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狼星》(更新Part 1.01)
Kaito
Coyote: A Novel of Interstellar Exploration 《郊狼星:一部关于星际探险的小说》 Coyote Book 01 《郊狼星》 卷一 Allen Steele 艾伦·斯蒂尔 ▒▒▒▒▒ Prelude 序幕 这是一个关于新世界的故事。但是,我们的故事并不从那里开始。我们的故事从20世纪末期的地球上开始。 银河系的直径几乎有10万光年,在它的旋臂内分布着大约5万颗各种各样的恒星,从聚集在星云内部数量很少的原恒星到即将寿终正寝的白矮星,应有尽有;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则是万千上万颗太阳,它们中有些密集地分布于银河核心,但大部分彼此相隔遥远。在众多主序星的星系中,行星是很常见的,它们由恒星形成初期的剩余物质经由数千年的吸积带的引潮力作用而形成。它们是造物主的二次创作。 20世纪初期,只有屈指可数的科学家和少数公众才相信在地球之外存在着智能生命。而当21世纪到来的时候,你已经很难再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找到对地外生命心存置疑的人了。因为,如果行星系遍及银河的话,那么生命肯定也广为分布。现如今,连作家、艺术家、电影制作人这样的人都可以用大量真实可信、具体翔实的宇宙知识来描绘出他们心目中有梭有角的瑰丽星系,甚至是整个宇宙,但很多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这时候却又开始怀疑起了是否真的会存在什么所谓地外生命。 尽管多数的主序星有能力生成行星,这是个事实,但能庇护生命的行星却比原来假设的要少的多,当然,在恒星形成的原初时期可能会有那么一两颗会符合标准。但靠得太阳过近或过远,都不利于行星表面产生复杂的多细胞生物。这就像是裂缝性火山口附近的细菌群可能会进化那么一点,但也决不会改头换面变成什么高级的物种来。如果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的话,其实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可能性不高。对此,信仰和坚信是远远不够的,虽然德瑞克方程(Drake Equation)认为生命遍布宇宙各个角落,但费米佯谬(Fermi Paradox)显然表示这不会是个好答案。 ——注释——————————————————————————— 德瑞克方程(Drake Equation)是用来计算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的一个方程式,由天文学家弗兰克德瑞克(Frank Drake)发明。该方程式的表达式为: N=R*f(p)*n(e)*f(l)*f(i)*f©*L “N”代表的是在我们的银河系里面可以沟通的文明的数量,它取决于很多因素。 “R”代表在银河系中“合适的”恒星形成的速度。 “f(p)”代表有行星的恒星的比例。 “n(e)”代表在每个恒星的行星中存在着合适的生物圈的恒星的数量。生物圈是指在恒星的一 定范围之内的,并且适合于生命形成的环境。离恒星太近,就会太热;而离恒星太远,就会太 冷。 “f(l)”代表那些能够让智慧生命进化发展的行星的分数(比例)。 “f©”代表那些行星上的智慧生命能够达到一定的科技并且试图和外界交流的的行星的分数 (比例)。 “L”代表智慧的,可交流的文明所存在的时间的长短。 当你用一些比较合理的数值来代替L前面的未知值后,就会得到N=L,换句话说,在宇宙间,智慧的可以进行沟通的文 明数量就等于这样的文明存在的年数。 费米佯谬(Fermi Paradox)是指宇宙的年龄和大小意味着应该存在许多技术先进的地外文明(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简写ETI), 认为如果外星文明真的存在的话,他们中的一个现在应该把整个银河系都殖民了,显然我们并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证据,所以人类肯定是银河系唯一的智能生命。The Space Review讨论了如果费米佯谬应用到我们这个可能的唯一文明又会如何。就像地外文明,人类未来也会有三个选择。殖民银河系,留在地球,或者灭绝。 ——————————————————————————————— 在1995年的最后几个月里,吉欧菲瑞·马西(Geoffery Marcy)和保罗·巴特勒(Paul Butler)——旧金山州立大学的两位天文学家,他们通过红外线干涉法观察星星,忙于寻找太阳系外行星。恒星的运动是否规则(相对于它们巨大的体型来说),能间接地说明它附近是否存在着另一个大天体。