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actional Analysis 沟通分析

Nickel

Nickel(fatuous) 组长
2011-10-10 19:50:3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19:50:44

    沟通分析理论是: 1、是一种研究人们思想、感情及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简明易懂又深奥微妙。 2、是当代影响深远的一套理论体系,其中涵盖了精神治疗、教育、组织与社会文化分析、社会精神病治疗。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19:51:20

    自我状态与沟通:人际互动是由一次一次的沟通构成的。任何一次沟通都包含两部分:刺激与反应。一次沟通是一系列沟通中的一个部分。有些沟通形式和过程可能是直接的、有生机的和健康的,也可能是不直接的、浪费的和不健康的。

    人们互动时运用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一种。自我状态是一种具体的思想感受及行为方式,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特定的大脑起源,人们的行为表现可以出自于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或成人自我状态。无论何时,我们的行为举动总是出自于三种自我状态中的一种。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19:52:01

    儿童自我状态:当我们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我们的行为表现像个孩子,不仅仅体现在行为上;我们思考、感受、看、听及反应都像个几岁的孩子。自我状态是一种充分体验到的存在状态,不仅是一个角色而己。当儿童状态表现为爱憎强烈、冲动、天真自然、喜欢游乐,这叫做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表现出深刻的思考能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那它可以被称作“小教授型”儿童自我状态;如果这种状态充满恐惧、罪恶感、羞耻感,那么它可以被称作“顺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包含所有的感受:恐惧、爱、生气、快乐、悲伤、羞愧等等。儿童自我状态经常被人们指责为麻烦的来源,因为伴随着成长过程,儿童自我状态的自我中心、情绪化、强烈的判逆也随之产生。

    在沟通分析理论(TA)中儿童自我状态被看作是创造力、娱乐消遣及生命力的来源,是使生命常新的唯一来源,儿童自我状态不仅可以在孩童时代长时间存在,在成人世界某些允许儿童自我状态出现的情况下也可以观察到。比如在体育运动或聚会中。儿童自我状态也会短暂地出现在其它场合,例如无聊的会议、教室里或丝毫不想参与的严肃的讨论。儿童自我状态最不受欢迎的表现方式出现在它完全控制了某个人的生命时,比如那些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个案,他们困惑的、低落的、疯狂的或成瘾的儿童自我会通过无法控制的行为驱使他们的内心走向自我毁灭。如果一个人遭受了巨大的打击,那么儿童自我状态会以沮丧、悲痛等形式出现并存在很长时间。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19:52:41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就像一台录音机,它是生活中预先记录、预先判断或偏见规则的收集者。当人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他的思考、感受及行为方式像他的父母或抚养他长大的某些人。父母自我状态做决定,不需要理由,如何对情境作反应,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人们该如何生活等问题。父母自我状态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控制或是支持。如果父母自我是批判的,它被称为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如果父母自我是支持的,它被称为养育型父母自我状态。

    一种自我状态可以控制人并把其它两种自我状态排除,以具有排外的养育型或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的人为例,这样的人不能运用他们的儿童和成人自我状态。任何一个存在某种缺陷的人要想成为一个功能良好的人,他的三种自我状态必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

    只以父母自我作为自我功能状态的人会丧失儿童自我和成人自我中的优点,因此也就丧失了一个人三分之二的潜能。

    父母自我习惯于用固有的模式解决问题,因此通常落后时代25年(也许落后250年或2500年),当一个人没有现成的成人自我利用的信息或没有时间用成人自我来考虑问题时,这种固有的模式也许是有效的。相反的,儿童自我可以凭借直觉创造出新奇的解决方法,但是这些解决方法并不像基于事实判断做决策的成人自我那样可靠。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04:45

    成人自我状态: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人就像一台人脑计算机,它根据逻辑程序处理收集和存储的数据并加以应用,从而做出决策。

    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人会运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确保程序不被儿童自我状态或父母自我状态中的情绪因素污染,人们可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情绪是不好的。但这只意味着我们在做理性和逻辑思考时需要排除情绪干扰,而并不是指理性和逻辑性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方法。实际上,就像只有父母自我不具有完整的人格一样,只有成人自我同样有局限性。人们可能会抗议说“我是成人,我怎么有情绪啊!”,他们是对的。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成熟的人与处于成人自我状态不是一回事。一个孩子可以有他们的成人自我状态,适应良好的成年人也总是会有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处理所有输入的事实。如果这些事实是当下的,那么成人自我的答案会比父母自我的解决方式及时有效;如果输入的事实有误,那么成人自我也会给出错误答案。成人自我状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即它可以预告结果,使人们选择目标时根据事实评价采取有效行为,这种基于事实的批判功能与基于价值判断的批判型父母自我是不同的。

    有时成人自我会采用儿童自我状态或父母自我状态中不正确的信息,这被称作污染。当污染源于父母自我时,称作偏见,例如:有人认为女人更愿意追随男人而不是自己作决定,这种信息就是由父母自我传递到成人自我的,是一种污染,因为这种信息被成人自我当成一种事实而没有检验它是否属实。

