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传就业
来自:林悠然
其实文科最后的选择路径就那些,要么公务员,要么进国企央企,要么老师文员,新传多两条路,记者或编辑,和新媒体运营。
由于媒体是夕阳产业,所以现在很多新闻系的学生毕业不再进媒体了。一方面是因为收入低,另一方面是媒体对新人特别不友好。
先自我介绍下,中部某省会,二本,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学期间实习过四家媒体,相关文字作品在50-70篇左右,视频稿件20多。算是实习经历相对丰富了。
2021年考研,一战暨南大学,失败,公共课考太差,120左右。目前投了7家媒体,基本都进了面试环节,offer发放还需要等等。实习期间,也认识不少新传硕士,本着打破信息鸿沟的心态分享下自己的见解。
如果你是要考公务员,国企央企事业单位,老师,我建议,最好读个硕士,因为这些工作都十分重视候选人的学历背景,最次也要考个211,或本地比较出名的双一流大学。
而要做记者,或者进大厂,相信我,如果你实习经历不够,你读了硕士就业也有点困难。新闻传播是一个实践很强的学科,其实大专学历就够,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学历溢价很高,一个新传硕士在写新闻方面,不一定比的过一个本科生。倘若你是跨考生,想做这一行,建议硕士期间,多去媒体实习,找准自己的赛道,不要傻乎乎在学校混。可以实习的模式很多种,远程,寒暑假线下都可,甚至你可以试着投稿,以及自己运营一个自媒体号。像考研自媒体抓马扣叔那样,就是一个案例,白嫖他的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下他的运营。
现在市面上的媒体,分为,机构媒体,自媒体,平台型媒体三大类。机构媒体又可以细分为市场化媒体和党报,相对于党报而言,市场化媒体更看重你的实习经历和相关作品与岗位的匹配度。而党报更注重出身,也即你是否为211/985,对于一个省的报业集团而言,党报的收入往往高于都市报的。
而自媒体,现在也分为机构化的和单兵作战的,一般头部自媒体都是团队作战,也是一个不错的去向,也很锻炼人,创始人传统媒体出身的也不少,比如刺猬公社。相对而言,自媒体对学历的要求和标准没有那么严格。至于一些小公司做号,批量生产内容,不建议去,基本和流水线工人没啥区别,基本一个人把所有活儿干完了,工资还贼低。
平台型媒体,比如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以及人民日报app这些,相对而言,科技巨头居多,一般新传毕业就是进去做运营。好处是工资高,大厂有牌面,坏处是你是一颗螺丝钉,基本不能做什么创新性的工作。
总结,无论是机构媒体自媒体平台型媒体,工作也即实习经验是越丰富约好,业界基本都是看作品,学历是锦上添花。最好的局面是,学历也不错,实习经历也丰富。
说下各个岗位的薪资,不一定准确,供参考。
省会城市,市场化媒体记者编辑月薪大概5k——7k,党报7-10k
一线城市,8k—15k
自媒体差不多也是这样,上下浮动不超过2k
先写这么多,有人看,再补充。
有豆友私信我怎么找实习,顺便也把我当年的实习操作和听别的朋友的经历贴上来,以供参考。
1.如果你是读新传相关专业,找本专业老师推荐,一般老师都会乐意的,而且也有相应资源。
2.如果学校不是很好,老师人脉有限的话,那就检索微博或知乎b站等社交媒体你所读大学当地的媒体,比如xx日报记者,可以找到相关马甲的媒体老师,再翻看他的微博动态,判断他是否可以帮你,进而进行毛遂自荐。
3.第一份实习是比较难得,因为你没有任何实习经验,如果学校还比较一般,资源有限,更是难上加难。这里我个人推荐你做一些校园实践或专业实践,比如尝试为一些公众号投稿,自己运营一个自媒体,或者拍一些视频。接受大学生投稿的媒体有红网,新京报评论,红星评论,红网相对友好一些,但没有稿费,后两家中稿比较难。但是无论是写稿子还是拍视频,首先要看的多,然后动手模仿。我知道很多学新闻的,不怎么看新闻,这不是个好习惯。如果你要去机构媒体,那你就尝试在这些媒体上发表稿件,如果要去头部自媒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4.毛遂自荐,可以自己跑去本地的报业集团,进去后一层一层的问有没有需要实习生的,听上去有点不可思议对不?但是我有朋友确实是这样拿到了实习,新闻传播本来一项重要的技能就是沟通,所以大胆去吧。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份传媒实习,大概率是没有工资的,尤其是传统媒体,更是如此,要做好心理准备。
至于别的,有人问,再补充。
更新:
lz一战考研失败后,去了家乡所在地的省级媒体的财经新闻部做了4个多月特训生(考核通过可以转正那种)。客户端编辑岗位,转正需要和正式员工的工作成绩相匹配,lz大概用了2个多月适应工作环境,由于之前有一定基础,所以上手很快,唯一卡壳的点是对一些金融专业名词陌生,所以有时会出错,但经过4个多月的磨练,基本慢慢上路了。
特训期间的补助不能覆盖我的吃住开销,lz每个月需要倒贴1500左右,4个月大概帖了7000,外加生病,花费将近一万(本来是用来考上研当硕士学费的,结果没考上花这上面了)。平常工作强度很大,单休。
