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简介
年轻的努斯(可能的、不可能的,自己最清楚。)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国内最有影响的哲学院系之一,其前身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哲学系,创建于1922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并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前30年在此任教的学者有:余家菊、陈剑翛、屠孝寔、方东美、范寿康、熊十力、高翰、朱光潜、张颐、万卓恒、程迺颐、洪谦、金克木、黄子通、王凤岗、汪奠基、周辅成、石峻、江天骥、陈修斋、张世英等。 1953年至1955年,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武汉大学前校长李达教授积极筹备恢复哲学系的工作,说服高教部,并延揽人才。1956年经高教部批准,武汉大学哲学系正式重建,当年招收了复建后的第一届学生。李达校长亲自兼任系主任达六年之久,并亲自授课。我国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资深教授陶德麟先生亦曾担任系主任。1996年12月,武汉大学在哲学系基础上成立了哲学学院。1999年哲学、中文、历史、艺术等院系合并,组建人文科学学院。2003年8月恢复哲学学院建制。作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下设哲学系、宗教学系、心理学系和美学与艺术史系(筹);哲学系和宗教学系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心理学系有1个硕士点;共有哲学基地班、宗教学、比较哲学国际班、国学、心理学5个本科专业;现有在站博士后22名,在校博士研究生163名、硕士研究生133名、本科生467名。哲学学院为祖国培养各类优秀人才5000余人,他们在党、政、军、学、商、文各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哲学学院有一流的学科体系。1981年,外国哲学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文科博士点授权单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先后于1984年、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8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外国哲学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1994年哲学系被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哲学)”;1996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立项单位;1999年被批准设立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成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历史学院和文学院共建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还顺利通过了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的评估验收,获得优秀等级。2003年,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同时,国家“十五”“211工程”立项,我院独立承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西哲学比较”子项目及我院与兄弟学院联合承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子项目获准国家“十五”“211”工程立项。2004年,我院作为重要力量参与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检查评估;中国哲学与外国哲学学科参与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创新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参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基地”两个项目获准国家“985”二期工程立项;“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基督宗教与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成为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学科共同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校级科研机构还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孔子与儒学、周易、佛学、德国哲学、莱布尼茨、皮尔士、美学、景观文化规划、科技史与科技哲学、中国女书等研究中心或研究所。 哲学学院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我们始终把发挥人才优势作为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不断提升学科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我院既有陶德麟、江天骥、陈修斋、萧萐父、杨祖陶、刘纲纪、雍涛、张巨青、唐明邦、李德永等全国著名的资深学者,又有汪信砚、何萍、赵凯荣、萧诗美、陈立新、姜锡润(马克思主义哲学),郭齐勇、李维武、田文军、徐水生、吴根友、丁四新(中国哲学),邓晓芒、赵林、朱志方、何卫平、孙思、雷红霞、曾晓平(外国哲学),陈德荣、郝长墀(中西比较哲学),陈望衡、彭富春、邹元江(美学),段德智、麻天祥、吕有祥、宫哲兵(宗教学),徐明(逻辑学),童鹰、王贵友(科学技术哲学),张传有(伦理学),钟年、张掌然(心理学)等一批具有相当成就的专家,还有一批具有很大潜力的年轻教师,形成了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哲学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15人、教授和副教授中有37人担任博士生导师、讲师8人、助教4人。专任教师中有42人获得博士学位,12人获得硕士学位,其中,彭富春为留德博士,徐明、郝长墀为留美博士,陈德荣为加拿大博士。同时,我们还聘请了留英博士、政治哲学专家慈继伟担任我院博士生导师,选派曾晓平、丁四新等多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名校做访问学者,努力引进或选留国内外优秀人才。现有教师中,2人被遴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2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入选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和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入选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工程,3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被评为湖北省和武汉大学教学名师,5人被遴选为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 哲学学院有一流的研究成果。我院在科研方面注重加强问题意识和精品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研究,康德、黑格尔著作的翻译与研究,明清哲学、儒学与当代新儒家特别是熊十力、冯友兰、徐复观的研究,莱布尼茨研究,托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翻译与研究,美学基本理论与中国美学史研究,哲学逻辑研究,皮尔士研究等领域居于全国前列,已经或将要产生精专之作。我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匹兹堡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有关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并在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哲学系列教材22种。还有1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哲学学院有一流的社会声誉。我院在建设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更受到了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和机构的充分肯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2004年在《人民日报》、人民网与《中国教育报》发布的《2002-2004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我院哲学学科整体水平在全国20余家参评单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近年来,原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在《科学时报》公布的学科排名中,我院哲学一级学科曾有两年排名第一,五个二级学科的本科与研究生培养水平多年居于全国前列。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育蓝皮书》(2003)关于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名及综合实力一览表中,我院一级学科获A++的好成绩。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年鉴》统计,2002-2005 年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我院居全国高校哲学院系前列。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学科发展是用智慧和汗水铺就的一条哲学之路,她将吸引和激越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共同勾画哲学学科更加绚丽的明天!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文史哲阅读交流 (敖其尔)
- 有爱读书,可以写读后感的同学么,有酬劳 (YanG)
- 招聘〡文案写作 (川泽)
- 求助对外汉语老师 (小星星)
- 有写短篇小说的友友吗 (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