    同样不经过检验就接受信息的现象也发生在儿童自我向成人自我传递过程中,这叫做错觉。错觉是因为成人自我把儿童自我的恐惧或希望当作了事实。例如,当一个人确信他被政府拘禁了,这是他的成人自我接受了儿童自我的恐惧,并非事实。沟通分析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程序就是净化成人自我状态。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05:27

    头脑中的声音:当你回想时,父母自我状态像一个充满预先判断、偏见和预先设计好程序的录音机。当我们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或儿童自我状态时,这些录好的叙述就会发挥作用,我们可以听到这些“头脑中的声音”,父母自我的录音听起来可以感觉到好也可以感觉到坏,取决于是哪个父母自我制造了它们。在其它一些人格理论中,伤害性的批评型父母的声音被看作是严厉的超我、消极的自我对话、认知的陷阱、低估的自我评价、声讨的保护者及灾难的预期。

    批评型父母自我会说一些贬低的话,比如“你是个坏蛋、笨蛋、又丑又疯、还有毛病,总之你注定没有好结果”。养育型父母自我则会无条件的喜爱儿童自我,并说这样的话“我爱你”、“你是胜者”、“你真棒”、“你是一个公主”或“你真漂亮”之类的话。

    批评型父母自我有时会控制儿童自我,不让它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儿童自我想得到爱,批评型父母自我就会说“你不应该得到爱”。而儿童自我想要给予爱,批评型父母自我就会说“这不是你的”。如果儿童自我对一份低薪水的工作生气时,批评型父母自我说“你那么懒,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工作了”;儿童自我有了奇思妙想并违背了传统观念时,批评型父母自我会说“你这么想肯定是疯了!”。批评型父母自我使人总是感觉自己不好,很差劲,强迫人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因此,为了消除批评型父母自我的影响,人们可以学习发展自己的养育型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或自然的儿童自我状态。

    通过自我图,我们可以表示出在任何一个时刻一个人的各种自我状态的相应的强度。用图解的方法表示人们自我状态的变化很有用,特别是解释人们如何减少自己的批判型父母自我状态,增加养育型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和儿童自我。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06:17

    沟通:互补的、交错的、隐匿的。当人与人发生关联时,沟通就产生了。每一次沟通都由刺激和反应组成,沟通过程是一个人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或儿童自我指向另一个人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或儿童自我。

    互补沟通和交错沟通:一个互补沟通只涉及到每个人的一种自我状态,而在交错沟通中,回应者的自我状态并非发出者指向的自我状态。

    只要交流保持在互补状态,双方的沟通就能一直进行下去。交错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因为它们中断沟通。这有助于沟通分析理论理解交流是如何破裂的,其原因是什么。规律是:交流活动的破裂总是由交错沟通引起的。交错沟通中一个很重要的类型是漠视,有人在他的回应中,完全无视沟通中刺激信息的内容,这就是漠视沟通。漠视沟通并不总是那么明显,但却总是会为接受信息的人制造混乱,从而使接收者严重的心烦。

    隐匿沟通:当人们说的是一件事而意思却是另外一件事时,隐匿沟通就产生了。隐匿沟通是游戏的基础,因为它具有欺骗性,显得特别有意思。隐匿沟通有社交层面(明显的)和心理层面(隐蔽的)两个水平。

    区分社交层面和隐匿层面对于我们理解和预测人们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隐匿层面会给我们提供更多显在信息之外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说着一件事,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的儿童自我或父母自我的欲望和感情感到羞耻。尽管如此,我们仍旧通过行动满足欲望,表达感情,但我们却假装正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例如,我们嘲笑挖苦别人而不直接表达我们的愤怒,或者当我们惊慌恐惧的时候,我们使用回击而不表现出恐惧。

    我们需要关注和爱时却佯装很冷漠,我们很难给予或接受它们。事实上,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太多的真真假假和诡计欺骗,以至于我们已经不知道心中的儿童自我真正需要什么。我们并不总是期待别人绝对诚实,所以我们从不真正知道是否可以相信别人所说的。沟通分析理论鼓励人对他人、对自己都要诚实,也要真实面对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抛弃虚伪和隐匿的行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发现他们的需要,如何去要求,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知道如何去获得。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06:51

    安抚:给予他人安抚(Stroking)是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认可。安抚对于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伯恩(Berne)说过:没有安抚,人们的脊椎就会萎缩。安抚可以表现为小孩子为了生存而需要的身体抚摩,成年人更多通过口头交流得到安抚而较少用身体抚摩方式来得到安抚。积极的安抚有赞扬或者表达欣赏,消极的安抚有消极的判断或贬低,因此,交换安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07:05

