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演员王子奇的期望-之多读书(读书打卡楼)
漂泊的胖飞天
2021-07-01 19:15:53
已编辑
诚邀有兴趣的姐妹一同读书打卡。在这寂静的角落共同修身养性。😁
书的题材不限,文体不拘。分享的形式也可以各不相同。主要大家一起读书,互相激发,互相学习。有烂书可以同吐槽,有好书可以共赏析。😊
————————————————————
从小仵作过来这边,觉得实在是太冷清了些。
其实对演员小王了解不多,仅看了他的小仵作,觉得是个可塑之材。而且还有点特别,在名利场娱乐圈中似乎不那么追逐名利,在人人争当流量的年代不太经营流量。
演员的路其实好走也不好走,不知小王有没有想过,有没有打算。也不知道他这样的性格能在娱乐圈走到哪一步。
希望大家能在这里聊一聊对小王的看法和期望,也许也能说说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行就算了。😅)
先就这样吧。😁
————————————————————
大家都提到了读书,提醒了我这几天把读书任务都扔一边了。 既然这边这么安静。我也就安静地在这儿读书打卡吧。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打卡。我们一起开卷有益!😁 其实开读的《演员自我修养》这本书也是在小仵作演技讨论楼中提到要读的。所以勉强也算有关联。😅
记得有个人说要一起读的哦,加入吧!
偷来一张图镇楼😁(不妥删)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02 15:16:54
那个在豆瓣提到《演员的自我修养》说要一起读的人来报道啦😂😂 打开豆瓣,首页就给我 那个在豆瓣提到《演员的自我修养》说要一起读的人来报道啦😂😂 打开豆瓣,首页就给我推了楼主的这篇,很是惊喜,小王同学的粉丝群体有这么多高素质粉丝所在,也从侧面说明小王同学本身是优秀的,粉丝和偶像有时就像一面镜子,大家在偶像身上看到的闪光点也许就是大家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说来我还算不上小王同学的粉丝,就一剧粉,最多算路好,对小王同学知之不多,只能基于剧里小王同学的表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感。 毋庸置疑《小仵作》这部剧今年能成为一匹黑马,在豆瓣20万人打分的情况下,还有8.2分的好成绩,剧本 导演 编剧功不可没,而在人设 演技方面,《小仵作》主角团基本都是年轻演员,演技方面确实有略有青涩 有待进步的地方,就王爷这一角色来说,人设上已经是就像大家所说 天花板了,个人认为越是这种人设越不好演,这就好像开卷考试,考的好是应该的,但实际不是,越是这种剧本里已经很饱满 各方面都比较突出的角色转化为立体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它的创作空间就缩小了很多,因为小说,是抽象化的文字,而影视剧是具象化的连续图片,只能寄望予演员对角色的解读加上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角色进行二次创造,基于这点个人认为小王同学塑造的王爷完成度还是蛮高的,演员能把剧里人物立起来,并给观众想到这个角色就想到是哪个演员是最合适的,这本身就是成功了,只是前期的表演在表情 情绪方面稍显欠缺,后期眼神 细节方面有所进步,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在校学生期所拍,而且并没有什么作品的年轻演员来说是可圈可点的了。 说回读书,“一日无书 百事荒芜”,尤其对于演员来说,看懂 理解 解读剧本是在表演作品时重中之重的一环,而对于文字的敏感 个人觉得要得益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和阅读素养,还有罗辑思维及共情力,所以,个人也建议小王同学工作之余可以多阅读,最后希望小王同学,在娱乐圈这种环境里,认识到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自己,不迷失不放弃,多专注专业,打磨演技,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未来可期!(补一句,剧里配音这点有加分,但有在其他地方听过小王同学台词,个人觉得非常可,小王同学看好你哦😃) ... 花晚照月明还没开始看?该打。但念在你写了这么长这么好的一段回复,姑且放你一马。😁 “自我修养”刚开始看,什么都还没看出来,实在禁不起你的表扬。😅 而且我真是外行,只是看看热闹。有问题我要找你解答哦。所以你偶尔来我这儿逛逛。😉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03 00:28:53
