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剧过眼录
来自:yobalcony(2111)
来自那然色布斯台音布拉格2011-08-15 21:45:00 查看原文 平日不爱看电视,更没看电视剧的习惯。在2006年下半年,因为上刑事诉讼法课,接触到了美国律政剧。可能是因为所学专业的原因,对这类电视剧特别喜欢。 在小时候看的电视中,也看过律政剧,有大陆的,有香港的。记得大陆的有曹颖拍过一个,其实主要还是爱情戏,律政情节很弱智。可能因为时间太久的关系,香港的律政剧只给我留下法官和律师头戴假发的印象。 看的第一部美国律政剧是Justice,网上翻译成《金牌律师》,其实直译为《正义》更为合适。当时巧了,既在上刑诉法课,又在准备参加理律杯全国模拟法庭辩论赛,因为辩论赛用的是类似美国的律师主导的诉讼规则,所以正好从这部剧中学习一些美国法庭辩论技巧。这部剧阵容比较豪华,诸多主角,男的帅,女的靓,个个都是一副律政精英的形象。不过剧情有些黑暗,突出了律师为了当事人的利益而不顾黑白的原则。每集之后,编剧都会用一段镜头还原案件的真实过程,告诉观众真凶,而这些真凶多是因剧中主角辩护律师的努力而逃脱了刑事制裁。 豆瓣上有很多人喜欢Justice,认为它有批判性,还有很多人为这部剧的被砍而耿耿于怀(Justice只播放了1季12集)。在我看来,Justice算不上一部好的律政剧。从剧情上看,它太过严肃,太过生硬,男女主角都是律政机器,虽然很有才华,但鲜有个性。观众只能被情节牵着走,而无法融入。少有的人性反思情节也太过薄弱,难以引起观众深入的共鸣;从法律角度看,Justice对律师行业的批判属老生常谈,而且是极端化的批判,并不符合律师业的实际,也是对律师制度和律师职业道德的歪曲。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律师当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的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这是一套很正当的职业道德准则。谁若是违背了这套职业道德,谁才是律师行业的败类,该遭驱逐;此外,从成本看,Justice太过奢靡了,剧中的布景和道具都太过豪华,想必成本不菲。所以总的来说,这部剧被砍是理所当然的。 这就是美剧的好处,观众不喜欢就果断砍掉,既节约了制作方的成本,也维护了观众的利益。毕竟对观众而言,看烂剧在时间上是一种损失,在智力上也是一种侮辱。 里斯本曾调查问“美剧、日剧等最值得称道和中国电视剧学习的地方是什么”。我的答案很简单,用心做就好。看中国的电视剧,大部分时候你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除了那些无聊的伟光正,那些感情戏、宫廷戏、神话剧神马的情节设计太白痴了。制片人和导演可能只在潜规则女演员时认真卖力,拍戏时都昏昏沉沉一股糊弄劲,服装、道具、动作都粗制滥造。当然,最白痴的还有演员。打开电视机,哪里能看到演员,大多是一帮装逼犯。因为不懂演戏,没有演技,那帮演员就只是站在摄影机前背台词。为了遮掩自己的无能,这帮装逼犯大多故作深沉,装作一副苦大仇深、苏格拉底转世的的面容,把所有观众都当做白痴玩。 这一点在美剧中也有。但就我所看的律政剧而言,哪怕只有一点点,这样的剧集都是活不长的,观众的遥控器就是一把最锋利的大刀,谁装逼就砍谁,绝无二话可说。Justice就有这毛病,虽然不严重,但还是能看出来的。辩护律师操控陪审团,你以为作为陪审团的老百姓和高高在上的法官时白痴么? 说到这就不得不谈Boston Legal(字幕组译为《波士顿法律》),这是迄今为止我最喜欢的一部美国律政剧。剧情亦正亦邪,既能让观众感动反思,也能让观众捧腹大笑,五季看下来,从不觉得枯燥。它的主人公常常能把歪理说直,走歪路子,有操控牌神团的嫌疑,但人家在情节设计上就表明了插科打诨的成分,观众看了只能一笑,不能深究,所以能够洗清把观众当白痴的嫌疑。 BL的编剧是编剧界大名鼎鼎的戴维·凯利,此君律师出身,因为不喜欢干这一行,转而去做了编剧,发挥背景特长,专门写律政剧。