犯罪的幻像。核心诡计的存在对于本格推理爱好者显然是非常友好的。当然,这里也存在着诡计和锁定凶手脱节的问题,这个在下文再详述。
众所周知,随着明侦一季一季做下去,作案诡计绝对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烧脑。记得第一次密室杀人是在第一季《欧冠之巅》一案中,那一案的手法仅仅是用一根绳子在外面将厕所门锁拉下。而到了第六季,核心诡计已经到了“心理密室”、两个人用好几条绳分别操纵不同机关、尸体与替身之间来回换、利用时空穿梭机制造不可能犯罪的地步了。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这一季对于热爱推理,特别是热爱各种奇奇怪怪杀人手法的观众来说,绝对是非常令人大呼过瘾的。
其中我要特别表扬的是《天空公寓》的诡计,利用楼梯的作案手法没有那么玄幻,却非常扎实。一方面,这种楼梯设计方式与现实中很多高楼的设计是相同的,使得这种手法非常具有现实感;另一方面,该案中对手法的推理与对于凶手的锁定具有直接关系,可以说基本上把手法推完整了,凶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除了作案手法之外,这一季推理的精彩之处还在于从细节线索上的发散思维。最经典的莫过于《神奇部落》中“门为什么没关”和“羊为什么不见”。这是非常细节的地方,但正是在这蛛丝马迹中隐藏着直达真相的钥匙。同样经典的还有收官案中主犯写给从犯的便条,像是“聊过后”,“你左手边的门廊”都是非常细微但隐藏着巨大信息的地方。这些细节处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节目组在设置上的严谨。
这一季案件的逻辑性也相当在线。像是《夜半酒店(下)》的灵魂交换排列组合,《还漂》中新时空与旧时空的交错,《天空公寓》借助楼梯构造和电梯视频锁定凶手,《Offer》中通过线索一步一步摸清每个人的身份和动机。这些剧情的设计都体现了这一季相当严密的逻辑性,不少推理都要暂停捋思路或者反复观看。
总体来说,这一季的推理既具有复杂性,也具有创新性,同时有不少可以令人灵光一现的时刻。我猜这一季让何撒二人都只做一次凶手,应该也是考虑到剧情和推理越来越复杂,需要作为好人的双北来帮助大家梳理思路,掌控全局吧。
二、优秀的嘉宾表现
无论是新嘉宾还是老嘉宾,无论是只来一期还是来了很多期的嘉宾,这一季的表现都相当不错。我主要来说一说令我印象深刻的嘉宾们:
(一)老嘉宾
1.第一个位置留给一个组合:“何撒白张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双北237”。这一季他们只在《夜半酒店》中出现,不过也留下了足够经典的开篇两案。我要特别说一说《夜半(上)》的二讨,他们几个人再一次奉献了“神仙打架”一般的脑力碰撞,全员输出,令人有些梦回无名岛上案的二讨。在我看来明侦最吸引我的地方,其实是玩家们之间的思维碰撞,一起探讨和辩驳的过程。而“何撒白张刘”几乎每一次齐聚,都能给我们带来全员高能的推理盛宴。特别是在第六季的案子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他们五个人聚在一起就更令大家期待。
此外还令人惊艳的是,此前我们一直觉得他们只是高能推理组合,但夜半酒店两案中,他们也奉献了相当精彩的综艺效果和默契配合。自此他们越来越成为“无死角”的天花板组合,如果第七季有机会的话,真希望他们还能再次重聚。
接下来具体说说他们的每一位吧。
a.何老师这季俨然成为明侦的“隐形侦探”。有太多太多的复杂局面,都是在他的引导和梳理之下变得清晰。只要他不是凶手,那他基本上都会承担一部分侦探的职责,带领大家推进案情,整理思路,提出怀疑,解释疑点,掌控大局。以至于当何老师做凶手的时候,我觉得一定需要一个张若昀这样的角色,像《海上钢琴师(下)》中一样,接替何老师的职位,带领大家盘逻辑、理局面。案情越复杂,越展现了何老师的不可或缺。
