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灭吐谷浑的大失策和文成公主进藏的外交大失败
来自:玉虹
转发一篇文章
吐谷浑原本确实犯唐,武德时期皇太子负责北面战场,就打败过吐谷浑。武德八年,吐谷浑和唐和好,互市,出售耕牛有利于农业。贞观时期据说吐谷浑多次犯唐,其实充其量鼠窃狗盗,另外的罪名不听征入朝,其实只是胆小不敢,吐谷浑还为儿子求婚的。可是李世民扩大事态,在贞观八年对吐谷浑大举进攻,必亡吐谷浑而后快,除了开疆拓土以外,另外的原因是“吐谷浑良马悉牧青海,轻兵掩之,可致大利。”他派出李靖、侯君集、段志玄、李大亮、李道宗、李道彦、薛万均、薛万彻、樊兴、高甑生等等,加上突厥、契苾之众,以庞大的队伍击吐谷浑,穷追不舍。经过贞观八年、九年的作战,虽然最后吐谷浑极度残破亡了国,其王伏允被杀。唐也打得极其艰苦。如: 侯君集、任城王道宗引兵行无人之境二千馀里,盛夏降霜,经破逻真谷,其地无水,人龁冰,马啖雪。…………碛中乏水,将士刺马血饮之。………… 吐谷浑可汗伏允悉烧野草,轻兵走入碛。诸将以为“马无草,疲瘦,未可深入。”侯君集曰:“不然。向者段志玄军还,才及鄯州,虏已至其城下。盖虏犹完实,众为之用故也。今一败之后,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于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从之。 甚至还发生了赤水之败。 赤水之战,薛万均、薛万彻轻骑先进,为吐谷浑所围,兄弟皆中枪,失马步斗,从骑死者什六七,左领军将军契苾何力将数百骑救之,竭力奋击,所向披靡,万均、万彻由是得免。 和吐谷浑和好的党项羌也一起被破败了。 春,正月,党项先内属者皆叛归吐谷浑。三月,庚辰,洮州羌叛入吐谷浑,杀刺史孔长秀。 乙酉,盐泽道行军总管高甑生击叛羌,破之。………… 秋,七月,庚子,盐泽道行军副总管刘德敏击叛羌,破之。 党项寇叠州。 李靖之击吐谷浑也,厚赂党项,使为乡导。党项酋长拓跋赤辞来,谓诸将曰:“隋人无信,喜暴掠我。今诸军苟无异心,我请供其资粮;如或不然,我将据险以塞诸军道。”诸将与之盟而遣之。 唐军又竖了一个敌人,相应地也付出了代价。 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行至阔水,见赤辞无备,袭之,获牛羊数千头。于是群羌怨怒,屯野狐峡,道彦不得进;赤辞击之,道彦大败,死者数万,退保松州。左骁卫将军樊兴逗遛失军期,士卒失亡多。乙卯,道彦、兴皆坐减死徙边。 以上均见于《通鉴》194卷贞观八年、九年。 所以唐的损失绝对不小。如果不扩大事态,对于吐谷浑的扰边,略加反击,适可而止,同时保留吐谷浑不致破残,自此以后和吐谷浑友好相处,唐也不至于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据《通鉴》: 甲申,吐蕃赞普弃宗弄赞遣使入贡,仍请婚。吐蕃在吐谷浑西南,近世浸强,蚕食它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然未尝通中国。其王称赞普,俗不言姓,王族皆曰论,宦族皆曰尚。弃宗弄赞有勇略,四邻畏之。上遣使者冯德遐往慰抚之。 在李世民对吐谷浑展开灭国大战时,一个更大的敌人吐蕃正在兴起,并在一边看热闹。 乙亥,吐蕃寇弘州。 初,上遣使者冯德遐抚慰吐蕃,吐蕃闻突厥、吐谷浑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上未之许。使者还,言于赞普弃宗弄赞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许尚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相离间,唐礼遂衰,亦不许婚。”弄赞遂发兵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北,民畜多为吐蕃所掠。 吐蕃进破党项、白兰诸羌,帅众二十馀万屯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寻进攻松州,败都督韩威;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并以州叛归之。连兵不息,其大臣谏不听而自缢者凡八辈。壬寅,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甲辰,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吐蕃攻城十馀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馀级。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上许之。 ——这场灭吐谷浑战争好像就是为了吐蕃打的。虽然李世民下令吐谷浑复国,在吐蕃攻势下,已经极度衰弱的吐谷浑不得不逃走,民畜多为吐蕃所掠。连同党项、白兰诸羌一起被吐蕃吞下去了。唐不但付出了高代价,一无所得,而且现在面对着一个更强大的敌人了。 突厥原本要比吐谷浑强大得多,但由于突厥穷兵黩武,屡屡大规模进犯,武德年间被唐高祖多次重大打击,已经削弱,内部又分崩离析,所以我们看到李世民灭突厥要比灭吐谷浑容易得多。这正是因为吐谷浑并没有到分崩离析的地步。也正是如此,李世民去灭吐谷浑就非常费力,以至于损失惨重,好不容易打下以后,却又面临着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了,吐蕃。灭吐谷浑造成了很大的恶果!