他刚出道时就以《洛杉矶法律》一炮走红,成为美国律政剧的代表作,连著名法律悬疑小说作者约翰·格里森姆都对他赞誉有加,特别在小说《当事人》中就通过主人公小男孩的口向凯利致敬(这位小男孩涉入凶杀案,在接触律师时很有防备,律师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小男孩说看《洛杉矶法律》学来的)。 凯利曾说过,写律政剧的剧本并不用太费工夫,每天看看各大报的关于法律案件的报道就好。这话虽然有开玩笑的成分,但也正反映了美国律政剧的一个特点——紧跟时事。今天发生的案件,明天就能被搬到荧幕上。大选了,就拍大选诉讼案件;同性恋爆新闻了,那就拍关于军队内“不问不说”政策的案件;金融危机了,中国大发了,那就拍中国律所收购美国律所的段子。像BL之后十分火爆的《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更狠,剧本总体构思的灵感直接来自于刚因性丑闻下台的纽约州州长斯皮策。总之,好的美国律政剧中的故事都是鲜活的,既包含了法律内涵,又加上了娱乐的因素,看了既长知识,又能消遣时光。 如在BL第4季第17集中,编剧写了一起有关智障黑人死刑诉讼的案件,两个主角为了这个被告的命运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这是一起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的案件,而且事关死刑、种族等极具争议性的社会议题,所以很有看点。尤为特别的是,律政剧的诉讼情节很少涉及最高法院,多是两造律师在一个老法官面前唇枪舌剑。但在这一集中,凯利把最高法院九个老人家也搬到了摄影机前,而且找来的演员和现实社会中对应的那九位大法官还真的十分神似。借这一集的剧情和玩世不恭但又极具同情心的主人公Alan之口,编剧把最高法院几位保守派大法官批得体无完肤。在我看来,这场戏算得上是好莱坞自由主义对美国保守主义最为精彩的一次批判,其效果不输于自由主义法学大师罗纳德·德沃金的《最高法院的阵型》一书。当然,只有批判很容易使得剧情脱离观众,流于侮辱观众智商的烂剧。但在这场戏中,凯利又用发人深省的台词,阐述了死刑之恶,在戛纳影帝詹姆斯·斯帕德的深情演绎下,看得我潸然泪下。这戏,成功,很成功,实在是太成功了。 自从BL在2008年底结束后,美剧里就没出过什么特别出彩的律政剧了。有珠玉在前,后面的很难超越。《傲骨贤妻》口碑很好,但看了几集,也没特别的感触。好的律政剧,还是要在法律和剧情两方面都吸引人才行。较为例外的是2010年的《无法无天》(Outlaw),编剧很有一手,但可惜因为剧本架构构思有侵犯著作权嫌疑而夭折。 失之东偶,收之桑榆。美国律政剧暗淡,但英国律政剧却送来了一朵奇葩,这就是去年看的加罗律师(Garrow’s Law)。加罗律师在2009年冬就首播了,但之前一直没注意到。这是部历史剧,剧情是根据同名书籍改编,而这本书来自于尘封的历史档案,因此剧情十分真实。英国人的那股优雅加上给力的剧情,看起来让人目眩神迷。唯一不足的是,英国人拍电视剧很不给力,一季只拍了三四集就收工,十分不过瘾(有关这部剧,专门写了一个剧评《黑暗中的曙光》)。 饭醉团伙中多日剧迷,有人推荐我也看看日剧。我比较喜欢松隆子的长相,为此特别找来她和木村拓哉演的《律政英雄》来看。但看了3集后,果断放弃。太弱了。这剧只能算悬疑剧,告诉观众怎么破案,至于法庭辩论和制度反思等深层次问题,根本不值一提。后来有熟悉日剧的朋友告诉我说日本律政剧情节大多如此,着实让我十分失望。 好剧不常有,如果实在找不到,还是重看旧剧的好。
-
王子骑毛驴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13-02-12 21:41:55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全】夏末秋字幕组作品合集 6.9.2011更新 (yobalcony)
- 刚写了篇长篇剧透~港剧幕后玩家,请大家多多支持 (xdada1004)
- 百分百剧透视频系列 招募同好 (jiecao协会)
- 《Frost医生》分集简介 (yobalcony)
- 《超感警探》第二季分集剧情: (yobalc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