b.撒老师这一季呈现了“封神”级别的投票准确率。从《夜半酒店(上)》的四票挂蓉就已经预示了这一季将会摘掉“明灯”的帽子。同时撒老师这一季的人物扮演我觉得也到了一个新高峰,最为经典的莫过于《芒城风云(上)》中的撒参谋,你几乎想不到还有第二个人,能够像他一样将这个人物形象,将他的饱读诗书、家国情怀、以及爱恨情感刻画的如此淋漓尽致,生动鲜活。而且撒老师还有一个绝活:他能把本和自己在剧情里不是“CP”的人营造出“CP感”。经典的像是《夜半酒店》中的撒蓉,《吼莱坞往事》中的撒鸥,都是完全没有CP线,但却能被撒老师演绎出非常棒的综艺感。总之,撒老师这一季的发挥一如既往地优秀稳定。
c.小白这一季依然延续着他的高能推理。最后一案中对票型的推理令人梦回《海上钢琴师》。有人说他这一季发言不多,其实我觉得他在《夜半酒店》以及《芒城风云》中都发言很多,NZND一案主要还是因为他本人的故事线太少,所以会显得沉默一些(回想起来的话第五季NZND也是这样)。我觉得小白有他自己独有的玩游戏的方式,虽然不像双北那样持续输出掌控大局,但能够在关键时刻提供自己的想法,推理出案件的关键点。像是《夜半酒店(上)》中,作为抗推位的他提出“自己的时间是被动的”这一点,对于锁定甄霄云一案的凶手,就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夜半(下)》中他提出郝妹妹可能为了报答蒲动物,不会把自己换到他身体里面。虽然这个思路和凶手不一样,但他提出这点绝对是非常惊艳的,明侦正是需要这样的发散性思维。
如果说有什么希望的话,其实我希望节目组下一季不一定非要做《NZND》了,这么多季的NZND其实只有一、二季的案件算得上经典(第五季也不错,但更多是归功于玩家,剧本依然一般)。每一次NZND都让小白参与,但大多时候案子质量都不高,让我觉得有一些惋惜。小白一季来的次数本身就有限,与其这样还不如停做NZND,让小白多参与到其它的高能案件中去。
d.若昀这一季来了三期,也第一次做了侦探。我曾经在第五季的总结里说过,若昀在我心里是最接近何老师那样的“六边形战士”角色的人。他能够细致地梳理局面,能够掌控大局,有着非常强的逻辑能力,出色的表达能力,同时还有很好的人物扮演水平。这一季第一案的二讨中,也是他最先带领大家梳理甄调查一案凶手的行动路线(虽然一开始的分析存在问题哈哈),四大才子也是他带领大家排除了假凶手,梳理每个人的嫌疑。每次有他在的案子里,都会觉得双北省了不少力气,经典的像是海上钢琴师二讨对穿越的梳理,头号玩家对游戏过程的精准还原,北方慢车上“逻辑怪”一般的推理Carry。还是那句话,如果有档期,希望“逻辑怪”能常来明侦。
e.昊然弟弟这一季只来了《夜半酒店》的两期。但就这两期来看,他也已经表现的足够出色。夜班上的二搜过程中提出众多脑洞,发现暗门等重要线索,夜班下提出的30分钟空白期,直接帮大家锁定了凶手。希望下一季能看到昊然弟弟圆了他的“凶手梦”哈哈。
2.蓉。上文刚刚谈完“何撒白张刘”,不过夜半酒店两案能够载入史册,蓉绝对也功不可没。特别是夜半下,几乎是蓉一己之力呈现了这一案的深刻立意。如果说“成全”是明侦史上最好的双人配合的话,那么蓉在夜半下一讨的独白,就是明侦史上最好的独白之一。如果没有蓉那一段动人的表述,我想这一案的主题或许也不会这么深入人心。
回想起来,蓉在这季几乎每一案塑造的人物都是经典。蓉门童的黑暗身世以及对光明的向往,蓉貌好内心的苦楚以及对所爱之人的深情,蓉十三姨战乱之下的选择与矛盾,以及收官的蓉门童甘愿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决绝。当然,最为经典的莫过于那一句“我希望她如愿”,这是和撒霸王自首一样,足以载入史册的反常规投票。这些优秀的人物塑造,一定是来源于她对自己人物的深刻理解。