最近,得意于这种技术,瑞士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观察到了一颗距离地球50光年之遥、围绕飞马座51星(51 Pegasi)公转的G型气体巨星。而如今,在圣何塞郊外的立克天文台,马西博士和巴特勒博士则希冀通过120英寸天文望远镜寻找更多的太阳系外行星。 在1996年1月份,他们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行星的捕手们从理论上确定了自己的发现:在距离地球46亿光年之外,存在着一颗围绕大熊座47星(47 Ursae Majoris)公转的GO型巨行星。虽然不能直接观察这个新世界,但从它对恒星所施加的影响所进行的初步判断,马西和巴特勒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占据了2个天文单位圆形轨道的庞然大物——大熊座47-B星,它是一颗3倍质量于木星的气体巨星。如果与只占据了0.05天文单位、质量只有木星60%的天马座51-B星相比,那么大熊座47-B星简直就是气体巨星的范本。一颗普通的行星——如果这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发现也只能算是普通发现的话,你可以这么称它。 一时间,这个惊人的发现登上了世界各地报纸的头版头条,然后它又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被公众所遗忘。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马西和巴特勒又成功地用相同方法陆续发现并确定了围绕牧夫座τ-A星(Tau Bootis A)、仙女座υ星(Upsilon Andromedae)以及北冕座ρ星(Rho Coronae Borealis)运行的数颗行星。到2000年5月为止,他们总共发现了4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有些行星奇诡无比,即使大熊座47-B星与之相比,也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但大熊座47-B星仍然倍受外星生物学家们的关注,因为它的轨道正好处于被天文学家们称之为“可居住带”不远的位置上。距离太阳这样一段大概距离的“可居住带”上的行星是适宜生命存在的最佳之所。根据这个理论,大熊座47-B星只不过是离太阳稍微远了那么一丁点才不适合居住,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们假定,如果这颗“超级木星”有自己的卫星系统的话,从这颗气体巨星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辐射将会很有可能给这个行星系中的那么一颗两颗月亮带来适宜生命居住的契机。 在发现大熊座47-B星5年后,也就是在2001年8月,马西和巴特勒发现了围绕大熊座47星运行的另一颗气体巨星。它比它的前辈略小,而且离它们的太阳也更加的远。大熊座47-C星的发现让人类相信,宇宙中确实是存在着接近类似于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恒星系系统的。 众多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使得物理学家和太空航行工程师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星际旅的可行性上。于1997年1998年间,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两次发起了以太阳系外行星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其中一个研讨会集中探讨了飞船动力系统的突破问题,另一个的探讨主题则是机器人智能探测器。尽管当谈到涉及太空船何时如何飞往地外恒星系时,与会者的意见分歧巨大,但有一点他们是一致同意的,那就是星际旅行在短期只是个梦想。 21世纪早期NASA发射了萨根类地行星发现者号(Sagan 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STPF/TPF),在经由两次连续穿梭往返后,在近地轨道上安置了一组四枚的八米光学望远镜。当类地行星发现者号在线时,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研究人员把它对准了那些被认为会有太阳系外行星的恒星。没能带给任何人惊喜,他们发现原来目录中的一些“超级木星”事实上不过是棕矮星而已,很可能只是原来双星系统中衰老残败的那颗。