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与我——《那不勒斯四部曲》读后感
来自:千 刃
是的,我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 这是一本大约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书籍的推销封面写着“两个女人,50年的友谊和战争”。说实话,我一直认为阅读的本质应该超越阅读本身,就像人类活着的本质应该超越活着本身一样,那么阅读后的体悟也应该插扦于著作的土壤,然后长出自己的枝条。 所以,我可以毫不谦逊地说,自己对书籍推销封面的这句话颇有微词,让没有读过书籍内容的人看起来过于世俗,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个世界除了你,我,他(它)们,所有的形容修饰词汇,以及这些词汇给予人类的情感体验,都是无根之萍,只不过我们的基因让我们毫无理由地承认,我们需要这些。 所以,评论一本书如何,评判一件事如何,评价一个人如何,“贴任何标签”都是对这些评议对象的一种自夸其词的盲目的亵渎。 所以,我不知道埃莱娜·费兰特的著作如何,但我读了有所感悟;我不知道栀子花开如何,但我嗅赏后心有所动;我不知道所认识的人们如何,但我融入他们构成生活。这就足矣。 下面,我就谈谈读后的感悟吧。因为有人说,头脑不仅要装进去东西,还需要向外输出东西,否则的话,脑子容易成为装填杂物的大坑,久而久之便会臭不可闻。我深以为然,趁着读后还残存的一些记忆,就记录一下读后的感悟吧。 这是一本关于两个女人的书,莱农和莉娜,从小到老,絮絮叨叨讲了一大堆生活的琐碎。人们都说,艺术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当一本书让你读起来就是生活本身,你会是什么样的体验?总之,我很开心,因为这本书让我体验到女性细腻的心理和柔逆的情感,换言之,可能从阅读中得到一些异性的体验。这样描述是否显得自己多少有些变态?但如果对神秘的渴望是一种变态,那我相信大多数人们宁愿成为所谓的变态,剩下的那一部分才是真正的变态。 全书总共四部:《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四部书基本按照莱农和莉娜的成长史排序,据说是作者按照一年一部的速度完结的,读起来环环相扣,有种一气呵成的干脆利落感。有人猜测,书中很多内容应该是那位始终不愿意露面的神秘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的亲身经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艺术。
莱农和莉娜生活在二战后意大利那不勒斯贫民区,莱农的父亲在市政府看大门,莉娜的父亲是一个鞋匠,社会底层贫困家庭和那不勒斯贫民区暴力粗俗的印记深深烙在了她们成长的历程中。莉娜天资聪颖、漂亮动人,一直是所有同龄异性追求的对象;莱农资质平凡、相貌普通,一直努力想得到周围人们的认可。
关于莱农和莉娜,书的开篇其实已经有所说明。作者引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话:“上帝:人类很容易气馁,他们很快就会进入永恒的睡眠,因此我很乐意给他们找个同伴,充当魔鬼的角色,刺激他们。”很有幸,我曾拜读过歌德的《浮士德》,我知道这是上帝对恶魔梅菲斯特说的话,并很快找到了原句,因为翻译不同,所以我读的《浮士德》中这句话的译文是“天主:人类的活动劲头过于容易放松,他们往往喜爱绝对的安闲,因此我要给他们弄个同伴,刺激之、鼓舞之,干他恶魔的活动。”
读完全书再来感悟埃莱娜·费兰特引用的这段话,让我对莱农和莉娜两人之间的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了更为别致的感悟,或许可以称之为羁绊的力量。 纵观全书,作者以莱农为视角,运用第一人称,用一个又一个琐碎的故事拼凑起了她和莉娜的一生。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深入莱农和莉娜的精神世界,甚至包括一些非常隐秘的角落。或许,正是由于作者通过大量的女性的细腻的心理描写,才让这本原本琐碎的书熠熠生辉。即便梅菲斯特曾把她们引入深渊,我也理解了她们。毕竟,梅菲斯特作为人类的另一面真实地存在着,引导着我们去认识深渊,陷入深渊,逃出深渊,周而复始,以此来教会我们何谓活着。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第一部书《我的天才女友》中,莱农和莉娜童年的许多故事,其实已经为她们各自的人生历程揭露了轨迹。莉娜总是那个最耀眼的小孩,她敢于把手伸进下水道里,敢于到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去探险,敢于去探访传说会吃人的怪兽堂·阿奇勒先生……而莱农虽然心里非常害怕,但她为了不甘人后,跟着莉娜一起做这些可怕的事情。她们的一生都在较劲,但也相互依偎取暖,来共同应对人生的可怕凶险。
