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医疗健康知识,科学、适度交流病情,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需以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为准,请勿在小组里问诊求方、交易药品,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必要时保留全部信息并及时报警。
陪老妈抗癌的日子
来自:悠闲
一些说明
以下内容只是个人对于陪伴治疗过程的一些记录,不具备科普意义,请看到的朋友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文中会有一些关于中医的部分,考虑大目前中医无法数据理论支持,所以请理解我文章中对中医的描述,在陪伴过程中我还是会有一些疏漏,但是已经尽可能的遵医嘱。所以全文以及我的一些记录内容,仅仅是我在陪伴治疗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正文
其实这样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只要参与陪伴的人才知道,我是幸运的还是不幸的,在每一个抉择和判断面前,有时候不是仅仅靠着冷静和理性就能够处理好的,太多的时候,心理干预才是最最必要的。
目前计划4月底陪老妈去进行复查,并且开始接受内分泌治疗。我想可以趁这段时间,把之前的一些心情和想法都说一说,无论是何种决定,其实我都认为已经是我在现阶段做出的最好的努力了,但是一切真的都太难了。那么要从什么时候说起呢?让我想想....
学会承担
2012 年,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4年,一头热血的忙着自己的工作,觉得即使是个女孩,也要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绩。不过从那一刻起,我开始学会长大。
母亲因为绝经之后出血,觉得有些不太对劲,于是前往了家附近不远的三甲中西结合医院就诊。医生判断,认为可能是因为炎症引起的,并且的确在吃了消炎药之后,流血情况消失。三个月之后,再次发现流血,这次在我的要求之下,前往了鼓楼医院进行就诊,和之前不同,没有挂专家号,即使是普通门诊的小医生,就判断情况不对,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于是当天进行了病理检查。当天我回到家中的时候,母亲无力的躺在床上。然后她和我讲述了情况。(老爸常年出差,并不在家。)
那时候我的工作很忙,但是要拿病理报告的那天,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隐隐有一种预感,我请了假陪老妈去拿了报告。然后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 扎眼的“子宫内膜癌” 字。此时的我格外的冷静,反而是母亲情绪崩溃了,于是陪着她从门诊又到了病房,病房提供了加床,当时母亲想要逃避,不想要住院,但是决定立刻住下。然后回家给她收拾东西,给家里的可以来帮忙的亲戚打电话,下午大舅和二舅妈来到了医院,此时老妈一直在哭。按照得了癌症之后的心情变化,这时候大概是否认期,不能明白为什么得这个病的是自己。
接着,联系父亲回来,请假,大概就是我那段时间做的事。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了,已经有8年之久,但是我依旧记得当时的心情,我晚上躺在床上,眼泪哗哗的留着,枕头最后都湿了。等我老爸回来,接着主治医师,主任医师谈话,确认手术方案,确定手术日期,然后进行了手术。我不会忘记我妈从手术室推出来,清醒时对我说的一句话:“如果转移了,那么就不治了。” 我没有说话,所幸,当时并没有转移,但是盆腔冲洗液中含有异型细胞,还是需要化疗3次。
手术之后,母亲进行了术后恢复,并且开始接受了3周的化疗,3次的化疗,其实非常的痛苦,即使是刚进门时候带的,番茄蛋汤带着一点点油腥味,她也吐的一塌糊涂,更别说吃东西了。所幸,三次她都坚持了下来。
经过了大约1年不到时间的恢复,她决定听病友的建议,去吃一些中药。于是开始了后面的吃中药的治疗。
2012年的治疗让我认清了几个问题:
1. 如果觉得有问题,建议多去几家医院检查,可以比较医生的判断
2. 只有病理检测才是唯一的金标准。
3. 学会帮病人排解情绪,想办法让他们配合治疗。
其实对于第三点来说,无疑是最难的。
做每一个可能后悔的决定
2020年9月,老妈因为发现咳嗽的痰中含有血丝,于是决定去医院进行检查,因为去年是疫情,再加上是和呼吸道有关系的,虽然不是在高风险,也不是比较严重的时间段,但是依旧感到了疫情给看病带来的影响。 本次检查CT发现肺部结节增大。
说到肺部结节增大,就要说2012年到2020年之间的情况了,应该是在2013年开始~2018年,老妈实际一直在中医院看中医,本身我对于中医抱有的态度是中立,并且因为病人自己想要吃,我想那么就吃吧,如果不影响肝功能的前提下,就调理一下身体,本身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并且西医的治疗已经结束,后续就是进行定期检查。
2015年左右,做了全身的CT(之前我是真的搞不清当时她有没有去检查了。其实那时候的我,也认为,手术化疗之后,理论上也是治愈了。)发现肺部有小结节,因为很小,以随访为主。之后到2018年一直处于随访状态,结节大小,从最开始发现的4mm长到6mm,最后一次,依旧要求随访。在此期间一直是吃中药的。
但是2019年,因为老妈觉得自己情况挺好的,于是停了中药,直到然后到2020年发现结节增大,除了有一些疫情原因,让原本应该是2~3月份的检测,延迟到了9月。其实中间我们做了几个错误的决定,写出来,也是给大家霹雷。
1. 虽然没有理论数据结果说明中药可是治疗or 治愈肿瘤,但是从服药的5年中,肿瘤生长的极其缓慢来看,中药还是存在抑制作用。(也可能是心理因素。这个我后面要说。)也就是说,不应该停掉中药。
2.定期检查更换医院,2019年更换了医院进行了检查,并且当时处于较严重的感冒期,医生让做了CT,当时结节也增大了3mm,应该感冒结束再去做一次检查的,但是没有去。(我提了,但是母亲觉得自己好了,所以不愿意去。)这点我非常的后悔,应该想办法劝说其去再做一次检查的。
其实第二点和当时的医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医生没有给出结论,就是说可以切掉,但是并没有给出较为明确的判断,这点也让我们觉得可能不太严重,所以没有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是去看感冒的,所以去的又是这家家附近的省中西结合医院........ 从此让我对这家医院毫无好感...