这个事实虽然很有意思,但并不是喷气推进实验室里的那些行星的捕手们希望得到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尽管通过计算机虚拟现实来确认以前探测到的“超级木星”的行星系中是否存在着那么一两颗地球大小的行星,但终究是一无所获。没有任何一颗行星是处于“可居住带”内的,它们要么离太阳太近,要么离太阳太远,从而不适宜生命生存。 ——注释——————————————————————————— Sagan 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中的Sagan是为了向萨根·卡尔(Sagan Carl)致敬。萨根·卡尔,生于1934年,美国天文学家,以探索地球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和对于核冬天严重性的预测而著名。他的作品包括《伊甸园之龙》 (Dragons of Eden,1977)等。 Io,木卫一,名字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伊娥是一位被宙斯(朱比特)深爱着的少女,但被忌妒无比的宙斯之妻赫拉变为了一头小母牛,使她在宙斯面前隐藏了起来。它是木星已知卫星中第五个被发现的,并是其中的第三大卫星,在伽利略发现的卫星中最靠近木星,它比地球的卫星月球稍大。以下是IO的一些基本数据: 公转轨道: 距离木星 422,000 千米 卫星直径: 3630 千米 质量: 8.93e22 千克 ——————————————————————————————— 当喷气推进实验室小组把目光投向大熊座47-B星时,他们发现它有六颗大小不一的卫星,其中最小的有木卫一(Io)那么大,而最大的质量大致上等同于火星。这六个月亮绕着气体巨星在“可居住带”边缘做着庄严的公转运动。但,这些真的意味着什么吗?地球深海大陆架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毫无生机、贫脊无果的,直到海底火山黑烟柱(black smokers)的发现了。人们发现,在这些黑烟柱四周不仅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而且所有的物种对高压无光的恶劣环境都适应的相当好。大熊座47-B星的某些卫星上的生存条件并不比这样的极端环境恶劣到哪去,不论之前对其的可居住性评估如何,在这么多个月亮中的某个上面,说不定就存在着这么个物种,它正在悄然进化着。 二十世纪末期,NASA的政治影响力日渐力竭。私人企业开始在载人太空工事作业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在月球上的商业性采矿作业模式的大获成功,议会上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刮起一阵废止NASA的讨论旋风,并将其职能并入到一个新的名为联邦太空总署(Federal Space Agency)的机构中。但因为公众们对大熊座47-B星以及它的卫星们兴趣日益高涨,他们并没未阻止NASA的主管们向国会递交两项全新规划:制造红外线光谱望远镜(the Infrared Spectrum Telescope),利用它来吸收分析来自于大熊座47-B星月亮上的波段、波带(电磁辐射的波长和频率的特定范围),以便确定它们中是否存在着气态二氧化碳,臭氧以及水蒸气;此外,还有一个星际航行计划(Project Starflight),这是一个星际探测器的长期研制计划。六个月前首个保证安全性的受控热核融合反应装置托卡马克(nuclear-fusion tokamak)在法国开始了运行,而美国在这方面也非常活跃。现在,一艘以热核融合引擎为动力的星际飞船看起来已不再只是个梦想了。 NASA的要求本很可能会遭受拒绝,但所幸,此时他们的盟友及时介入。这位盟友就是还在他第一任期中的国会议员,来自阿拉巴马州的新自由党的领导人汉密尔顿·康罗伊。虽然此人才三十而立,他在国会中早已是名声显赫。在他事业的顶峰,他创立了国家改革规划委员会(National Reform Program)——或以第三制宪议会(Tird Constitutiona Congress)而为人所知,全面地修订了《美国宪法》,其中包括了《权利和自由法案》(Bill of Rights,美国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康罗伊的高瞻远瞩,让他开始把注意力延伸到了反对革新的不同政见以外的东西身上。他为类地行星发现者号捕捉到的大熊座47-B星的月亮的朦胧图景所深深着迷,开始宣称美国将在未来的太空旅行中占有一席之位,除此之外,他还劝服了白宫里的同事设立基金来支持NASA的这两个计划。而在NASA方面,他们的主管们都默不作声安静地接受了康罗伊议员的政治施舍。