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地图·整个系统】《地图的历史》:是谁画出一张图,教会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Conan Xin(connect the dots.)

内容简介: 《地图的历史》一书,帮助我们追踪古代绘图时代到摩登时代的绘图历史,围绕着历史上最著名的地图,讲述了人类永无止境的发现与探险旅程。还有古往今来的绘图家们、探险家们以及勘测者们的精彩故事。
古代人对了解他们自身和他们周围世界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非常可惜的是,由于物质条件极为有限,要想分析清楚他们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十分困难的。不同地域和文化所造就的地图历史截然不同,它们所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令人着迷。
在这本书中所阅读到的内容将使我们惊讶,在早期的地图文化中,曾一度领先的并非欧洲,而是中国。绘图者裴秀在公元267年提出绘制地图的“六体”,即6种绘图方法,提供了在当时条件下所能提供的最科学的绘制基础。遗憾的是,中国在世界制图史上并没有持续扮演它的先锋角色。
印度人对世界的想象充满了宗教和唯美色彩,在印度的宗教文化中,整个世界被描绘成莲花的形状,一片花瓣就代表一块陆地。
目前在北美发现的最早的一幅地图被画在一张皮革上,在所有北美原住居民的地图中,河流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古印加人留下的地图充满了不解之谜,他们的道路系统从何而来?又被什么人所继承?我们仅能知道的是,在印加文明之前,安第斯山脉的居民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理念去更好地表达空间知识。
最惹争议的是波利尼西亚人的地图,这些天生的航海家仅凭几根小木棍,就能表达出他们获取的新的航海信息——根据距离不同而导致的岛屿间的形状变化来调整他们的位置,这些木棍被扎成只有他们自己能看懂的“航海图”,被记录下来。更神奇的是,他们出海远行时并不需要随身携带这些“航海图”,而是将它们熟记于心。
希腊人在大约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地球应当是一个球体。尽管希腊公民托勒密所绘制的地图错漏百出,仍无损于他的“西方地图学奠基者”的称号,因为正是他发明了以新投影方法来绘制世界地图。
中世纪的地图学几乎完全被宗教寰宇观所取代。这些图把世界画成一个大圆盘,耶路撒冷位于圆盘的中心,圆的南部一横分别是尼罗河与顿河,中间一竖为地中海,构成丁字形水体,并分隔为亚、欧、非三个大陆。这类地图数量不少,但几乎千篇一律。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5世纪。
到了16世纪,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都进入了反思阶段。欧洲人的远航拯救了地图文化。哥伦布发现美洲,达·加马开辟印度新航路,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随着欧洲航海事业日益发达,探险家的足迹遍布非洲、美洲、亚洲。
欧洲人为新大陆绘制地图的过程也使得本土地图绘制的技术得到不断提高。对地图的需求随着印刷术的出现而得到了扩展;科技的发展也为更加精确的绘图测量开辟了道路。17世纪,在全球贸易中领先的荷兰人,同时成为全欧洲领先的地图绘制者。
小小地图反映历史变迁。从这部《地图的历史》,读者还能看到千百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和兴趣的变化。
2010 年, 当时有 5 亿用户的 Facebook 曾发布过一张有点奇怪的世界地图。地图上没有标注赤道,没有经纬度,没有南极和北极,中国和亚洲也几乎不存在,而东非则像是沉入了海里。
事实上,这不是一幅想用来单纯表达地理观念的地图,而是一张展示 Facebook 全球用户所在地的示意图(因此你几乎看不到中国)。图上相互交织的荧光蓝细线表示 Facebook 全球用户之间的联系。
在数字时代,画地图已变得轻而易举。就像 Facebook 一样,只用统计一下用户数据就能自动生出一个八九不离十的准世界地图。面对这张地图,人类似乎很少花心思再去纠结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是不是少画了个白令海峡,再或者加利福尼亚是不是被画到了北极圈里。对于地图绘制来说,精确问题的本身更像是加减法,而确定在哪种规则上来做这些算术题才是关键。
比如,尽管 Facebook 做这张地图像一个营销,但为了让它看起来至少有点算一张有迹可循的地图,Facebook 仍然采用了从 16 世纪就沿用至今的地图绘制规则——墨卡托投影法。

