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后面的德里菲尔德
李大文
毛姆写小说的一贯风格是要介绍某个人物的时候用此人平时的说话做事风格,外貌衣着,给人的印象以及旁人对他的评价让大家了解到这是怎么一个人,活灵活现。在寻书中他写的基尔,罗西,乔治勋爵等无外不是如此。也就是说毛姆给予这些人鲜明的个性描写。我读整本书总感觉主角之一的德里菲尔德有种游离与书本之外的气质。毛姆写他的时候总是有所克制. 没让他表达太多东西。关于罗西人们已经分析了很多。而德里菲尔德总是没太多人注意到。我觉得其实毛姆是故意把他暗藏在罗西后面,罗西是主线,德里菲尔德是暗线,毛姆这样安排自有他道理,这样能使作品更有张力,也使结尾更有戏剧性。 很多人认为这本书的第一主角是罗西,罗西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罗西象个天使,总是能让别人快乐,不管那些人一开始对她有怎样的偏见,在私底下怎样妒忌诋毁她,当见到她时也犹如被和煦的阳光温暖,她有种魔力,使我想到了玛丽莲梦露,想到美国乡村的大屁股,大胸部,大大咧咧的姑娘,就象巴特太太说的象一只小母牛,她的脸蛋也许不是太精致,但是非常青春,阳光,快乐,作者写她的时候也充满了激情,带着很大的个人情绪,毛姆自己说罗西是毛姆青年时期的一个情人为原型的。 在作品中,他为露西辩解:“她不是一个卖弄风骚以挑逗男人的女人。她无非太重感情了一点……这不是缺点,也不是淫荡,这是她的天性。就像太阳发出热,花朵发出芬芳……这无损于她的人格,她仍旧是诚挚、完美、朴实自然。她就像林间空地上一潭明净、深邃的泉水,投身到这潭水中去,你会感到愉快,它不会因为在你之前曾有一个流浪汉,一个吉普赛人或猎场看守人投身进去而有失它的清凉,有失它的澄净透明。”露西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从未想过利用婚姻来赢得物质享受和地位声望。她总想使别人快乐,却不求回报,更不会束缚对方。毛姆赞赏露西发自内心、不出于某种目的的爱。露西不仅没有通常女性身上存在的缺点,反而有着毛姆欣赏的特点:真诚坦率和不畏世俗。 而本该是第一主角的德里菲尔德有着谜一般的气质,毛姆第一次描写德里菲尔德是在全书中的第三章,“我”在暑假回家时由叔叔的助理牧师认识了德里菲尔德,“那人个子不高,留着胡子,打扮的相当花哨,穿着一条很鲜艳的棕色灯笼裤和上衣,裤腿很紧,下面是深蓝色的长统袜,黑皮靴,头戴一顶圆顶硬礼帽。灯笼裤这种服装那时还不常见,至少在黑马厩镇是如此。我当时年纪很轻,刚从学校回来,立刻把他看成是个没有教养的下等人。可是在我和助理牧师闲谈的时候,他却友好地望着我,浅蓝色的眼睛里含着笑意。我觉得他恨不得立刻也参加谈话,于是我摆出一副傲慢自大的样子。我不想冒这样的险,让一个穿着灯笼裤像猎场看守人似的家伙和我说话;我也不喜欢他脸上那种快活,亲昵的表情” 第一次见面“我”对德里菲尔德没有好感只是因为他穿着像个没教养的下等人。少年的我那点小小的虚荣心在作祟。反观德里菲尔德涵养不错,对小小孩童的傲慢也毫不在意。再往后面读几章我发现为什么德里菲尔德喜欢和“我”结交。 德里菲尔德看这个小孩腼腆,处于青春期叛逆性格时期,对叔叔的那种束缚式的教育十分排斥而另一方面又依据叔叔那保守世故的俗世眼光来评价陌生人,自以为拥有良好家世教养的虚荣,我可以想象当时德里菲尔德见到这个小孩又可爱又可笑但是内心很真诚的觉得很有意思。可能少年时期的毛姆就是这副样子吧。 第五章学车那一段德里菲尔德与“我”第二次见面的时候,罗西喧宾夺主的夺走了“戏份”,毛姆传神的描写了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小男孩见到成熟的暗恋情人害羞腼腆又心神激荡,对罗西的朦胧的爱慕之意而关于德里菲尔德的描写却是寥寥几句对话。德里菲尔德邀请我以后一起骑车游玩,一起拓碑,大概想真诚的想和我做朋友。 