目前的情况
2020年9月,因为CT显示肺结节1.7cm,和19年相比长大了近一倍,但是目前还小于2cm是比较适合手术的大小。但是手术需要挂外科,于是老妈挂了 鼓楼医院的 心胸外科的专家号,专家通过片子判断可能是转移灶,但是没有办法确定,因为从老妈给专家描述的情况看,需要病理确诊是否为转移灶,因为转移灶和原发灶的治疗是不同的。于是进入到重症呼吸科进行检查,重症呼吸科的主治和主任也都无法明确,也认为需要通过病理确诊,因此需要进行穿刺,于是我们开始了穿刺确诊过程的煎熬,首先是第一个3~5天的病理确诊,确诊是否为癌症,接着又经过了3~5天的免疫组化的确诊,说实话我认为那段时间是我觉得最为煎熬的时间。 从这点上看,之前的那家省中西结合医院的给的结论,现在回想起来,也就说明了问题,只是鼓楼医院的医生更加严谨。
但是这一次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询问了朋友,在他们的内部打听下,了解到了一个医生,然后我们也去挂了号进行了咨询,本次我们跑了3家医院,询问了包括最初的心胸外科专家在内的4位医生,我进行了意见的总结。如果是转移的,那么只能化疗,如果是原发灶,那么最好进行肿瘤科,心胸外科,以及呼吸科三科会诊,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于是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结果,得到结果为转移灶,那么现在只能前往肿瘤内科就诊了。在鼓楼医院我们挂了肿瘤内科,医生给出的方案就是标准的一线方案。我们也和医生说了,决定去其他的医院再做确认。
后来联系了朋友,通过朋友推荐了以为省肿瘤的医生,我仔细考虑了之后,决定前往肿瘤医院就医,原因又如下几点:
1.省肿瘤医院是一家专科医院,见到的病例更多。
2.多方打听,省肿瘤医院的化疗和放疗较好。
3.离家更近一些。
之后省肿瘤医生通过在鼓楼的病理报告,告诉我们:
1. 目前病情发展比较慢,要有信心。
2. 方案确定为先化疗+后续内分泌治疗。
在今年过年前我们已经完成了6次标准方案的化疗,但是化疗之后的后劲其实很大,目前老妈又回到了之前的中医院,请医生开汤剂进行身体的调理和肿瘤抑制,而我在想办法对她软磨硬泡劝她进行后续的内分泌治疗。
其实内分泌治疗,之前的肿瘤内科主任让我们3月初去进行检查的,但是母亲不愿意去,因为主任提到了内分泌治疗会有副作用,而此时的她还在受着化疗之后副作用的影响,腿脚麻木,非常的难受。我找着机会就在劝她,但是还是主要顾忌她的心情,担心她想不太开....
今天她又去了中医院拿中药,中医院的医生也觉得需要进行内分泌的治疗,我又建议她,还是去吃西药,先去检查,吃一吃,如果有反应,那么我们再做其他考虑。也算是我目前能做的,走一步看一步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我决定4月20号左右(本来应该5/4日去检查的,我决定提前个十几天),去医院做检查,顺便进行一下激素检查,开始进内分泌治疗。
其实我也知道,延时治疗实际也是有一定风险的,我在3月初有去咨询过医生,当时主任不在,副主任在的,也是在省肿瘤住院期间的主治之一,我也做了询问,医生建议是:可是稍微缓一段时间,注意病人的情绪,如果情绪不对,可以考虑抗抑郁治疗。另外就是请作为家属的我们注意老妈的情绪。
其实从最开始确诊到如今已经过去8年了,虽然老妈是属于那种悲观主义者(这可能也是生病的原因之一)但是我依旧觉得,我们还是要努力面对,不管怎么样,坚持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我并不知道未来我会不会觉得这一部分我有做的让我后悔的地方,但是其实,在做大多的决定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有可能后悔,一并不知道如果当时选择另外一个选择,结果和如今相比是好,还是坏。
最后想说说我自己,其实第一老妈确诊我还太小,刚工作,对于疾病了解太少,也太过天真。不过从那时候起,我对自己说,有啥想做的事,就尽快做掉。
而这次确诊,我已经长大了很多,我没有结婚,依旧单身,也不知道如何走入恋爱状态。但是我明确了一点,人生可能真的不会有想象的那么长,还有什么比过好每一天,让每一天都过的开心和快乐更加重要呢?其他的真的都是身外之物,为了这些牺牲掉健康,真的不值得。
一些更新
另外子宫内膜癌肺转,依旧的治疗方式还是子宫内膜癌,而不会因为转移到了肺部就按照肺部,或者肺癌的治疗方式,可能刚刚得知亲人得癌症了友友们会有些搞不清,推荐以下几个公众号和书籍,建议阅读,帮助更好的理解癌症。
另外李治中(菠萝)作为科普专家,公众号《菠萝因子》也很适合大家阅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象的妈妈得了胃癌,该如何安慰 (澈耽)
- 知识分享区|爸爸得了黏液性纤维肉瘤,晚期,求助贴 (豆友tTGzNcCLpA)
- 记录和妈妈在一起的日子 (胡六六的六)
- 不思量 自难忘(有咩有病友需要s码纸尿裤的,有多余可赠送) (古来伤心)
- 14cm的腫瘤 (邏輯貓小豆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