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从写简历开始主导面试+关于空白期最合适的回答(太长了555大家要看啊!)
来自:遛弯大王
俺又来惹,除了上班就太闲了,然后最近莫名多了好几个粉丝,平时也有组员私信我问问题,and闲暇的时候帮uus内推,发现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不清楚”,所以又来碎碎念了,来写写干货,攒攒人品嘿嘿。
不清楚说的是:
比如说超多很优秀的小伙伴,但简历真的写得不太合适(没有逻辑);
比如组里最多的一类帖子,“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没有经验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再比如我之前在内推贴里说的最无效的那些做法。
何为“不清楚”,可以直接分为两个维度,从自身出发和从求职出发:
自身出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求职出发👉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那么从上面两个维度出发来分析,我觉得可以写出“所向披靡”的简历惹。
以下是手把手教自我定位和写简历的干货了!!!
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可能不容易,但是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应该是不难的。从这个思路出发,如果有时间,那就可以多尝试,例如组长在帖子里说的实战方法。
如何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职业规划 (douban.com)
组长说到的另一个思路就是“结构化分析”,分析自己,分析工作,其实也是后文干货的核心方法论。
❗重点❗
首先的首先,在自我定位并制作自己的简历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资源都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各种招聘网站/招聘小广告上的“岗位描述(Job Description)”。
看JD是最快最直接也最正确的了解岗位的方式,然而很多同学都忽略了这一点,而选择去“问人”。
例如最常见的,问师兄师姐、在帖子下方回复“xx岗平时做什么的”,乃至在知乎牛客网等论坛上疯狂查找,自以为自己搜索能力很强(以曾经的自己为例,没有冒犯任何人的意思),殊不知错过了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东西。
先讲“问人”,明明是“一手信息”,本该最为准确,为何是误区。
微观来说,对于每个在岗的人来说,“平时做什么”,只会是局限的,项目是有时效性的。其次,个人看法难免有所偏颇,同一个工作,在不同时候问“做什么”,不同情况下也会得到不同回答。
中观来说,对于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的不同员工,工作内容也不太能用“大同小异”一概而论。
宏观来说,也是最最重要的,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同一个岗工作内容会有多么不同,想想也知道。
可能也会有同学觉得,那就多问几个人好了,就像做实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多问问总能全方位了解。但先看以下例子:
综上,如果不去认真看岗位描述,再多咨询,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看似为了求职做了很多努力,还赔了很多笑脸,废了很多精力,不过是感动了自己。
明确上面这个问题,现在来讲,简历怎么写。
有很多说如何把简历写清楚的方法论,排版、STAR法则,去掉主语,统一语序、时态之类的,这里就不赘述,主要还是说思路~
我想做什么(即解决能不能的问题)
明确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岗,什么工作内容,其实是很美好的一件事,那么该如何实现其价值呢。
核心思路:细化
这个工作要在两个维度实现,一个是筛选岗位,一个是回忆经历。(同时进行不分先后)
筛选岗位
分出自己的想法分出等级,即最好-还行-可以,同时开放想象力,避免“画地为牢”。
这一步指的是在筛选岗位时的心态,换一句话说也叫做别钻牛角尖,即千万不要在分析完自己想做什么之后,觉得那就只有这些自己能做了。
二战/国考/省考没考上,打算开始找工作了,应该去... (douban.com)
大学生求职者必备的APP+公众号大总结 持续更新 (douban.com)
其实第一步就像织一个网,第二步就是用这个网在海里捞鱼,捞到什么鱼都有可能。以上是组里两个“到哪里找工作”的精华帖~
筛选的同时进行排序,即我在第一个“回馈小组”的贴子里写的1-2-3(1)-(2)-(3)的逻辑

这个筛选过程也是了解岗位的过程,不断细化究竟是不是自己想做的,也同时不断说服自己,这个过程带来的不止在简历,更是在面试中,因为说服自己才能说服面试官。
回忆经历
宏观:为何想做这个行业
中观:为何想来这个公司
微观:为何想做这个岗位
紧紧揪住以上三个问题,反复问自己,同时在写简历时,再每一部分都将其写进去。
简单举例,例如想做marketing,那么在教育背景里,即使专业不对口,也没有专门选修课,但可能有某一门课某个项目涉及、使用到市场营销的思维,即使再少,也要写进去。其他经历的书写逻辑也相同。
总而言之,明确自己想做什么之后,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任何一个看到这份简历的人,都能从中看出来你想做的事到底是什么。而不是简单的陈列自己的经历,这样即使写得再规整也不够打动简历筛选的人。
