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谢耳朵”2个月破解世界难题
风归时(Die Luft der Freiheit weht.)
热播美剧《生活大爆炸》描写的是四位“科学天才”的有趣故事,特别是其中智商最高、能把量子物理学理论倒背如流的“谢耳朵”更是拥有“粉丝”无数。不过那个热得发烫的“耳朵”,还是比不上上海交大物理系的一位本科生。 这位中国“谢耳朵”名叫高飞。他在偶然参与世界最顶级暗物质实验室Gran Sasso的一项前沿实验项目时,仅仅花了2个月,便成功破了一个长期困扰全球物理学界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他的学术成果被《Science》、《Nature》、《New York Times》等全球著名媒体广泛报道,称他的研究“成功破解了对暗物质问题研究的最大限制”。 记者 钱芸莱 机缘巧合“闯入”顶级实验室 科学家已经证明,银河系中95%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其余为普通物质。因为暗物质不“普通”,所以探测起来非常困难。于是科学家就利用一种非常灵敏的探测器去“捕捉”暗物质。“捕捉”暗物质,也是全世界各国顶尖物理学家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科学家也不例外,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暗物质研究团队一直以来就参与这个全球最重要的科学前沿项目。 倪凯旋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暗物质研究团队的一员,这位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家某天特意把高飞叫到一边,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一个“惊喜”。高飞告诉记者,那是在大二下半学期,由于他在学校实验室表现出众,倪凯旋博士表示愿意“破例”带他一起参与意大利Gran Sasso实验室的一项国际“暗物质探测”研究。GranSasso是位于地下1400米深的意大利国家地下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暗物质探测基地。 对于高飞来说,这一切就像去参加金庸小说里的“华山论剑”。在Gran Sasso,几乎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都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学术履历。在教授如云的实验室,高飞是唯一一个本科生,当时他的任务是收集数据,提供给研究人员选用。即便是在这个顶尖实验室里打打下手,高飞也是全身心投入,因为在这样的实验室里,做的是一项改变世界的工作。 无意间破解世界难题 顶尖实验室里的工作是枯燥的,不过高飞乐在其中。虽然最最艰苦的时候,凌晨2点走出实验室,然后在早上4点接着进实验室工作;有时候,为了检测数据,不得不反复搬运重达几百斤的液氙仪器。但是能和世界顶尖人才一起工作,视野和学识的增长是几何级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中国“谢耳朵”来说,牢固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和一双怀疑的眼睛,就是成功的基础。 很快,高飞观察到,在检测、收集数据过程中,即便用最灵敏的探测器去“捕捉”暗物质,还是会受到空间“噪音”的干扰,这也使得实验所做的模拟数据总离最终结果有较大差距。 对于这个问题,实验室的科学家告诉高飞,“噪音”和“误差”始终是“捕捉”暗物质无法跨过的一道“坎”。 高飞偷偷地和导师商量,他想试一试,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世界难题。初生牛犊不怕虎,倪凯旋自然愿意让学生一试。仅仅2个月后,高飞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简单地说就是换一种空间参考系。换个角度看问题,让高飞无意间“破解”了世界难题。在之后一个多月的研究和验算中,高飞发觉改变参考系,计算后探测结果精度至少比过去提高10倍,空间“噪音”干扰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本科生说服学术大佬 华山论剑自然是大佬之间的对决,一个本科生突然跑出来破了学术上解决不了的“玲珑棋局”,自然要面对一片置疑之声。不过倪凯旋倒是很支持自己的学生。师徒二人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推算自己的运算结果,再把各国研究者的计算方法拿出来对比,并且逐一指出他们运算之中的不足之处,和自己调换参考系后的运算优势之处。最终,Gran Sasso实验室的学术大佬们对这个来自中国的本科“谢耳朵”刮目相看,肯定了来自上海交大的研究结果。 也就在高飞发表试验结果,并且宣布如何解决“噪音”干扰问题后的几个礼拜,包括《Science》、《Nature》、《NewYork Times》等全球著名媒体接二连三地报道了这个来自中国的神奇本科生,并称他“成功破解了暗物质问题的最大限制”。 日前,交大方面表示,高飞已经顺利从本科毕业,且接受了交通大学“直博”邀请,未来的主攻方向就是解开“暗物质”之谜。 http://roll.sohu.com/20110623/n311351943.s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企业财务流动性管理策略—— 以格力电器为例 (风归时)
- 一个外企财务总监对想要从事财务工作人的一点点建议 (风归时)
- 如何读书 (风归时)
- 郎咸平:中国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风归时)
- 如何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 顾迅 (风归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