长期以来,李世民打的胜仗中,灭突厥都被人们看成了非常大的战争,而灭吐谷浑似乎微不足道。这根本不符合事实。突厥虽然原本是大国,但是经过武德时期的大规模打击,已经极度衰弱,吐谷浑虽然是小国,所以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一定要把这个颠倒的观念颠倒过来,灭吐谷浑才使得唐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贞观时期,辽东战役是最大的战役,这人们没有异议,而灭吐谷浑是第二大战役,虽然吐谷浑被灭,却使得唐大伤元气。这是一场惨胜。而唐和吐蕃的战争,则是败仗,另外灭薛延陀也是使得唐元气大伤的战争。这些都是李世民穷兵黩武的战争。但是对于吐蕃李世民就不是胜仗了。 在李世民令吐谷浑复国后,吐谷浑实际已成唐的属国,攻吐谷浑就是攻唐。吐谷浑大败近于灭亡,就是唐的大败。正常情况下,应该把吐蕃打回去,夺回吐谷浑土地。可实际情况是吐蕃进寇唐松州,败都督韩威。松州是重镇,必然工事坚固,兵力不小,韩威应该是比较大的败仗。“属羌大扰,皆叛以应贼。”甚至带走唐封的州。韩威打败仗就怪他轻出——当时他可以不出吗? 李世民派侯君集率五万步骑攻吐蕃,吐蕃攻城十馀日,牛进达不过趁其不备斩吐蕃千余,唐军究竟损失多少都隐瞒,据说吐蕃就退兵谢罪了。谁爱相信谁去相信吧!多半是报喜不报忧。 如果真的吐蕃失败退兵,还敢继续请婚?李世民也可以趾高气扬地拒绝。 据《旧唐书·吐蕃》: 弄赞遂与羊同连,发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支,遁于青海之上,以避其锋。其国人畜并为吐蕃所掠。于是进兵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又谓其属曰:“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遂进攻松州。 《新唐书·吐蕃》也说: 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都督韩威轻出觇贼,反为所败,属羌大扰,皆叛以贼。 名义上来迎公主,唐还根本没有答应呢。带那么多的兵,不是逼迫是什么?司马光在说送亲哪里用得到九万兵。何况现在吐蕃迎亲,为什么就不说哪儿用得上二十万兵呢?就是五万兵也多了。这分明是逼婚么! 以上都是唐的记载。吐蕃方面的记载更是嚣张。据吐蕃史书《世系明鉴》记载:“赞普致书唐主曰:‘若不许嫁公主,当亲提五万兵,夺尔唐国,杀尔,夺取公主’”。《西藏王臣记》则称“若不许(公主)行,则兵伐唐都;入蒙见允,则汉藏和好,永息烽烟。”《西藏王统记》中亦载:“如若是行,不得公主,我即遣化身军旅五万,杀汝,掳公主,劫掠一切城市而后已。” 在吐蕃的逼迫下,李世民不得不答应和吐番通婚。唐肯定打了大败仗了,即使五万唐军步骑没有打败仗,那么吐蕃在灭吐谷浑、败韩威后,不逼他吐出来,也是败绩。 面对强敌侵扰,李世民又怯战屈膝了。这就是文成公主进藏。 所谓的吐蕃进犯兵力二十万也是夸大其词的,吐蕃自己只承认五万兵。夸大吐蕃兵力正是为了掩盖败绩。 如果当初不扩大事态,不灭吐谷浑多好!吐谷浑力量没受重大削弱,那么吐蕃首先要对着的就是吐谷浑。有较强的力量抵挡吐蕃,可以成为唐的屏障,吐谷浑和唐原本是唇齿相依关系,即使吐谷浑招架不住,需要唐的支援,吐蕃面临的也是唐和吐谷浑两股势力合力对付。吐蕃如果一定要灭吐谷浑,那么唐战吐谷浑时发生的苦难都将由吐蕃来受了,吐蕃人口和物产比唐小得多,哪里经得起那么大的损失。唐也可以趁机收复吐谷浑,占地或者立国都由唐了。总之,李世民灭吐谷浑是他篡权后最大的失策,自此以后,吐蕃成了唐的重大祸害。这几乎贯穿了整个唐时期。 对于文成公主嫁吐蕃,现在被一些文人说得很崇高,似乎是一段两大民族友好联姻的佳话,为唐蕃之间促进了友好的经济文化交流云云。其实,唐是打了败仗后的屈辱。 文成公主到吐蕃后,松赞干布已经有五个有名分的女人,文成公主是最后一个。第一个老婆来自尼泊尔,时松赞干布16岁,绝对比文成公主先到。有人对于文成原来只是小老婆很不愿意承认。可是为什么文成公主带去的金身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安放在小昭寺里?而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8岁等身佛像却占着大昭寺?一直到金城公主做王妃的时候才颠倒过来。众所周知,在金城公主入藏以前,大周朝几次打败了吐蕃。 据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了布达拉宫,但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布达拉宫,惊艳世界神奇而神秘》指出: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由三部分组成。红宫居中,东连白宫,西接扎厦,三者相互贯通,浑然一体。…………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宫殿采用了曼陀罗布局,围绕着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建造了许多经堂、佛殿,从而与白宫连为一体。最初是尺尊公主从尼泊尔带来的工匠设计建造的。 看来与文成公主毫无关系,倒与尺尊公主紧密相连。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lss团队,一个copy精的最后结局 (折耳根)
- 好绝影视剧中的骨科 想拍好还是挺有难度的 (豆友7807429675)
- 我发现还有比双世宠妃爆歌更多的吗? (路人来了)
- 来看看这个视频,诗诗是个多么有谈吐有文化阳光爱笑的演员 (急急国王)
- 一姐为何演技大滑坡? (柠de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