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实验剧场】《我的天》排练手记
来自:Dawnaif(人間嫌い)
剧组信息: 《我的天》剧组 编剧:西川 导演:王叵咄 演员表: 男:谢小多 女:刘丹 颂诗人:陈耀强、邹诗雨、李思思、安英伦、邓然、刘瑄(我就是楚魂内部的隐藏导演 咱的演员全是新秀戏的导演- -) 建组时间:2011.11.2 阶段目标: 2011.11.14日之前走全场,准备初审 2011.11.14初审通过 2011.11.20日带音乐、道具走全场,准备复审 2011.11.21复审通过 2011.11.27之前定服装、道具、灯光,准备终审 能找到的资料几乎为零,都是我凭着个人对文字的理解做的分析,终于写了个雏形出来,难免有些狭隘,希望前辈们多加指点。 第一次当导演,这个难度确实不小,而且要参加语艺大赛,希望大家多来这里讨论,得到的建议越多越好。 《我的天》剧本分析 王叵咄 虽然根据时间安排只排演第三场,但无论从演员还是导演来讲,我的建议都是通读全本,通过整个剧本和各个场次之间的联系来把握第三场的脉络、风格、核心内容和表演的路线。诗剧的语言有着明显的诗意化、陌生化倾向,演员的交流不仅是体现在语言交流中,实际上语言交流带来的直接关系体现非常不明显,很多时候演员需要的是自说自话式的独白与自我欣赏,男女演员之间的关系不是明确体现在对话中的,而是通过两人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交给观众去思索。因此我建议语言不要处理得生活化(整个剧本也没有什么生活化的语言),演员之间要有一个基础的交流,感情模糊但熟悉,最重要的还是跟观众之间的交流,将人物所想要表达、倾诉的直接递交给观众,本剧本场男女演员的对话并非是为了体现二人的关系,而是为了推动作者关于死亡、生命的意义的讨论而交待的。 作品概况及基础分析 《我的天》是一部诗剧,是一部观念诗剧、朗诵诗句,整部作品鲜有戏剧冲突,都是观念、语言的冲突,是作者所提出的几个矛盾概念之间的冲突。演员不是代表特定的角色,而是为了代表作者所要表达的某一种思想和观点而存在。全剧分为四场,时间以清晨——正午或黄昏——夜晚——清晨这样一个轮回呈现,而主题路线如下: 第一场:人作为动物,还没有完全进化为人类社会,男人、女人和动物一样没有差别的时候,体现了基本生理欲求、恐惧和欲望,这是世间万物都有的问题,这一点人与动物没有区别。在老虎“念咒”的时候,用人类的方法寻求信仰,却被动物们所拒绝,从这时动物们便和人划清了界限。而之后是男人女人单独的独白,女人说“万生归一生”,男人说“蛋壳中的婴儿”,都代表了人作为人本身的自我觉醒,而时间设定为清晨,代表人性的新生。 第二场:正午或黄昏,人作为个人融入社会,探讨的是人与历史、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此时人已经有了人性的觉醒,众多觉醒的人书写了人的历史,形成了人的社会。而引入《礼记 礼运篇》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段及其往后的独白说明了人在社会中不再作为个体单独存在,人是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存在,而人也只有和人相处得和睦才能创造美好的社会,一个人莽撞的决定会酿成历史的悲剧,社会的变迁是在无数祖先的努力下才逐渐完善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托尔斯泰研究《道德经》认为:只有当肉体、肉体生命、灵魂生命三者在秩序中和谐展开,人才会拥有真正生命。这个秩序可以理解为生命秩序、社会秩序的和谐。人的真正生命是,人作为有人性的人,与动物有别,进入秩序中的生命。】而在雷锋出现之前,一直有个圣人在重复《礼记》的段落,强调大同社会形成的重要性。在女童出现后,作者故意让女童胡乱断句,表现了现在社会人对这种大同社会、人和人相处的方式其实并不理解,或者说这种大同社会的方式并不适合人类。而女人之后叙述了被狼追杀的故事,狼理解为自然所带来的危险,而女人的机智、同学营救的拖拉车将女人安全送回,代表了人面对原始恐惧、自然的本能的反抗,也是人作为社会人的进步点之一。 第三场:夜晚,两个鬼魂剧场夜谈。夜晚象征黑暗、恐惧、不安,而作者选择这个时间来表现死亡的意义,是为了引出生活的意义并进行思考。呼应第一场中女人所说的“万死归一死,万生归一生”,生死这两种概念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死亡带来的就是新生,也为第四场梦想的婴儿诞生作了很好的铺垫。人作为鬼魂,作者列出了两种死法:夸父逐日、与影竞走)。根据后面文本判断男人的死是夸父逐日般的死亡,女人的死是与影竞走般的死亡。这一场不仅有生死的对立,也有男女不同两种死法的对立,代表了不同性别所形成了不同理念。