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點心丨平安六福,总能让我充满期待
来自:777键盘坏了777
强烈建议在学习单一产品前,
先对重疾市场有整体的了解。
重要到不得了的参考阅读:粗點心丨重疾险们纷纷长成少年模样 同样重要的风险提示:
本文是我学习产品心得体会,
讨论的范围仅局限于条款本身,
有分析不够详细之处是理所当然,

都说政策要看人保国寿,市场要看中国平安。
平安,我安酱的重疾险必须是第一个学习的。

平安一贯的“大而全”特点,
今年已经出了九款重疾险,就这速度其他保险公司只能达咩达咩的。
产品的附加条款很多,给足了消费者选择和预算的空间,让更多人有机会买到平安产品。
其中保障内容最丰富的要数平安六福,
我还是主要学习它,最后再附上成人重疾险的对比图。
1、先说有意思的点
先看看保费,

六福是平安传统的“两全险主险+提前给付重疾大病条款”的组合。要做成重疾险, 那前两项责任是必选的。
30岁的男性,投保50万基础保额,
缴费期30年,只算必选前两项保障,
年缴保费1.36万,累计保费40.8万。
1.36万暂称为组合保费,接下在身故和两全责任学习中,会涉及组合保费。
其余附加责任的保费均不存在返还。
平安万步走(运动提高保额)
写在条款里的福利。

连续1年半,每个月不少于25天步数达到1万,身故/重症均额外给付5%,中症额外2.5%,轻症1
连续两年,每个月不少于25天步数达到1万,身故/重症均额外给付10%,中症额外5%,轻症2%
50万保额对应年保费是1.36万,
那连续走两年,那就变成55万了。换句话就是说每年省下了小一千块呀。
所以说身体才是本钱。我看了一眼今天的微信运动,只有三个人超过一万步。
你们呀,就不像是平安的客户。
2、身故责任&两全责任
身故赔付很细心,

18岁前赔付累计组合保费。
18岁之后就稍微复杂一点点,
为什么还要减已赔付的重疾保险金。
因为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可能存在保费倒挂的情况下,后期重疾赔付金额比所交保费还少。那身故就要补齐差额
总不能让客户亏了。
但保费倒挂的情况终究是少数,所以我在简图中对于身故责任的描述会略写。
『假』两全责任(保费返还),
六福的主险是两全险,啥意思呢?
就是被保人存活到约定时间,可以拿回累计组合保费。
但前提是在此之前未发生过身故或重疾理赔。
同时再次强调,其余附加险的保费是不会返还的。

六福的约定给付时间是80岁,系列其余产品则可以选择60~80岁返还。
两全的好处是,不管被保人是得病还是身故,又或者健健康康,都有钱可以拿。
我们为了美好的设想每年额外付费后,并不一定能得偿所愿。不一定可得,就被我们称为『假两全』。
之所以会有假两全的说法,是因为市场上有『真两全』的产品,
即发生过重疾的理赔,一样可以返还满期金。
真两全:两份钱,我全要的概念。

我企图理解两全返还的成功概率,
但到头来徒增烦恼。
结合平安2020年理赔年报看,至少平安自己的客户,想拿到这个满期金可不容易。
但我觉得还有机会,即便我国目前人均寿命是77.3岁,但势头见长,
我认为对自己未来预期足够良好的消费者,比起疾病保障本身更看重返还保费的消费者,都会乐意额外付费。
而对于预期更加保守,又期待到某个时间节点有钱拿的消费者。
除了建议真两全重疾险外,还可以使用储蓄险如增额终身寿、年金险等。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现金流管理。
3、基础疾病责任
重疾责任:特定时间里的多次分组
平安系列在2021年终于有了自己的重疾多次赔付形态。 不管友商有没有,反正平安有了。
随后我立即发觉自己错得离谱,我曾愚蠢得将重疾赔付形态分为三组,那是多么幼稚: 1、重疾单次赔付
2、重疾多次赔付,分组
3、重疾多次赔付,不分组
因为平安六福的出现,让我知道市场是多变的: 1、重疾单次赔付
2、重疾特定时间内,多次赔付,分组
3、重疾多次赔付,分组
4、重疾多次赔付,不分组
好在平安其余系列依旧是重疾单次赔付的形态,庆幸我还能吃到市场变化的尾气。

分六组,最多赔付六次
六福一共有120种重疾,分六组赔付六次,每次赔付100%基础保额,间隔期1年。
一般说来【分组赔付】的间隔期是180天,【不分组赔付】的是365天,六福的设计略显克制,我猜是为了下一次的升级,给客户预留的惊喜。

分六组的理赔逻辑,
如果被保人理赔过第3项的较重急性急性心肌梗死,那整个第2组剩余的21种与心血管相关的疾病就无法得到赔付。
你看,这病种数量是不是一下从120种减少了到了98种。
但还有五组疾病可以各赔付1次。所以病种数量得够多才行。
优秀的分组,
重疾险最高发的三种疾病,癌症、心梗及脑中风后遗症各自在一组。赔付的概率相对较大。如果算成高发的六种疾病,也是1-2-1-2的分组方式。 在重疾险分组的产品里,六福重疾分组也是相当不错的形态。

