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分析林楠笙与朱怡贞的革命爱情
空空
我仍然歌颂林楠笙与朱怡贞的爱情 ——赤城、真挚、隽永 叛逆者结局,我们陪伴着林楠笙一起他的度过了13年,一起陪他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电视剧对小说进行了很大的改编,但是我认为其重要的几个精神内核是没有改变的,对于国家的赤城与热爱、爱情的忠贞与坚守、人性的善良等等,这些都是最为不可辜负的品质。林楠笙的可贵就表现在其不论深处何处、境况都多么的险恶黑暗,但他始终都保持着自己的本心,保持着这些重要的品质。一路上,他面临着无数需要抉择的时刻、理智与情感的考验,但他凭借着对本心的坚守与信仰的坚持,才等来胜利的光明。关于林楠笙与朱怡贞的爱情,我想借用小说原著作者畀愚在采访中所说,家国与爱情不可辜负。无论对于林楠笙还是朱怡贞,都践行了这一点。两个人通过对信仰的追寻与爱人的坚守展示了深刻而隽永的革命深情。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有正常情感需求的人,情感必定来自于牵绊之人。人生最为美好的幸事之一便是与相爱之人携手共进、厮守到老,林楠笙同样渴求这样的情感。而给予他这份深刻的情感羁绊的人是朱怡贞。心理学上讲喜欢是由亲密到依恋,林朱二人是在13年来由恋人到爱人到战友的逐步的情感的升华与统一,朱怡贞是林楠笙在信仰与情感、国与家、大我与小我的多重感情的统一结合体的寄托。林对朱的感情来自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情感羁绊与寄托。林楠笙生于乱世,但满怀赤城救国之心。在特训班时与左秋明的情谊是惺惺相惜的友情相伴,但去到上海的林楠笙是通过与朱怡贞的接触与相恋而有了情感的寄托与牵绊。朱性格中的明媚、勇敢、真真诚、可爱让林倾心,但是两人间对于家国的热爱、志趣相投、价值观的和谐才是两人相恋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拥有能够在思想与灵魂上共鸣的伴侣,是我们的期盼,同样是林的期盼,是朱的期许。朱怡贞同样会对尊重女性、满怀爱国心的林心动。所以,她是无比的期望林能够与她信仰相同,成为战友,在改变国家的无比艰险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在那时,拥有这样一段爱情对于两人来说都是感到幸运的。林的欺骗是对爱情的考验,但同时是当时青年在选择信仰上的迷茫的表现,没有人知道正确的道路与思想,需要靠自我的探索与追寻。但林因为欺骗,暂时失去了爱情,但同样思想有所转变。朱在被捕后,在死亡面前的对信仰的坚定是震撼了林楠笙的,他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出生富贵之家的小姐能够经受住这样的考验!所以这是让林更爱朱的推动力。朱的坚定信仰与林的信仰的迷茫正好是想成对比的,林爱朱,同样也爱朱的信仰坚定。 之后的再相遇,两人关系的转变来源于共同刺杀日本高级军官,虽分属不同阵营,但目标一致。两人是基于在国家危亡下,共同抗日的目标而走在了一起,朱抛弃了过去林对其的欺骗的回忆,而选择与其共同合作。朱从来对于林的爱国心没有半点的怀疑,并且相信他的拳拳赤子心。林既震撼于朱的勇敢,而曾经深埋的爱情又重新涌了出来。因为联络站的暴露,林收留了朱,但同时对于林楠笙来说,朱的存在给了他接近于婚姻的“家庭”感觉。朱在暂时失去组织联系的情况下,同样因为林得到了关爱与依靠。我们讲家是心灵的港湾与避风港,此时两人的短暂结合,对彼此都是“家”的感觉,有了 对“家”的眷恋。家里有彼此惦念的一个人,并且相互抚慰了孤独的心灵。但此时两人更为重要的情感升华来自于,两人在经过几年的历练后,都成为了战士,共同走在抗日的道路上。两人被跟踪,喋血街头,两人都希望保护对方活下来,在死亡的面前才敢诉说对彼此的心意。在被救活后,都彼此惦念对方,但都未停下在自己得位置上继续抗日,但对爱人的牵挂是情感的必然,希望相互可以活着。船头告别,没有一言,但胜似千言万语,劫后重遇,心灵相通,眼神中有无尽的不舍与眷恋。在眼神中的爱情是无比动人的,坦然面对分离,但依然惦念对方。 两人再次回到上海的时期,我认为是革命爱情最为残酷、无奈与考验的时期。此时,林已经入党,真正在信仰上成为朱怡贞的战友,两人站在了统一阵营里。但是林是在内心中已经知道了成为了朱的战友,他在隐蔽的战线里与朱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作战,之前两人之间的阵营的对立的隔阂,其实在战争胜利后都将不复存在,将能够光明正大在一起。林楠笙深刻的知道,朱怡贞爱他,但同时又是多么地希望两人可以信仰一致,在同一阵营。所以,这是林对于两人情感的希冀。但同时朱是未知的,朱怡贞在林信仰最坚定的时期,在她心里,是面临爱情与信仰剧烈对立与矛盾的时期。在她这里,两人正式以敌人的身份站在了对立面。她爱林,难以割舍过去的情感,但同时她在多年的历练之后,也成为了更为坚定与成熟的共产党员,她时刻明白组织、职责是最为重要的。