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乐坛劲吹“独立”风潮
未来
-------------------------------------------------------------------------------- 2007年11月15日 深圳特区报 流行乐坛劲吹“独立”风潮 一种不同于主流模式的音乐形态正异军突起,为乐坛带来新的气象与启示—— ◆独立于由大唱片公司主导的主流制作模式之外,甚至独立完成制作、发行、销售等整个环节; ◆依托网络博客等非商业手段进行推广,甚至由歌迷自主定价…… 正当听者厌倦了日复一日的网络歌曲、口水歌之际,在坊间大有市场的一众非主流歌手杀入了我们的主流听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独立歌手。仿佛一夜之间,“独立”之花到处盛放。 在欧美乐坛,独立音乐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独立厂牌不计其数不说,日前英伦大牌乐队“收音头”(Radiohead)打破常规在网上销售新单曲,并由歌迷自主定价的做法,让业界震惊。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立音乐?他们独立的方式以及对乐坛的意义又是什么? 现象 独立音乐异军突起 什么是独立音乐?对此,音乐人的答案是一致的。他们认为,相对于形式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尤为重要。独立音乐就是不以迎合市场的商业考量为目的,以个性化的音乐表达为出发点的作品。 而从制作和推广方式来定义,独立音乐指的是独立音乐厂牌(IndieLable)制作、风格与主流音乐有所不同的音乐作品。独立音乐厂牌即是主流大型唱片企业之外的小型制作公司。在欧美,唱片业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五大国际唱片垄断大部分市场,“包办”了大量主流音乐和歌手。由于主流的大唱片公司,出于商业的考量更热衷于制作容易被市场接受的流行音乐类型(俗称口水歌),签约于这些大公司,作品风格会受到较多的限制,一些新进的乐队开始选择签给了小公司。久而久之,这样的音乐类型慢慢变成主流,并在欧美发展成了成熟的运作套路。 这些小公司的操作模式和大公司不同。大公司有完善预算、推广方式、营销系统,小公司预算不多,更着重于某一类音乐和艺人的推广。到了现阶段,像“收音头”这样的乐队自己发行唱片,变成了一个行业标志。此外,还有更多的歌手,选择自己独立完成制作、发行、销售等整个环节。目前,越来越细分化的类型和审美趣味成为了主流,“独立音乐”随之成为一个瞩目的概念。 华语乐坛出现独立音乐厂牌也是由于相似的原因。1997年,随着清醒乐队的诞生,中国内地有了第一家真正意义的独立厂牌摩登天空。摩登天空今年先后推出了刺猬乐队、P.K.14、IGO、胡淼峪、33岛、天杵等唱片,涵盖了实验、电子、世界音乐等纯小众领域。不过受制于推广,宣传一直就是内地独立乐的软肋。这些乐队唱片基本上游离在主流媒体之外,大多数人都无缘欣赏。 热爱独立音乐的歌迷,很多是从听独立歌手陈珊妮、杨乃文、陈绮贞的歌曲开始的。而陈绮贞后来更是大热,跳脱了当初的小众圈子。由于华语流行音乐和欧美相比,类型就较少。因此,在欧美事实上是主流音乐的摇滚和民谣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独立音乐最常见的类型。目前,越来越多的独立作品成为了流行。 特色 非常规作品及促销形式 内地乐评人崔恕,一直酷爱唱歌,也积累了十多年的作品。日前,他别出心裁地发行了自己的唱片《公冶长》,选用的介质是卡带。“选用这样的方式,是因为觉得这样会质朴、真诚一些,比较怀旧。这也关系到发行,对我来说压力小一些,自主更大一些。” 歌手周云山所在的“废墟”乐队第二张唱片最近已经录制完成。早在迷笛音乐节时,乐队便进行了唱片预售,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歌迷凭着在现场的视听感受,预购了250多张。唱片制作了现场视频直播,点击率极高,并通过博客等方式传播,已经借助自己非商业的方式得到了推广。周云山说:“我对销量完全没有了压力,因为我的前提是通过做这张唱片表达我这几年的状态,做我自己的声音。我相信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可以通过一些新的途径来实现专辑的推广。归根到底,是我们的音乐能被传播。” 启示 “歌迷定价”模式引发业界震荡 国外音乐人在“独立”之路上走得更彻底。 英国“收音头”乐队上月推出了第七张录音室唱片《彩虹中》(InRainbows)。这张唱片的发行没有通过任何一家发行公司,唱片中的歌曲全部通过网络有偿下载,下载歌曲的价格都由歌迷自己决定。旋即,同样没有唱片约在身的“绿洲”(Oasis)乐队发行的最新单曲《不要让我慢下来》(Don'tSlowMeDown)也采取了通过网络付费下载的方式。 “收音头”这一突破常规的举动被认为是“足以改变未来唱片发行渠道”的做法,在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它给了很多没有唱片约或唱片约已满的艺人一个启示:除了卖碟,传播音乐有更好更新的途径。 在短短三天内,“收音头”专辑网络下载超过130万人次。据英国《卫报》在线调查,5000名下载歌迷中,付费不超过1英镑(包括零支付)的只占四分之一强,一半以上的人自愿付费超过10英镑下载这张包含10首MP3歌曲的音乐专辑。美国媒体在线调查显示:41%的人支付了5至9美元;其次是付费10至14美元的,占总数的25%;少于1美元的总计不超过9%。这些调查已经证明,数字音乐消费是可以成功的。 趋势 主流唱片公司盯上独立艺人 今年以来,台湾知名独立歌手张悬、雷光夏签约新力博德曼,环球推出了女子乐团樱桃帮,华纳包装了“火星人”,复出的许哲佩花落种子音乐,陈绮贞入主亚神,内地的彭坦、龙宽、麦田守望者等均签约太合麦田……一切的迹象都在表明,独立歌手在音乐市场的分量越来越重,他们已经进入了各大主流唱片的法眼。 主流唱片公司的眼光正在开始转变。这是因为市场口味已经在发生改变。当他们认定的大流行并没有真正火起来的,而原本不看好的冷门音乐却取而代之成为主流。因此他们认识到:与其塑造一个花拳绣腿的组合偶像,有时不如将这新人的成本投资在已经具备自己独特风格和一定水准的独立音乐人身上。 由此不难想见,未来已经走红的独立艺人将身价激增,进入主流大公司体系,应是大势所趋。而新一代的独立歌手被大公司慧眼相中,自然也大有人在。而当独立音乐人陆续被主流唱片企业“招安”后,“独立音乐”是否将成为明日黄花,成了一个来不及探究的疑问。(陈冬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德国乐队Gammalux整理 (Bmert)
- 推荐一下! (闪神)
- 乐器店店员酷照 (未来)
- 大哥大姐们快来帮忙~~ (小P孩)
- 过年好!祝生意兴隆哦~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