同时我发现,条款1.1.6.4是限制性赔付条款,同一疾病导致多种重疾只赔付一次。
罹患白血病后进行骨髓移植,这就是两次重疾。在限制性条款下,有着只赔付1次基础保额的风险。
假设逻辑成立的话,第一组的癌症赔付后,无法赔付第四组的器官移植手术。这相当于在分组的基础上再次分组。
这方面的参考阅读: 卖重疾险的可没说不能这么赔呀! 当然我相信平安的理赔是足够人性化的。说不定已经口头承诺不存在我猜想的拒赔逻辑。毕竟大公司。
再者产品的升级会不断带来惊喜,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但在此之前还是建议,限制性赔付条款,可以和前款一样加粗加黑,起到足够引起投保人注意的程度。
毕竟同样为限制性条款的1.1.6.3都加粗加黑了,没理由紧紧挨着的1.1.6.4忘记了。
限定时间的多次赔。

前面的多次赔付设想都得发生在80周岁前,
因为二至六次重疾保到80周岁保单周年日,
也就是说六福在80岁前是重疾多次赔付,
80岁后就变成重疾单次赔付的产品。
虽然现在六福的重疾部分略显保守, 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平安也会推出重疾不分组多次赔付的产品。
轻症/中症责任:

20种中症,赔50%保额,只赔1次
40种轻症,赔20%保额,不分组,可以赔6次
这部分主要有两个知识点:
不自带豁免责任,
和大多数重疾险不同的是,他们都是自带豁免责任,而平安的产品需要额外附加。这就更加灵活,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预算选择。
这边还是建议多花个小一千元附加,否则保费有可能和花呗一样必须全部还完。
轻症赔付比例持续克制,
监管对三种统一轻症的上限要求是30%,基本上其他公司的产品没有循序渐进的升级,都一口气拉满到30%。
目前平安轻症比例是20%。你看,平安这明显就是为下一次升级做准备,给足了期待,留足了想念。
我都猜到辣。
15种少儿特定重疾额外赔付

特定疾病包括常见的:白血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疾病或外伤所致智力障碍等
在首次确诊可以额外赔付基础保额。
属于人无我有,人有我有的水平。
4、灵活有料的可选责任
下面几个附加责任,
我连续看了两次,看完后动弹不得,
当我再三确认后,我大受震撼。
重度癌症,多次赔付:
这是目前市场很好的癌症多次赔付条款。
间隔期3年,包括新发、复发、持续、转移,所有的形态。
最厉害的是可以自拟保额,不像其他重疾险都是默认等同于主险投保金额。
心脑血管特疾及肝肾特疾,首次额外赔付:
首次罹患相应的重疾,就可以多赔付50万的保额。
这可不是二次赔付,而是首次额外赔付。
这三个条款的确不错,在市场上一定一定非常有竞争力。

光是从附加险自身的保费上看就能知道这些条款的价值。
我简单算了一下,
被保人轻中症豁免那必须得有,
癌症二次赔付是市场标配的条款,
额外心脑血管条款也是赔付最高的病种,
也得附加,否则展示不了特点。
那每年要交的保费就从1.36万变成2.05万。
累计满期保费也才61万。
嗯?你发现没有,
两全主险+六福重疾的累计保费还是40.8万, 其余附加险的保费已经超过20万了,
这20万在80岁时是无法返还的。
所以是要返还,还是要保障?
平安都帮你准备好了。
5、其余几个产品
如果对两全责任感到迷茫;
或者觉得轻症、中症的风险可以风险承担;
再极端点,尝试在平安的产品里追求性价比; 平安都有产品可以提供给客户。
这该死的体贴。

我将自制的对比表奉上,若有错误还请指出。
见鬼,分辨率这么低是怎么回事。
其实还可以附加更多有意思的责任,但那都不在重疾保障之内,故不展示。 总体而言,
2021年的平安重疾险整体系列已经比较完善。保障内容也很扎实,没有太大的瑕疵。
其中几个附加条款着实惊艳到了我,的确是市场领先水平。同样超凡脱俗的还有价格。
我竟因此产生挫败感。我到底什么时候才拥有平安的产品,享受一下传说中的服务呢。
这世界还能不能好了?还得继续努力才是,
要对自己和未来的新产品充满期待。 以上。
重要的延伸阅读, 1、基于整个市场了解产品形态:粗點心丨重疾险们纷纷长成少年模样 2、关于赔付的限制性条款:卖重疾险的可没说不能这么赔呀!
小预告:
本来打算下期学国寿的,
但受到客户威胁,还是换成瑞泰好了。
那款产品与六福差别很大,我指的是期待的方向。
可要记得关注呀。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蓝医保求助! (夏目)
- 意外险 请大家帮忙看看 谢谢 (七里の)
- 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低于现行的2.5%,意味着... (大发总)
- DRG支付改革对所有人的影响 (krammark)
- 买医疗险,我有三大原则,你是否也一样? (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