    游戏:游戏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它是交换安抚的隐蔽方式。游戏是一系列隐匿沟通的循环,有开始、中间和结尾,还有结局。结局是一个隐藏的获益,是玩家参与游戏的动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因为艾瑞克·伯恩(Eric Beme)《人间游戏》一书的畅销,沟通分析理论成为一种世界流行的时尚。在这本书里,他用了几个名字(“被我逮着了吧”、“踢我吧”、“我只是想帮你忙”)来为不同的游戏命名。例如,当Jane玩“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游戏时,她请求别人提建议,但是却一再拒绝每一个提议,于是每个人都感到很愤怒。这是一种交流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尤其在心理治疗小组中经常出现。它是曲折的、隐蔽的;在社交层面,好像是互补的交流,信息的发送人和接收人都是用成人自我来对话,但之所以成为游戏,是因为没有建议会真正被接受。原因是,在心理层面有更大的意思。其实Jane更需要的是安抚,而不是劝告。因为人们给予的安抚是拐弯抹角的,因此就不如直接的安抚那么令人满足。也正因为此,游戏的结局往往是压抑和沮丧。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07:21

    结局:游戏中有多种结局;每一个游戏的结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生物层面的结局是安抚,即使游戏结束得很糟糕,所有的玩家都会在其中获得大量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安抚;2、社交层面的结局是时间架构,人们可以用令人兴奋的活动来填充可能的无聊、沮丧的空闲时间;3、存在层面上的结局,游戏巩固了每个玩家的心理地位。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0:47

    心理地位:生命早期,在人们发展自我同一性过程中,需要确认为生命与存在的意义。有些人决定自己是好的,愿意过美好生活;而许多人决定自己不好,并在将来以某种方式获得失败。这些预期源于他们的生活是如何的,这样一个决定,这就是他们的心理地位。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可以感觉到好与不好,于是有了4种主要存在地位:“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最后是“我不好,你也不好”。

    例如,在游戏“为什么你不这样呢?你说的很对,但是……”中,Jane的存在位置是“没有事情是可以解决的”,因此每次玩游戏都在强化这个位置,使人更加沮丧。

    参与游戏的每个人都带着责任感和兴趣,Jane会找人跟她一起玩游戏,以维护她的心理地位。所有玩家在游戏中都同等重要,他们也都从游戏中获得结局。他们开始参与游戏时,也相信最终结果会是失败。他们同样需要安抚,当Jane拒绝了所有建议时他们并不奇怪,但他们最后感觉到的生气和沮丧证明了他们“你并不能真正帮助别人”或“人们并不想要被帮助”(这样的信念),并且证明了他们最后感到的糟糕的感觉是理所当然的。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2:02

    安抚的经济观。批评型父母自我状态一个有害的方面是,对给予和接受安抚设定了一些规则(不要给别人安抚、不可以向别人要求安抚、不可以接受安抚、不可以给自己安抚),这些原则被称为安抚的经济观,限制人们相互之间感受安抚,也不能关注人们对安抚的需要。如果大多数人都处于安抚饥饿状态,就相当于饥饿的人对食物的渴望,人们是在安抚缺失的状况下生存着,并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填补他们对安抚的需要。

    积极的安抚,有时也称“温暖的毯子”,如握手或说“我爱你”,让接受的人感觉自己很好。也有消极的安抚,它是一种令人痛苦的认可形式,如讽刺、贬低、侮辱、冒犯或说“我恨你”。消极的安抚让人觉得自己很糟糕。然而,尽管消极安抚使人不愉快,它仍是一种认可的形式,不会使“人的脊椎萎缩”。因此,人们宁愿有消极的安抚,也不愿意处在没有任何安抚的状态中。这能解释为什么有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意伤害自己,不是因为“他们喜欢伤害自己”,而是因为他们得不到积极的安抚,只能选择痛苦的消极安抚,他们害怕没有任何安抚。

    人们可以学习自由地交换安抚,敞开心扉,给予安抚或接受安抚,不需要害羞和尴尬。不同的安抚适合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私密的愿望。积极安抚有很多种,包括身体的和语言的,身体安抚可以是拥抱、亲吻、握手、爱抚、粗鲁或温柔的、性的、肉欲的、或仅是友好、照顾或开个小玩笑等等。语言安抚是关于人的外表的——他们的脸、身体、姿势、活动或者关于人们的个性——智力、爱的感受性或胆量,无论如何,人都需要安抚并应该得到安抚,如果他们要求,他们一定能找到一些人,正好有这种安抚并愿意给他们。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2:35

    仪式、闲谈、游戏、亲密、工作。人有五种方式来建构时间,获得安抚:1、仪式是一种预先设定的交换认可的安抚方式;2、闲谈是预先设定的围绕某个话题的交谈,在鸡尾酒会或家庭聚会时,闲谈最为明显,通常的话题是:天气(热吗?)PTA(赌彩与投资?),运动(Yankee队怎么样?),毒品(Marijuana被抓了吗?)或者谁跟谁离婚了?(谁睡到了谁的床上);3、游戏是重复的、不直接的系列沟通,目的是获得安抚,不幸的是,游戏中得到的安抚大多是消极的。游戏是获取想要的安抚的失败的方式;4、亲密是直接有效的交换安抚的方式,也是人们渴望的,但很少有人获得,因为儿童自我已经被可怕的经历吓跑了。亲密不同于性行为,尽管经常在性行为中发生,然而,性行为也可以是仪式、消遣、游戏或工作;5、工作是能够创造出结果的活动。好的工作可以引起安抚的互换,这也是工作的一种效果。

