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无法全部看见。
龙应台在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里说:
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能与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他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恋爱多戏精,但当你准备结婚,或者努力寻找可以结婚的伴侣,平静是最美的感情。
一见钟情的男女,也需要在岁月静好中,慢慢培养生死不离的感情。
往事不回头,往后不将就。
一生温暖纯良,不舍爱与自由。
我只怕人不如书好对付。他们会看不起你,欺负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负又嫉妒。—— 杨绛
NLP的12条前提假设
强调一下,这不是鸡汤,而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角度。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能力、特点,你们在不同的环境里长大,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因此对待同一个问题,你们会有不同的看法,你要学会接受和欣赏。你只有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独特的地方。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只对自己有效,不应该强加给另外一个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不能施于人。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一个人只能改变自己,影响别人。我们能推动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当你想要改变另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悲惨命运就此开始。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有道理没效果都是在胡扯。听上去再有道理的道理,如果实际应用的时候没效果,那就是没道理。
有时候我们会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而忘记了目标是什么。小孩才分对错,成人只讲利弊,只要行为和方法,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基础之上,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就是好方法。
我们了解世界的过程,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捕捉外界信息输入到我们的大脑里,构建出的一幅世界的样子,而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你永远不可能看完世界上所有的角落,了解每个人遇到的每件事,过程中也会缺失很多信息。就算是进入了大脑的信息,也会被你的信念系统给重新编码,被赋予新的意义。
所以,你脑海中的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真实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你遇到的所有事情,本身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信念系统,人为给加上去的。
因此,如果你想你的世界变得更好,你无需改变外面的世界,你只要改变自己脑海里的世界,你的人生便会有所不同。
每个人大脑里的世界由于都是主观的,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会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编码,所以,你说的一句话,在对方听起来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意思。
因此,在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你不应该只关注自己说了什么,而是要关注对方听到了什么,理解的程度到哪里,对方的回应,才是你这次沟通的效果。
这一句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做解释了,用谢霆锋在《锋味》常说的一句话来概括:你如果想要得到从未得到过的东西,就要去做从未做过的事情。
对事情没有办法的人,会将事情画上句号;对事情只有一个方法的人,因为别无选择,所以会陷入困境;对事情有两个方法的人,也会陷入困境,因为他会左右为难。
而你对一件事情有三个方法的时候,你才会有选择,有选择就是有能力。而且,有了第三个方法之后,通常你会找到第四、第五个、甚至更多的方法。
当你感到无计可施了,只是说已知的办法都行不通而已。因此,你只要相信一定还有未知的方法存在,那么总有一天,问题会被你解决。
每个人都想有更好的明天,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他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下,做出的最有利于他自己的恰当选择。
因此,每个人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他的正面动机。如果你了解和接受了他的正面动机,他就会觉得你接受他这个人,你就更容易引导他做出有效的改善。
每个人都有过快乐的经历,换句话说,你是有让自己快乐的能力的。
你的快乐取决于你自己是怎么看待眼前发生的事情,而不是眼前的这件事决定你快不快乐。你遇到的每一件事里,正面和负面的意义都是同时存在的,至于你想看到事物的哪一面,赋予它什么意义,由你自己决定,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信念,来改变对它的理解,从而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记住,你本人已具备了让自己成功快乐的所有能力,无须外求。
能有一个以上的选择,便是灵活;能容纳别人不同的意见,便是灵活;灵活并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寻求双赢、多赢的可能性;
灵活也代表你足够的自信,自信度越是不够,越容易在某个角落认死理,态度强硬;而强硬的态度会让周围的人感到紧张,灵活却能让人放松。
失败是只有在事情画上句号的时候才能使用的,只要事情还将继续,只要你不想放弃,就不能使用失败来形容。失败只是一种反馈信号,告诉我们之前的尝试没有用而已。它是提醒你,你需要改变了,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继续。
因为男朋友迟到而发怒,是因为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约会;因为担心明天的演讲而焦虑,是因为希望发挥出色;我们情绪的背后藏着动机,动机总是正面的,因为潜意识从来不会伤害自己,只是误以为某些行为可以满足自己的这份动机。
所以,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动机和情绪,同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有空的时候,可以再多读几遍,甚至背诵出来,让这12条融入你的血液里,成为你的信念系统,并以这12条来为人处世。每当你遇到伤心、难过、愤怒的事情,回来看看这12条,你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并摆脱情绪的束缚。
学习信念没有技巧,相信就好,就像武功的心法、口诀,你需要常挂心中,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思考与行动。
如果你的能力还不够,信念系统还没建立完善,情绪又突然来袭怎么办?