2021/07/02 《演员自我修养》第二章 表演是门艺术 作者通过一次测试表演,把不同的表演方式通过导演对各个演员的品评表达了出来。 我的理解是导演推崇的是体验派。这种表演方式不仅在事先要体验角色,丰满角色的内心世界,也要研究如何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是,在表演过程中,你会再一次进入角色,以角色本身的思维来激发内心的真正情感。而这种情感是最具感染力的。让观众能真正体会角色感受,并被带动情绪,仿佛身处其中。
而表现的表演,只追求表面的表达,表演者在之前的准备中体验了角色,但表演时并不再次进入角色,而是把之前的体验表演出来。 还有一种匠艺式的表演,把行为模式固定化,不体验角色情感,只是设计出一套套机械方式表达特定感情。比如捂住胸口表达爱意,长大嘴巴表示死亡。 当然还有更糟糕的过火的表演,以及更更糟糕的利用。“你利用它展示你的美丽。其他人利用它来赢得荣誉、获得钱财,或者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看得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到底是看了多少糟糕以及更更糟糕的表演了呢。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07 22:55:51
2021/07/07 《演员自我修养》第六章 放松肌肉 演员要学会放松肌肉。学会使用必要肌肉而放松其他部分。也许就是要学会精确的控制肌肉吧。只有精准控制,才能更准确自如地表达各种动作表情或是内心思想感受。 “动作必须要准确,就像乐器奏出的音符一样,否则,角色的动作就是凌乱的,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的表演都会变得模棱两可、缺乏艺术感。想要表达的感情越是细腻,做动作的时候就越是要做到准确、清晰和鲜明生动。” 这章印象比较深的是要学会像猫或婴儿一样全身放松地睡觉。能够在沙上面留下全身印子的那种。 我打算待会儿尝试一下。应该会大大提高我的睡眠质量。😉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08 20:29:15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 王子奇演绎的小金鱼,除了人物演绎的很立体很落地之外,还有一个让我很惊喜的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 王子奇演绎的小金鱼,除了人物演绎的很立体很落地之外,还有一个让我很惊喜的地方。 我试着说一下,不知道能不能表达清楚:感觉他演绎的很有节奏感。 节奏感在戏剧人物上的体现更明显,动作轻重缓急 声音高低错落。 有好几处,我在小金鱼上体会到了。一个“陋习”那里,在严明府上,景翊跳窗而出,楚楚问景大人怎么从 窗户走了,小金鱼是在:完成插剑动作、试了试是否插牢、看了一眼窗户 之后,回答“陋习”。这里试想一下,如果小金鱼听到楚楚询问,立刻边插剑边回答“陋习”,是不是感觉不一样? 再就是审问杀手地方,杀手装糊涂,小金鱼一边说“那我就再说一件你听的懂的....”时,一边给自己摆茶杯、拿茶壶、斟茶,有一种全权掌握、轻松把控全场的视觉效果。 楼主,我描述的这种类似节奏感的东东,有术语么? ... 豆友lnSlXkXd请教实在担不起。😅我其实就是刚刚开始看“演员自我修养”这本书,顺便做点笔记。 如果大家能一起探讨一下,那也不算白看。😅 你说的节奏感好像经常听人提起。我看到知乎有一篇文章,似乎说到了一些。 https://zhuanlan.zhihu.com/p/46128709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08 20:40:47
术语好像叫“表演的速度节奏”。 “演员如果把握住这种速度节奏,就能让观众看到角色形象内部的东西。从人物的性格入手掌握正确的人物节奏,首先就要把握“角色的基调”。人物的性格基调是角色内心变化的基础和依据,而节奏的体现就是角色内心变化的过程。既然节奏是一切运动的组织原则,当掌握了一部影片角色的整体节奏之后,也就掌握了“角色的性格基调”。” 感觉小金鱼的性格基调是沉稳内敛,在任何情况下都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所以在这样的性格基调下,王爷的言行举止在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容地、镇定的。 其实这样说来,我想到了王爷的配音。一开始我有点奇怪配音的节奏,似乎跟其他人都有所不同,后来我就觉得这样沉稳,有富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是很贴合王爷这个角色的。 所以一个角色,从方方面面,都得符合这个角色的逻辑吧。如果演员不能把握这个角色的内在逻辑,那很多时候,他可能会做出一些不符合这个角色的行为动作。对于观众来讲,就是让人出戏了吧。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08 23:07:53
