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讯]11/26-28“生生不息”岳门小生香港专场

伊宜以忆

来自:伊宜以忆(穷得买不起戏票还担着养戏班的心) 组长
2011-09-15 12:55:2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Daisy

    Daisy (择善而固执) 2011-09-15 13:58:47

    哎哟11月27、28日,正好跟在某人25号音乐剧演出后面闹!

  • 元味

    元味 (踏过千山万水,共睹彩霞) 2011-09-15 18:18:03

    岳老师演哪折?

  • 伊宜以忆

    伊宜以忆 (穷得买不起戏票还担着养戏班的心) 组长 楼主 2011-09-15 22:18:58

    清唱

  • yun_ght

    yun_ght 2011-09-15 22:37:17

    好像是每场末尾清场

  • 元味

    元味 (踏过千山万水,共睹彩霞) 2011-09-15 23:09:50

    可惜

  • 鸡毛掸子

    鸡毛掸子 2011-09-16 09:13:39

    以前上昆小剧场演出最后经常有熊猫清唱,怀恋ing

  •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二十四桥明月夜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2011-11-13 22:56:26

    遗憾看不到现场。。。。。。。。

  • 伊宜以忆

    伊宜以忆 (穷得买不起戏票还担着养戏班的心) 组长 楼主 2011-11-23 12:32:29

    为昆曲的新生代喝彩 岳美缇

    恩师俞振飞先生是我一生的楷模,他超凡脱俗的气质,宽厚、儒雅的人格,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昆曲人,他是当今昆曲艺术的高峰和标杆。今年是昆曲成功申请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七月里我们同时又举行了俞振飞老师109岁诞辰的纪念活动,上海、北京等地都有演出和座谈会。今天我们把它带到了香港,为传承“俞振飞昆曲小生艺术”、为弘扬昆曲,带来了昆曲年青一代优秀小生,演出的传统折子戏;有《拾画叫画》、《迎像哭像》、《楼会拆书》等经典剧目,奉献给广大香港热爱昆曲的朋友们! 数十年前我在俞振飞老师身传言教的影响下,在四十多岁时就开始投身教学,我边演出、边教学。当年昆曲三班的同学,才只有十一、二岁,最小的黎安只有九岁,我从给他们拍曲开始,每天教他们台步、圆场。第一折教的是《惊梦》,那时他们的稚嫩和无状,我还历历在目,转眼廿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们都已成名成家,都已是上海昆剧团的顶梁柱。 记得当年黎安一班的小生,一共有八个小男生,一圈学生围着我唱曲,唱着唱着一个个都跑掉了,不是偷着去玩了,就是去睡觉了。直到毕业时小生组只剩下张军、黎安、张子谦三个人,不久张子谦也被唱梆子的妈妈招回郑州去了。很多同学觉得唱昆曲没有前途,有的对自己没有信心,都不唱昆曲了。黎安很不容易,在他最困惑的时候,他也没有抱怨,还是做自己该做的事,练功、练唱天天如此,他坚持不放弃,终于不久他一出《湖楼》被老师们看好,他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走着,坚持至今,他依然像当年那样对艺术诚惶诚恐,他会是昆曲承上启下的重要一代人。 这次来港演出,还有两个女小生——佳慧、维露。他们都是1999年开始学小生的。两个女孩子,都想改唱小生,当时我不想教,我认为昆曲不期待女小生,这条路是艰难的,我以为她们承受不了,不想她们死活要学。佳慧的声音很好,腰、腿基本功也好,在学校期间也学了不少戏,渐渐地她已从外部走向内心,如今不仅有好的外在条件,在表演上也有较大提高。她今年在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新戏《红楼梦》中饰演贾宝玉,我去北京看戏,从见到北昆的第一个人,一路上不断有人向我夸着:“佳慧这孩子真好,人好,宝玉也演的好!”我想她在艺术道路上会走的更远,更高。维露让我由衷地高兴是她的声音有了很大提高。之前她的声音较窄,高音也不够,自从遇到了一位声乐老师,她艰苦而执着地练声,三年来声音有很大的变化。艺术上也令大家刮目相看,她学戏、演戏、看戏都很用心,并注重多方面提升自己。她的舞台气质清刚、帅气,大家都很欢喜她。这三位学生在艺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对昆曲艺术无比热爱,这是让老师们感到非常欣慰的! 我一直为他们舞台实践机会太少而惋惜,三十岁左右的年龄,应该是多演戏的时候。可惜的是她们在学校里学的不少传统折子戏,至今都没有机会演过。为此,这次以小生为主,黎安、佳慧、维露三人各带了几折优秀的折子戏来香港演出,如,佳慧的《拆书》学了五年,至今还没正式演出,维露的《写状》、《藏舟》也只演过一、二次。我衷心地期望热爱昆曲的新老朋友们,热爱传统艺术的朋友们,能为我们这些年轻演员加油喝彩,这是一个老师的心愿,一个老昆曲演员的诚挚心愿!

  • 汪芒国人

    汪芒国人 2011-11-24 09:55:56

    读此文,想起岳老师了

  • 汪芒国人

    汪芒国人 2011-11-24 10:04:41

    岳老师当年跟我们谈及怎样在写作昆剧中使用曲牌,当时我们都稚嫩地问道昆曲每一个曲牌在表达曲情上有什么限制,我们如何掌握这些曲情的表现力而应用于文本创作中呢?

    岳老师给我们的一个方法,就是让我们回去抄写曲牌,岳老师说:比如【山坡羊】,惊梦的【山坡羊】,问病的【山坡羊】,藏舟的【山坡羊】,吃糠的【山坡羊】都是同一个曲牌的不同应用,要熟悉这个曲牌能表达什么而不能表达什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常抄写,把他们抄在一起,反复琢磨,放到戏和具体唱腔中反复琢磨。这是想励志于昆剧写作的人应该具有的阶段,否则什么曲牌适合表达什么不适合表达什么拎不清,也就谈不起来“会写”。

    岳老师只是一个从事昆剧舞台表演的艺术家,现在想来他有关于我们如何掌握昆曲曲牌应用写作的思考,有这种思考,已然超越一个表演艺术家的思考了。

  • Fly

    Fly (無緣對面不相逢) 2011-11-24 12:12:51

    現在的表演藝術家離學者越來越近, 學者離舞台越來越遠

  • 巴乌

    巴乌 管理 2011-11-24 12:23:03

    LS说的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600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