男人为了他人、为了宏大的志向而死,因此他的身体“唱起太阳的颂歌”,而女人是在对自我的质疑、过分苛求当中将生命磨灭的,失去了生存得意义,这种自我牺牲在选段分析中我再慢慢阐述。而小疯子的话、值夜人的对话是对二者谈话的分割(也是两种矛盾),更是给观众一个更换主题的符号。由于二人是鬼魂,所以从开篇起就一直在探讨死亡,在短暂的沉默后才开始考虑生存的意义,而明显生存比死亡更难下定义。在这过程中,男人和女人代表两种对立的观点,更是作为“人”的两面性所代表的不同思想阵营。男人是一个向外的、实际的,女人向内、站在一个思考者的高度去为男人的话下定义。这也像是由一个人分裂出来的两种形态。男人和女人在争辩中并没有得出准确的结论(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停止),但婴儿已经出生,生命已经来到,男人和女人在无解的课题中不得不先接受新生的事实。而这与第一场的新生不同的是,第一场的新生代表人性的新生,人类由动物进化的“人”的新生;而第三场的新生是生命的新生,人已经完成了人到动物的转变,在第四场中人在不断自我质疑、自我解释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婴儿的哭声有待分析,请见第三场具体分析) 第四场:一个轮回的完成,故事发生在另一个清晨。而人作为婴儿,是已经具有人性的虚构之人。那些角色如贾宝玉、崔莺莺都并非角色本身,只是作者为了代表人类的众多符号。换成张三李四王五都是一样的。而他们在矛盾、荒诞的对话中表现自我质疑的意义,这种意义大于对话内容本身的意义。在这些争辩中,导演说“停,这么说下去会让人觉得我们对错不分”,众人答“可这就是世界”。到这里说明世界是纷乱复杂、包罗万象的,在一番关于世界是真实还是虚假的讨论过后,“导演”给出结论:无论真假,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混乱的世界中,只有让梦想的婴儿诞生才能带来转变。在男人和女人上来对话时,和第三场呼应,苦闷的灵魂死去,过去的痛苦已经淡去,这个“克服了坏习惯”(众人语:克服坏习惯,梦想的婴儿带来了转变!)的婴儿是人性改变的象征,为人们带来梦想与希望,走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关于作者及其风格 西川,当代著名诗人。喜欢将寓言、动物、鬼怪、神话引入自己的诗歌,这在《我的天》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直是一位颇具争议的诗人,被人批评“失去本土历史情怀和对当下的关怀”。恰恰也正因为他的诗很少有跟时事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历史背景的解读问题暂时可以忽略。 他所探讨的是人的生死、梦境和对社会架构、人类本源的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永远具有探讨价值的。而他喜欢用动物、神怪来表现生活的片段所蕴含的哲思(例如第一场,体现人作为生物的基本欲求时将人的思维加于动物,动物所说的话、反应的阴暗面也是人性基本的诉求和恐惧)。 有人评价:“西川在不经意之间,把生活的片断组成了寓言,让噩梦和游戏构成交会,沮丧与讽刺构成默认和融合,让诗句构成似是而非的表述,背后是黑暗的隐义。”他看似荒诞的比喻和引用都是有生活的根据的,我们每个人包括导演、演员和观众,都可以从台词得到共鸣,他所描写的人性的阴暗面(第一场害怕段、第三场影子段)和关于人与人之间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关系(第二场天下为公段)对于生活和梦想的思考(第三场生活的意义、第四场质疑段和梦想的婴儿段)都是可以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到契合点的。 关于作品和角色塑造 之前说了一下基本的语言基调,还不够详细,现在阐述一下我所理解的这部作品中角色的塑造和整体氛围的把握,如有异议请大家一起商讨。 首先,这部剧的角色没有、也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模式去表演,就男人和女人两个人来说,他们是作者为了表达两种不同的概念(夸父逐日的死、形与影竞走的死)而设定的,男人和女人并不是社会中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代表男性与女性两种不同的视角和因性别产生的差异。在第一场恐惧段可以体现出女人的觉醒是由内至外,男人则相反。女人习惯于内在,需要自身去适应环境,男人需要的是改变环境,使环境去适应他自身。第三场中也有,男人是为他者、外界死,而女人的死源于她对自身的疑惑否定、对虚无的追求。