作者设置的许多故事看似琐碎,但读完全书会发现,其实非常巧妙,用心良苦。
比如布偶娃娃:莱农和莉娜在孩童时都有各自最爱的布偶娃娃,莱农的娃娃叫蒂娜,莉娜的娃娃叫诺。莱农的娃娃很好很漂亮,但莉娜的诺又脏又破。在一次玩耍时,莉娜把蒂娜通过铁丝网的破洞扔进了地下室,莱农非常伤心,也赌气把诺扔了下去,但她们最终都没能找回娃娃。后来,莉娜和恩佐生的孩子取名就叫蒂娜。然而,蒂娜在很小的时候失踪了,此后的余生莉娜都生活在空洞痛苦之中。
比如莱农的手镯:在莱农、莉娜和她们的朋友开始发育的时候,街区富豪恶霸索拉拉家族的兄弟俩开始觊觎女孩们。卡门被他们拉上车子做了恶毒的事情。但当索拉拉家的大哥大块儿头马尔切洛调戏莱农时,莉娜冲上去用刀子威胁马尔切洛,拯救了莱农。但马尔切洛把莱农母亲的手镯弄断了,尽管马尔切洛修好了手镯,但莱农非常害怕伤心的哭了起来。很多年后,已经成为作家的莱农再次回来那不勒斯遇到索拉拉兄弟俩时,由于马尔切洛的缘故,莱农已病逝的母亲留给她的手镯再次跌在地上摔断了。但莱农没有再感到一丝的伤心痛苦或者愤恨。很多天之后,在索拉拉兄弟俩被杀之后,莱农收到了一个包裹,是马尔切洛委托的银匠铺修好后的手镯。
还有很多故事,作者非常巧妙地将半个世纪之间的时空连贯起来,形成一组组暗语,如果细心体悟,会发现其中蕴含着作者所表达的已经超脱了语言所能表达的情感张力。全书不仅仅有这些前后连贯的故事让人唏嘘,更有着其他非常巧妙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得以流连忘返。
比如,关于爱情。我相信所有的女孩都幻想过完美的爱情,但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任何事物完美过。青春期的莉娜天才地设计了一款鞋子,富豪索拉拉家族的米凯莱迷恋上了莉娜,开肉食店的斯特凡诺也爱上了莉娜,他们都渴望通过那双鞋子赢得莉娜及她家人的认可。整个城区的人都厌恶索拉拉家族,所以莉娜选择嫁给了斯特凡诺,借此也把自己家族从贫困中拯救出来。但在第一部书的结尾处,在莉娜的婚礼上,莉娜看到索拉拉家族的马尔切洛穿着丈夫斯特凡诺当初表达爱意所购买的自己设计的那双鞋子时,第一部书就这样结束了。
于是开启了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是的,西方的女性结婚后都会跟着丈夫的姓。所以,莉娜有了新的名字,但所谓的爱情在婚宴上已经结束。斯特凡诺很爱莉娜,但现实永远是一把无情的刻刀,最终会消磨一切。斯特凡诺因为现实利益,因为需要把莉娜家族自贫困中拯救出来,出卖了莉娜那颗少女对爱情的憧憬之心。但理想永远不容许妥协,否则便会千疮百孔。其实,我非常喜欢莉娜,她的头脑永远充满激情,奇思妙想,不甘庸碌,背离世俗,敢爱敢恨。老师说,如果莉娜继续学习,她会是一个天才。但莉娜在16岁时脱学结婚。一个天才终结了,另一个天才诞生了。
莉娜在婚后疯狂地爱上了尼诺,萨拉托雷家族拥有会写诗的父亲,公子哥尼诺学习优秀、谈吐不俗,一直也是莱农的暗恋对象。于是,爱情的纠葛开始疯狂蔓延,所有的未来都开始在本已残破的成长历程中分崩离析。全书最为震撼的心理描写也开始出现,莱农后来把这段故事写成了书,出版后名声大震。
这是一段较为大胆的关于性的描述,尼诺的父亲多纳托风流成性,曾在岛上度假时猥亵了莱农,尚在青春期的被惊吓的不知所措的莱农羞耻于自己所得到的快感和罪恶。当好友莉娜结婚时,莱农想象着斯特凡诺进入莉娜的身体,也渴望男友安东尼奥进入自己的身体,但安东尼奥拒绝了,他希望能够名正言顺地舒适地和莱农结合,而非在黑暗破败的小池塘边做这些事情。后来,当莱农看到莉娜和自己一直暗恋着的尼诺偷情时,莱农在海边的沙滩上报复性地把自己的处子之身献给了尼诺的父亲多纳托。是的,这就是关于莱农和莉娜的青春。生活永远都没有所谓的对错,有的只是当下的选择。 莉娜和尼诺私奔,然后分开,在穷途末路之时,一起长大并一直暗恋着她的恩佐选择伸出援手。他们一直没有结婚,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恩佐和安东尼奥一样,对于爱情审慎而包容,他用漫长的时间修复了莉娜千疮百孔的身心。如果爱情就是荷尔蒙的激情飙升,那么这样的情感绝不会长久。