可以说文章写了5章但德里菲尔德是怎样的一个人什么性格却不太清晰,作者描写其他人物包括房东太太之类小配角都很详细精彩,但是对德里菲尔德写到这里只有客观的冷静的描述,大部分只有动作语言,把他完全的隐藏露西背后。好象重点是露西,德里菲尔德只是为了衬托露西而存在。其实毛姆是蓄而不发,这是毛姆一贯传统的招数,在刀锋里他也这样试过。 在第六章毛姆终于开始为德里菲尔德细细的描上了几笔,第6章整章很短,只有短短几百字,但很传神,以下整章: “我实际已经决定第二天上午和德里菲尔德夫妇一起骑车出去,我知道去问叔叔我能不能去没有什么好处。如果他发现我和他们一起出去,为此而吵嚷起来,那也没有办法。如果特德 德里菲尔德问我有没有得到我叔叔的许可,我准备对他说我已经得到了叔叔的同意。可是结果我根本用不着说谎。这天下午潮水涨得很高,我去海滩游泳,叔叔正好要去镇上办事,和我一起走了一段路。正当我们经过“熊和钥匙”客店门口的时候,特德 德里菲尔德从里面走了出来。他看见我们,就径直朝我的叔叔走了过来。他的那种冷静的样子使我吓了一跳。 “你好,牧师”他说,“不知道你是不是还记得我。小时侯我经常在唱诗班唱歌。我是特德 德里菲尔德。我老爷子是沃尔夫小姐的管家。” 我的叔叔是个胆小懦弱的人,这时候他吃了一惊。 “噢,是的,你好!我听说令尊去世的时候心里非常难过。” “我认识了你的小侄子。我不知道你肯不肯让他明天和我一起骑车出去,他一个人骑车很无聊,我明天正好要到弗恩教堂去拓一块碑。”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 我叔叔正要拒绝,德里菲尔德打断了他的话。 “我一定不让他淘气。我想他可能也乐意自己拓上一张。他会感兴趣的。我会给他一些纸和蜡,这样用不着他花什么钱。” 我叔叔的思维不大有连贯性。特德 德里菲尔德要为我的纸和蜡付钱的建议使他大为生气,完全忘了他原来根本不准我前去的打算。 “他完全可以花钱买纸和蜡,”他说,“他的零用钱很多,他花钱去买这些东西总比他去买了糖果吃了生病要强。” “好吧,如果他到海沃德文具店去,就说要买我买的那种纸和蜡,他们就会拿给他的。” “我现在就去。”我说,为了不让我的叔叔改变主意,我立刻飞快地穿过马路。 一个机智,冷静,言辞犀利的英伦男人跃然纸上,又有一丝俏皮。可以说这一段是全篇中描写德里菲尔德最用心的一段。 七至十章写“我”和德里菲尔德夫妇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期间碰到了乔治和罗西偷情,少年遐想连连,德里菲尔德几笔带过,只醉心于写小说,但小说没什么名气。 及至他们因为负债累累乘夜坐乔治勋爵的车离开黑马厩镇。他们几乎在小镇所有的商店赊过帐,但他们平时又是一副有钱人打扮,使大家对他们的还钱能力毫无质疑。作为他们的好朋友我感到非常丢面子,又对外人说自己和他们只是认识而已,最可气他们还拖欠了家里女佣的工钱,使我也很生气,但是最后他们还是给女佣寄了工钱。 后来“我”长大了又在伦敦读书意外在街头碰见罗西。我非常窘,替他们在黑马厩镇干的事,但露西好象没发生过什么事似的大大方方得很自然,在她感染下我也释怀,于是我又成了德里菲尔德夫妇家里的常客。 德里菲尔德夫妇在伦敦家里的客人很多,但常客只有四个,我,昆廷 福德,哈里 雷特福德和莱昂内尔 希利尔。他们和我一样去德里菲尔德家里只是为了接近罗西,而可怜的德里菲尔德似乎写了更多的小说但是还是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待见他,直到出现了巴顿 特拉福德太太,这是个十分虚伪的人,尽管毛姆用长达3页的纸张描写多么温文和蔼,多么优雅,多么的有本事,多么的擅交际,但是仍然掩盖不了字里行间对巴顿太太的深刻厌恶,我觉得巴顿太太是这本书里毛姆最厌恶的人,现实生活中应该有这么一个人伤害过毛姆,所以才招致毛姆对她的毫不留情的嘲讽。罗西非常讨厌巴顿太太 。以下是原著中的描写: 奇怪的是,罗西却受不了她;不错,巴顿 特拉福德太太是我知道的她唯一不喜欢的人。