2021/07/08 “演员自我修养“第七章 单元和任务 这章讲剧本的分割。每个剧本都能划分成几个大的单元,这些大的单元就像航线一样,指引演员对角色和剧情进行全局的把握,不至偏离航道。 ”不幸的是,很多演员偏离了这条‘航道’。他们不能做到仔细分析和研究剧本。因此,他们发现自己不得不去处理大量肤浅的、毫无关联的细节,这些细节太多了以至于他们感到困惑,失去了对剧本和角色的更大的整体性把握。“ 如果演员只注重演好这一场,说好这一段台词。那他可能没有办法把角色连贯起来,特别是拍摄时顺序错乱的情况下。只有明白了大单元之间的承上启下和逻辑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每一场戏吧。 在每个大单元下又可以分很多中单元,小单元。作者用了吃火鸡来进行比喻。一整只火鸡是无法下咽的,必须切大块,再切中块,在切小块。吃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太干,可以浸编剧给的规定情境酱汁,可以沾导演给的、演员给的各种调料。 每个单元中都有一个创造任务,而这个任务应当是积极有效的。“演员必须学会分辨优劣,避免无用的任务,从本质上选择正确的任务。” 嗯,这一章囫囵吞枣式的读完了。😅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10 13:07:18
我这个没弹幕,而且音乐也剪掉了。不过没事儿,不妨碍我看小帅哥。😅 其实这部剧演得真没什么问题,就是剧本太老套了。分分中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 而且,我看到了摩天大楼里的富家女。哈哈。还有那个前男友是周迅的前老公吗?哎,实在看着不像好人。所以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是个渣男。😜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11 00:46:32
2021/07/10 “演员自我修养” 第八章 信念和真实感 这章讲我们经常听演员们提起的信念。我觉得所谓信念就是演员自己要相信自己所演的角色是真实的,是会在现实中存在的。为了实现这个信念,演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个角色、这个动作在脑海中刻画的十分具体。即便是无实物的表演,如果你把细节想象的非常清晰,你自己也就会感受到真实性了。 这里作者提到一点,有时候演员在表演时或许因为触动自己的内心记忆会激发灵感而创造出特别真实感人的表演。但这种偶发的灵感却是不可控的。通过某些细节动作可以帮助触发这些灵感或真实感触,而不是强求自己进入这种情感之中。特别是在悲剧表演时,一味地强求自己进入悲剧状态可能会导致表演过于夸张。嗯,也许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用力过猛的表演。 “在悲情或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肢体动作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动作越简单就越容易把握,越容易引导你们完成你们的真正目标,避免被引入机械表演的歧途。”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12 23:32:01
2021/07/12 “演员自我修养” 第九章 情感记忆 情感记忆是演员的创作源泉。演员根据角色的需要发掘自身的情感记忆。 “我的情感与我不可分离,你的也是一样。你可以理解一个角色,同情所扮演的人物,与他感同身受,从而演好这个角色。这需要演员在内心唤起扮演角色所需的那些情感。但是这些情感并不属于戏剧作者创作的人物,而是属于演员本身。” 所以,任何角色其实都无法脱离创作者本身。把角色和创作者割裂开来的说法,在作者眼里可能会很可笑吧。 一个演员不可能经历所以他需要的情感,所以他要从生活中观察汲取情感。这个时候,敏感和同理心就很重要了。很难想象一个不敏感、没有同理心的人能成为一个好演员。曾经听过一个演员说她没什么同理心,我觉得愕然。既然如此,她为何要选择演员这一行呢。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记忆的储备量。你应该记着,你需要不断在你的库存中添加新的东西。当然,你主要从自身的印象、感情和经验中获得材料。但是你也从周围真实和虚拟的生活中,从回忆、书本、艺术、科学、各种知识、旅行、博物馆以及与其他人的交流获得材料。” 不去体验生活,不去获得材料,情感记忆匮乏的人如何去演绎好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呢?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15 23:50:19
2021/07/15 “演员自我修养“ 第十章 交流 “当你和对方交流时,学会一直跟随对方的想法,直到你确定已经深入他的意识之中。只有确认了这点,再加上用眼睛捕捉无法言传的内容,你才应该继续说剩余的台词。反过来说就是,你要学会每次都理解对方的话语和想法。即使你已经在排练和表演中多次听过他的台词,每次听,你仍须能感受到他的想法。每次你们一起表演时,都需要建立这种联系,而这需要集中注意力、技巧和艺术原则。” 这里我想到了小金鱼和小狐狸的交流。😊