有点扛不下去了,索性辞职,因为lz的考核和正式员工还是有一点差距。大概一个月lz发稿量420左右,而他们450-480这样。
近5个月的特训,lz对财经新闻有了一些感知,分享一些浅薄的看法,给感兴趣的朋友。
lz在的媒体,关注的行业较多为本地的上市公司、国企和金融机构(多为银行——中建工农交),细分一下可以说是股票、基金、债券。
平常的工作就是,1.盯着政府网站,编写相关公关政策,多为通知,公告类。网站多为: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和国计民生相关的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
具体而言就是将一些政府公文,改写为新闻。
2.监控上市公司公告,一般运用Wind软件,导入你需要关注的企业,如果有重大公告(如人事变动,资产重组,融资发债等事项)改写新闻发布。
lz觉得这一块是财经新闻中比较核心和基础的板块,需要你对一些行业企业熟稔于心,并清楚它的上下游产业,等你熟悉这些,你会意识到,原来一些消息面上的宏观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如此之大。要学会看盘,lz比较遗憾,这块还没能完全掌握,后续自己要自学了。
基金方面,lz接触较少,不评论。
以上是财经新闻的一些基本岗位所做的内容,一个成熟的财经记者,应该是可以在一家公司传出某一消息的时候,敏锐的洞察并做出相关解释性报道。这个需要对公司的发展和规划有一个框架认知,所以财经新闻入门,难在此处。
老实而言,编辑的岗位很枯燥,尤其是客户端编辑,但能够快速成长,主要是对一些基本知识的扫盲。如果你有志做财经新闻,大学期间你需要考下证券从业资格证和基金从业资格证,将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
不过这样的客户端编辑岗位,个人认为只需做一年左右。而做记者,开始写相关领域的稿件,大量的输入输出,成长更快。但现在很少有媒体愿意培养新记者,一般喜欢招一个直接能上手的。
需要强调的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一些财经媒体不同lz上述说的财经媒体,准确而言,市面流行大热的是科技媒体,如36氪、钛媒体、虎嗅等,它们较为关注一些科技产品和一些科技企业融资发展的事项,可能不需要你懂股票基金,但需要你研究科技巨头的产品和动态。
简而概之,前者属于静态式的消息写作,后者更多的是观点输出,即找准角度,寻找素材,逻辑为线,穿搭一起。你可以看看你更喜欢那个
几个月的工作,让lz愈发厌倦在体制内媒体工作,枯燥,重复,无趣,严肃,呆板。
准备换一家市场化媒体(不过没有采编资质)试一试。
lz现在也处于一个迷茫期,想放弃做新闻,做内容,但不知道自己还能干嘛……
希望下次更新时,lz能找到方向
不要问我建议,我的建议就是,所有的路你只有自己走一遍,你可能才知道答案,但成本代价,需要你自己承担,自己衡量。
呜呜呜(悲伤)
11.27日更新
截止毕业,lz已经换了3份工作了。无一例外都是在媒体里打转转,迷茫可能是人生常态。lz现在也还在媒体,想法有些改变。
lz现在看开了,认识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道路。我们之所以焦虑,无非是太贪心,想要的太多。其实你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人才是归根结底的核心竞争力。
学了那些所谓有“门槛”的专业,就一定比现在有“出路”吗?根据lz这几个月的经验,也未必——我们总是在憧憬那些墙外的世界,殊不知墙内的人也在憧憬我们。
先写这么几句话,改天不熬夜了,再好好写。
没必要那么焦虑,朋友们,迷茫是人生常态。你眼中的“胜利者”或许只是还没到他/她迷茫的临界点。
更新
多补充一些关于对实习的看法。
最近考研放榜,这个帖子又被翻出来了。理解大家没考上的失落心情,和我当初无二,不过也有被今年高分调剂扎堆的情况所吓到。
大家不必如此悲观,考不上未必是坏事,从赚钱角度而言,先工作要比先读书在经济状况上要好的多。更何况,在赚了钱以后,还可以读MBA嘛。
言归正传,组里不少二战三战,或者大四应届的朋友,在招实习的时候,务必记住,你们是在找工作,而不是刷经验。一些无法转正,且实习含金量不高的offer,要慎重。
毕竟毕业了后,还是要争取经济独立,在问家里要钱自己心里也别扭。当然,我知道大部分朋友因为没有实习经历,可能工作找的不是那么顺心顺意,个体间的差异我也无法在一篇帖子里全部照顾到。
一些传媒实习,其实是只适用于,大二大三和研一的,如果你临近毕业,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份实习为我求职的方向能带来经验or人脉上的积累吗?能够转正吗?如果满足其中一点,可以考虑去。传媒实习很多,但坑也非常多,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要不要去,比如一些很水的实习(如微信公众号排版之类的,你自己不能开个自媒体练习吗?),就适合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就有点浪费时间了。