有没有除了发泄、忍耐、转移之外更好的处理办法?
有的,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自觉
首先,你要觉察到自己处在情绪状态中,在心中对自己说出目前的情绪,比如你在发火,你要心里默念:我现在正在愤怒的状态。
当你知道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你的的怒火就少了一大半了,你的理性大脑就开始发挥作用,而不是完全关闭着的状态。
第二步:理解
我为什么愤怒?我的动机是什么?我想通过愤怒得到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获得?
如果找不到动机了,那就想一下,是对方或者外围世界触犯了你哪条信念?你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可是事实上却变成那样了?这条信念本身是不是正确的?
第三步:转换
我的情绪表达里有没有负面词语?试着转换成正面的语句..
12条前提假设里,哪一条可以解释目前状况的?哪一条能给我力量的?用它来替换自己原有的信念...
这个动机,我可以用其他的方式达成吗?如果我能力不够,还可以找谁来帮助我?
如果你能够顺利的走到第三步,那么就可以把一个情绪问题,变成了一个具体问题,从感性爆炸拉回到了理性思考。
这时候,你就办法解决它了!
今儿公司93年小朋友说的:狂欢之后的疲惫。
hhhhhh
我所有引以为傲的事,在你眼中都是多此一举。
生活在现代,不一定就是一个现代人。或者说我们经常不是一个现代人。 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坐标,这个坐标也是我们看世界看问题的坐标。 艺术史会暗暗地影响你对问题的看法,和对美的接受度,这就是艺术史的重要性。
阿卡里有一句话说得好:“长大以后对好朋友的定义就只剩下,放心交付弱点的人和可以舒服相处的人。”
每个人都是生与死的混合体。最浅近的字面意思上,我们身体时时刻刻有细胞死亡,也有新生的来弥补。 从更隐喻的角度,我们所熟悉的看待事物、思考和感受的方式也在逐渐萎缩,新的模式生长。失去和获得编织成每一天;下沉和上升;萎缩和扩张。
抛开
有时因为悲伤,有时毫无原因 你歌唱。毫无原因,你接受 自身的迷失,抛开一切 选择一个可以自由来去的世界
莫名,有个声音,提醒 某个坚固的核心在控制其他一切 如果你听,那个声音,会告诉你它在哪里 而你也能逃离旧日的困扰
某些变态怪物 总是拦住去路——然而只有这时 你会变得更好,欣然于失去, 了解世界的现实,一次又一次
——威廉·斯塔福德, 《抛开》收录于《与欢乐共舞:99首诗》编辑:罗杰·休斯顿
爱情,是不必试探太久,答案早就有了。
真正的强者,愿意以弱者的自由为边界。 ——烽火戏诸侯《剑来》
看似与人为善、心肠柔软之人,必然有一块坚硬如铁的心境土壤,在苦难人生中,死死支撑着那份看似愚蠢的善意。 ——烽火戏诸侯《剑来》
知而不行,谓之不诚。 行而不成,谓之不能。 知而行,是赤诚之心,行而能,是贯彻到底,已经很难被其他人和事影响了。 而知行合一的前提是,格物致知,将一件事研究到极致,变成自己的知识。 比如做菜,将做菜这门手艺做到尽善尽美,色香味无可挑剔;比如建筑,将楼宇亭台建得坚固美观使用,美轮美奂,风雨不倒地震不塌;比如造船,将造船原理吃透,用料坚固,风浪不沉。 这便是格物致知,将一件东西一件事情研究到极点,明白其中所有的道理。 做到格物致知,方能知行合一。 《剑来》
儒家的道理?