今天“骚货”和“该死的”已经成了最有教养的的年轻女子的流行词汇的一部分,而当时就连酒店女招待平常也不在谈话中使用这类词语,我从来没听罗西用过一个会使我索菲婶婶感到惊骇的字眼。如果有人讲个略微有点猥亵的故事,她立刻会变得面红耳赤。可是她总把巴顿 特拉福德太太称作“那头讨厌的老猫”。 后来巴顿 特拉福德太太看到罗西那副很美的画像后,居然说使她想到一头用于献祭的小母牛。一个嫉妒刻薄的老太婆形象跃然纸上 尽管巴顿 特拉福德太太很另罗西厌烦,但是她却是能把德里菲尔德捧红的重要人物,她在出版界很有影响力,德里菲尔德也很乐意靠近巴顿太太。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罗西发生了关系,并经常和她一起过夜。我还怀疑常在罗西家的那三个好友也和罗西有关系,因为他们对罗西也很爱慕,并且罗西是那么多情,那么得满足别人。 在这段时间里,我很少见到德里菲尔德。他的编辑工作占去了白天的大部分时间,而晚上他又要写作。没星期六下午他都在家接待客人,态度还是那么亲切,谈吐风雅,总带着嘲讽的调子,他见到我好象很高兴,总愉快地和我聊一会儿,谈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事,他的主要精力放在那些比我重要比我年纪大的客人身上。可是我有一种感觉,他似乎和周围的人越来越疏远了;他不再是当初我在马厩镇认识的哪个乐呵呵的,颇为粗俗的伙伴。德里菲尔德和他取笑打趣的人好象有无形的阻碍,也许那只是我日益增长的敏锐的感觉使我看出了这一点。他好象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因而日常生活在他眼里倒反而显得有点模糊不清。 期间,德里菲尔德发表了《生活的遭遇》这本书。这本书不是他最受欢迎的,也不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是“我”却觉得它最有意思。在英国小说多愁善感的情调中,这部作品反映的冷酷无情却有一种新颖的特色。书中描写小孩死去的场面悲惨又另人心碎,却一点也不显得伤感和病态。 但德里菲尔德却因这段充满争议的描写而饱受抨击。书店图书馆都禁止出售出借这本书。德里菲尔德对这一切很不愉快,但他豁达平静的忍受这种打击,只是耸耸肩。 “他们说我的小说不真实,”他微笑说“让他们见鬼去吧。那是完全真实的” 其实毛姆在这里埋下了伏笔,直到最后一章他才揭示了真相。 其实在德里菲尔德和罗西离开黑马厩镇到“我” 在伦敦见到他们这段时间他们曾育有一个孩子,着个孩子就是《生活的遭遇》描写得那个死去的孩子。而我在伦敦并没有见到过这个孩子,说明在我和德里菲尔德夫妇见面之前这个孩子已经死了,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伦敦德里菲尔德性格开始令人琢磨不定,开始和别人有了隔膜,他好象生活在幻想中。 作者又絮絮叨叨的写了几章,但主角依然是罗西。 最后一章罗西和我的对话令人震惊,我和罗西聊到德里菲尔德有没有和继任妻子生下过子女,我说没有,然后罗西又聊到他们曾有过一个孩子,但是不幸6岁时生脑膜炎死了。我立刻联想到《生活的遭遇》这本书,问当时描写的死亡情景是不是他们经历过的,罗西很悲伤得说是。 接着我又问书上写孩子死后那夜发生的事是否真实,书中写的那对夫妇在孩子死后非常悲伤,他们很穷,晚上默默坐在租来的小屋里,后来妻子坐不住了她太伤心了,想释放一下,于是她走到皮卡迪利广场随便找了个男人过了一夜,第二天回家地时候她感觉心情好了许多,而丈夫做了早餐在等她,他们吃完早餐后去医院参加了孩子的葬礼。 罗西说事实略有差别,其实那晚她去找哈里 雷特福德,和他度过一夜.就是那个在德里菲尔德家的常客之一,那个三流演员。最后一章毛姆就是想要把人一下子震撼一下,他做到了,通过罗西的转述,非常有力的结尾,让人感觉非常残酷。看刀锋也是这种感觉,前面的娓娓道来,中间的不动声色,结局一下子抖开包袱。 我想象着当时的悲伤情景以及书上的真实描写,突然觉得德里菲尔德非常残酷。但罗西对德里菲尔德更加残酷,他已经非常不幸,老婆晚上还要去和别的男人睡觉。