至于工作中的不适感,面试环节的恐惧(我知道有些朋友社恐),都需要自己去适应克服,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不要动辄否定自己,大家都是普通人,其实差距很小,要有信心。
2022.8.7更新
一些新的观察和体会贴在这里供大家参考,首先还是下结论——媒体整体不赚钱,但分层次,或准确来讲,准入门槛不同。
毕业后观察一些相对有些名气媒体的记者编辑,基本都是还不错的学校毕业,特意指出这点是为了告诉一些学历出身可能没那么好的同学如下几点:
1.知名的媒体,招人应该还是看学校毕业层次的,这个能从他们供职记者的受教育背景管中窥豹。
2.哪怕知名媒体,待遇可能也并不理想。但更为残酷的现实是,相比较去媒体,每个人或文科生其他选择的机会也并不多,希望大家认清这个现实。这一年见过太多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媒体做内容的新传学生,且大多毕业名校。
3.公务员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好,这一年我和几个本科新传考进老家县城公务员以及硕士毕业考进省会或新一线乃至一线公务员的同学对谈,发现他们对工作的感受都蛮负面。首先要清楚的是,外界对我们这个专业的第一印象就是能说会写,但并不是所有学这个专业的人都具备这样的特质。因此,无论我们是进国企还是公务员,从大概率上来讲,要么承担行政类事务,与此同时要写大量材料,基本上是文山文海,如果你可以忍受这份枯燥和形式主义,可以考虑,否则请再认真考量。
关于财经新闻和公关方向,也有些浅薄心得分享:
1.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确实有一定门槛,但并不高。不要有畏难情绪。修经济学对写好财经报道效果甚微,无论是做什么种类的报道,逻辑是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接下来,再考虑知识经验类的问题,比如专业术语看不懂,怎么办?证券基金相关从业资格考试和保持阅读检索财经新闻中陌生的概念,像认识生僻字一样去解决它,大概半年至一年会有一定积累进步。不要张嘴闭嘴说新闻+别的学科,才算有竞争力,学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这个人,想不想学。
2.财经新闻比社会新闻客观真实吗?我们从效果层面倒推。由于社会新闻覆盖面大,阅读门槛相对低,因此,如果媒体报道相关负面新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时,难免遇到被管控的压力。这也是令从业者沮丧的地方,但财经新闻同理。甚至在某些层面,企业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只是媒体想要索要广告保护费的体现,从措辞到标题的起拟,都充满了把关中的再筛选。因此,结论是,新闻是被政治经济挤压的产物,无论任何种类,它都做不到绝对甚至相对客观。
插句题外话,越是顶尖级的媒体,能够报道的范围或尺度会越大,当然,我说的是足够市场化和全国性的。这点不分财经媒体还是社会媒体。还有一点,是最近和同行聊天的心得,如果你一开始选择去了省会或者地市级媒体工作,以后再想去全国性媒体工作,会变得极其困难。毕竟往上爬和升都是不容易的。反之亦然,全国性媒体降到省市则相对容易,但也是相对。
为什么财经媒体这两年如此火热?
1.社会新闻的相关媒体,越来越蔫了。与之相关的招聘,自然越来越拉胯。即便招聘,也是需要至少两年经验的。
2.经济不景气,大厂到处裁员什么的,经济媒体出现一定繁荣发展,相对社会新闻媒体来讲,开放的职位比较多。
关于公关,了解不多,但根据我的小小观察,传统公关(4A,万博宣传等),薪资较低,新人起步4000-7000,和传统媒体一样穷,甚至更穷。但以互联网公司为主的公关,则收入不菲,一个新人好像起薪在1.5w左右,大家各自评判。
最后,这一年辛苦的搬砖心得就是,终于有点体会罗曼罗兰那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现实生活的真相后,仍热爱生活。
过去一年,我再三思考,收集样本,试图找出一条另辟别径的路,结果发现,无非还是,记者编辑、公关运营、国企老师公务员,大家似乎都充满了吐槽不满,但如果把时间纬度拉长,我们的好多前辈似乎也是这般咬着牙一路扛过来的。于我们而言,即便不满,但迫于现实压力,也不得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妥协,或心有不甘,但自我安慰的想,这或许也是一种成长。
比较常见的画面是,大家在吐槽抱怨,最后不得已,还是接受现实,或被逼接受现实。
希望这样的思考,能够记录到我10年后,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吐槽区|有偿新闻真的有必要么 (山下梅子酒)
- 新传互助|毕业论文互助 (慕鱼)
- 新传互助|问卷互填-长期在线-认真完成 (1212)
- 新传互助|地标武汉暑期小实习 (幸运星里星)
- 新传互助|新传人其实很适合做游戏!从Journalist到Game Desi... (Melonbrea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