这种投影法当然来自一个叫墨卡托的人。要不是这位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人,人类的地图制作恐怕会迟迟走不进“现代化”。人类除了一直在探究“我是谁”这个哲学命题之外,恐怕还得多走好多弯路才能正确表达出“我生活在哪里”。
但需要明确的是,墨卡托并不是发明地图的人,也不是第一个绘制地图的人。事实上,从可考证的历史来看,并没有一个像英雄一样的地图发明家的存在。记录地理方位就跟记录时间一样,是存在于人类骨子里的求生本领。
在北美发现的最早的地图画在一张皮革上。波利尼西亚人用几根小木棍就能表达他们新获取的航海信息。
印度人倒不太纠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件事,早期的印度地图充满了宗教的唯美色彩,他们把整个世界描绘成了莲花的形状,一片花瓣就代表一块陆地。
中国人曾在早期地图绘制中一度领先。裴秀在公元 267 年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体”,即 6 种绘图方法,是当时最科学的地图绘制技术。但中国人并没能在这件事上领先太久,地图绘制的故事开始批量发生在欧洲。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人类都对画地图饶有兴致,但在15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之前,地图基本只满足解释某个区域的空间信息。在人类还未用航海家去丈量地球时,这个世界存在太多数未知的领域,有些还被神秘地称为“这里有龙”。
古希腊的托勒密是地图绘制界的第一位集大成者。公元 127 年,托勒密就写出一部地理学著作,介绍了一套详细的地理学计算法,并有着以天文数据为基础的配套经纬度。用这种方法可用来绘制欧洲、北非甚至是南非地图的信息,不过就当时已知世界的编辑划分,这种方法的精确性并不够,这导致他笔下的非洲东岸与事实不符,他还把印度描述成了封闭的内海。
不过,由于托勒密这本有系统的地图出现时间较早,《地理学指南》还是由希腊文翻译成了拉丁文,这本书通常会附有 27 幅地图,其中有 3 个投影图。由此,通过由不同的投影网络选取面来观测世界的方法诞生了,这也是墨卡托投影法改良的基础。
但对欧洲人来说,《地理学指南》这本著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承载他们在各个领域的发现。
在托勒密之后,地图绘制史和欧洲史一起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毫不留情把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希望在空间上探究的客观和真实统统打败。中世纪的地图把世界画成一个大圆盘,而圆盘的中心就是圣城耶路撒冷,圆的南部一横分别是尼罗河与顿河,中间一竖为地中海,构成丁字形水体,并分隔为亚、欧、非三个大陆。




墨卡托是从中世纪的那一波地图绘制者手中接过接力棒的。
墨卡托不仅是一个地理学家,他也是制图员。由于他把对数学、天文学、宇宙学、地磁学、历史、哲学和神学的兴趣都用在了地图绘制上,他也能算得上是书法家、雕刻师和科学仪器制造商。
1512 年,墨卡托出生于比利时安特卫普附近一个名叫亚珀尔蒙德的小港口。他的父亲是鞋匠,不算太有钱。因为受了叔叔的影响,墨卡托 15 岁就去了修道院上学,接受了神职的训练,并在那里修炼了他后来所长的书法。为了更好地学习基督教神学和拉丁文,墨卡托练就了一手优雅的斜体字,他认为这种斜体字比哥特体更适用于学者。1540 年,他甚至还写过一本小册子 How to Write the Latin Letters Which They Call Italic or Cursive,用以讲解如何在制图时使用斜体字。
这是墨卡托的硬功夫,为他在地图领域第一次赢得了声誉。
在 16 世纪初,制图师绘制地图时,都会使用一种粗大的哥特式字体。这种字体大,很占图面的空间,所以不能标示很多地名。墨卡托就改用一种新的斜体字,就是意大利式草书,增加了地球仪上可供标示资料的空间。
1536 年,已成为雕刻师的墨卡托也制作了一个地球仪。现代传记作家尼古拉斯·克兰曾撰写墨卡托的生平,他说,其他制图师“只能在一幅宽度大概是一个成人高的挂墙地图上,标示 50 个美国地名,但墨卡托却能在一个直径只有双掌那么宽的地球仪上,标示 60 个地名”。
后来,墨卡托接受了对佛兰德斯进行实地测绘任务,采用哥伦布发现的磁子午线为标准经线,为实测地图的开端。
1537 年,墨卡托又制作了一张圣经的圣地地图。这个地图可以让当时的人,对圣经希伯来语和希腊语“这两部分的记载有更清楚的认识”。16 世纪,跟圣地有关的地图都很不可靠,部分地图标示的地名不到 30 个,而且还有不少错误。而墨卡托制作的地图单是地点就超过 400 个。另外,他的地图还绘出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穿越旷野的路线。
可以说,墨卡托用他的巧手让地图绘制变得更精确。如果说后来他发明的标准投影法让他被人记住,那么精通书法则让他被更多人认识。
但这些都比不过他 1569 年发表的名为《阿特拉斯》的地图集。在这本地图集里,他用“墨卡托投影法”绘制了一幅圆筒形世界投影图。这样,所有的子午线都是平行而不是聚向两极。经线从两极开始都向一个圆周不断扩大,圆周表示赤道。在以此投影法绘制的地图上,经纬线于任何位置皆垂直相交,使世界地图可以绘制在一个长方形上,由于这种投影图保留了倾斜角,因此地图上所有细节部分的方位都很精准。 同年,墨卡托在所绘制的北极地图中也采用了这种方法。1630 年以后,“墨卡托投影法”被普遍采用,对世界航海、贸易、探险等有重要作用。


