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记录生活,观察自己
无用的知识+N
感谢这个“内在力量”小组里很多温暖的讨论,从大家分享的书籍还有新的感悟中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疫情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慢慢发现:学会和自己相处,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一辈子的修炼,所以如果能把时间跨度放得更加长远一点,很多眼前焦虑的事情就不会那么让人痛苦。通过一年多的观察与实践,我有三方面的感悟想要分享给大家:
1. 记录生活,感知生活(让时间流逝慢下来)
我此前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做,一天很快地就过去了,时间流逝好像格外快;然后受到了一位知乎答主@塔尔斯,使用excel记录生活,这种方式的启发,我也开始学着记录自己,观察自己。(一个word--碎碎念,就是收集一些激发我思考的信息集合;一个excel,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如下图)


于我而言,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所思所闻所见所感)然后记下来,每天做这件事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是负担,也不需要刻意坚持,想写就写,随心。晚上回看的时候,啊,“you live a colorful day or 今天你真是辛苦啦!” 一个月过去的时候,看一看,ok这个月发生了这些事;我的时间就这样慢了下来。
2. 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学习和自己相处
除了每日进行一些碎碎念,还开始对自己的一个初步了解和认识,因为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已经不知道我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我喜欢吗,我讨厌吗,讨厌的是什么呢?是害怕被讨厌吗?
我根本不了解我自己,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其实我都是违背我的个人意志去做的,但是事后总是很痛苦,总是反复回忆之前的情景;包括面试回答问题,我可能事后会反复模拟场景“我怎么回答才是比较合适的”、“我上次真不该这样选择” 诸如此类的,结果就是因为压抑自己太久就崩溃了,但是不破不立吧,崩溃后就开始了解一些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包括如何和自己相处。
我特别认同武志红老师的一句话,所有的焦虑,其实都是“死亡焦虑”,担心如果事情处理不好,就面临着死亡,如果你很容易有“死亡”的感觉,那就难免容易焦虑,就容易脆弱。生死就是肉体生命的出生和死亡,但生活中关于生死的隐喻无处不在,我们的死亡焦虑就有可能是自我意志的死亡。
人分为三个层级:动力层级的自我 - 意志层级的自我 - 抽象层级的自我;当一个人是动力层级的自我的时候,就会又脆弱又执着,会觉得“动力就是我,我就是动力”。对这个层级的人来说,如果愿望没有实现,我的动力没有实现,同时就意味着我死了。 动力的自我和时空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必须在当下这个时空立即实现。
当我觉察到“我的意志”不应该局限于特定的时空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执行力强了很多。
以前:啊,已经起晚啦,那索性今天就浪吧; 我想等到整点再学习;事已至此,破罐破摔吧
现在:嗯,什么时候都可以啊,只要把事情做完了就可以;睡懒觉,也不会自责,啊我又浪费时间了,只要我自己觉得休息时间舒服合理就行;我不一定要每天早起,但是一个月里有20天能早起也不错,一开始做不到没关系,我又不是被施了“定身术”,我会成长,内在的自我慢慢来。
时间不是一种诅咒,时间应当是一种祝福。
3. 坚持做一件事,哪怕只有一件
在某个微信群,有个小伙伴的ID启发了我---“哪怕只读一页书也行”,所以我希望能坚持做一件事,然后把它变成习惯,就去读了atomic habit (《原子习惯》)这本书,也推荐大家读一读,作者写得很精彩,很多观点是打破固有认知的,我自己受益匪浅。
我坚持每天记录这件事,能给我很大的成就感,因为记录本身涵盖了很多东西,看纪录片、电影、综艺、在线课程/讲座的心得;或者是我情绪的变化;或者是今日生活美好。
mbti还有各种人格测试很火的时候,我也跟风去做了。虽然对于这种测试,我持有的观点是,你是因为某些共性被划分到这个分类里的,但是个体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看看就好,不必太过计较;此外,在选择答案的时候,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想选什么,人会倾向于选择“我希望成为那样”,所以在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测试结果其实是“一部分的你+你希望成为的自己”的混合。
回到测试,盖洛普优势测试出来,得分最高的是理念、学习、战略、思维、体谅等等;但我同样关注我的得分低的部分:行动、竞争、统筹等。看来我确实有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的潜质,还是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行动力,所以就慢慢地来,减肥尚且非一日之功,人的性格习惯改变又怎么会一蹴而就呢?能力可以培养,基础可以提升。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了,希望能和大家在小组里多多交流,一起成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思考及感悟|警惕过度旁观博主的人生 (一只鹅)
- 实用小贴士|当情绪翻涌时,比“想开点”更有用的事 (yanniemo)
- 当我接纳了原相机后置的自己,我收获了自由 (强者叙事)
- 实用小贴士|将生活中马上可以改变的小不适解决掉可以节省很... (小女娲)
- 实用小贴士|胆小的女孩可以试试去开车。 (奇诺的36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