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BFI《视与听》杂志《职场心计文学梦》影评:温柔的笔触描写文学助理的回忆录
阳光濮照
玛格丽特·库里(Margaret Qualley)扮演的女主角是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饰演的出版社女强人的助理,后者在出版界有绝对话语权,而前者则急切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个出版界的故事让人不免想到《穿普拉达的女王》。
作者: Pamela Hutchinson 发表:21 May 2020 翻译:国凌

一个怀抱严肃文学志向的年轻作者找了一份和她的理想差距甚远的工作:在出版行业里一个可以把人压得喘过不气的公司给一个专制的女老板打工。虽然她最终赢得了来自新世界的尊重,但是她意识到要实现梦想得在别处。
《职场心计文学梦》(原文名:My New York Year《我的纽约年》,又名:《我的塞林格年》)的主要情节无限类似《穿普拉达的女王》的故事主线,又有何不可呢?两部作品都改编自小说,作者花了很多笔墨着重描写了初入职场的主角在身份转换期间的故事。本片故事依据小说作者Joanna Rakoff的回忆录,不同的是这次女主去的不是高端时尚行业,而是高端文学领域。由玛格丽特·库里(Margaret Qualley)饰演的Rakoff【译者注:谁和我一样刚刚从那一抹似曾相识的眼神里发现这是Andie MacDowell的女儿啊!】于1995年在一家代理塞林格的文学经纪公司应聘成为一名职员。她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拦截、退还有时还要销毁那些疯狂的粉丝给避世的塞利格寄去的信件。
此外,《Margaret Qualley as Joanna Rakoff and Douglas Booth as Don in My New York Summer》与玛丽埃尔·海勒(Marielle Heller)导演的那部《你能原谅我吗?》在基因上也有点内在联系。两个故事都唤起了人们对1990年代纽约文学界的记忆。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文学界的阶梯,在那个时代出版界的午餐聚会是得搭配马爹利的,人们对互联网的出现是恐惧和抗拒的,片中出现的雷切尔•卡斯克【译者按:Rachel Cusk,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以女性主义角度写作】,朱迪·布鲁姆【译者按:Judy Blume,美国女作家,世界知名儿童文学家】,以及最后终于惊喜登场,尽管没有露正脸的,塞林格本尊(都是对那个时代的出版界意义重大的事)。看到那场戏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想到,可能有点讽刺意味,这部影片之所以改名是因为要迎合更广大观众的趣味。在2020年柏林电影节上映的时候,这部影片片名是《我的塞林格年》,也许《麦田守望者》如今的声望已经不如影片反映的那个年代了吧。

然而,本片却不能因此被轻视。作为本片导演,魁北克出身的菲利普·法拉多(Philippe Falardeau)在片中表现出了温柔却并不特别敏感的情怀,因而作为一个怀抱作家梦的职场新人,Rakoff的故事显然比一般的陈词滥调要高级。通过开场楔子序列的剪辑,呈现了一个年轻人初涉大城市的雀跃;主角提到了华尔道夫的梦幻的舞蹈场景也显得轻快不做作。
玛格丽特·库里饰演的女主角很讨人喜欢也不是个无脑的女主形象,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饰演的女魔头是她的上司,在演技上她拿捏的非常到位,没有让她该有的职场霸气的特质压过女主角,可以说她抵制住了过度发挥这个角色的诱惑。道格拉斯·布斯(Douglas Booth)饰演女主在纽约时期的男朋友Don,他的角色有两处明显的缺陷,以下剧透警告:所以Don这个角色和他写的小说最后都糟糕透了。但是,回顾这个角色的出场,这样的结局安排并不意外。
《职场心计文学梦》这部影片类似出版社面对海量投稿时精挑细选,提供了一个严肃的视角:一位年轻女性意识到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她必须为其他作家承担责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译】《视与听》杂志对大卫·林奇最后的采访 (阳光濮照)
- 【译】《视与听》杂志对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最近采访 (阳光濮照)
- 译】BFI《视与听》杂志《荒野机器人》影评:一部充满人性关怀... (阳光濮照)
- 【译】BFI《视与听》杂志《头脑特工队 2》影评:尽管皮克斯的... (阳光濮照)
- 【译】BFI《视与听》杂志《美国小说》影评:美国小说:杰弗里... (阳光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