作为交流工具,眼睛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其他器官也很重要。 “我们期待不再看到演员空洞的眼神、僵硬的面部和眉毛、平淡乏味的声音、毫无情感的对白,不再看到僵直的脊背和脖子,不再看到扭曲的身体、木头一样的手臂、手掌、手指和腿,不再看到懒散的步调、做作的举止! 我们期待,演员对自身创作工具的关爱,就像小提琴家对心爱的史特第瓦里或阿玛蒂小提琴一样!”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23 23:03:26
2021/07/23 “演员自我修养” 第十三章 连续线 “当第一次阅读剧本没有留下理性或情感的印象时,演员应该做什么? 接受别人的结论,并下工夫深入理解剧本的含义。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对所扮演的角色慢慢形成模糊的概念。最后,内在驱动力就会行动了。 在目标清晰之前,表演的方向无法形成。否则演员只会感受到角色中的个别孤立的瞬间而已。” 可见剧本围读的重要性。 记得小王曾说他最初想靠近的是景翊,但导演觉得他适合演小金鱼。在编导们的帮助下,他慢慢地找到了小金鱼的感觉。 在内在驱动力被激发,目标越来越清晰后,构建连续的线才成为可能。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26 18:10:23
2021/07/26 “演员自我修养” 第十四章 内在创作状态 作者提到舞台演员上台前除了要进行外表上的装扮准备以帮助自己进入角色,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准备。应该在登台前两小时到达,以便进入状态。其实这种准备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吧。英文考试前听一听英文广播,上台演讲前把稿子再捋一遍。当你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情时,所有的身体及心理功能都会为你的目的而调整。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敬业的演员们在拍戏的空隙会背台词或积累情绪以进入状态。而每次都是放下手机就三二一开始的,不是天才就是。。。呵呵。。。 “当你已经研究了角色的精神实质后,你就可以确定和感知暗含的目的。要做这类工作,演员的内在驱动力必须强烈、敏感、富有穿透力。内心创作状态的元素必须深沉、精致、持久。不幸的是,我们常常看到演员不假思索地掠过角色的表面,从不深挖伟大角色的内涵。” 演员的敬业体现在他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握,对角色内涵的挖掘与探究。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27 22:55:56
2021/07/27 “演员自我修养” 第十五章 最高任务 ““在剧本中,所有的事件、任务、想法、情感和演员的行动,都应汇聚起来,完成剧情的最高任务。它们之间的联系应该足够强烈,即使是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如果和最高任务不相关,也会显得多余或变成错误。” 我理解最高任务是不是就相当于这个角色的主旨呢。文中提到要给最高任务正确的命名,也许,是要给这个角色的主旨一个正确的定义吧。当你深入体会了角色的内涵,你会了解这个角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那么,他从头到尾的,从外表到内心的各种行为与心理都会有一个统一的方向,而所有的逻辑也会相应合理。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27 23:10:42
我在看剧的时候就一直在想,不知道他是不是就是斯坦尼斯所说的演员被匠艺的机械表演所影响。 “一些这样的陈腔滥调已经变成了传统,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例如手捂胸口表达爱意,或者张大嘴巴暗示死亡。还有些采用同时代天才演员现成的手法(例如在悲情的时刻,模仿康米萨尔热芙斯卡娅用手背拭额)。还有一些表演手法是演员自创的。 ...... 还有表达人类一般感情和激情的方法(当嫉妒时龇着牙翻白眼;哭泣时双手掩面;绝望时撕扯头发)。 ...... 最糟糕的是这些陈腔滥调在表演角色时简直无孔不入,情感稍有疏漏,它们就乘虚而入。并且,它们还经常抢先一步,堵住情感抒发的道路。这就是演员为什么要时刻认真提防这种机械表演手段的原因。即使是天资聪颖、极富创造力的演员也不例外。 无论一个演员有多高超的机械表演技艺,因为这种技艺固有的机械性,他都不能感动观众。“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28 22:54:48
