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G大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
alien
这是莫扎特弦乐四重奏中比较著名的一首。在创作这首作品之前,他已经有大约10左右的时间没有写过弦乐四重奏的作品。众所周知,在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海顿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他创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并对这类体裁的作品不断改良。而作为他的学生与朋友的莫扎特对此也受益良多。海顿在这十年之间,创作了大量的重奏作品,而其中的一首《俄罗斯四重奏》给了莫扎特灵感,使他又产生了创作弦乐四重奏的灵感。 于是,从1782年开始,莫扎特一口气连续创作了六首弦乐四重奏,并且邀请海顿欣赏并题献给他。这就是著名的六首“海顿四重奏”。《G大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就是其中的第一首。当时海顿在1785年,听完作品后,曾经说:“莫扎特是我个人认识的以及我所知道姓名的人当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即使他只写过弦乐四重奏,他也会成为不朽的音乐家。”可见对作品的评价之高。 这首作品一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急速的快板,G大调。主部主题的发展与这一时期大部分作品相比,在调性上更为开放。在强调了主和弦后,加入了升4、5级的变音,使作品的调性听起来并不十分明确,但短暂的移开之后,又回到了G大调上。 第二乐章小步舞曲,继承了海顿的音乐风格,乐曲生动充满诙谐,富有生气。三拍子的节奏拥有着很敏锐的动感,轻盈的仿佛在翩翩起舞。整个乐章都通过主题的变奏不断发展,形成呼应的旋律线条。 第三乐章是如歌的行板。莫扎特歌唱般的旋律在这个乐章里尽览无遗。主题中的装饰音就像晚礼服上精致的纽扣,清新怡人,璀璨闪亮。装饰音的轻巧与旋律的平缓优美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四乐章采用了活跃的快板节奏,在本乐章中,我们可以充分见识到莫扎特的复调功力。采用的赋格创作手法,仿佛让人感觉作品似乎回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却也深深带出了莫扎特自身的音乐风格,灵动而充满激情。乐曲中运用了大量的模进等旋律发展手法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在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基础之上更进一步,特别是在旋律线条的发展上,要更为出色。同时注重段落、主题等音乐元素之间的对比因素。无论什么,听到他这样的作品,恐怕都会想起海顿对他的评价。他是“不朽的伟大作曲家”。 专辑号:8.550541 http://www.kuke.com/kuke/featured/list/C20A7D70B69311E0BD70B0D8352FFA47/ (本篇文章由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提供http://www.kuke.com)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最近循环的曲子(新的一年~平安喜乐~!) (Ioveta.)
- 有木有武汉喜欢古典音乐的朋友呀 (假先知)
- 请问久石让的音乐算古典音乐么? (一池月白)
- 耶鲁《聆听音乐》讲座笔记(全部23课笔记更新完毕) (天歌)
- 北京4月20号上午北京古典音乐线下交流会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