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过了,如果这能让一个空想家的希望因此继续存活下去,那么为什么不接受呢?他们只是希望这不会是场与魔鬼的交易。 与此同时,在这个国家的另一边,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则一直坚持着一种在友好氛围下的竞争意识。“超级木星”轨道上的六颗卫星现在已经分别以大熊座47-B1星、大熊座47-B2星(以此类推)等被正式归门别类。当然,有些人认为应该给这些月亮和它们围绕的行星取个更适当的名字。 于是,一场只面向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们的非正式论战开始了,研究所的高级主管们则是这场论战的裁判。各种各样的意见通过电子邮件来来返返,被贴到公告板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他们广泛地征集侯选名单,从最初登上水星的七名宇航员的名字到奇怪的占星术符号到最受欢迎的迪斯尼卡通人物……但最后,裁判终于裁定它们的名字将从美洲本土神话中的那些具有神性的动物中挑选。如此,大熊座47-B被正式命名为巨熊星,它的卫星则依次被命名为狗星,隼星,鹰星,大蛇星和山羊星。 而这其中第四个月亮——最大也是最有希望存在生命的这颗卫星,它被命名为郊狼星。 宇宙浩瀚,总是会有地方容得下叛乱者们和放逐者们的。靠近太阳的区域总是属于政府老大哥和自动化企业的;但在星系的外围,广阔的太空前沿则总是在向某些人招着手:比如说那些想逃离压迫的受迫害的少数民族们,那些想逃离他们的左邻右舍的宗教狂热份子们,那些想逃离他们父母的顽抗的年青人们,那些想逃离人群的孤独恋人们。不过,对于人类的未来,这其中最重要的意义也许是:从此,志同道合之人可以结伙成队地去寻找一个只属于他们、不受监视的所在。 ▒▒▒▒▒ Part One:Stealing Alabama 章一 盗取阿拉巴马 自由钟比他想象中的要大。将近15英尺高、2000多磅重的自由钟由橡木臂支撑悬挂于两根混凝土支柱间,吊顶的灯光让它的青铜表面铸上了一种黯淡的光泽。李上校就站在这口钟跟前,盯着钟面上那道从一头到另一头的长长的裂痕,静静地冥想着。在自由钟的顶部刻着这么一段来源于圣经的碑铭:向所有地域所有民众宣告自由。《利未记》第25章第10节。 他可以在钟后的窗玻璃上瞧见那个合众共和军机处的上尉,那是他的陪同人员。他们到达后,接待他们的是个神情紧张的年轻公园巡警,李和他握手时发觉对方的手心满是汗。当年轻人开始结结巴巴地背诵起自由钟的历史,并且看似没完没了时,李不得不出声礼貌地打发掉了他。于是这个可怜的年轻人便和李的陪同人被晾到了一旁。现在,他终于是得到了一点独处的时光。 透过窗户,坐落在林荫道另一头的是独立会堂。招待酒会早已开始,但李却不慌不急,即使这是以他和他的船员之名举办的酒会。能被准许参观自由钟是对李的特别待遇。在那场革命结束后,当局下达的最初那些法案中有一条就是禁止将此处继续对外开放。按照国安局的说法,这考虑到了恐怖袭击的可能性,如此无价的国宝是绝对不允许就这么毫无防备地暴露在突发事件中的。即使那场革命都快过去20年了,自由钟仍然只是对少数政党中坚份子开放。想到这里李不禁思咐,难道政府真的那么害怕大众们的想法吗;这口自由党以此为名并以此为鉴的自由之钟,难道不是理应让更多的人一睹其风采吗? 仍然有时间停止这件事情。只需要把话传给某些人,只需要一两个电话一两句平淡无奇的暗语,这件密谋之事就不会被揭露,就会像完全没发生过一样停止下来。也许每个参与密谋的人都应该停下来,准备好退路,如果幸运的话,政客们甚至都不会知道这个阴谋曾经存在过。 今晚是停止一切密谋的最后时机。过了今晚,便回头无路,不成功便成仁,再无二选。失败意味叛国,叛国意味着死刑。这也正是此时此刻他为何站在这里的原因——这当然不是因为什么爱国心,他只是为了静下心来再细细想上一遍而已。 那么,他到底下定了决心没有? 答案是否定的。李带着仍然没有答案的问题转身离开自由钟时,上尉立即引身大吼了一声“立正”。上尉身旁的巡警也跟自觉地依样画葫芦,虽然完全没必要。 “稍息,上尉,”他静静地说,“这里就这样吧,现在我们去酒会!” ——————————————————————————————— 关于“自由钟”的小贴士: http://baike.baidu.com/view/89138.htm ——————————————————————————————— tbc...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这个组这么安静嘛 (Marduk)
- 【CLOSE-招募结束】俄罗斯当代作家佩列文小说翻译 (小酹)
- 雾蛇、草蛇和沙蛇(本人已坑,贴郑曙芩译版) (白亚)
- 51个科幻奇幻旧梗,谁来帮忙翻译下 (三丰SF)
- Luminous/闪光 (盼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