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焦虑型看待回避的建议
来自:阿阳自持抱怀
我认为焦虑型,或者说安全型被回避逼成焦虑的时候,是因为并不清楚,一段关系是由两人构成的,无论你如何通过付出,道德压迫和常识质问或者自我暴露的沟通,来达到“控制”对方来减缓自己的痛苦都是无解的。而这种行为基本上是正常人遇上回避时的应激反应,不合理的不是这种应激行为,而是在诉诸这种行为之后看不清自己陷入的困境
可能你在回避身上看到了许多你欣赏的特质,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但你要知道这种欣赏是互相的,他有多美好,你们之间刚开始时对于他来说,你就有多美好,你如果希望从他人身上获得某种自己缺少的品质,或者说通过恋爱关系投射到另一半来占有或享有这些事物,那这最终是一条失去自我成长和欣赏自我能力的不归路。
与此同时,假如你能像回避一样能够下意识或者说有意识的对自我进行共情,你会发现,不管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对方变了,但你的痛苦是真实且巨大的。如果你看到了它,而渴望对方能够解决这份痛苦,那你基本上是把自己拱手于一个并不珍视你(不具有珍视能力)的人,你如果真的在乎自己的痛苦,不管自己到底是做错了还是没有,你都会知道及时止损是你能主动且唯一能为自己所能做的事情。
另外你虽然知道了他们的这种机制可能来自某种痛苦,需要爱治愈。而实际情况是,你的爱是无法治愈回避的行为机制的,只有他们内心自发的爱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感受不到你给的,但是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心里产生的,而这一切不是你通过某些爱的常识可以激发的,不要把他们当傻子,也不要太看得起自己。尊重他们自己自发形成的心理代偿机制,也尊重人家活了那么多年已经可以成熟应对大部分情况的智商,不要认为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各种奇形怪状的生活方式,去找认为你的方式是对的人,坏的亲密关系会有很大概率会导致应激性抑郁,不要认为自己这种尝试没有任何后果,消耗自己对亲密关系的信任是很难恢复的,假如你被伤透了,然而却遇上本该合适的人,那你后悔都来不及。
我一直都觉得回避的防御就是一层隐形带反弹攻击的结界,你不被结界伤害你是无法看到这层结界的,而且由于隐形于空气墙一般的特性,你如果不去多撞几次,你是根本无法确定这里真的有一堵有debuff的空气墙。他人的防御是一堵明晃晃的墙,你可以看到,你不去触碰,大家可以相安无事,这是因为这堵墙是人家自己主动有意识建立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回避的空气墙是无意识建立的,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极端的痛苦经历,或者某些性格成因,他们自己都搞不清,你又如何弄得清?理清自己的痛苦,而与对方沟通说出自己的需求或者温和拉开与对方的距离,是一种后天处于安全型环境而培养的能力,这不是从情商书上看到,在认知上改变就可以习得的。否则心理咨询就不会那么贵了。
还有,很多人希望自己在感情上可以报复回避,那基本上就是在打空气,因为他们本身对于他人情感的需求就是很低的,你在他们不在乎的东西上报复他们基本上是白费力气,还让自己越来越气。看上去你所认识的回避似乎会看重感情,相识之时,你们还会互相探讨,对方还有理有据的对情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这些感情的需求和看重都是从他们自己出发的,他们是后天形成高度自我共情,保护自己的人,你所看到的重感情是他们对自己的,不是对你的,你想向他们也要到,因为他们看上去是有的,但其实根本没有,那都是他们留给自己的,他们的感情是对自我单向的。与普通人可以互相感受给予是不一样的。很多情感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模仿习得的,回避只是容易对他人情感淡漠,但不代表他们是情感废物,他们对自己是很包容理解的,别把人家当傻子,这个很重要!遇上这种人,真的就是自认倒霉,有多远跑多远,为什么是你受伤害,因为你倒霉碰上了他们这种人,就像你出门踩到了shi,就像别人出车祸一样,这不是你们的错,也不是他们可以控制。
回避依恋是主要依恋模式之一,说明你人生中遇到这类依恋人的概率是很大的,大家会因为这个倒霉也是非常常见的,而且每个人的倾向和程度都会不同,这是亲密关系路上不可避免会遇上的情感挫折,遇上了,搞清了,下次就不怕,有意识可以保护自己,这其实是好事,毕竟回避人群量也是很大的,但如果执迷不悟,看不清,那这份成长的坑谁也没办法帮你走出来,成长是自己的路呀,朋友们。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对方为什么能够理直气壮的不理你 (林树学长)
- 回避型依恋|今年24了还没x生活(不适宜用词已改,并非贴标签) (我爱吃糯玉米)
- 心理咨询|大家是怎么做到可以轻易说出我需要你的? (Dont care)
- 回避型第一视角,告诉你他心里的爱情 (林树学长)
- 性魅力其实指的不是外在 (林树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