    亲密和工作是获得安抚的最好方式。不幸的是,人们通常对情绪很无知,因此很难达到长久的亲密;当人们独自工作的时候,工作也很难令人满意,因为人们不能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他人赞赏。因此,人们必须求助于仪式、游戏、闲谈、消遣这些更加安全的方式。尽管获得安抚的目的是很难达到的,例如,婚姻就是没完没了又令人厌烦的一系列仪式、娱乐、消遣和游戏,常常因为双方生活在安抚缺乏的生活中,男人已经不会情感丰富、不会亲密,女人也不知道使用成人自我状态去要求和得到所需要的爱。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2:59

    程度。游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进行,例如:上面提过的“你为什么不……是的,但是。”是最轻微的游戏形式(第一程度)因为它是相对无害的。严重的形式(第三程度)可以让一个酒鬼以“是的,但是”的方式来表现,他拒绝了所有拯救者的建议,直到即将死去。第三强度的游戏已经涉及到机体的破坏。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3:08

    角色。不同的人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当一个人愿意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时,他通常会发现自己正在扮演另一个角色。角色种类很多,但有三类是最基本的,迫害者、拯救者和受害者。所有的家庭、婚姻、工作场所、学校、朋友关系都基于这些角色,三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一个三角形来说明发生了什么。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4:10

    戏剧三角形。戏剧三角形可以说明成瘾游戏。在成瘾游戏中,上瘾的人扮演受害者角色,他或者有毒瘾、或者受到羞辱、偏见或缺乏医疗护理,甚至是被警察残酷的对待。他寻找并最终找到一个拯救者。拯救者不去证实吸毒者是否努力放弃毒品,他只是慷慨大方、无私地帮助他。在经历了一定数量的挫折与失败后,拯救者愤怒了,他转换到迫害者的角色,指责、辱骂、欺辱或惩罚上瘾的人,这时,上瘾的人也从受害者转换到迫害者的角色,他开始反击、羞辱对方,变得暴力,并制造午夜突发事件。这时,游戏中原来的拯救者变成了受害者。在戏剧三角形中,这种转换的过程就像旋转木马一样会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

    为了避免在心理治疗中的戏剧三角形,沟通分析师坚持建立一份契约,案主要特别说明自己想要治愈的是什么。这保护了案主和治疗师双方的利益;治疗师准确地知道案主的需要,案主也清楚治疗师如何治疗,治疗何时会完成。在任何个案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成人自我状态,避免形成戏剧三角形,避免形成拯救者、迫害者、受害者三种角色。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4:47

    生命脚本。沟通分析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基本是好的,之所以处于困境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和有重大影响的年轻人)传递给了他们强大的禁止讯息和属性,并会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人们在生命早期已经得出结论,预知了生命将会如何展开:短暂的、漫长的、健康的、不健康的、幸福的、不幸的、沮丧的或气愤的、成功的或失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当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糟糕的或自我破坏的,那么这就是一部生命脚本。

    人们的脚本可以用脚本矩阵来解释,脚本矩阵中包含父母双方及他们的子女,利用脚本矩阵我们可以勾勒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信息——禁止讯息及属性——这使得小孩放弃了他们原本的我“好”的心理地位,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诽谤的、我“不好”的心理地位。

    当生命由脚本指引时,人们会有很多时候想要逃离他们不幸的命运。生命脚本中那些看起来很正常的时期被称为反脚本。当一个人不愉快的生活让步,他处于一段快乐的时期时,那么他的反脚本就正在起作用。然而这是暂时的,总是会失败的,他的人生仍将回到起初的生命脚本中。对于酒鬼来说,可能是一段戒酒期;对于一个压抑的、有自杀脚本的人来说,也许是一段快乐时光,然而当脚本中的禁止讯息再次接管时,他无可避免的会回到最初的脚本中。

    在毒品成瘾者Joseph的生命脚本矩阵中,我们看到他的生命脚本命令他“别想那么多,喝就是了”,Joseph的儿童自我来源于他父亲的儿童自我,这种强大的信息戏剧性地影响了Joseph的生活,当他接受了父亲的禁止讯息并用毒品取代酒时,他的青年和成年时期就会不断重复毒品滥用的情节。反脚本中的信息“你不能过量饮酒”,促使他不段尝试减少毒品使用量,然而努力却总是付诸东流。反脚本信息是从Joseph爸爸妈妈的父母自我状态传递到他的父母自我状态的。

    (爸妈的)儿童自我向(子女的)儿童自我传递的脚本信息“别想那么多,喝就是了”比(爸妈的)父母自我向(子女的)父母自我传递的反脚本信息“有节制地吸毒”更有影响力:这就是脚本信息为什么通常会更占优势的原因,除非人们改变他们的脚本。当脚本没有被改变时,那么它们便被传给后代,就好像“热土豆”一样,连续不断的以不适应的、有害行为的模式从大人传给孩子。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5:18