莉娜选择了投身疯狂的生活,莱农选择一直读书上学。莱农家庭贫困上学困难,通过婚姻让自己富有起来的莉娜,一直在帮助莱农,为她购买课本,提供学习的场所,给她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抚。莉娜始终是非常聪明且能够看透一切的那一个,或许也可以说她凭借早婚牺牲了自己,却成就了她自己的家族,成就了莱农的学业。其实,在孩童时也有所体现,莱农和莉娜逃学想去海边远行,但当天气开始出现变化时,莉娜结束了这次行动,强硬地拉着莱农回到城区。 莱农那时尚不明白莉娜为什么会终止行动。但我想,后来作者告诉了我们这一答案。她们从小都想成为作家,甚至莉娜小时候写的《蓝色仙女》赢得了老师的赞美,并给莱农后来的写作巨大启发,但最终莱农成为了作家。莱农从小便暗恋尼诺,后来尽管莱农已经和彼得罗结婚并生了两个孩子,但尼诺的突然出现让她抛弃家庭,和尼诺走到一起,并为尼诺生了一个孩子,虽然尼诺就是一个依靠各种女人让自己获利的渣男,并最终不负责任地离开了她们。而莉娜,那个天资聪颖的女人,一直在适应生活带给她的狂风暴雨,她在穷困之时可以到工厂做最底层最苦累的工人,可以和恩佐一起学习电脑知识,然后白手起家回到那不勒斯创建电脑企业,成为人人敬仰尊重的富贵之人。是的,我想,这也就是所谓的命运:莱农对既定目标矢志不移,即便是陷入癫狂和混乱;而莉娜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做什么。 莱农和莉娜离开那不勒斯,然后又回到那不勒斯,最后全都永远离开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充满暴力和粗俗,家族烙印顽固和强烈,但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告诉读者你永远都无法从生长的土地上拔根而起,无论是爱是恨,是鄙弃或是思念,当你历经人生,在现实的贫富、爱情、婚姻、政治、憎恶、仇恨等等情感的裹挟下,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会释怀,也都会耿耿于怀。当莱农迈入老年,回想着自己一生的经历,所有的自己和莉娜都曾为之执着和疯狂的一切,都开始变换味道,就像她开始怀念那个曾经一直憎恨的瘸腿的母亲,就像她把索拉拉家族的那两个被杀的公子哥视为自己生命中曾有的不可或缺的存在,就像所有的一切都构成了自己真实的生活,成为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好与坏,而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全书的最后一部命名为《失踪的孩子》。是的,曾经千疮百孔的莉娜终于有了崭新的生活,和恩佐孕育了蒂娜,但蒂娜失踪了。人类永远不会从尚有的一丝希望之中接受放弃,真正的绝望并非永远失去,而是已经失去却几乎不可能再次得到。莉娜经历了家庭暴力、爱情的交易、偷情私奔、濒死绝望、死灰复燃,就像莱农说的那样,自己在学校上学,然后出书成名,与出身名门的大学教授结婚生子,过令人艳羡的生活,但莉娜呢,一直忍受着生活中血雨腥风的摧残。但莉娜从来没有倒下过,当蒂娜失踪之后,莉娜倒下了。 书的结尾,莉娜的大儿子致电莱农,说自己的母亲失踪了,她把所有关于自己的一切全都带走了,仿佛在这个世界从来就没留下任何痕迹。 莱农在书的结尾称,莉娜一定过上了另一种生活,那是她年轻时别人不允许她过的,她自己也不愿意过的生活。 全书以莱农收到的一个包裹结束,里面装着的是她和莉娜小时候的布娃娃“蒂娜”和“诺”。 是的,如果你读过全书,当你看到这个包裹装的是什么时,我想你可以继续百感交集,但这本书已经很完美的结尾了。 书中的人物很多,情节也很多,毕竟是部百万字的长篇,读后只记录了比较震撼到我的些许情节。最后,感谢作者埃莱娜·费兰特,让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精神的欢愉。END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莱农的心理,这一点我不太能理解 (且徐行)
- 我好像不太喜欢莉拉 (艾美丽)
- 《那不勒斯四部曲》#觉得莉拉很有神秘感怎么回事? (@顾源曼)
- 如何理解这里的“界限消失” (苏丽珍)
- 如何理解“界限消失” (Th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