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学习,以更换学习内容作为你的休息。——安德烈·莫洛亚
很多人都问,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啊? 贾平凹说,读书人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 仅凭“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我就愿意独守书香过一生。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运气,遇不到是常态,珍惜独处时光,终将灿烂。
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关系的定义、形式、模式和约定是流动的——不断变化,时而令人鼓舞,时而叫人憔悴。
当金星进入双鱼座时,各种各样的艺术家都会茁壮成长。真相源自直觉。爱要么超越一切,要么分崩离析。
你可能凭借自身有效且有力的沟通能力谋生。此时应该抛弃曾经相信的那种未来,那种感觉局促、限制和惩罚性的未来。
汉字的组合形式主要有6种,分别是象形(人)、会意("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形声(江河)、指事(上下)、转注(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而抑郁症是神经症其中的一种。
我是剖腹产,我一个人被推进手术室,在冰冷的手术室里等待,手发抖、脚发抖,不停地流眼泪。手术刀落下的那一刻,我才知道麻药对我不起作用。是我自己撑过了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没有人陪我。
我从产房出去之后,整个人就改变了,我觉得自己很有力量,我靠我自己就可以了,我不会再为了谁生气,不会再为了谁伤害我自己,我永远要把我自己放在第一位。
我迅速更新了人生观,马上进入了做母亲的状态。但我老公很慢,还想要做自己。生完孩子后,他一直玩游戏,根本不管我,他觉得小孩生出来就可以给他妈,带到幼儿园再带回来就行了。我都很震惊,我竟然嫁了一个这样的人。
大概是小朋友一岁左右的时候,他离家出走了。端午节,他竟然要跟他以前的同事一起去浙江三天,这算抛妻弃子吧。他觉得每天工作累死累活,回到家又要听我骂,他已经要疯了,所以他一定要出去。他旅游回来之后,我们就吵很大,从此之后,他开始明白什么是“爸爸”了。
“若你看见一条道路在面前平摊铺开,每一步都清晰妥当,你便知道那不是属于你的道路。只有自己每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才是你的道路。” ——约瑟夫·坎贝尔
斟字酌句的挑战反而带给我很多欢乐。
“只有平和的人才能带来和平,只有真爱的人才能带来爱。罪恶、恐惧或空虚的心灵都不会结出爱的果实,正如连现在都活不好的人,心里又怎会有靠谱的未来。”
——亚伦·W·沃茨,《了解自我的禁忌》
“人的出生并非只有一次,并非只是母亲生产的那天,”小说家加布里埃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到。“人生迫使我们每个人,一次又一次地孕育并生下自己。”
按照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成年人的人格是个人在生命不成熟的时期与关键人物的互动产生的结果。一个人有幸成长在平常的好家庭,拥有平常的、有爱心的父母,那他就总是能知道,我可以从什么人那里寻求帮助,寻求舒适和寻求保护,并且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他的期望。
安全感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它的重要程度超过了一个人的出身、学历、财富、地位,它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活着的质量。
其实“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最核心的精髓说的是:一个孩子的人格水平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这个人格水平中,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我们再强调一下,安全感就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
我们之前讲人格的时候,我自己简单地提炼出来一句话:人格就是一个人遇到事儿、遇到人的时候的第一反应。这跟安全感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概念。
最重要的还是家庭的原因,在家庭中女性能不能得到好的保护和照顾,也会影响到她们承担母亲责任的能力。如果结婚是女性进入男方的家庭,那么男性需要适应的东西不多,环境变化也不太大,因为他就是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但是女性要适应的东西很多,这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不顺利,女性的负面情绪很大可能会投向那个刚出生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所以一个女性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照顾,那么倒霉的除了这个女性,还有孩子。
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母亲,母亲的作用不可替代,母亲的角色不可替代,母亲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安全感的质量。
越意外,越真实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这样写道,“越是意外,就越是真实。” 学者哈伊尔·爱泼斯坦扩展了这一观点:“当一个现象越是偶然出现,那它的性质就越显得神圣,因为神圣就是指那些未曾设想过,无法从一般规律中推导出来,也无法对其简化的事情。”
我们会发现最有用的启发,应该不是圣经、教义或者每个人都听过的名言真理。它们可能是偶然发生的异常之相,突然出现在生活中,打破日常的恍惚,获得觉知。
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在你感到困惑或沮丧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自己获得力量?你能否借助一些帮助,让你去挖掘到更深层的东西,解开你还未曾明白的真相?