    决定: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都会给予无条件的保护。如果父母给予的保护是有条件的,是要孩子服从于他们的禁止讯息和属性的,孩子就很容易形成生命脚本。脚本决定经常是有意识形成的为了服从父母的禁令,尽管它们违背了孩子最佳利益。这时,孩子会设法寻求父母的保护,避免受到惩罚和批评。决定的发生包含了一个转换,从“我好”的地位转换到“我不好”。决定还涉及到其他人是不是好的。当人们形成了这些决定,他们需要治疗师的帮助澄清生命脚本,开始独立的生命历程或者像Berne所说:“抛弃过往,开始新的旅程”。

    对于个人来说,追溯到使他们形成决定的早年经历是必要的,可以在身体或心理层面拯救他们,使他们适应当前的生活,他们可以再决定,并采取与以前不同的行为来充实目前的生活,使之更加丰富。

    通过一个脚本片断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可能的,称之为迷你脚本,它模仿并不断强化生命脚 本。事实上所有作用于人的精神和情感的事情都会反映在行为当中。所以通过研究人们的沟通行为,沟通分析师可以理解人们行为的方式及原因,并可以帮助他们停止游戏,改变生命脚本,以及最大程度的有效使用人生。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7:05

    悲剧和平淡的生命脚本。有些生命脚本是悲剧的,有些是平淡的,悲剧的生命脚本富有戏剧性,如吸毒、自杀或“精神病”,平淡的生命脚本是普通的,缺乏戏剧性的。它们是日常生活的情节剧。他们通产会影响大规模的亚群体,如男人、女人、种族和年轻人。这些群体中的成员按照一定的生命脚本行事:过去,妇女被认为是情感化的家庭主妇,没有头脑,不能强势与独立;男人则是理性的,强势的,养家糊口,不能像个孩子、胆小怕事、需要别人照顾、而且感情外露。平淡的生命脚本过程是:每况愈下、没有乐趣、经常欠债、关注他人而忽略自己。

    特定民族或种族的成员会被认为是聪明的或愚蠢的,诚实的或虚伪的,优秀运动健将或鲁莽的、冷淡的等等。有些文化使它们的孩子富有竞争性,很难与人合作和生活。有些文化强调合作,使那些个性独特的人感觉自己不好。文化脚本以一种有害的方式影响整个群体。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7:21

    扭曲。脚本的一个方面是游戏的存在层面的结局,它积累不良情绪并最终爆发导致情绪灾难。每一个游戏存在层面的结局积累起来,最后导致可以预见的脚本结果。一些人收集愤怒的情绪,并最终感到离婚是很正当的;一些人收集抑郁的情绪,最终走向自杀。事实上,是人们根据脚本的选择创造了各种情境以产生消极的情绪,这被称为情绪扭曲。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7:36

    许可,保护和能力。许可是沟通分析理论中很重要的部分,在许可情况下,教育者或治疗师说“你可以做父母或其他人告诉你的不对的事情”或者“你不必非要坚持你还是个孩子时所做的决定”。例如,如果一个非常害羞的人被告知“什么都不能要”,许可就会允许他要自己需要或想要的东西。“要求安抚,你理应得到”。当一个人被允许去违背父母和社会的要求、期待时,他们的儿童自我会感到恐惧,因此保护是改变中很重要的部分。对一个准备改变其脚本的人,治疗师、老师要给予他保护,最好是团体的支持。当治疗师或小组成员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你害怕时我们都会在你身后支持你关心你”,这就是保护。许可和保护是通过治疗师在治疗情境中引入养育型父母而实现的,它们增强了治疗师的治疗力量。相比较于那些只运用他们三分之一人格或只用成人自我状态来接触个案的从业者来说,能够运用父母自我和儿童自我(治疗中开玩笑时)的治疗师使得沟通分析治疗更加有效。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8:24

    契约。TA治疗师以契约的方式进行工作。契约是与案主期望的特定效果达成的共识。典型的契约有“克服沮丧”、“消除我的头痛病”、“停止滥用酒精”、“过像样生活”、“取得好成绩”。由于治疗中可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因此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契约“总是在上”,作为指引分析师的导向。另外,沟通分析师也会制定短期契约,如做家庭作业、“不要自杀”,从而帮助案主达到最终的契约目标。

    既然人生来都是好的,所以借助于有力的帮助,人们可以重新回到原来好的状态。那些准备好摆脱脚本束缚的人已具备了恢复“好”的能力。沟通分析师知道通过制定清晰的、目的导向的治疗契约、有效分析人的沟通行为以及许可人们的改变,从而并保护他不再害怕。每个人都有机会变得快乐、感受到爱和朝气蓬勃,这是可能的!

    既然人生来都是好的,所以借助于有力的帮助,人们可以重新回到原来好的状态。那些准备好摆脱脚本束缚的人已具备了恢复“好”的能力。沟通分析师知道通过制定清晰的、目的导向的治疗契约、有效分析人的沟通行为以及许可人们的改变,从而并保护他不再害怕。每个人都有机会变得快乐、感受到爱和朝气蓬勃,这是可能的!