蓉的推理能力也在这一季得到了呈现。收官一案她排除自己的辩驳,以及她二讨中一直质问的“长得像就会信任吗”,最后投票中说的“从犯不一定非要认识主犯”,都是指向了案件最关键的点,可惜众人在二讨中的推理方向有些走偏。此外她在《夜半酒店(下)》中说的“如果我是郝妹妹,我最想交换到谁的身体里去”也是直指案件核心。我觉得这也是蓉投票准确率高的重要原因:她不会被复杂的逻辑带偏,而是始终有着自己的冷静思考。
最令我惊艳的是蓉的综艺感。记得她刚来明侦的时候一直被说综艺感不好,这也源于她参与综艺确实不多。但这一季,她的综艺感有目共睹的提升,这也缘于她和嘉宾们的默契感和配合能力的不断增强,无论是虐心的“蓉白”、有时搞笑有时深沉的“蓉撒”、还是不是CP胜似CP的“蓉何”,都展现了蓉在明侦大家庭中的完美融入。
3.“双魏”。我曾经分别写过两篇长文,评价魏晨和魏大勋在明侦中的表现。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总的来说在第六季,魏晨一如既往地稳,而大勋则相较于第五季有了长足的进步。
4.鸥。这一季鸥只来了两期,而且最后一期应该还是感冒未愈,状态受了一些影响。相信对于鸥来说,明侦就像家一样。她说,听到撒老师那句“走过万水千山”时,自己的眼泪也“刷”一下掉了下来。我想这就是老玩家对于明侦的意义吧。希望下一季鸥能不像这段时间这么累,有时间能常回明侦看看。
5.大老师。大老师在第五季缺席之后,第六季重新回归明侦。有他在的时候总是不缺乏笑声。当然也有人会说大老师有些闹,不过我倒是觉得,像《四大才子》二搜过程中,大老师用“打油诗”方式说出自己故事线,其实也别出心裁。因为众所周知二讨经常是轮流讲故事,可能会有审美疲劳,所以大老师这种方式有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这种方式也分故事情节,如果芒城风云的故事用这种方式讲述,那显然就不妥当了。
如果有什么希望,我还是希望大老师能注重记忆自己的台本,最好不要出现《杂货铺》中忘记自己作案线的情况了。
6.戚薇。戚薇给我的感觉就是“稳”。无论是做侦探、做凶手还是平民,她的状态都没有太大的起伏。她有着不错的入戏能力,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从《名侦探的法则》中能够看出她的细心以及和嘉宾们的默契度。
7.吴昕。昕姐简直成了凶手专业户哈哈。不过吴昕的凶手牌的确是非常之稳,有着很强的辩驳能力。她的思路非常清晰,像是《神奇的部落》一案就始终抓住金仅用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作案这一点进行怀疑。当然,昕姐作为侦探掌控大局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8.小贾。这季小贾来了一期,也圆了他的“侦探梦”。我觉得相比于往季,他表现的更加沉稳,特别是作为侦探,面对这样一个无脚本的复杂案件,已经相当优秀。期待何时他能和昊然弟弟一样,圆了自己的“凶手梦”。
(二)新嘉宾
1.张新成。张新成这一季来了6期,可以说是节目组的“重点培养对象”。曾经一度因为他连续来了3期,让一些观众审美疲劳。不过总体来说,张新成的推理能力、逻辑能力是相当不错的。有很多例子:《四大才子》作为凶手,当大家认为凶手需要确保自己坐在上游时,他立刻指出只有戚茶有这个条件,这是非常敏锐的甩锅;《天空公寓》中第一个指出凶手可能是从2楼坐电梯到47楼,直接将凶手锁定为撒老师;《杂货铺》二讨中提出何的另一个人格杀人的脑洞,虽然并不正确,但当时令人惊艳;收官一案中根据勋的信排除撒,缩小了凶手的范围。虽然新的投票正确率看起来不够高,但我觉得他是有一个自己的思路和逻辑,只不过有时会跑偏(有点像一、二季的撒老师)。不过他敢想,敢于贡献自己的脑洞。
我觉得新需要提升的一个是人物扮演能力,这个很多人也都说过了。另一个是表达能力,有时候他语速很快,其实慢一些会更好。
