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 道生一
栗子酱(钱少少,人好好,事了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沖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 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故强梁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 现在讲的是《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篇“道生一”。 是本小节的第三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里讲的是“道之动”——从“虚无”到“万有”。为了简明起见,我们用“太极图”的形成来作相应的比较。 “道生一” ——说的“道”从最初始的虚无,逐渐形成了实有的混沌,浑圆一体。 “一”就是混沌,也就是太极,“无极生太极”——“无极”是空无一物,一张白纸;“太极”就是在这纸上,画出一个空心圆圈。 “一生二” ——随着“道”的继续运动,轻扬上升,而为阳,乃成“天”;浊重下沉,而为阴,乃成“地”——“混沌”一体逐渐分化成“天地”二物。 “二”,就是指天地、阴阳,也就是“太极生两仪”——“太极”圆圈中心有了S型的曲线,分为黑白对等的两半——阴和阳。 “二生三” ——太极有了阴阳,但还是不够,还是旋转运动不起来,因为还少一维,就是那阴阳鱼的眼睛。这就是“三”——白鱼黑眼,阳中阴,是“真阴”;黑鱼白眼,阴中阳,是“真阳”。 “真阴”和“真阳”是一种能量,一种气。有了这“真气”,太极图才算完成,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所以看太极图不能两维地看,要三维立体地观察。两维只是三维的剖面,两维的鱼眼是分隔两边。而在三维中的阴阳鱼眼,其实是相通相连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用网球简易地做一个,比较接近。 “三生万物” ——有了“阴阳”和“阴阳运动”,也就有了形形色色、万千变化的缤纷世界。 大到宇宙星云的观测,远到恐龙世纪的化石,都能找到这组成万物的三种因素:“阴”、“阳”、“气”。 “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 ——这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阴”,“阳”,“气”三种因素的运动,构成了万物的生机。 “负”,在背后。“抱”,在胸前。 ——背部属阳,而“负阴”,所“负”必是“真阴”。 ——胸部属阴,而“抱阳”,所“抱”必是“真阳”。 “真阴”和“真阳”,共同向中间作旋转运动,就是“沖气”,象漩涡一样。 “以为和”,运动的结果就是为了达到一种平衡——“阴阳平衡”——万物得此则生,失之则亡。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自名也”。 贱名是谁都不愿见到的,但是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却以“人之所恶”为名,为什么? ——因为王公以能受贱名,做为自己德行的一种锻炼,表示自己具有谦卑,低下,受施教的一种品德。 这和上面“道生阴阳”有关系吗? 当然有!众“人之所恶”——“阳中阴”也——如日下之影,昭著显然,摆大街上谁都不会要的,而“王公”能捡起来,吞得下,因为那是“真阴”啊,也是“真德”。 “真阴”能统领“众阳”——白鱼就是跟着黑眼睛才能游动起来的,有这样德行的“王公”还有谁不乐意跟从。 这是以“人”来做比喻。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事物也是如此,有时看似对事物破坏、损失、疼痛,其实是为了事物本身能向好的方面发展。同样,看似对事物保护、给与、好意,事实上却是对事物造成了损害。 这里讲的是“损中益”处——“阴中阳”也——表面上看似不好不顺的事,往往就是天大好事的开始。 这是以“物”作比喻。 “故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所以说,“人之所教”——别人教你们的,都是教事——教你们怎么做“事”,如何趋吉避凶,呼风唤雨。 “亦我而教人”,“亦”,在这里是语气助词——“我”却是教你们怎么做“人”。“我”对“人”更感兴趣,要教就“教人”,而不是“教事”。 所以才有下句—— “故强梁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 所以都说“强梁者”——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大家都痛恨厌恶到恨不得他死的恶人,对“我”来说,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对象,这才是“我”要,且“我”能教化的人。 你们看到的痛恨的,是他做出的恶事; “我”关注的探究的,是他真人的本心。 “学父”——不是“学习之父”,而是“可教之人”——在其身上,也有值得教育和学习的人性闪光点。 和一些小资谈谈生活,和几个愤青聊聊社会,外加几个痴男怨妇,解决点感情困扰,那些都是你们的“德”要干的、和能干的“事”。 “我”要接触的“人”,不是十恶不赦,就是罪大恶极——把监狱的死囚排排,“我”能挨个地“点化”他们,让你们知道什么才是道德的真正力量。 谁敢说这话?有,老子就是这么说的! 他凭什么有这样的决心和把握啊? 刚才我们说——“真阴”和“真阳”是相通相连的。阳中之“真阴”,就是指人所积累的德行。德行越深厚,“真阴”越“动用”——与“真阴”相通而表现出的“真阳”,就是“纯阳之身”,是彻底的光明。 没有这样纯正的能量、纯粹的能力和彻底的自信,怎么能有老子那样的“大无畏”!——别说渡化罪孽深重的现世人,就是下地狱,也是百毒不侵,妖魔鬼怪同样不得近身。 在西方,耶稣就是“纯阳之身”——所以他能代受世人之罪,一人承担起所有信他人的黑暗。 在中国,佛菩萨都是这“纯阳”的化身。其中大家熟悉的地藏王菩萨,就专门管理世间的阴暗——“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专门清空世间的罪孽和黑暗。在这里是借用宗教的人物来解释真德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证明老子并不是在这里自以为是地凭空捏造。因为在他们那个神圣的境界里,看到的、说到的、做到的都是相同相通的——都是希望人间多点光明,少点阴暗;教人类早点懂事,好好做人。 本篇讲的是:“道反之动”。“道动”生化之根本——阴阳中的“真阴”与“真阳”。 “真阴”,德深似海;“真阳”,光炬寰宇。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道德经第六章 (亮栀茵)
- 总结曾仕强讲《道德经》“常道”与“非常道” (王小姐)
- 道是什么? (捷径)
- 准备建个道德经体悟交流群,交流体悟的心得,闲聊的不要打扰... (传真)
- 求助《道德经》书友 (静心读书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