其次,这样写出来的简历,同时也是一种主导面试的方式,因为面试官问问题大多数会出自于简历(尤其是对于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想跨行的)。
(这里可能会有人想:只要学历够好,怎么都能动人)
(那我只能说想得太简单惹,学历再好都有人学历经历都更好哈哈哈哈)
(so学历经历都不够好的话……)
当然,以上解决的都是思路问题,但在【“热爱至上”之下,奔赴热爱的路,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的】。
❗重点❗
这里解决一个在面试中常被问到关于没经验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既然已经通过简历筛选了,说明公司是知道你没有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接受了。
(防杠)但这里要加一个经常看到的内容:“明明知道我没经验还给我发面试通知,面试过程中还死抓着我没经验在问,面试官就是为了达标吧。”
或许是有这个可能,但排除这种想法继续思考呢,招聘招聘即花钱找人干活,即使是入职前对经验的要求不高,但这个线肯定还是在的。
那么一直追问其实也是在问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是斩钉截铁说“我愿意学”,就能让人信服的,有时候是要有证据的。
证据从何而来,从真实存在而来;真实从何而来,从细节而来。
例如:
(1)我入职一定会积极学习数据分析的技能的。
(2)我入职马上开始学excel、SQL、R语言……
(3)我计划入职一年内提升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在B站找课程,每周周末上一节课并输出作业。
第一个月内掌握excel的函数使用,随后三个月学习SQL……
如果能说出自己已经查到的课程是哪位up的之类的就更能让人信服了。不过还是上面的大字不要忘了啊!!
我能做什么(解决想不想的问题)
这种就是适用于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的小伙伴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想快点找到工作,那核心目标就是通过简历关并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
那就很直接了,分析自己的技能+分析岗位所需技能,这里再次拉出来组长写的结构化分析的内容,太绝了!
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是什么:对应哪些行业-公司-岗位
技能是什么:对应哪些行业-公司-岗位
具体方法就跟上面的类似就不赘述啦。
但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解决自己想不想的问题,就算不是真的想做,也得要表现出想做,同样也是,只有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其他人。
出现这种情况经常是,跨专业考研二战失败,于是找工作👉也就是空窗期问题
❗重点❗
空窗期问题如何回答:最重要的是“逻辑线”
即,当A失败,B也失败,所以不得不选择C。当然这就是最坦诚的回答,并且对求职者而言,这也是最合理的逻辑。
举个小例子:
原来想先读研,但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尝试了考研,但二战还是失败了,不过还是想先读书,所以也申请了国外,但现在国际形势不好,也不能在家里蹲了,所以出来找工作。
那么做一个换位思考,假如现在自己是面试官,听到这样的回答,当然能理解,但自然也会有疑惑:
那还去考研吗?还出国吗?真的想做这个工作吗?
这里分享一个uu的问题,以及ta当时的回答,很多人都说好了,但公司还是不满意。
道理大家都知道,那该怎么回答比较好呢?
“不,不考研了,因为……”
可能大多数人逻辑都是这样,先表明态度,再进行原因解释来说服对方。
但其实面试官关心的真的是还考研吗?不是的,整个疑惑最重要的就是最后一个问题:真的想做这个工作吗?
所以该怎么回答就很明白了:
其实原本选择A,后来选择B都是为了得到C。虽然现在A和B都没有达到,但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学到了/达到了能够得到C的技能,并且有证据可以证明我已经达到了这些技能,暂时没达到的我认为只有就职能够达到,所以已经完全没有必要纠结于A/B。
(当然以上就是一个很泛的逻辑框架,具体的“血肉”必然会因人而异,需要uus很彻底的去思考去填充,先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总结一下,其实以上的逻辑就像是我们在婴孩时代学习将不同形状的积木放进不同形状的框框里面,很小的时候,父母会帮我们把积木一对一摆好,教我们放进去;再大一点,懂得判断了,那就合适就放进去,不合适就丢掉。
但我们已经长大啦,选择变多了,也再也有人再帮我们区别好了。所以如果刚好合适,那再好不过;但更多的时候就是不合适的,那只能改变框或者改变木头的形状,使其能够放进去。
总而言之,祝福大家都能找到最喜欢的工作
uus有问题就在评论区问俺,写得不清楚的地方我回头再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招聘|产品/管理助理 (洛神)
- 招聘|全职/实习 米哈游春招内推 (若若)
- 有人想进 25 届春招补录捡漏互助群吗 (互联网热心小树)
- 招聘|内推春招,校招米哈游 (kaki)
- 我也来免费帮大家看简历啦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