2.金靖。最早认识金靖是在《饭局狼人杀》,那时候就觉得她是一个风格鲜明独特的女艺人,她也把自己鲜明的风格带到了明侦。有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她的风格,其实和我上面说大老师一样,她这种略夸张的呈现方式有时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一讨过程中,如果一直是平铺直叙地讲故事,很容易让观众困倦。而这时候有一个金靖这样的嘉宾,能够以另一种风格进行陈述,是会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吼莱坞》一讨中,金靖在一边用抑扬顿挫的语气陈述自己的经历,撒老师在椅子上蹲着“生无可恋”的样子,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呈现效果。
金靖最大的优点就是她敢说,敢参与,敢融入。她表达能力很强,表达欲也很强,也正因此给明侦带来很多新的化学反应。她虽然是新人,但和别的嘉宾不太有距离感,这让她很容易融入这个团体里,参与到探讨之中。
金靖对于自己人物的理解也很优秀。《神奇的部落》与《吼莱坞往事》,虽然稍有夸张,但她都很好地呈现了金鲤和金银花的人物形象,这源于她对剧本的充分理解。
我觉得金靖需要提升的就是她在一对一过程中,还是尽量少依据状态来排除自己嫌疑。特别是已经到了案件的关键时刻,作为平民还是尽量给侦探提供自己的思路和推理。
3.郭采洁。作为新人,郭采洁虽然只来了一期,但她带给我的观感是非常好的。能感受到她作为新人有些拘谨,但她对待明侦的态度非常认真。虽然她比较沉静,但一方面认真搜证、积极参与、敢于推理、敢于提问题,另一方面也非常好地诠释了自己的角色,在我看来绝对属于演技流。她的演技既不会用力过猛,同时又能鲜明地呈现人物形象,典型的例子就是她叙述自己孩子去世时的那段表现,眼眸和语气中尽是哀伤,情绪感染恰到好处。如果有机会,期待她还能来玩。
4.张雨剑。张雨剑来之前很多观众都非常担心节目效果,他这种沉默寡言的风格确实不一定适合这种语言类综艺(之前在蜜桃上的表现就是一个例证)。不过单就《吼莱坞往事》这期而言,张雨剑的表现绝对是高于预期的。一方面,张飞饼的人设与他本人的风格高度契合,所以整季十二案,如果让我说起印象深刻的人物,那个拿着铁锤的憨憨的张飞饼绝对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其实张雨剑有自己独特的综艺感,“鸥不是海鸟”、“不怀疑,不怀疑,没事兄弟”也绝对是明侦六的名场面。此外,其实张雨剑的推理能力我认为是过关的,发现郝姐姐背后的手,二讨中也提出过关键点,还一度把嫌疑指向真凶(不过最后投错了)。如果以后能再有适合它的人设,也欢迎他再来玩。当然,如果他能提升表达欲望,会更好一些。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感,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有各自印象深刻的嘉宾。不过总的来说,我认为这一季明侦节目组在选嘉宾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观众之前的意见,像是第五季备受好评的蓉、昕、戚、晨,这一季都在尽力邀请。同时,在本季鬼鬼因为疫情缘故无法参与、鸥姐因为参加浪姐很少有时间能来的情况下,几位女嘉宾,无论是新嘉宾还是老嘉宾都很好地弥补了这个空缺。同时,本季每一案都基本是以老嘉宾为主,新嘉宾最多不超过2位,特别是开篇“何撒白张刘蓉”与收官“何撒白鸥晨蓉新”都足以称得上是神仙阵容,可以看得出节目组应该是充分考虑到了明侦老粉们的感受,同时选择新嘉宾也应该都是做了一番调研。必须要给所有的嘉宾和节目组点赞!
