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一饭皆是福报所换,切要珍惜
来自:万物皆虚空
一定要惜福!人这一生喝的水、吃的米,都是有定数的! 在家里剩下的饭菜被毫不吝惜地倒掉;在宾馆里、饭店中,许多未曾动过的高档饭菜被倾倒在垃圾桶中;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理解父辈们生活的艰苦与节俭。生活富裕起来的人们对“浪费”这两个字很麻木,认为自己的生活好起来了,有钱浪费一点没关系。 然而,浪费粮食的行为是对社会和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既对不起辛勤劳作的农民,也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更削减了自己有限的福报,并造下了三涂的恶因。 粮食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古诗对我们来说耳熟能详,几乎每个人从小就都会背诵,它勾画出农民头顶烈日、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里耕作的场景,它让我们明白了稼穑之艰难的道理。 有一次,朋友们一起聚餐,在饭桌上,一位从小在城市长大、后从机关到农村挂职锻炼的朋友提醒大家说:我们一定要把饭吃完,千万不能剩。 我在农村工作了一年,深深体会到农民耕作的不易。我们可以将吃不完的饭菜带回家。她说得很对,没有去过农村的人,对农民种粮的艰辛没有切身的体会。 每一粒粮食都要经过春耕、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凝聚着农民的血汗,它不仅是农民的劳动果实,而且是国家的资源。 实际上,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地球上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 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是很可耻的行为。 另外,节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古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至今,中华民族都提倡节俭的生活,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这种节俭美德不能丢弃。 浪费是一种贫贱的行为。一个人的高贵不在于他的富有,而在于他高尚的行为。许多外国人生活很富有,但生活上很节俭,从不浪费。 从佛学的角度说,浪费是削减福报的行为,为自己埋下了恶因。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并不珍惜一个馒头、一碗米饭、一张纸或一杯水,认为扔掉这么一点东西是区区小事。 可是,我们今天浪费一点,明天浪费一点,一生积累下来就是不小的数目。浪费严重的人,下一世一定吃不饱饭或到恶鬼道投生,受到忍饥挨饿的果报。 有人为显示自己的富有,任意挥霍财富,下一世就一定是个贫贱之人。看到人们浪费的现象,真的为他们不懂这因果而着急。 人在世界上,如果每天浪费所拥有的东西,哪怕是一粒米,都要减掉一些自己的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