作为发报员,朱怡贞此时是深处核心位置的,她与渔夫单线联系,直接向中央传递渔夫带来的情报,每一条情报都可能关系到革命的胜利,林得到的很多情报也是通过朱传递给了老家。 朱的职重让她不得不慎重对待与林的感情。她所面临的是更为激烈的情感与理智的冲突。爱人多年未见,并且站在了对方的阵营。林思念朱,并且知道了朱的位置,他也可能悄悄去看过很多次。林的结婚,我相信朱是知道的,所以基于情感与职责在再次突然重逢后,朱无法不保持警惕,林满怀对爱人的思念、担忧,朱无法给予同等的情感的回应,林必须在保全自身身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她的危险,林伤心于朱的提防,朱害怕林的过度亲近。林无法向朱严明身份,朱因为阵营对立,无法全心的信任,但两人都无法完全摒弃过去的情感与多年来的惦念。多年情感的累积与思念,林无比的期待与朱在阳光下以爱人,以战友,同志的身份携手,那一刻,才是他孤独情感的最终抒发,信仰实现的追求。与朱见面的冒险,一方面是林对组织的保护,对其安慰的担心,更是因为林从入党后,与爱人并肩一直是他内心深处的最为迫切的情感需求,是信仰与情感的双重渴求。相较于林对于两者感情的有目标的期待,朱则是最为痛苦的煎熬的抉择时刻,对组织的信仰第一,但这份爱情却无从归去,没有寄托。只要还是双方对立,两人便永远再无结果。正如老纪所说,两人的感情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不可言说的痛苦,只有等到战争胜利才能结束。在最后情报传送时,林的身份得到验证时,是两人13年的爱情得到了结果,两人在信仰上相同,情感上相通,心灵上共鸣。在13年中,两个人的感情经历了从恋人、爱人、战友、革命伴侣的逐步升华,最终得到了信仰与爱情的统一。 13年心灵相伴,走过风风雨雨,多次濒临死亡,两人对彼此来说都是内心深处的爱人,是希望相守与情感的依托,两人的爱来自多年来的灵魂相依。朱怡贞是林楠笙的情感归宿,即使同赴死,犹不悔。这份爱始于篮球场对那个明媚少女的心动,爱于她的信念、勇气与无畏,恋于曾经曾经共同生活的温馨相惜,同赴生死让这份感情更显深刻。即使不在同一条战线,却知在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与她携手新的征程是他的最为简单也最为渴求的期望与希冀。林楠笙爱贞贞,更爱她的灵魂与信仰,这是他作为一个人情感深处最为宝贵的羁绊。 朱怡贞作为一名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同样值得被爱。她生于优渥,却毅然放弃;她明媚自信,思想先进,信念坚定,为理想而奋斗,亦有在危险面前的勇气与无畏。她敢于表达爱情,追求爱情,坚守爱情。她从年少便将国家社会、信仰与理想放在了个人之上,并勇于行动。她爱林楠笙,起于思想的认同,价值的共鸣,虽受欺骗,但不曾怀疑对方的拳拳爱国之心,在黑暗时给予爱人对于光明的勇气与希望。与爱人分离,但始终惦念对方。在解放战争期间,与爱人的对立,让她在身份与情感的矛盾煎熬中苦苦挣扎,但是做到了不负信仰,亦然不辜负爱人。在发报机前坚守职责,也保存蝴蝶胸针来思念爱人。她的历练与责任让她成为了一名更加坚定的战士。与林楠笙的爱情,是她从年少起而终生不悔的情感。 无论二人是否走进婚姻,或者长相厮守,他们都已经用13年的风雨岁月展示了一段那个危亡与动荡岁月下的无悔的革命爱情。爱情本身就并非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他们为国家而隐忍、失去、牺牲、奋斗,但始终保持着这份对于爱情的尊重、珍惜、真挚。两人在携手并进的13年岁月中,实现了信仰与爱情的统一,达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爱情的忠贞的坚守,大我与小我的自洽,至高的信仰追求与至诚至纯的爱情的融合。他们二人用行动证明了不负家国,不负爱情! 我想这部小说或者这部剧对于爱情的刻画,并非只是聚焦于林楠笙对于情感的选择,更是为了展现在家国与信仰面前,夹杂了牺牲、谎言、痛苦、煎熬、无奈的青年男女间的革命爱情同样是动人的,值得歌颂的!基于信仰之上的革命爱情的追寻与坚守同样是深刻与隽永的!他们在是革命者的同时也是普通人,满怀对国家的赤城与热爱,同样也有对于真挚而纯粹的爱情的期许与坚守!在新中国建立的道路上,我相信,很多的革命伴侣如他们一样,基于共同的信仰,聚少离多,虽然难以时刻相伴、耳鬓厮磨,但相互惦念,在思想与信仰上相协相持,相互支撑,共同追寻着胜利的光芒!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蓝心洁这个角色真的好出彩 (AaBbCc)
- 其实导演很巧妙的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结局,全员离场。 (Todd Lee)
- 科普|产出|楠木不折凌云立,笙箫长吟救国音 (听筝)
- 重温到第26集,军统上海站点被灭这段拍得可真不错 (莞莞类卿)
- 既然林楠笙已经知道左秋明也会去池田的天长节,为什么不拜托... (虎猫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