    译者:田国秀 陈玉娜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核对者:周司丽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18:52

    发信人: daya (其实天上有星星), 信区: Mentality 标 题: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介 发信站: BBS 科苑星空站 (Fri Aug 13 20:59:58 2004), 转信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介 The Philosophy of TA(沟通分析的理念)   People are OK.   Everyone has the capacity to think.   People decide their own destiny,   and these decisions can be changed.   (I)每个新生儿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能了解自己和别人是好的 (我好,你也好)。   (II)每个人都俱有思办的能力,且都想成长和发展。   (III)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注意才能生存。   (IV)每个人在童年早期为了活得最好,便做了生命中一些关键性的决定。长大后,这些早期决定可能不适用,此时只有你自己有能力改变并做出新的决定。   (V)沟通分析是一种奠基于合约的方法。亦即使用沟通分析模式来达到成长和改变的目标均要很清楚、能接受的、一致认同的方式。   事实上所谓沟通分析只是沟通分析理论中的一部份,在沟通分析理论系统中,有四个主要部份: 结构分析(Structure Analysis)   人格结构分析,以P(Parent,父毋)、A(Adult,成人)、C(Child,儿童) 三种自我状态为基本架构的人格理论系统。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有关人与人之间彼此以何种自我状态进行沟通的分析。 游戏分析(Game Analysis)   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常在不知不觉中一再重覆发生雷同的冲突或情境 ,最后会有一种很差的感觉,并且会加强童年早期所做的决定。 脚本分析(Script Analysis)   分析一个人成长的背景及历史。有助于我们从中整理出个人在日常生活 中所使用的沟通方式,遭遇的问题、困难与其成长背景之间的关联性。从中加以解决及成长。 -- ※ 来源:·BBS 科苑星空站 http://kyxk.net·[FROM: 159.226.67.50]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21:22

    课程名:人际沟通分析学 英文名称:Transactional Analysis

    人际沟通分析学 Transactional Analysis 杨 眉 外请心理学教授 先修课程:心理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学科

    课程简介 人际沟通分析学(Transactional Analysis,又译交互作用分析学)由美国学者E.伯恩首倡,其要点是研究人们在沟通与交流中相互影响的心理规律,通过分析人们交流中的表现去观察人们,以找出妨碍人沟通的心理原因,并从中提取健康的交流和沟通模式。人际沟通分析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而且还向我们提供了与他人实现共同成长的心理学方法。 目前人际沟通分析学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心理学理论之一。这个理论既是一个有效率的心理治疗理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心理自助工具,可以有效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并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Transactional Analysis, founded by American psychiatrist Eric Berne, majorly researches the psychology law of transaction withi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 theory aims to observe individuals in-depth by analysing their behaviors in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bstructive to it and eventually extract constructive and healthy models for communication. Transactional Analysis not only helps people to link-up with others better, but also offers a psycological approch for them to grow together in community. Transactional Analysis is currentl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heories of psychology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is an effective theory for psychotherapy as well a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psychological self-help, which promotes people’s mental health, improves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boosts their well-being.

    教材

    [瑞典]欧嘉瑞 等著,译者 黄珮英 《人际沟通分析——TA治疗的理论与实务》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书

    1 Eric.Bern Transactional Analysis In Psychotherapy, Ballantine Books ,Grove Press ,INC., New York, 1961

    2 Eric.Bern Games People Play.New York: Grove Press. 1964

    3 Eric.Bern Principles of group treat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6

    4 Eric.Bern What Do You Say After You Say HelloH New York :Grove Press 1972.

    5 [美]托马斯.A.哈里森著 《我好!你好!》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

    6 Ian Stewart /Vann Joines,《人际沟通分析练习法》台北: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

    7 [美]伯恩 译者 《人间游戏-人际关系心理学》 轻工业出版社 2006

    8 Claude M.Steiner. Scripts People Live,Transcational Analysis of Life Scripts Bantam Books Toronto 1974

    9 McCluer Goulding and Robert L.Goulding Changing Lives Through Redecision Therapy,p Grove Press ,Inc.New York 1982.

    10 杨眉 《健康人格心理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教师简介

    杨眉,自1984年开始对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自1985年开始从事心理教育。目前主讲课程包括:《健康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电影文本成长心理学》。2006年起,在“北京大学暑期课堂”开设《健康人格心理学》。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23:53

    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

    发生在两个人之闲的任何事情都牵涉到他们自我状态的表现。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传达某个讯息(一种刺激)时,他期待对方有某种反应。这种 一方传达某种刺激,另一方给予回应的过程便是一种最简单的沟通。简单的沟通只牵涉两个自我状态,越复杂的沟通,牵涉越多个(三或四个) 自我状态。一个会话是由多个沟通所组成。当一个人开始沟□遽通(或反应对方刺激)时,他可以选择从那一个自我状态来发出他的沟通或刺 激对方的那一个自我状态。这种本能在一个健康的人是一种自动的反应,并可随环境而改变,做适当的反应。为了了解一个人如何与他人相处 及沟通,沟通可分为三种型态:

    1、互补沟通(Complementary transaction)

    当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处都在同一自我状态,回答也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在P-A-C图中呈成平行线,这个沟通一般是在自然顺畅下进行,双方对彼此的期待也配合的很好。互补沟通只要保持互补, 就可以永远的继续下去,或进行到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为止。