“这个月将会非常痛苦,它会撕开我们伤口上的绷带,让我们直面很久以前被藏入记忆深处的事情。但有时候,只有撕开绷带,伤口才能真正痊愈……”
当强盗久了的人,会出现“认知失调”,他真的以为自己是保境安民的大侠。
爱尔兰诗人叶芝对喵星人, 可谓宠溺到了“断袖之爱”的境界。 据说一次在剧院看演出,剧院的猫趴在叶芝身上睡着了, 他悄悄把外套上那块猫趴着的衣料剪下来, 好让喵星人不受打扰继续安睡。 叶芝特意为猫咪写了一首诗, 《猫和月光》。
海明威是出名的猫奴, 他有一只名为 Willie Uncle 的猫被车撞伤了。 猫伤得很重,右腿断裂, 受伤的猫拖着半边身子一路爬回家。 海明威 端了一碗牛奶过来,抚摸着它, 让它喝着奶, 之后,海明威开枪帮它结束了痛苦。
摄影师荒木经惟的洛奇陪伴他很多年, 陪伴他阳子不在的日子, 他还专门出过一本拍摄洛奇的摄影集。
毕加索、达利等等都是猫奴 村上春树更是出名的喵星谜 先后养过20多只猫 他曾说他的写作很多时候很多时候归功于猫咪的陪伴
那些享受阅读的人就能体会,书籍有着强大的能力,把你带出自我,进入别人的思想中,所以,至少有一段时间,你能看到别人眼中的世界。这或许不会是一段好过的经历,尤其是你在读一本文化上与自己的观念大为不同的书,但它却可能很有启发性。与不熟悉的想法产生碰撞,能帮你更好认识自己的想法,也能帮你告诉自己,在你看到这个世界的方式上有哪些盲点。每翻一页,便长一智,积少成多。 这些故事对这个世界展示的丰富性、多样化性和复杂性,让我更有存在感。就好像是这些世界性的故事,以及哪些想办法帮我阅读这些书籍的人们,是他们让我变得真实。 书能将我们联系在一起,跨越政治、区域、文化、社会、宗教的隔阂,它是人们拥有协同工作的潜能的故事。
——作家Ann Morgan 《TED演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浮春之鄉(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97252907/
在后来的日子里,本以为会习惯和放下。可是命运为你写好了另外一个剧本,自己想来都觉得神奇。
【远离我们的头脑】
在克拉丽莎·皮科拉·伊斯特《与狼同行的女人》一书中,她建议我们都应该定期开心而热情地远离我们的头脑。她说,要确保至少一部分的你永远保持着不受拘束、不被标志、不受日常事务的制约。坚定地与你生活中所有神秘和无法解释之事的亲密联结。
你需要对你不寻常的渴望保持清晰与有序的关系。换而言之,约束你的野性,不要让他退化成为无意的混乱。
现在,当我看见路边围墙上的爬藤 那么绿,那么繁,那么沉地下垂, 我就充满喜悦,赞叹这生命的美丽, 而不再去想它的孤独,它可能的忧伤。
既然它是这样,那它就是这样。
当我看见一个店员倚在店门边发呆, 一个看门人在深夜里静悄悄看守著自己, 一个厨师在通往小巷的后门抽烟, 一个老伯拄著拐杖推开茶餐厅的玻璃门, 我就充满感激,赞叹这生命的动人, 而不再去想他们的痛苦,他们可能的不幸。
既然他们是这样,那他们就是这样。 ——黄灿然 《奇迹集》
没有方向,也就是说你想要哪里都可以。就像脱缰的马,没有人去驾驭他,他便拥有了自由。
当你怕什么的时候,克服它的最好办法就是去迎面挑战他!
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痛来袭。 ——太宰治
与我们的阴影搏斗、谈判
我最信任的人是那些总是温柔地与自己的阴影处相搏斗和谈判的人,提前制止住这个世界的黑暗留在自己身上的部分,作战以防止他们的黑暗溅射到周遭人们的身上。
做你自己?
