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入梦 一眼万年
梅云小筑
风声入梦,一眼万年。很久没看电视剧了,一次无意的搜索看到了些许片段,也许是2.35:1的画幅比例具备的电影质感吸引了我,也许是清冷绝艳、一汪星海的回眸诱惑了我,也许是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台词感染了我,于是今夜无眠,一杯清茶,悄然入戏。
红色谍战剧太多珠玉在前,沉重悲鸣,悬疑紧张是他的基调,初看《风声》亦不例外。开篇寥寥几笔,几个闪回就奠定了阴郁的色彩。很多人都不喜欢前几集的密码船事件,我却不这么认为,密码船是大戏的开篇,故事发生在狭窄逼仄,隔绝陆地的海上环境,人物设定一上来就拉满逼格,着实充满了紧张的压迫感,三井少佐出现在船上的那个一镜到底,让我看到了剧组满满的诚意。开局十多分钟四位主角的形象便棱角分明,你来我往的对话中便开始了猜忌攻击、牵扯不清,让人有了深究的欲望。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风声》的故事场景非常单一,因为主要是囚徒困境,所以人物的活动空间被压缩到极限,全剧外景少的可怜,大多是室内圆桌会议,或者刑讯台,或者阴暗的房间,场景的枯燥容易给观影者带来视觉上的疲累感。于是镜头语言开始发挥效果,有浓郁茂密青山中蜿蜒曲折小路的远景,有雷电交加风骤雨狂中阴森诡秘裘庄的全景,有宛如张着血盆大口恐怖心寒的地狱变壁画的特写,这些场景的刻画都加深了对观影者的心理暗示,再辅以大量的人物镜头侧写,瞬间就能让观影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风声》台词密集的程度恐怕超过了任何一部谍战剧。在我印象中,谍战人员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隐形人,尽量不开口,减少存在感。而《风声》这部戏的谍战主要是狼人杀抓老鬼,为刻画群像、推进故事情节编写了大量针锋相对、尔虞我诈的台词,亦出现了很多经典桥段,逻辑推理、情绪渲染、气氛烘托都是借助了台词的力量。有不少人把看不下去的原因归结于台词的半文半白和大量引经据典的晦涩难懂,而这恰恰却是此剧的魅力所在。仔细斟酌,金生火、白小年是老谋深算,诡计多端的老狐狸和小狐狸,说话喜欢拐弯抹角,掉书袋子最多;龙川肥圆是芥川龙之介的迷弟,自大狂妄,善于攻心,引经据典突出了他的本性;李宁玉内敛深沉,蛰伏藏华,说话往往一针见血直击要害;顾晓梦是新手间谍,性格刚烈,机敏聪慧,打配合敲边鼓是她的长项。于是便有了密码船上五人小组合纵连横,舌灿莲花,一击必杀金圣贤的经典一幕;有了日暮西下,金生火和李宁玉家国天下、信仰大义的一辩真金;有了李宁玉三入牢狱,斗智鬼子,赌牌赌命的酣畅淋漓。
纵观全剧,五人像的刻画拿捏精准,层次分明,通过五人背景故事的抽丝剥茧,一步一步晕开笔墨,拨云见雾,直至点出了隐藏正义和不灭信仰的主题。悲剧的感染力就是打破触手可得的美好,五人组每个人的“死亡”都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正因为有了亲人、爱人、朋友、战友与金钱、权势、名利、地位的取舍抉择,才凸显出那个黑暗年代,残酷斗争的腥风血雨,演绎出金生火尚存良知的舐犊情深;白小年与爱同死的情比金坚;李宁玉舍生取义的人性光辉和顾晓梦痛失所爱的哀默心死。当人物形象走进观众心里,一千个脑补故事便默默展开,比编剧更走心,比演员更入戏。
“山寒入骨冰相似,冰杀人来却道清”,李宁玉气质的清冷,对敌人的冷绝,与对同志老汉、金生火女儿的回护,特别是用生命做棋,送顾晓梦带情报出裘庄的暖,形成了鲜明对比,亦是全剧最让人欲罢不能的部分。全剧没有刻意说教信仰,却处处彰显了李宁玉对光明、自由的追求和打破黑铁时代的坚韧执着。李宁玉这个人物是全剧的核心,看到她我总想到“竹里藏冰玉”,无论低头默然,还是昂首环视,无论谋划布局还是唇枪舌战,她总是如青竹般傲然挺立,又带了一丝病弱的美。当放下心防,与爱共舞时,她更是眼波流翠,顾盼生辉,美好的让人唏嘘。李宁玉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裘庄,却活在了千万观众的心中。
随着枯叶蝶的翩翩飞舞,我仿佛看到了“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顾晓梦寂寥的身影,走出裘庄的顾晓梦,已然成为了第二个李宁玉,一叶知秋,一眼万年,她最终朝着光明,追随了她的玉姐,让风声继续,让星火燎原。
写了剧评,我应该能走出裘庄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版《风声》李宁玉与顾晓梦感情线 第二弹 (醉了时光)
- 同人相关|三年后再看《风声》玉梦之间到底是《到底是母女情... (云边有个小卖部)
- 玉梦坑出不来了,想嗑真人,但她俩都是钢铁直女吧 (久远87)
- 有个点感觉自相矛盾了? (珊中有玉)
- 衍生讨论|论顾晓梦的入党动机和个人形象 (子夜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