2021/07/28 “演员自我修养” 第十六章 进入潜意识状态 个人理解进入潜意识状态有点像入戏。演员进入了角色中,所作所为都是下意识而不是设计出来的。这样的表演,更自然真实。 “你需要牢记的是,你的表演并非只是外在的。它们都是基于内心情感的。在你的内心中,与这些身体的动作线是相平行的,是潜意识里产生的情感的连续线。没有相应的情感线,你就无法真诚、直接地跟随外部的动作线。 如果你以此方式演整部戏,你对内心生活就会有真正的理解。此外,你可以自己为角色发声。这对你系统和精细地进行表演非常重要。你从内心资源中所添加的内容都会找到正确的位置。因此,让自己完整地理解角色,就像那是自己的生活。当你与角色建立了亲密关系,你就会把情感倾入内心创作状态中,也就可以大胆地研究剧本和主题了。 你们现在认识到,要获得深刻的最高任务和把你们带到潜意识门槛的贯穿动作线,是一项漫长、耗时的任务。你们也已经知道,在这种探寻中,感受剧中作者的感受,并发现自己内心琴弦的声响,又是多么重要。“ 作者一再强调,演员自己要理解角色,找到自己的主题,找到自己与角色的融合。依靠导演的填喂是无法真正把握角色的。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30 00:36:13
2021/07/29 “戏剧艺术十五讲” 第一讲 第二节 戏剧的本质与特征 “戏剧艺术的本质就是这种“演”与“观”的交流关系。由这一本质产生出戏剧的一系列特征,现分述如下。
- 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创造者的一种“言说”,从言说的方式来看,戏剧是史诗的客观叙事性与抒情诗的主观抒情性这二者的统一。
- 从艺术的构成方式来看,戏剧是一种集众多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 从艺术运作的流程来看,戏剧是包括编剧、导演、演员、作曲、舞台美术[28]等多方面的艺术人才,在剧场里进行,并有观众欣赏或参与的集体性创造。这种集体性正是戏剧艺术综合性的另一表现,也可以说是它的补充和延伸。
- 从艺术的传播方式来看,戏剧艺术是具有现场直观性、双向交流性与不可完全重复的一次性艺术。
马丁·艾思林把戏剧比作书籍的手抄本,而电影、电视则是这同一书籍的印刷本。“ 戏剧(舞台剧)最特别的或者说无法被电影电视取代的应该就是最后一点。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话剧时的震撼感受。那种身临其境,仿佛和剧中角色一起同呼吸共悲喜,也许就是舞台剧不可取代的魅力。而舞台剧对演员的要求之高也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一上了舞台,你就只有一次机会。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7-30 23:41:42
2021/07/30 《戏剧艺术十五讲》第一讲第三节 戏剧的文化意义 “戏剧作品的精神内涵与物质外壳相统一,把你带入了一个暂时超脱了现实生活的负担、直接利害的累赘与统治理念的束缚,而可以一任性情、心身轻松、获得解放的“自由境地”。此一状况虽是短暂的,但有时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就是每一个观众均能感之而未必能言之的戏剧的美感,也就是戏剧所能提供给人的美的享受,也就是西方所说的“狄奥尼索斯精神”即“酒神精神”。” “戏剧的文化意义,归根结底就是它的“人”的意义。参与戏剧创作实践的人,可以养成自我表达与群体协调的能力、观察与分析社会人生的能力,从而健全自我的个性。而参与戏剧欣赏与批评的人,也可以养成丰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自己作为一个健康、独立的个体融入社会。” 在我看来,简而言之,戏剧的娱乐意义在于它让人们短暂脱离现实,享受思想的自由;而在这娱乐之中,戏剧要达到的文化意义在于,它让人们思索现实,健全自我,从而实现对理想的追求。 所以,结合《演修》的观点来看,每个导演导每部戏时,心中的最高任务是什么呢?当我们观众看完了这部剧后,得到的最深感触是什么呢? 说回小仵作,我个人之所以觉得这部剧十分难得,是因为我觉得我感受到了编导们创作这部剧的最高任务:虽有黑暗险阻,但吾辈心中自有理想与光明。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8-01 23:58:21
