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止裘千尺与杨过小龙女
来自:Verona
神雕这部书写的就是不被世俗所容纳的感情,也就是畸恋。第一章开头写的武三通与何沅君就奠定了情感模式的基调。武三通痴恋着他的义女,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这是从世俗的不被承认的情感模式来影射杨龙。武三通的这种爱恋是乱伦。杨过和小龙女也是乱伦,在当时的社会是不被接纳的。另一对夫妻公孙止和裘千尺,是从情感发生和互动模式来影射杨龙。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两对太像了。只有一个不同,就是杨过和小龙女的人格比另一对高尚,所以他们避免了那种同归于尽的悲惨结局。
让我来说说他们的共同点吧:首先,他们都是僻居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所在。一对在古墓,一对在幽谷,你看绝情谷的环境氛围不觉得很熟悉吗?其次,都是女的传授男的武功,女的比男的大。公孙止对裘千尺并不是一开始就充满恨意的,公孙绿萼回忆说父亲曾经很疼爱她。第三,裘千尺和小龙女都跌落深潭。不同的是裘千尺十八年后是个地底丑妇,衣不蔽体牙齿掉光。而小龙女十六年后依然衣袂飘飘宛若仙人。对此我只能说,金庸你高兴就好,相同的遭遇,截然不同的待遇,谁信?
PS:
《玉女心经》有一个设定:
那心经的内功要旨在更增纵跃之能以及出招的快捷,劲力的增长却非玉女心经要旨所在。所以要两人同练,一来若遇走火入魔等困厄时可互相救助,更要紧的是使得两人心灵相通,在危急之际有如一人。林朝英和王重阳所以良缘难谐,主因便在互不了解,各人所思所念,每每与对方相左,难以心灵相通。林朝英生性矜持,又复腼覥,不肯先吐情意,只盼同练内功,对方自悟,得以心心相印。其实男女二人若两情相悦,坦白直言即可表达情意,自内功入手而求两心互通,未免是远兜圈子了。且舍口舌言语而不用,【内功练到高深处,敌意渐增,情意自相应而减】。
仔细看,最后一句是金庸埋的地雷,这恶意也忒大了。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原著分析|那些年,龙姑姑带我们磕的糖(2) (一之为甚)
- 原著分析|那些年,龙姑姑给我们送的糖 (一之为甚)
- 杂七杂八|《红楼梦》中最像郭襄的人是史湘云吗? (If)
- 原著分析|边看边写,一些分析加磕点 (17:00)
- 原著分析|这里杨过为什么不及时出现救郭芙 (天天向上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