    2、交错沟通(Crossed transaction)

    当刺激的指向和反应的来处在不同的自我状态,回答的指向可能是发自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也可能不是。在P-A-C图中呈交叉或平行,这个沟通主要是对刺激表现出非预期中的反应。引发不适当的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而中断。此时,人们可能退缩、逃避对方或者转换沟通方式。

    但是交错沟通并非都不好。人有时可能会受困在一种无效的互补沟通模式中,此时如能改变自我状态或引导到另一个自我状态,使沟通交错 产生。而引发出有益的想法、看法来面对问题,并促使下次的沟通有意义。例如甲、乙双方各以儿童自我和父母自我沟通:甲:“我好烂!” 乙:“振作起精神来啊!”甲:“我没辨法。”乙:“试试看嘛!”甲: “我不行!”乙:“你真是无药可救。”甲:“我早就说过了,不是吗 ?”以上对话是一无效的沟通,如果乙以成人自我问:“你所谓的烂是什么意思!”或以儿童自我说:“喔,你才应该听听我有多烂!”甲的回应可能会不一样。又例如在心理治疗上为了要促进患者(案主)改变他的看法、想法,有必要用交叉沟通。例如当案主表示他自己无能不知所 措时,他是站在他的学习来的孩子自我,寻找抓住必心的父母。咨询人员必须选择用不同的自我来回应他好中断他的沟通,使他转回到其他 有益的自我来面对问题。咨询人为可能作的回应:

    a、自由孩子自我:哦,你的确不对劲!你该怎么辨?

    b、成人:你有能力找出解决的方法。

    c、正面控制的父母:不许再漠现你自己,要找出解决的方法。

    以上任何一项都会使原本的沟通中断可能使案主产生不一样的回想。开始用成人或自由的孩子思想时,咨询人员可以平行沟通来加 强他的成人和、或自由孩子的行为。

    3、隐藏沟通(Ulterior transaction)。

    隐藏沟通包含了两个以上的自我状态,信息同时从一个或两个自我传达到其他两个自我。传达的是一个公开的、社会层次的讯息,及另一个隐藏的、心理层次的讯息。它可以是双重的(四个自我状态)或是角型的(三个自我状态)。隐藏沟通的结果是由心理层次的内容决定,而非口头的社会层次讯息。

    角型的隐藏沟通

    以下的沟通是一位推销员向买主传递成人思想的资料,同时他也立刻表达一个隐藏的信息,要使买主的孩子自我上钩,决定买他的产品, 这信息是无声的我们称为心理战术。成人自我对成人自我之间的信息为公开的称为社交信息,回应者可从任何一个自我为回应。

    双重的隐藏沟通

    在隐藏沟通中,社会层次通常是透过语言;在心理层次,你需要观察到非语言的暗示。这些可以从语气声调、手势、姿势和脸部表情发现。这些非语言暗示也是比较隐微的暗示例如经由呼吸、肌肉紧张状态、脉搏频率、瞳孔扩散、流汗程度等等观察。事实上,每一个沟通行为都有一个社会层次和心理层次讯息。但是在隐藏沟通里,这两种并不相符,透过语言传递的讯息与经由非语言传递的讯息不一致。这种不一致经常是对心理游戏与负面感觉的邀请。隐藏沟通其结果是决定于心理讯息。往往只有当事人本身对他所发出的隐藏的讯 息,心里有数。这种沟通不一定是不诚实的,但是往往导致出心理游戏的产生,并且造成不愉快的结局。

    你有没有这种经验,和别人的互动是在很不舒服的感觉下结束的,然后你对自己说类似这样的话:

    “为什么我老是遇到这一类的事?” “为什么又发生这种事?” “我想他(她)应该和别人不一样,可是怎么又…”

    你是否会因为事情演变成这样而惊讶,但同时又发现类似的事情以前也曾发生过?

    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用沟通分析的话来说,你是在玩一种心理游戏。就如同球类或棋类游戏,心理游戏也有其规则可循。艾伯恩(Eric Berne)是最早注意到“心理游戏的可预测性”的人,他也提出一些方法来分析心理游戏。以下我们将探讨各种分析心理游戏的方法。

    一、两个心理游戏的例子

    例一:杰遇到珍,陷入热恋并决定同居,刚开始一却都很美好,但过了几个月,好日子似乎过完了,杰开始忽略珍的需要和感觉,不但对她大吼大叫,还常醉酒晚归,而且花她的钱却老是“忘记”还她。

    虽然他这么恶劣,珍还是和他在一起,而且他的态度越糟,她就越容忍他。这样子持续了三年,珍忽然在毫无预警的情形下离开,投向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杰回家发现一张纸条写着她再也不会回来了。他整个人都楞住了,喃喃地说“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他发狂也似地去找珍,求她回到他身边,他越求她,她就越严峻地拒绝他,他陷入忧郁、被抛弃、无价值的感觉中,他努力地去看是哪里出了差错,另一个男人拥有什么他没有的吗?