你来到这个世界,如同一则鲜活的谜语。你溜进这个维度,就像螺旋式的哈里路亚的闪耀迸发。你爆发狂喜的感恩,进入这个地方。而履行那些承诺是你与生俱来权益。
我不是为了迎合你自私的小心思来说这些的。当我在说“做你自己”时,我不是指你应该做那个每场比赛都要取胜的人,不是说要用尽所有资源,在时光的尽头要独自一人站在诸多垃圾的珠穆朗玛峰的自我。
当我说“做你自己”时,我指的是那个向野生的鸢尾、风中的雨和为你播种食物之人说出“感谢!”的你自己。
当我说“做你自己”时,我指的是那个渴望让整个宇宙成为你的家与避难所的叛逆的创造者。
当我说“做你自己”时,我指的说持不同政见但仍然快乐地挣扎着,去孕育种子,把每一刻时光里的神圣之爱包裹其中的菩萨本萨。
当我说“做你自己”时,我指是那些商量着、密谋着密谋去解除你同胞们的痛苦,并以喧闹的祝福施与他们的精神自由斗士们。
莫文蔚还喜欢旅行,没有工作的时候,全世界各地跑。
她说“每个人都应该偶尔要跳出去,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面对陌生的地方和人,你只能透过这样子才可以重新认识自己,或者发现自己。”
莫文蔚身上,有女人最重要的三个不在乎。
1.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别人的看法,是满足自己的表达欲,而不是为你负责;别人的看法,带着他们对于世界的恶意与怨气;别人的看法,你越在乎,他们对你要求越高。
2.不在乎有没有伤害。
感情中的伤害,是人之常情,跟渣男渣女关系不大。快乐有多深,痛苦就有多深,如果想要避免所有的痛苦,也就意味着你拒绝了全部的开始。
3.不在乎有没有孩子。
孩子是天使,也是缘份,但它不是生命和氧气,不必人人拥有。
莫文蔚身上,有女人最重要的三个在乎。
1.在乎自己的身材和健康。
每个人活到最终,都是一个人的天长地久,陪伴我们的唯有这沉重的肉身,肉身舒服了,灵魂才能轻盈。
2.在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社会价值。
注意,不是作为女人,而是作为人。作为人,最重要的社会价值是TA的事业,先别跟我扯什么生育价值、家庭价值,把《婚姻法》改改再说〜
3.在乎与自我体验有关的一切。
别人说什么不重要,你的感受最重要,不然等你老了,就会后悔。
躁狂是发泄,更是成长
把书本撕得粉碎,尝尝香烟的滋味,体验醉酒后的疯狂......这些不良行为却广泛地发生在考后的学生群体之中,积压的愤怒再不寻找释放的通道,连他们自己都担心难以压制。
而这些看似发泄行为的背后却是真正成长的标志,至少在那一刻,他们是为了照顾好自己,太多的学生考大学是为了父母,撕掉的书本一方面是发泄学习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也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香烟,抽的不是烟草的味道,而是体验一下“坏孩子”的感觉,这样才可以体验完整,才能完成整合;酒后的疯狂不是放纵或堕落,而是被控制的感觉体验太多,失控之后是为了更好地掌控自己。
能把情绪发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能力,更加重要的是,不再背负父母的期盼,为了他人而活;不再生活在被控制的范围内,做一些让他们感觉“坏”的事情来宣告自己的独立,更多的是一种成长,而这种成长是即将进入大学的他们不可或缺的能力。
这就是我们与恶的距离,恶一直再追,你跑不过恶,就成了恶魔。
太阳告诉我们,只要够耀眼就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我们期待着一个美好的世界,却总是在另一个世界醒来。——《给西奥的信》
毫无矫饰的,与所有被命名为规则的,隔了层纱。以为是纱,一摸,却全是碎玻璃渣。
你之所以可以看透某些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身上有着你曾经的样子。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在暗处野蛮生长,在没有人的地方仍自律。
我一直爱你,偶尔喜欢别人,在他们像你的时候。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