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制内/知识密集型/高度市场化/传统民营,适合你的是?|职场干货
来自:凌碧湖(碧心赤行 授人以渔)

快速了解文章内容,可直接点开下文的一张统表图和四张行业大图。
导语:除去了解核心职能外,我们还需对行业特性有基本的了解,如此一来才有机会找到合适的战场,去深耕某一个产品/内容/技术领域,或某一个用户市场,直至未来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上文碧湖介绍了四大职业能力,希望大家对自己的核心职业能力有一个初步判断。在本文中,碧湖将帮助大家认知行业大类,选择适合的行业轨道。
PS.鸿湖职业规划系列会结合mbti16型人格(如执政官人格ESFJ)做一些举例分析,对此不了解的盆友可以先行百度。测试链接https://www.16personalities.com/ch
一张图看懂四大行业,选择适合的行业
⬇️

碧湖将市面上的行业分为四大类 ,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管制性行业和非政府组织ngo,简称体制内+NGO,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各类社会团体,相对匹配的是传统务实的组织管理型人才(ESFJ/ESTJ)和精细守规的技术型人才(ISFJ/ISTJ)。
第二大类:知识密集型行业,主要包括高新技术研发、企业专业服务、医疗大健康、线上教育、传媒及各类文创行业,是一批新兴的民营企业。相对匹配者是创新创造的研发型人才(NT、NF)。
第三大类:高度市场化行业,主要包括以电子商务业、休闲娱乐业、营销服务业,同为一批新兴的民营企业;相对匹配者是营销型人才(ESTP/ISTP/ENTP/INTP)和擅表演创作的技术型人才(ESFP/ISFP)。
第四大类:传统民营行业,主要包括尚未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业、传统技术服务业、传统门店销售和外贸业等,相对匹配的是技术型人才,或拥有一门专业技术(ISTJ/ISTP/ISFP/ISFJ),或有尚可的运营/公关能力(ISFP/ISFJ/ESTP)。
这四类行业,对于国家发展而言,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社会价值。我认为,行业前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匹配该行业的能力特质和文化属性,还需对该行业所产生的社会价值有所了解。如此一来,才称得上一个值得长期耕耘的职业方向。
PS.这四大行业的划分依据主要是能力特质,但事实上,不可能有一种行业划分是绝对精确的,这四者之间肯定也有交叠。比如休闲娱乐业属于高度市场化行业,但同时也包括部分线下销售业;生产制造业和知识密集行业多数是民营企业,但也有少量国企。因此这个划分是基于大概率而为,本文目的在于帮助大家普及对不同行业特性的认知,从而选对行业大方向。
下文中,碧湖将就这几点对四大行业做一个详细拆解。
⬇️
No.1 国家管制型行业+NGO

通指我们口中所说的体制内工作(国企、央企、事业单位)等。这套系统的工作价值在于维护社会稳定,对国计民生(能源、金融、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持绝对控制权。
一般而言,体制内大多数工作难度系数不高,你只要执行能力不错或拥有一门过硬的技术,便可生存下去。至于发展前景,得看你的努力程度,当然,还有对环境的适应度—— 体制内工作相对流程化,文化氛围保守,个性展现空间有限,且社交环境相对封闭 (当然了,福利待遇是没话说)—— 前两年曾有幸在某大央企住宿过一阵,感觉里面的人都像是被当金丝雀一样养着。对展现自己独创性有渴望的朋友、极其想要破局式的挑战的朋友还是认真考量下。
未来十年内能在体制内有不错发展的,还当属传统务实的组织管理型人才(ESFJ/ESTJ)或是传统守规的技术人才(ISFJ/ISTJ)。有一点很重要,鉴于我国向来是人情社会,目前体制内的骨干力量还是偏传统的60后和70后,因此有一定公关能力,懂得情商应对还是挺重要的。如若半点情商都没,估计会走得相当辛苦。碧湖有一个同学,高中就展现出超人的组织公关能力,毕业几年就成了县委团支书,可谓仕途平顺。
当然,若你是怀抱成为政客理想的创造型人才(ENTP/ENTJ),也大可往管理层走。毕竟95后、00后也终会成为体制内的中坚力量,只要踏实肯熬,不怕没有改革创新的机会。但若是搞科研(INTP/INTJ),则需要调研具体科研领域被国家垄断的程度,评估「下海」的风险系数。体制内外各有利弊:前者有资金和政策支持,后者自主性更强。
说到进入体制内的初衷,无非这么两类:一则是希望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改善点国计民生;另一则是对事业渴望不高,只求安身立命。对于第二类,不得不提醒一下—— 随着国家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体制内工作的管理角色会日渐向服务角色转变。十几年后,互联网一代80后将成为体制内的中坚力量,其文化特质也势必会越发开放、创新。未来,体制内外的边界感会越来越弱。因此还是奉劝需精进个人能力,关注社会变化。否则十几年后,现在拥有“金饭碗”的你,也很有可能会丧失社会生存力。
至于NGO组织,如果对人文公益事业有极大渴望,且对于物质要求不高,我认为可以考虑。NGO组织通常基于一定价值认同而形成,故管理相对扁平化,有一定自主发挥可能性。部分NGO组织社交环境开放,能得到一定能力锻炼和视野拓展,但待遇普遍较低,非官方NGO发展欠稳。能力方面,适合拥有社会学功底和组织、调研能力(如ESFJ/ENFJ/INFJ)的人才。
未来,随着政府服务性角色的转型,国民素质的提高与上层社会财富观念的转变,NGO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但这一转变或许需要10年或更久。因此,渴望从事NGO组织的你可能亟需一份强大心力的支持,并坚持在某一服务领域长期实践,维系或建立和政府的沟通管道,同时获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如资金、资源、人脉)。
No.2 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行业,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尺之一。 高级一点说,这一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俗一点说,这是提供知识服务的行业。可以说,这是研发型人才(NF和NT型人格)的天堂。近五年来,我国的自媒体、知识付费、线上教育、文创消费等内容行业如雨后春笋一般疯涌;企业专业服务来势迅猛、高新科技巨子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但事实上,内容行业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繁荣,但整体质素不均,还处于复制型内容向原创型内容过度的阶段。并且,这个阶段将非常漫长。我们还远没有到内容为王的时代,好的内容还非常需要好的营销能力来嫁接。故此,内容研发型人才(NF、NT)虽说看到了曙光,但也需做好长期坐冷板凳的准备,并且时刻关注外界的平台和际遇,才有可能适时输出社会价值。该行属新兴行业,内容产品开发成本相对低,市面上多是自由职业者或小型企业,巨头尚少。内容输出远没有饱和,尚待王者降临。
高新科技行业如5G、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行业近年来成为全球热点。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新尚未来临,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开发尚停留在较为初阶的水平,我们的生活方式很长时间内还将延续互联网时代的「网民」风格。科技鬼才们若想释放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变革增砖添瓦,尚是好时机。
简而言之,知识密集型行业欢迎匠心独运,强烈需要施展自己独特创意与个性的才人。那些被目前的「体制内特色」拒之门外的N型人才,不妨了解一下开放多元、个性独创的知识密集型行业。
No.3 高度市场化行业