墨卡托画这些地图并非为了永垂不朽。宗教信仰是驱动他去做这件事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他从卢万毕业后,他就开始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没多久,他就发觉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跟圣经的道理有矛盾。他感到困惑,他说:“亚里士多德跟其他哲学家一样,并不认同摩西写下的创世过程,他们的说法在很多方面都跟创世记不一致。”他开始怀疑这些哲学家所说的话是否真实。他决定要亲自探究一下创造大自然的真相。
在他于 1569 年出版的地图集的第一部分《历史年谱》里,综合他所谓的“从天地初开至今”的整个创造过程。在著作里,墨卡托不但按年代编排所发生的事件,同时也提供了地理学的资料。
换句话说,对于墨卡托来说,绘制地图并不是综合不同的地理信息和发明绘制方法那么单纯,而是他探究圣经的“副产品”。很大程度上,他是为了解决对宗教的迷思而做了一件挺理性的事。好消息是,他用来解决疑惑的方法论是精密的数学,所以,墨卡托投影法也能称作一个“意外的理性之物”。
从他生活的背景来看,16 世纪中晚期,中世纪的思想开始崩溃,意大利引领文艺复兴,路德教刚在欧洲兴起,宗教改革在进行。和那个时代所有信教的人一样,墨卡托还是受到教会赎罪券的愚弄,他也曾因为和路德教走得太近而入狱。
不过墨卡托这种对宗教的神圣思考后来发生了变化,他可能敏锐地嗅到了强烈的市场需求。
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了。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1492 年,伊莎贝拉女王资助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探险活动,希望他找到向西航往印度洋的路线,以替代在《阿尔卡苏瓦什条约》中规定由葡萄牙人保有的南非航线。尽管哥伦布终究没有抵达亚洲,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即美洲大陆。
1497 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结果找到了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
1480 年,斐迪南·麦哲伦马上就要开始环球航行。对东印度有浓厚兴趣的西班牙王室资助了他,希望他找到向西通往香料群岛(亦称东印度群岛)的贸易路线,这可以让西班牙在不违反《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的前提下通过香料贸易来获取利润。
出于商业竞争的需要,早期的航海图被船员们视为机密。这些海图常常被绑上重物,一旦船只被海盗船俘获,它们就会被船长毫不犹豫扔进深海。在欧洲人四处开辟海域,划分殖民地时,没有什么比精准的地图更重要的了。


这也是墨卡托的投影法在当时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它让航海图看起来更方便。
在墨卡托投影发明之前,航海中使用投影方式既不等角也不等积,特别在高纬度地区,与实际相差很大,所以并不实用。
墨卡托于 1569 年公布的“墨卡托投影法”,通过对普通透视圆柱投影的改进,根据纬度越高的纬圈投影到圆柱上长度变化越大,因此考虑纬度变长时将对应的经线也拉长,从而保证两者之比恒定,即能等角。
在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中,恒向线是一条直线,这对航海来说有重要意义。沿恒向线航行不用改变航向就能到达目的地。比如,你要从 A 航行到 B,只需拿把尺子在墨卡托海图上将AB连起来,计算 AB 与经线所成的角度,在航行中使用罗盘一直保持这个角度就能到达 B了。
据说,墨卡托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地图和地球仪。尽管曾因为宗教信仰入狱,但天主教顾客一直赞助他的项目和购买他的地图。红衣主教也曾是他的赞助者。
归根结底,商业上的需要促进了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墨卡托不过是那些画地图谋生的人当中的一员。在遥远的历史图景中,能为墨卡托这样的人精通地图绘制的人带去的消息的还有自吹自擂的商人、吹毛求疵的测量员、天马行空的哲学家、一掷千金的赞助者、不可轻信的航海家,当然还有被金钱驱动的征服者等等。有了他们,地图绘制才能越来越精细,从海上带回来的新信息才能如实地画在地图上。
所有这些人的作业,都建立在墨卡托的书写方式和投影方法之上,依据这个标准,人类又往认清自己的路上迈了一步。接下来, 16 世纪晚期将出现三角测量法,经度将在 18 世纪逐步确立,而 20 世纪的空中观测更为地图绘制创造了有理条件。
当然,还是有人抱怨过墨卡托的地图有多处不精准。不过由于墨卡托“过早”地解决了“地图应该怎么画”的问题,人类通过地图去争论的问题就显得越来越无聊了。
再后来,地图又带上了国家中心主义色彩,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观点是,如果把你的祖国放在地图的中心,世界地图会看起来不一样。另一种声音是,你肉眼看到的地图可能具有欺骗性,我们曾经报道过很多和地图相关的测试和设计,它们莫不在提醒你重新思考“真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墨卡托解决了绘制世界的统一办法,但他不可能解决人类心目中的本位主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可不是光光由人说了算的。
部分文内图来自由 Jeremy Black 所著的《地图的历史》。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游戏】视频游戏如何彻底改变了农民购买拖拉机的方式 (Conan Xin)
- 【社交网络】纽约市拥有 34 年历史的社交网络 ECHO 的内幕 (Conan Xin)
- 【全球·地点·娱乐】至少还有游乐园 (希庇亚)
- 【数字化·社区】你看的盗版电影都是从哪儿来的? (Conan Xin)
- 【法国·军事·科幻】法国军队招聘科幻作家:艺术想象力应该... (Conan 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