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平乐》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兴趣,分享个可能与剧相关的
来自:宴素
自从看剧之后,一直在学习23333
先说一个大家应该不陌生的
老师给孔孟平反,说虽然孔孟之道确实是维护封建制度(也就是维护当时得社会稳定),但是很多之后扣给孔子孟子得帽子,那是非常冤枉得,并不是孔孟之道得本意。
一个最冤枉的大帽子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孔子明明说的是“君君,臣臣”,就是君王要有君王的样子,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如果说这段还比较含蓄,那后面孔子说了“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就是君王要举动合乎礼,臣子要对君王尽忠,之后举了晏子事齐景公的例子。说晏子和景公论国政,天冷,景公让晏子给他拿杯热水,晏子拒绝了,景公很生气,说你为什么不管,晏子说,伺候你这不是我这样的臣子应该干的事情,景公问:那么你事什么样的臣子呢?
晏子答:我是社稷之臣。
孔子评价这件事,觉得晏子这才是为人臣的典范。这是正常的君臣关系。
老师 进一步解释:(我没特别专心,不太清楚是孔子原话还是老师理解)社稷之臣,论国家大事,负更重大的责任,如果说去作端茶倒水伺候人(更应该)哄君王开心的杂役,那么本身就会怕惹君王不快,但是论社稷大事,责任在于劝谏君王,帮君王分忧,不怕让君王生气,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所以,君王必须待臣以礼,让不同职务的人,做不同的事情,不能乱了。这才是孔子说的君君,臣臣。
景公是非常敬重晏子的。有一次晏子使别国,他赶紧趁着晏子不在,搞了很多百姓给他修高台,劳民伤财,百姓很愤怒,编出歌谣来讥讽。晏子从出使国回到齐国的路上,就听见了歌谣,直接去见景公,给他讲这个歌谣,景公立马认错,说,你是说我让他们盖高台的事情吧,好吧,这确实不好,停下来吧。
晏子立刻赶往施工现场。但是后面亮了。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抄起一根铁棒,朝民工砸去,大骂,国军贤德,让百姓人人有吃有穿,有房可住,不过让你们修建个高台,居然就侮辱君上!民工们噤若寒蝉,内心恨死了这个助纣为虐的高官,但是此时,大王的命令来了,停止施工,大家可以回家了。这时候,百姓感谢君王,原来君王还是仁厚的,之前肯定是这个奸人的错...
既让百姓得到休息,又替君王承担罪过,(背锅)此谓忠也。君王能纳谏,待臣以礼,此君君臣臣也。
(以上桥段是不是对清平乐也略有熟悉233333。社稷之臣,背锅)
老师讲,如果说孔子还是含蓄,那孟子直接说了,君王仁德,臣子才忠诚,如果是君王昏聩,不仁,“君待臣如草芥,臣事君为仇寇”,“民为重,君为轻”,孟子说得很直接。君王王权的合理性,要在个人操守的基础上。
孔孟知道从未宣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孔孟之道宣扬的是每个人做好自己社会分工的事。有多大权力,要承担多大责任。
然后一个对于我这个理工科文盲的冷知识_____
老师说宋代是特别尊崇孟子的(这个看剧学会了,这帮大臣真是敢于进谏,也从未把自己当作官家私人的奴才,他们争当社稷之臣,忠于天下。而官家是仁爱之君,这是因,他们爱官家,这才是果),但是明代朱元璋,就非常痛恨孟子,曾经大骂,甚至下过禁令,后来出了国家版“洁本”孟子,删掉了那些他看不顺眼的话。
醒悟到,宋明朝堂风格的不同(文盲我从清平乐和大明王朝感受的),跟开国之君的政策,家法,传承之君的个人操守,还是关系很大的.....
-
离殇 赞了这篇讨论 2021-11-04 12:07:52
-
彌桑黛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5-21 07:12:38
-
今天值班阴天呢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5-15 12:24:56
-
HeavyLight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5-09 23:35:41
-
稼轩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5-07 21:09:53
-
Luo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5-02 13:40:36
-
山中发红萼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4-30 14:36:35
-
芬陀利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4-30 01:34:08
-
絕美河彤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4-29 10:11:17
-
哲逸 赞了这篇讨论 2021-04-28 19:56:40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第47集|看完这集深感官家配不上丹姝😂 (芝士奶盖)
- 张茂则是太监吗? (一)
- 张贵妃,后宫里不一样的烟火 (萱萱)
- 王凯再演个古装剧吧,清平乐的皇帝太好看了。 ((≧∇≦)/)
- 背景渊源|清平乐 第54集 风雅宋生活雅事之插花-从徽柔采梅插... (无名解忧杂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