男人注重的是实际,女人注重感知。这在之后的第三场会仔细分析。 其次,语言风格和形体语言。语言风格以陌生化的朗读强调为主,自然腔调为辅。演员的感情融入在自己的独白中,先做到自己打动自己,再去打动观众和对手。男人女人是以平等的姿态展现的(甚至女人可以更张扬)。肢体语言力求丰富、夸张,对于一些走、跑的动作可以用舞蹈姿势来处理,因为本剧没有具体情节,两个人物并非人,而是作为表现矛盾概念的两个符号,因此肢体动作和语言要避免生活化。 关于第三场的具体解剖: 第三场的时间是夜晚,象征恐惧、不安、黑暗,是人的鬼魂之间的交流。而整个第三场充斥的矛盾有五对:1、男人和女人的两种死法即对死亡不同的理解 2、小疯子和小疯子爸爸观念的对立 3、几个值夜人所反应出来的人与人之间交流障碍 4、男女对生活的意义相矛盾的观点 5、死亡与新生(鬼魂与婴儿)的差异与转化。 高大与窄小:“高大的男人”是人的灵魂即精神,“窄小的躯体”是人的肉身。人生来具有许多动物本能(联系第一场的害怕、恐惧、欲望),而正因为人具有人性生活在社会之中,并非个体(联系第二场,人作为社会之人),人必须压抑、控制一些本能,使自己适应与他人的交往。这里的“高大”并非“崇高”,而是近似于“庞大”的意思。内心的自我要比呈现给他人的那个本我要复杂的多。而现在人已经死亡,成为鬼魂,灵魂也便脱离了肉体,因此是“高大的男人/女人,走出我窄小的躯体”。 两种死法:夸父逐日是男人的死法,形与影竞走是女人的死法。神话故事中夸父是为了族人、为了他人的幸福去追逐太阳,与时间竞走、与大自然较量,他有着宏大的志向和战胜自然的雄心,从“他闭上眼,眼前腾跃起一片光明”起,表现了他对美好的向往和现实的残酷,而太阳作为一个神样的主宰者,是自然的代表,不自量力的人类在与自然的抗衡中败下阵来,他的死亡并非是自己所愿的,是因外界的不可抗力的压迫而死的。因此在表现上力求一种讲故事的效果。而女人的死是被自身的“影子”,自己阴暗的灵魂所吞噬,她的身体承载不了她大量的如疲倦、愤怒、嫉贤妒能、小肚鸡肠(原文)这些负面情绪,在与影子竞走这样一种追求虚无的过程中走向自我毁灭。而原文出处也是庄子批评惠施辩物无用,脱离实际。女人体内的自己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害羞的”,害怕面对现实、面对黑暗和社会,也是“有毒的”,蕴含大量消极的力量,最后她想用肉体征服赶超影子(神经质地说要跟影子报仇段),但失败了,所以她也走向了死亡,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过程。女人的台词是冷酷的自我剖析,是叙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先要表达内心的恐惧,再将这种恐惧传递给观众。 小疯子与小疯子的爸爸:小疯子的话均以“我”开头,代表着人类最初的天真烂漫、单纯的一面,而反复强调的“我爸说我真没用”也表现了父亲和小疯子是对立的观点,父亲是世俗、传统、实用、规律的代表,小疯子是幻想、天真、无秩序、自我的代表,也为下文引出女人的话做铺垫(女人是一种向内的姿态,注重自我与内心的感受,这一点与小疯子的话有共性)。小疯子的语气模仿5岁以下的小孩,不要加入演员个人感情成分。 值夜人对话:四个值夜人的对话反映了人们之间一种微妙的淡漠的人际关系。丁一直想找人说说心里话,但是剩下三个人表示不能接受,果断拒绝了交流的可能性。我认为这种交流可作两种解读:1、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断层 2、一个人分裂出的两种自我之间交流的障碍,渴望交流,又碍于方式等其他因素。 回声:男人和女人作为对立面,是一个人分裂出来的。这个“人”是个笼统观念上的人类,每个人都有两面性,男人和女人就是作为这对立的两面出现的。性别特征已经被弱化,用男女这两种性别只是为了区分矛盾的两方。而正因为是同一个人发出的声音,因此是“回声”效果,尤其是在夜晚的空旷宁静的剧院里。这一段希望两位演员的语气一样,以自问的形式向观众传达双重的疑问,这也是需要观众思考的,每个人都会产生的疑问:生活的目的何在? 生活的目的:男女之间仍然是两种矛盾的观点。男人提出许多实际的观点,都是选取的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并非生活的全貌,他的想法直接、实际,与生活本身密切相关,但不能做概况,因此得不到女人的认同。而女人则站在一个思想的高度(至少比男人高)来总结男人所提出的观点,她所提出的都是不具体的、虚幻的概念,没有实际可行性,甚至是一种对现实的事物的否定。二人是实践者与思考者的区别。女人的语气一直都是坚定的,可以加入一些轻蔑的成分(不要太多),男人的语气由坚定到犹豫(表现在“……”过程的思考)。 婴儿的哭声:争辩还没有结束,新的生命已经提前到来。两个鬼魂正觉得生活没有任何目的,新的生命就迫不及待要迎接新的生活。 