我国如今处于商业的蓬勃发展期,经济发展依然是国家的首要战略。对于营销型人才(ENTP/ESTP/INTP/ISTP)而言,这简直是一个黄金时代。市场化高度集中的行业主要包括依托互联网的电商行业(包括服务电商和实物电商、跨境电商)、日益展露头角的新零售、近年来水涨船高的休闲娱乐和以营销为内容的服务业(广告会展/数字营销等)。该类行业须紧跟潮流风尚,适应“瞬息万变”的用户需要,对专业背景要求虽不高,但却非常“挑剔”能力。能否成为一名高阶的营销人才,似乎真取决于你有没有那点洞察人的天赋。
现如今,主流的营销方式已然互联网化,一名真正强韧的现代化营销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灵机应变的公关销售力,还需具备系统的幕后策划力,同时需掌握多媒体数字营销技术,了解层出不穷的互联网营销玩法。
目前,该类行业已然变成买方市场,产品的迭代周期越发缩短,品牌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意象,转而演变成了和用户之间的沟通桥梁。用户消费的不仅是功能价值,更有情感和精神价值。瞄准某一特定用户群体,精准研究其内在需要,建立与其之间的情感联系,将是摆在新晋营销人才面前的挑战。
No.4 传统民营行业

受互联网和科技变革的影响,传统民营行业正进行着重要的产业变革。牛津经济研究所报告指出,未来10年,机器人将取代全球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ISTJ型人格(像机器一般精准作业者)的工作价值将会被大幅度降低。依托资源和人脉为依托的传统技术行业(如线下教育、房屋租赁)与零售批发(如服饰)行业、传统外贸行业,受互联网冲击巨大。但以人工价值为主要的技术行业(如美容健康、导游侦探),以及互联网无法满足的线下体验(如咖啡茶饮、游乐场电影院)仍有广泛市场。
从事重复技术职业工作的朋友们,如会计、翻译、程序员等,可考虑往更专精深的细分领域去发展。比如程序员可升级为创造型程序员、会计可升级为管理会计、或精算师等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翻译也需扎在某细分领域,比如法务或文学翻译。又或者可考虑进入机器人行业,先人一步学习机器人操作/管理的相关知识。
在人文艺术相关的技术领域,被机器人替代的可能性较弱,如手工艺人/体育教练/按摩师/烹饪/宠物美容师等(比较适合ISTP/ISFP);也可选择成为一名个体户,除去快消之外更提供线下体验价值(比较适合ISFP),如咖啡馆/童书馆/民宿/瑜伽馆/美容馆等。
另,传统的外贸销售自然也还是有市场,只是我认为,外贸行业迟早会告别依托资源和人脉的传统时代,被数据大幅度整合,只拥有公关能力不具备系统策划能力的营销人才,未来是走不远的。
总结:选准行业大类,先纵向扎根,再复合发展
事实上,四类行业都有其发展空间,重点是要衡量自己是否与其匹配。不过,我认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各大行业的连结程度越来越紧密,行业间的边界感会越来越弱。如今,国家管制性行业中的部分国企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知识密集型行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市场化能力作推手;高度市场化行业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品质;传统民营行业将面临全面智能化升级和统一数据化整合,并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
未来,更融合多变的行业态势需要更专注精钻的人才,同时也需要适应性更强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当下求职的关键在于认准一个行业大类,继而将某一个内容领域、某一个用户市场、某一类专业服务钻研吃透。如此一来,未来才有可能在浪潮来临的时候,及时抓准机遇,调整策略,做横向的能力叠加,成为炙手可热的复合型人才。
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啦,若有什么关于求职的疑问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碧湖职业规划系列: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觉得好窝囊啊,我有好多钱就好了!!!! (夜空中最亮的星)
- 求职求助|211硕在干大专的工作 (momo)
- 吐槽分享|已经不想找工作了。。。 (咸途)
- 吐槽分享|有全女摸鱼吐槽群吗 (不破)
- 吐槽分享|每次想离职都能拿到点赔偿 (aaal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