促使他日后写出了《生活的遭遇》这本书,也只能在作品里表达自己的愤懑与悲伤。 后来的罗西跟乔治私奔也是因为这点,而不是她爱乔治更甚。德里菲尔德刺激太大,人都变了,冷酷的德里菲尔德令罗西害怕,所以她和德里菲尔德拜拜了。我是这样理解的。 全书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可以告诉你,”罗西说,“因为他始终是那么十全十美的绅士。” “始终”和“十全十美的绅士”来衬托德里菲尔德的变化。 可以想象在粗俗的外表下,乔治一直温柔体贴罗西,不管她曾经在谁怀抱,曾经和谁寻欢作乐。 对罗西的纵情,丧女不是借口,因为德里菲尔德同样承受着不幸,她却只顾自己个人感受。不管读者包括作者对罗西多么得喜欢纵容,这一点上我觉得罗西无法令人原谅,德里菲尔德的剧变是她一手导演。 德里菲尔德的一生真是非常不幸,与他盛名的光环下的是年轻时的穷困潦倒,作品不被人重视,接着又是6岁的女儿得脑膜炎而死,深爱的妻子又处处留情,以前和别人偷情也就罢了,在丧女之夜还在别的男人的怀抱里睡觉。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他明知道是那晚上妻子出去干什么但第二天早上还准备了早餐等着妻子来吃,他著名作家的光环下其实是个可怜虫,但他还是小心得维持这段感情,因为他深爱着妻子,明知妻子和许多男人有染却装做不在意。最后妻子和老熟人乔治私奔了他彻底崩溃,大病一场,一度生命垂危。 下面这段我和德里菲尔德太太还有罗伊的对话 “我真不明白。”她说。“可是我得承认我始终不理解爱德华看中了她什么。” “他知道她跟各式各样的人勾搭吗?”罗伊问到。 “他当然不知道。”她迅速得答道 “我并不像你那样认为他这么傻,太太。”我说 “那他干吗容忍呢。” “我想我可以给你解释一下。你知道罗西不是那种会在他人心中激起爱情的女人,她引起的只是一种亲情,她就像林间空地上一潭明净、深邃的泉水,投身到这潭水中去,你会感到愉快,它不会因为在你之前曾有一个流浪汉,一个吉普赛人或猎场看守人投身进去而有失它的清凉,有失它的澄净透明。”...... .....我看出德里菲尔德太太有什么事情想问我,她显得有点局促不安。 “你觉得如果她愿意回来的话,他会要她吗?” “你要比我更了解他。我认为他不会。我想等他的某种激情枯竭的时候,他对当初引起这种激情的人就不再发生兴趣了。我觉得他是一个身上奇特的混合着强烈的感情和极端冷漠的人。” “奇特的混合着强烈的感情和极端冷漠的人。” 我不寒而栗.使我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老邪,那就是一个混合着强烈的感情和极端冷漠的人。细细一想,俩人确实有几分相似,藐视世俗礼法,才气横溢,[这点黄药师更甚一些],感情激烈,忧郁,都有几分仙风道骨,对妻子深爱,只是德里菲尔德相对于黄药师要更不幸一些。 黄药师虽然早年丧妻,但是妻子自始至终都是深爱他的,何况他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们的可怜的德里菲尔德呢,妻子背叛,女儿夭折,早年郁郁不得志,就算他取得多大成就后人也无法读懂他。他始终是个可怜虫。晚年的德里菲尔德流连于黑马厩的粗俗酒吧,借酒消愁,后世对他这段往事广为流传,人们赞他平易近人,其实他对这世界早已经麻木了,从妻子离开他的那刻起。 回到开篇他对我眨眨眼,装做普通朋友地客套。读者不难能理解他的意思,“那些自以为是的人啊,他们唧唧喳喳地,但怎么会知道我们俩的秘密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毛姆·《面纱》·厌女的小想法 (是苏星啊)
- 《月亮和六便士》译本比较 (欧阳威)
- 毛姆:投影在中国屏风上 王永胜 (sikong)
- 刀锋---拉里爱伊莎贝尔吗? (行者)
- 深圳的毛FAN,集合啦! (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