    奇怪的是,杰以前曾有过两次同样的经历,每一次他都对自己说:“再也不要这样了。”可是又发生了,而每一次杰都觉得警讶、被拒绝。

  • Nickel

    Nickel (fatuous) 组长 楼主 2011-10-10 20:24:43

    五、游戏公式(Formula Game)

    一个开启游戏的人,就像钓鱼的饵,吸引一个人来上钩。只要上钩,游戏便开始。所以,至少要有两个人才能玩心理游戏。如果一个人想邀请我开始玩游戏,而我不给他任何反应,游戏便无从发生。

    若是一旦开始一个Game,其中会产生很多可长可短的沟通。短则可能是两三个来回的沟通,长则也许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有了反应之后,会导致某种转变,带来一些莫明其妙、混乱的感觉,之后结局便出现 了。在这个阶段,有的时候,若能平心静气的回想整个过程,你可能会回想起,当初两个人是为何会开始这样的一个心理游戏的原因。

    艾伯恩把游戏的过程以六个阶段来描述,他称之为游戏公式:

    饵 + 猎物 = 反应 → 转换 → 混乱 →代价

    Con+Gimmick=Response→Switch→Crossup→Payoff

    例一 我们把莫莉和她个案的游戏放进来看,他告诉莫莉自己被房东赶走时,就隐藏了一个饵,其意为“虽然你试着要帮助我,但我不会接受,哈哈哈。”这 时莫莉就成了钩(艾伯恩用Gimmick这个字是指一个人具备某种弱点容易接受对方的饵),对莫莉来说,她的弱点可能是脑中有个父母讯息“别人不幸的 时候,你必须帮助他。”

    反应阶段包括一连串互动,可能持续几秒钟,也可能延续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年,在这个例子中,莫莉提出了几个建议,而个案一一列举行不通的原因,表面上只交换了一些资讯,但内在却包含了好几次饵加猎物所产生的 反应。转换则发生在莫莉技穷,个案说:“谢谢你试着帮助我。”时。个案离去,莫莉觉得惊讶时,就是所谓混乱的阶段。两人都以自己习惯的扭曲感觉为代价,莫莉觉得沮丧、能力不足,而个案则觉得愤慨。

    例二 一个传统家庭主妇来到辅导者面前,述说她的先生经常发脾气,甚至打她和孩子: 辅导者:你为何不告诉他你的感受?

    当事人:你什么意思,要我告诉他我的感受,说我怕他?不!不!

    辅导者:为何不能呢?

    当事人:因为他会笑我,再说,我根本无法打开自己的口这样说。

    辅导者:那你为什么不离婚呢?

    当事人:不,不,要是我离开他,邻居会怎么说?

    辅导者:也许你可以请你先生来这里,我们一起谈。

    当事人:不,我想他不会来的。

    辅导者:也许你可以请亲戚或朋友跟他谈。

    当事人:嗯,你这样说也许是不错。但我想,我先生不会愿意将我们吵架的事告诉任何人的,他一定会很生气的。

    辅导者:如果他生气,你也对他生气回去嘛!

    当事人:(很生气的)我认为你一点也不了解台湾。在台湾,太太是不能够对先生回话的。(立刻站起来)我想我还是去找别的辅导者好了! 这是很常见的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在当事人表示"我有麻烦,请你帮助我"的时候,“饵”即出现。而我是个很好的人又想帮助她,于是便是“上钩”。当事人叙述很多她的情 况,而我充满创意的给她一些建议,这是“反应”。但每次建议后,她总是说"是的,但是··"表示行不通。而当她推开椅子并责问"你不是一个好的辅导者 "时,便是一个“反转”。于是,我开始感觉到“混乱”,她到底要我怎么做?同时也出现了“结局”。对当事人来说,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她抱着期望到此来要求帮助 ,却未达成。她会在内心证明"我是无辜的,世界是无法改变的",这样的谘商过程对当事人是没有任何帮助的。这样的情形可用G公式来分析,也可用交流分析图(图八)来看这情况。当事人似乎用 A和辅导者的A做沟通,但其中隐藏一些非语言性(Non-verbal)的意思,证明"你是无用的,根本无法解决这件事"。若辅导者为了 "证明自己是个好的辅导者,能解决这一切",则从P发出讯息对当事人的C,当这些内在非语言性的想法互相产生时,就是两人之间的“反应”R。

    试着描述杰和珍彼此相扣的游戏,公式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哪一部份。把自己所想游戏的例子,也以各个阶段来区分,每一个阶段隐藏的讯息是什么呢? 六、戏剧三角形(Drama Triangle)

    史卡曼(Stephen Karpman)设计了一种简单有力的图形来分析心理游戏,就是所谓戏剧三角形(图23-1),他认为只要是玩心理游戏,主角必定属于迫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三种角色之一。

    迫害者(Persecutor)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

    拯救者(Rescuer)也是把别人看得较低下、不好,但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受害者(Victim)则自认自己较低下、不好,有时受害者会寻求迫害者来眨抑自己,或是寻找拯救者提供帮助,而肯定自己“我无法靠自己来处理”的信念。

  • Nicke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60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