三、问题与建议
(一)时长
这一点我在第五季的总结中就有提到。第五季的案子基本都是3小时以上,而第六季更是动辄一个案子4小时。我想,节目组将每一案分两天播放上下两案,应该就是想减少连续观看导致的疲惫。但是说实话,就算一天看两个小时,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也是个挑战。
特别是,很多明侦的观众都是大学生,他们总有一天会上班,不再有上学时那么多的时间看节目。如果明侦还希望吸引新观众的话,一个案子4小时的时长对于很多人来说绝对是劝退的,不要说节目本身是不是精彩,就光看进度条都可以劝退很多人。所以我觉得节目组真的有必要尽可能让节目精简一些。
当然,到第六季了,案子肯定是越来越复杂,因此时长增长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有些部分是完全可以剪辑掉的,拿收官一案来说,有太多部分都是把之前找到的证据重复播一遍。比如上集中大家谈到的点,下集再回放一遍。甚至是刚刚讨论到的点,再回放一遍。其实我觉得不太有必要。如果怕观众忘记前几季的内容当然可以回放,但上集中刚刚播完的,下集真的没必要再回放了。这是我觉得可以精简时长的一个建议。
(二)侦探投票
本季刚播出的时候,双侦探模式一度引起了很大争议。我觉得这个模式倒还可以延续,关键问题其实在于第一轮投票。现在的绝大多数案子,一讨之后根本看不到案件的全貌,更别说推测凶手了。即便是撒蒲组合“封神”的第一轮投票,其实很大也是运气成分(因为他们据以决定投蓉的那句“我们还不能在一起”其实并不是他们当时猜测的意思,夜半下我们才意识到蓉说这句话并不是说想先杀掉甄调查甄霄云,而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白白)。实际上,我觉得侦探的第一次投票基本上就是在碰运气,那么在双侦探模式下,如果两位侦探挂同一个人的票,那就很容易对最终的票型产生重大影响,收官一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范例。即使平民都投对票,凶手也很可能凭借侦探第一轮的盲投而逃脱。
所以我倒觉得,还不如就取消侦探第一轮投票的权利,或者让侦探可以选择,第一轮是否要投票。因为在故事根本就不完整、二搜过程中很可能反转再反转的情况下,第一轮投票真的没有什么意义。不如所有人都在二讨之后投票,如果抓住真凶且侦探投对,就额外奖励一根金条,这样的话侦探也是可以最多拿两根金条。
(三)强行“情怀杀”
这里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成全”。很多时候强行地Cue一些梗会让人有审美疲劳的感觉。其实成全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罕有和珍贵,在于一个特殊情境下,鸥和晨自然而然的配合与展现。如果以后每一次他俩在一个案子里出现,都要安排一个与“成全”类似的人物关系,那就反而会弄巧成拙,让它好像变成一个贩卖情怀的工具。《吼莱坞》中晨与鸥的人物关系,以及强行安排唱珊瑚海,就令人有些许的审美疲劳。
正确的“情怀杀”范例,是NZND演唱会上魏高管唱的那首《成全》,也是收官一案中磁带里传出的鬼鬼那首《世界末日》。情怀正是因为它的罕有才让大家珍惜,时隔多年以后不经意间响起的歌声,往往才更令人动容。
比起总是在老故事上做文章,节目组不妨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像是这一季的蓉门童与白门童、撒参谋与蓉十三姨,都是不亚于“成全”的CP,情怀不是强行提及往事的煽情,而是存在于新的故事、新的化学反应里。
(四)重视逻辑的推导,而不是反转
这里就不得不提《吼莱坞往事》了。我记得曾看见有观众说,这一案最后像是编剧设计了一个晨导是凶手的剧本,但最后硬给改成金银花。从各种条件来看,晨导是凶手都更加合理。撒老师在投票环节说的那个逻辑是非常正确的:晨导因为准备了嫁祸合同,是可以接受出现两具尸体的,但是金银花要上位,在不知道晨导有第二手准备的情况下,她是不希望替身事发,最后影响晨导的。反观何老师最后的逻辑是:晨导太明显了,所以反而不怀疑他。我觉得如果锁定凶手依靠的是这种思路,那这个剧本的设计就背离了推理的初衷了。推理的核心绝对不是反转和出人意料,而是依据现有的证据,按照逻辑进行推演。如果按照逻辑推导下来一切嫌疑都指向一个人,却最后不是那个人。那么这样的话推理就变成心理博弈游戏了,就在于让玩家猜节目组的心思。那这就不是一个推理游戏而是“石头剪刀布”游戏了。
