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巴菲特活到200岁
浓汤土豆(there is always a choice)
8月30日,巴菲特先生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这位每天都跳着舞去上班,身家470亿美元的老人坦言他希望工作到100岁之后。为巴菲特赢得世界声誉和巨额财富的是他从1965-2009年那20.3%的年均回报,远远高于同期标普500指数9.3%的回报。假设20%的复利增长这一战绩能够持续,巴菲特先生在100岁的时候将拥有1.78万亿美元的财富,我们知道中国二季度GDP1.3万亿美元,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种对比可以让我们知道那是多大一笔财富。 如果巴菲特能够用同样的业绩活到200岁,他的财富会达到14922亿亿美元,没错是两个“亿”,全球2009年的GDP是58万亿美元,我估计全世界范围内股票、债券、地产、银行存款合计不会超过1000万亿美元,巴菲特的财富这个星球已经容纳不下了,那是难以想象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我的后代和这个星球的每一个人都在以各种方式为巴菲特打工。 这就是时间+复利的威力,是投资中的真正力量,你今天赚了多少并不重要,你今年在市场中排名第一也没什么,但你活得够长,又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不错的回报,那你就真的会很了不起,也许你不如巴菲特聪明,但要是你活得比他更长,你甚至有可能超过巴菲特。 如何能够活得长久呢,秦始皇,很多皇帝都走了弯路,其实起居有常,动静有道,不烟少酒,远离邪欲就是简便难行却立竿见影的生活之道。在投资中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参天大树的生长几乎难以辨认,竹笋却可以一夜长一捷,如果在大喜大悲的刺激中捕捉β值度日,在我看来那是迅速燃烧生命换取不稳定回报的高耗能不可持续的投资之路,是吸毒度日的不明智之举,偶然得来的财富也如吸毒后的幻觉,眨眼成空,恰如捕风的汉子,最后收获的只有虚空和叹息。 所以要尽量养成使你不焦虑的投资方式,这是首要的前提,只有这样,你的回报才是真实、可持续、有意义的回报。投资就像盖房子,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耶稣的这段话实在适用于我们人生的各个方面。 如果你常常睡不着觉,头发日渐稀少,心里总是冲动和忧愁,那就是你的投资需要调整的信号了。这是人生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你要比投资花更多时间思考的问题。投资也像爬山,应当使我们的身心都受到有益的锻炼和体验,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投资的业绩只是我们正确发挥自我天分和努力后的记录,在登上山顶之后,谁还会在意你曾经在山腰的第一个拐弯处排名第几呢,中途的快慢有那么重要吗。那些急速崩倒在山中崖下的人要向谁诉说他们的教训呢。 我也希望每年得到20%的回报,但这并不是我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每年的回报市场说了算;我也不奢望一定能够捕捉到市场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你的复利回报由市场和你的能力共同商订,也许运气也掺在其中,这些都不是你能决定的。但你能选择发挥你最好的复利回报潜力,并不断提高你的能力,财不入急门,水到渠成,做正确的事,相应的回报自然会来。我们得着我们应得的,不是我们想得的,你的和我的都不一样,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也不要气馁,你不用像巴菲特一样才有资格投资,就像我球技不如科比但仍然享受篮球带给我的活力、友情和各样益处。只是要小心做你能理解的,并要低估你的理解力。 1978年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的投资泰斗彼得林奇从1990年退休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一头的银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12年的基金经理生涯创造了年均29%的回报,他和创造45年20%回报业绩的仍然活跃着的巴菲特共同告诉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投资故事。 但最终无论你的投资回报如何,在生命面前,那都不重要,诚如马太福音所言“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zz (浓汤土豆)
- 一个职业赌徒的回忆 (浓汤土豆)
- 有爱小段子: (浓汤土豆)
- 仅此一副对联,便写尽了人生…… (KingKong)
- 一件浪漫的事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