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中年裸辞转行的一些思考
来自:倾夜
(文末有第二篇,来自三年后的更新)
如果不是疫情,我的前公司也可以算是一家神仙企业。
我曾在一家外国航空企业做市场营销的工作。该企业文化良好,重视员工,没有过多的办公室政治,领导有能力、性格好、关照下属,上下级之间相处也较为平等,工资也还说得过去。更重要的是航空业的旅游福利,员工年假多,在有空余位置的情况下,自己和家人可以以免费或者折扣价搭乘航班。我借着工作的机会,走南闯北,极大的丰富了人生体验。
然而疫情来临,航空企业受到重创,一夕之间裁员潮来临。自愿离职的员工可以领取一些遣散费,自此我报名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公司。
其实在当时,即使面临减薪,保住职位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工作量锐减,每天无所事事,于是开始开各种没有意义的会议,在没有预算的情况下要变出项目上马,要用尽各种方法凸显自己在做的零碎小事是有意义的,即使你只是改了PDF文件上的几个字,也要夸出此举值得危难之际,对公司品牌的深远意义来。遥想这样的工作环境预计要持续至少两年以上,我挣扎着还是选择了辞职。
以上可能都是企业个案,下面说点有普世价值的,在疫情之前就让我陷入工作迷茫期的内容。
一)我为什么辞职
我是由一家管理混乱的私企跳槽来的这家航企。一开始的两年工作热情高涨,觉得来到了这么好的企业,这样好的领导,不努力工作都对不住自己的好运气。而后来随着企业对亚太区的逐渐重视,和自己职位的升高,这份工作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小外企,管理扁平化,传统企业的支持性部门。
1. 小外企
这个小,是指作为海外办事处的我们自身,相对于总部的体量而言。人员精简,办公室政治少,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什么可争的。
可这也意味着晋升通道少,工作强度高,总部对当地市场了解有限。
员工少,就意味着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你一个人的工作量放在总部可以分配在四五个人身上。我们平时上班虽然时长正常,加班也是7点多就下班了,但是强度大。我算是工作效率比较高的,但一天下来几乎一喘息就已经是午饭时间,再一睁眼就已经到了下班,脑力严重透支。
又因为时差的缘故,经常要晚上和清早和总部开越洋会议,或者守在电脑前等邮件,希望他们对你反应的问题及时做出回复,不然耽误的就又是一天。更不必提每二个月左右就要飞个十几个小时出差去总部。尽管我们正常意义上的加班不太严重,但却是全天待命的状态。
而且总部对当地市场了解和投入都十分有限。为了争取资源,我针对“微信是什么”这个主题就在不下十个部门做了多场演讲,到头来换了一批领导,又要重新来过。微信的推广尚且如此,就不提更多打法和平台了。
2. 管理扁平化
管理扁平化本来是好事,可以避免最上层的独断专行,给予各部门更大的自主性,但这需要有效的统一协调来辅助。
每个部门的KPI不同,它手上的项目优先级肯定和你不同。这就造成了不受重视的地区和项目,各支持性部门不理会,你手头的工作推进不下去,每次都是求爷爷告奶奶,倒像是为自家的生意劳心劳力;一个项目上头重视了吧,各部门就都蜂拥而至想捞一杯羹,七嘴八舌的各种指手画脚,极大的拖慢了项目的进度。你还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部门领导的意见,因为结构扁平化,你谁也开罪不起。项目顺利做完,每个部门不管到底起了多大作用,都开始花式出报告争功;出了问题,则是迅速散开,高高挂起。
3. 传统企业的支持性部门
在传统企业的好处是企业壁垒高,阻断了激烈竞争,因此节奏没有那么快,压力相对小。但是市场营销作为传统企业里的支持性部门,就意味着企业的营收和市场部门不直接挂钩,传统的思维模式也会让企业不愿意投资在新平台上。在宣传方式日益翻新的中国市场,无疑会让你作为营销人员落后于行业发展。
还有就是这个行业本身的迷思,炫酷的广告片好做,活动也很容易做的高大上,甚至短期的销售数字,找好平台也不算难。虽然数字上都说的天花乱坠,但很多都是昙花一现的热闹一场,究竟如何能让一个品牌从无到有,并长远的运作下去,我给不出答案,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市场人能说清楚。
作为一个甲方的市场人,你上说不清究竟怎么能运营好一个品牌,下比不过广告公司实打实的做设计,写文案,拍片子,到头来难免觉得两手空空,四顾心茫然。这才是最让我难受的。
以上这些问题,说是问题也不算是致命问题,毕竟在各行各业都是其掣肘之处。我仍然对这家公司充满感激,也认为瑕不掩瑜,对于喜欢相对安稳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长期为企业服务的同学,它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二)辞职以后做什么
如果仅从以上的几个问题来看,似乎转换公司应该进的是大型快消企业,既满足市场资金和规模,打法紧跟时代,又是一个以营销为主导的行业,部门受重视。但是我并不愿意进入到一个没命加班,企业文化一言难尽的工作环境。
利用这段裸辞的时间,我仔细思考了一下我到底希望从事什么工作,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期间做了不少测试,MBTI,盖洛普优势,九型天赋等等,无一例外的指出我在人文教育和心理学方面有倾向性和优势。这并不出乎我意料。我相信大部分人做这样的测试,都只是对自我印象的一种重复确认而已。我一向对于人文科学有热爱,业余时间经常看这类型的书籍和讲座,当初没有选择类似的专业,而选择了商科,就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单纯出于就业的考虑。
然而在人生步入中年,我和人讨论,在基本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后,怎么重新确认坐标的问题,朋友是这样问我的:如果假设你的财富自由,你会想向世界输出一种什么价值,提供怎样的服务。以及在理想的状态下,你希望生活是一种什么模式。
顺着这个思路我做出了以下的总结:
1. INFP的性格更看重意义,其本身是调停者,希望减少冲突,让不同势力可以看到并聆听对方。这个冲突也包括自己和自己内心的冲突。
2. 我最大的盖洛普优势是共情和思考。我对人的痛苦和情绪有非常强烈的感知,希望能够治愈他人。
3. 我希望可以获得一门手艺,独立执业或者以独立的身份加入小组织,让时间和工作地点不太成为我的限制。
4. 我喜欢系统学习,了解事件和问题的底层逻辑,输出善知识。
5. 工作生活平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阅读,自醒,放空,亲近自然。
6. 工作有即时的正向反馈,能够面对终端消费者,直接看到自己的工作意义。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我认为我适合从事心理疗愈类,或者人文教育的传播两大类别的工作。当然就分支上讲还有很多可以细分的地方。于是我寻找到了一个比较容易的切入口,先去做机构做老师,学习教育的方法,体验和人的互动。之后等到疫情结束,去国外进修一个心理学或其他人文科学的硕士,以此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方向。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小小的启发,也祝自己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来自于三年后的更新,我现在如何了—— 外企中年裸辞转行的一些思考——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该辞吗🧐|毕业一年半存了10w,能裸辞吗? (momo)
- 裸辞纪实|家门口银行裸辞 除了考公难道我的人生没有另一种活... (王富贵)
- 37岁大龄未婚女真的找不到工作了 (月圆)
- 裸辞纪实|找到工作啦~ (不喧哗自有声)
- 裸辞纪实|在出租屋里待着都无聊了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