生命的意义:1、鬼魂开始质疑生命存在的意义。男人的回答:“生下来,活着,死去”和“太阳东升西落”都非常实际,生下来再死去概况生命的动作轨迹,太阳东升西落代表大自然的规律不会因为人而改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生下来就要死,自然规律也不会因此改变,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而女人的回答“我的影子跟着我”和继续追问“真的没有意义吗”仍然表现了自我质疑的态度,即使生下来也摆脱不了另一个饱含强大欲望的自我,最后还是会被影子吞噬,因为从内心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所以觉得生命没有意义。2、在男人“生命没有意义,可你这句追问倒有点儿意义”开始,又发生了转折,男人在不断递进的追问中悟出了生命的意义。追问里有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就是不断追问自己、质疑自己,能够直面自己的灵魂、死亡、对自我和生命的疑问。看见你自己就是认识到作为人类的自我,一个幻想中的自我。而“是喝拉撒睡”是婴儿在认识镜中自我之前的形态,是分裂的生理活动,而“看见他自己”则是他以有了人类的意识,有了“理想自我”之后的一种形态,也就是“高大的男人”被“窄小的男人”压缩的过程。这里的婴儿都不是实体的婴儿,是代表新的人性的符号。 婴儿的笑声:两个鬼魂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准备迎接新生,迎接新的人性的存在,不同于第一场人性最初的觉醒,这里的人性是进化的、更完美的代表梦想的婴儿,人作为梦想的婴儿,作为虚构之人即将开启更美好的明天。 剧名分析: 《我的天》这个剧名在全剧中出现了一次,是在第二场女人最后的叙述中认为自己死定了之后,又看到拖拉机开来感叹了一句“……我的天!”。其次“天”这个词出现得最多是在第一场,天给世间万物包括人类与动物都带来恐惧,而且这种恐惧他们无法避免,来自一种不可抗力。“我的天”的英文是oh my god,在西方看来上帝是主宰一切的,这里的“天”也是作为一个主宰者的形象出现的。而全剧也是在探讨人在和主宰者相处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剖析自我时所碰到的问题,都是以两两对立的矛盾形式呈现的。而作者给出的答案我理解为:在不同观念的冲突、磨合当中质疑我们的生活、追问自己,不断排除不确定的因素,树立对梦想的确信,进化为拥有更高思想高度的人,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演员自我剖析: 由于整个剧并非情节剧,而男女二人也不是作为具体人物出现,只是作为代表两种观点的符号,因此不再做详细的“人物”分析(按多多的话说,这根本不是人物啊!)。我需要演员做的分析是(作为剧中的男女): 1、你喜欢的,向往的 2、讨厌的、害怕的 3、你为什么死(前因后果加感受) 4、当鬼魂和当人类的区别(当鬼魂这个没法体验,就按照文本分析吧) 5、你活着的状态、为什么活、什么样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2011.11.18剧本改动和几点感想 经过深思熟虑,和几位前辈的沟通(特别感谢熊姐周艳华和琪姐张琪),删除了小疯子和值夜人两条辅线,加入西川本人的诗歌,极力突出生死这一条主线。研读了收录此剧本的西川本人的诗文集《深浅》,摘录了一些诗文帮助观众理解诗人的意图。加入四名颂诗人在后面,做到活跃舞台气氛和“讲故事”的效果。 西川的诗歌充满了想象,读他的诗像是在与一位年长的智者进行对话。他用生活中、自然中最平常不过的现象向你解释生死的本质,用最理智冷静的思维剖析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执着的东西不过都是些虚无的幻象,而我在追逐虚无的过程中早已迷失了自己。他的诗文过于冷静甚至残酷,每一句都直指我们这些庸俗的世人的内心。他教会我们不仅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更不要畏惧死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年 2021级毕业戏《错位》 (文三元)
- 2025年 2021级毕业大戏《万尼亚舅舅》 (中有庭树)
- 2024年社庆戏《游·蓝》 (荔枝味)
- 2024年新秀戏《当爱被刻录进电路板》 (韩昶)
- 2022 年【 2018级毕业戏 】原创剧 《 群芳 》 (仿若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