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讨论|大家都是怎么进行学术社交的?

momo

momo(我身在 当时你 幻想的 未来里)
2021-04-01 10:53:3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momo

    momo (我身在 当时你 幻想的 未来里) 楼主 2021-04-01 11:45:28

    非常好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摸索。来美国读博4年了,下面是我在4年间的体会: 1)如果不是很擅长 非常好的问题!我也一直在摸索。来美国读博4年了,下面是我在4年间的体会: 1)如果不是很擅长临场发挥的人,可以每到一个阶段都内省/总结一下自己的研究兴趣,然后把几个key words/concepts记在心里,这样随时被人问起都不怯场。 2)提高自己的visibility:保持更新自己的个人网站和CV,虽然不一定会有很多人来看,但自己写和梳理过去的过程也是对经历的整理和再思考。 3)跟其他老师和同学交流时把他们当做同事对待:“同事”意味着他们跟你是平等的。相信自己在感兴趣的小方向投入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定会有一些他人不知道的点。如果一上来担心“暴露”太多自己,也可以多问对方的工作。 4)Imposter syndrome是非常常见的,尤其在女性之中。可以看一些有效针对imposter syndrome的小技巧。 5)抓住场合:conference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社交场合,尤其是西方的很多会议会专门设置很多networking的session。还有就是各种讲座后,如果遇到很感兴趣的speaker,都可以真诚地把自己的问题或想法直接单独去找对方说,或是写邮件。 总结一下就是:了解自己+准备地表达自己+主动reach out。 不够这个主要说的是美国的学术社交。似乎在国内的话人际关系会更复杂一些。好奇在国内有研究/读博/任教经历的姐妹如何进行学术社交。 ... 挠头

    谢谢姐妹!非常好的建议! 我即将去坡县读PhD,猜测可能会有相似之处。

  • momo

    momo (我身在 当时你 幻想的 未来里) 楼主 2021-04-04 00:57:17

    同意楼上conference 的确是非常合适的社交场合,尤其是你要做pre的conference,我很多同领域的朋 同意楼上conference 的确是非常合适的社交场合,尤其是你要做pre的conference,我很多同领域的朋友就是在pre完认识的 ... 猝不及防

    好的 谢谢姐妹~感觉conference还是应该多参加呢

  • momo

    momo (我身在 当时你 幻想的 未来里) 楼主 2021-04-04 00:58:20

    除了以上姐妹说的技巧性建议,我觉得心态上要保持对自己领域的极大热情,对自己在做的工作要像对 除了以上姐妹说的技巧性建议,我觉得心态上要保持对自己领域的极大热情,对自己在做的工作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对其他相关领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我自己的感受是在谈到感兴趣的课题或者谈到自己做的令自己自豪的东西时,哪怕你一开始不想聊学术,也会不自觉地往那些话题上靠。 ... minimonster

    !学到了,确实有兴趣也会增加信心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078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