2021/08/01 第二讲 戏剧艺术的分类 第一节 这一节主要讲分类的意义和方法。比较枯燥。有意思的是作者提出的几个问题,值得思索一下。 “戏剧的“花色品种”可谓多矣!而每一个种类和体裁,在实现戏剧艺术自身的功能上又各有其特长,也各有其局限。因此,在不同的国家、民族与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历史文化背景下,人的文化追求有所不同,对戏剧样式的选择也就各不相同。” “戏剧分类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戏剧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了解。譬如,在中国清朝末年(18世纪末叶至19世纪末叶),为什么昆剧衰微而京剧兴盛?为什么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话剧受到推崇,京剧遭到批判?而在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官方的“样板戏”又为什么首先选择了京剧这一样式?这都是很值得研究的文化课题。” 后面是不是会提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拭目以待。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8-06 00:25:59
2021/08/05 第二讲 第三节 剧情构成与题材选择构成的不同样式 首先是有关剧情构成。 “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便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剧中本来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但往往会有侧重与失衡。这三者在剧中的不同比重即剧情的不同构成方式,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1. 传奇剧、通俗剧、佳构剧。此类戏剧以曲折离奇的情节取胜,并不措意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或思想内涵的突显。” “2. 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这一类戏剧在处理情节、性格、思想这三大要素的关系上,重思想而轻情节与性格。” 代表作品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3. 性格剧与心理剧。以上两类戏剧,分别以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而此一类戏剧则是以人物的性格、命运、心理为核心来处理整体戏剧结构的。” 莎士比亚的剧作被归在这一类。中国的代表是曹禺的“雷雨”。 其次,“题材选择的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戏剧体裁。譬如,把历史题材搬上舞台的,叫历史剧(含革命历史剧);把当前的真人真事搬上舞台的,叫纪实剧(含活报剧);以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叫民间故事剧;以神话、童话为题材的,叫神话剧、童话剧;写科学幻想的,叫科幻剧;写战争和侦探题材的叫,军事剧、侦探剧……” 作者对历史剧的要求比较严格,要具有历史主义精神。认为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批评了郭沫若的蔡文姬和武则天,认为其为曹操和武则天翻案不妥。 我没看过郭沫若的这两部剧,纯粹只觉得曹操和武则天有一定的才能和历史成就也应该是合理的吧。
-
漂泊的胖飞天 楼主 2021-08-08 23:49:49
2021/08/08 第三讲 第一节 戏剧与戏剧性 这一节主要是提出问题。有两种戏剧性。 “这里讲戏剧性,前者着眼于文学的构成(戏剧化的情节),后者着眼于舞台的呈现。“ ”在西方用dramatic和dramatism表示,前者是戏剧——drama的形容词,后者是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创造的一个专表戏剧性的概念;而着眼于舞台呈现的戏剧性,在西方则用theatrical和theatricality表示,前者是戏剧(剧场)——theatre的形容词,后者是以theatre为词根的一个专表戏剧性的概念。两种戏剧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也可以说,后者为观众进入前者深邃的宅院提供了一把开门的钥匙。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性的最佳状态。” 京剧被认为是更偏重舞台戏剧性的。但我个人觉得,京剧或戏曲,主要是已经没有什么人写新的剧本了吧。在大家只有戏曲看的年代,剧本感觉还是很重要的。可惜现在的戏曲大多是经典唱段的表现而已,情节都不重要了,戏剧性当然也不重要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八卦闲聊楼 (走走看看)
- 开个榜上repo楼吧 (走走看看)
- (商务)05/17/25 妮维雅男士品牌大使 (走走看看)
- (角色)给状元郎陆徜建楼 (走走看看)
- (综艺)4/12/25 长沙 榜上剧宣综艺[一见你就笑]录制 (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