所以我宁愿接受像是《天空公寓》或者《夜半酒店(下)》中那样依据逻辑将凶手锁死的案件,也不太愿意看到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人,偏偏凶手就是另一个没什么嫌疑的人。所以我觉得以后还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吧。
(五)诡计与凶手的分离
这一季的很多案子,对核心诡计的推导与确定凶手都几乎没有关联。比如《杂货店》中的密室、《Offer》中的密室、《吼莱坞》中的替身不在场证明,你会发现这些手法无论是哪个人是凶手,都可以实施。不只是这一季,之前的很多密室手法,都与确定谁是凶手没有任何关联。比如经典的《玫瑰酒店》,你会发现下案中借助毯子和书籍制造杀人的密室现场,与确定谁是凶手没有任何关系,最后锁定凶手的是灵魂交换的证据。再如经典的《头号玩家》,制造一个密室假象的手法与确定谁是凶手也没有任何关联(所以即使是小白推出了这个密室手法,也对他本身的嫌疑增减没有什么影响)。再如经典的《MGQ》,利用两面镜子伪造凶手进入另一个房间,对于确定凶手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其实诡计与确定凶手之间的脱离,是古已有之的事情。
我觉得这个也不算是大问题,特别是对于热爱本格推理的朋友们,有时候杀人手法本身就很吸引人。像我上面举的几个往季的例子,其实都没有影响这些案件成为明侦的经典。只不过有时候我会觉得,手法与凶手的分离,会使得对于案发现场和作案方式的还原变成无用功,最后发现无论推理出了多么复杂的手法,到头来是谁做都一样。所以我觉得还是如果在确定诡计的时候,就可以锁定凶手或者排除一些嫌疑人,是会更好一些的。
这里的正面例子,一个是《天空公寓》,只要推理出凶手是利用楼梯和电梯,从2层到47层,就能够锁定凶手是谁。一个是《芒城风云(上)》,只要推理出凶手是利用了鸭肠制造延时装置,就能将嫌疑集中在厨师身上。一个是《夜班酒店(上)》的甄调查一案,只要理清凶手在密道的行动路线,基本就能锁定凶手。还有一个就是《还是漂亮惹的祸》,理清时空穿梭机的功能,再考虑谁有机会能使用这个机器,大概也就能确定凶手了。
(六)想加的因素太多、太杂
这个问题可能也和本季时长过长有关系。拿收官一案来说,肉眼可见地融合进了太多太多元素,看起来很热闹,但也很容易感到混乱。感觉是编剧想要表达的太多,但很多东西又没有说清楚和表达清楚。
反观《芒城风云(上)》中,故事情节简简单单,人物关系直白简明,也没有过多的融梗或是致敬,但观感反而比夹杂了大量因素的《芒城(下)》要好很多。复杂不一定精彩,简单不一定无聊。
我之前写过一篇分析上下连案的文章,其实就有说过,为什么很多上案反而观感要好于下案。可能正是得益于上案情节没那么复杂、没那么多反转。我们回想起来,《恐怖童谣》(上),《玫瑰酒店》(上),《又漂》(上),《无名岛》(上),《海钢》(上),《北方慢车》(上),其实都不是复杂的案子,但能把一个故事踏踏实实地讲好,配上高能嘉宾们的演绎,就足以成为经典。《芒城风云》(上)也是如此。
拿收官一案来说,又借鉴了很多电影,又借鉴了西泽保彦的小说,又想搞回忆杀,又设置时空循环,又想Cue各种CP,又设置双凶手,还想宣传目标任务和线下推理馆……到最后我还是没太明白这一案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我觉得观众的脑力是有限的,信息接收度也是有限的,所以能够像《芒城风云(上)》一样,围绕着一条主线,把每个人的故事讲好,我觉得就足够了。
(七)证据设置
这时候又不得不提到各种锁和密码了。我觉得第六季时长如此长,各种密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很多时候搜证就是在猜各种密码,玩解谜小游戏。很多人都说这一季搜证观感最好的两个案子分别是《神奇的部落》和《芒城风云(上)》,因为这两个案子一个发生在原始部落,一个发生在民国(至少看起来是民国时期),当时没有手机电脑,甚至原始人连锁都没有。其实我觉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案子,都尽量少设置密码和锁,除非有些证据是必须要在二搜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的。一搜时尽量不要有各种猜密码小游戏了,我觉得这其实也有助于缩短时长,精简案件。
此外,关于依然存在的一些凶手作案自白。其实我还挺能理解的,因为现在案情越来越复杂,很多作案逻辑和故事情节真的只能在纸上写出来才行,我也想不到更好的证据呈现方式。而且很多作案自白,其实还是节目组怕嘉宾推理不出来作案的一些细节,才设置出来的。四、五季的时候我还不太能理解,但现在我也觉得这其实情有可原。
(八)案件复杂度的合理掌握
明侦的趋势是案子越来越复杂,但我始终觉得这个复杂度应该是要有一个上限的。像《吼莱坞往事》下集的情节,我看的第一遍完全是一头雾水,《芒城风云》(下)也是觉得过于复杂。我觉得最恰到好处的是《夜半酒店》两案,作案手法清晰,逻辑明确,再加上高能嘉宾们的讨论,一遍看下来非常顺畅。此外,即使像是案情非常简单的《芒城风云》(上),也完全可以凭借嘉宾们优秀的演绎、精彩的故事以及出众的立意,而成为经典之案。
所以我觉得,节目组需要掌握好案件的复杂度,我觉得最好的节目效果是让观众看一遍就能基本明白案件思路和推理过程,而不是看了一遍还一头雾水。特别是,最好不要通过信息的堆砌而增加案件的难度,这终究是一个综艺节目,过多的信息(特别是杂乱的信息)会非常降低观感。同时,控制剧情中反转的次数(特别是二讨过程中),反转太多一容易审美疲劳,二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尽量不要超出复杂度的上限,如果案件太复杂,会过度提高节目的门槛,对于很多新人观众可能造成“劝退”的结果。
四、结语
总的来说,第六季是整体质量非常高的一季。不知道第七季何时能到来,希望那时,老嘉宾能常来玩,新嘉宾也能带来新的惊喜和化学反应。我们期待着还会遇见更多更精彩的案情,更经典的故事。
我曾在第五季的总结中说过,我们都知道做推理节目有多难。推理节目不可避免的就是观众的审美标准不断提高、嘉宾的破案能力不断提升,而精彩的故事、精妙的作案手法毕竟是相对有限的,创新和创意永远是最大的难题。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节目组能沉下心来,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去构思案件、打磨剧本。这才是明侦真正的灵魂,是明侦能六季长盛不衰走到今天的原因,也是当初令许许多多的人爱上这个节目的理由:推理是一切的核心。
我不知道明侦能否像这一季最后一案时所说的,做到2046年,我也不知道它是否能像第二季最后一案中小盒子所说的,做十季、二十季、三十季。我们常说“不忘初心”、“侦心不改”,但其实我们也知道,明侦不可能完全回到第一季的样子。明侦的案件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对创新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特别是在流程模式固定的情况下。这或许是推理节目的宿命。也正因为如此,明侦做到第六季依然能为我们奉献如此高水平的案件,如此精彩的节目呈现,才显得弥足珍贵。
所以对于我,一个明侦老观众而言,能够第六次享受到这贯穿十二案的推理盛宴,便已足够满足。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请问呢?区别待遇别太明显。。。 (Blossom)
- 剧情区|看了预告瞎猜一下,猫鼠会不会是亲兄妹或姐弟的龙凤... (行于逆旅)
- 上中讨论区|看了一下预告,感觉还算有点吸引力的? (zff是破防猪)
- 好爱这一幕,下季多让我看到好吗 (Blossom)
- 好梦旅社 - 开网店的昕福 (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