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Fall心理学/认知科学PhD申请分享 【申请准备篇】
来自:finchfinch
面试篇在这里啦: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4373816/
今年二月收到了梦校的录取,我的申请季结束了。身边有小伙伴收到了耶鲁mit的phd offer,也有小伙伴本身能力强却没有收到offer最后选择了gap year。去年因为疫情影响,申请phd中不确定的因素都被放大了。回头看,我很庆幸自己在申请准备阶段做了一些看似不起眼但是至关重要的决定。趁着记忆还热乎,我想记录下申请中我遇到的问题,希望对后来打算申博的小伙伴们有帮助。这一篇主要是申请季的准备和文书工作,也就是在申请ddl之前所做的准备。我准备之后再记录一下面试时候遇到的问题。
先说一下自己的背景:我在一所前五十的美本,统计和心理学双专业,绩点3.9/4.0,参与过研究项目,没有提交GRE。梦校专业排名前十。我申请了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方向,包括美国(6所),加拿大(1),和法国(1)在内的八个项目。最后收到了五个面试,在收到梦校offer后就withdraw了其他申请。在申请季截止之前我没有发过paper,没有参加过conference,领域相关科研经历不到一年。我的优势是绩点和推荐信(或许还有统计的背景),短板是上手的科研时间不长。我着手准备申请博士是在大三的暑假结束的时侯。那时候离大部分项目的申请截止日期有三个月的时间。
申请期间要把能控制的变量尽可能做好:选校,文书,申请表和推荐信按时提交。(GRE应该也算可控制变量,但去年因为疫情大部分学校没有硬性要求。)不可控制的变量就不再花时间去纠结,例如绩点和推荐信的强弱。
我的申请计划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教授选实验室选项目选校;第二部分是准备文书;第三部分是填写申请表与投送推荐信。
选导师和选校是跨越整个申请季的。从一开始决定申请,到后来拿到面试,和导师一对一互动,再到最后决定接受offer的过程中,我对不同项目的感受越来越真实。有的项目一开始觉得很不错,到了后期才发现不是一个good fit。一开始的申请选校是在选择大方向:选择城市,选择学校,选择项目。最后一对一面试接触才是选择导师。
在选校阶段,我给每个有意向申请的实验室教授都发了邮件问询。邮件里我认为最有用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实验室今年招不招人;第二,实验室不招人的话,有没有其他实验室可以推荐。第一点确保了我不会浪费申请费在根本不可能会录取我的项目上:如果项目里所有相关方向的教授都不打算招生,就不应该浪费时间写文书交申请费。这一点看上去好简单,但却是我身边同学被一些项目脆拒的原因。第二点让我了解领域里的潜在导师们,有效扩大了撒网范围。甚至在撒网的过程中我加入了当时有意向导师的一个project,也算一个收获。
选校这个阶段值得花费大量时间去反复确认。为每个学校量身写几千字的文书非常耗费心力,时间就是一切。我最终选择申请的学校有几点:第一,项目有至少两个相关领域的教授;第二,有意向的实验室确认今年招人;第三,实验室的博士生对教授的评价没有引起我特别的注意。这一阶段的套瓷基本都是非常客气的,很少有人会冒着得罪老板的风险说大实话。但是如果学生的回复没有热烈的夸赞或者明显正面的词汇描述教授,就需要多加注意了。第四,可以和信任的教授聊一下自己有意向的实验室。如果有巨坑教授们一般会善意的提醒。
这四点我认为是所有申请者都可以从中受益的。我自己的话还会加一点:能不能想象自己在学校所在的城市生活至少五年。每个人受环境影响不同。如果你和我一样对城市的大小,天气,和生活便利程度有自己的偏好,建议在这个阶段可以看一下州和城市的氛围。
在写文书阶段百分之八十靠自己,百分之二十靠别人的意见。文书的初始想法最好靠自己想。等到稿子可以说服自己了,就要拿给别人去看。我主要用了两个资源。第一个我去找了学校里writing center的peer tutor。这一步主要是看自己的叙述能不能说服别人。这一步做好了以后可以去找自己关系好的教授要意见。最后可以找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看。我当时希望这篇文章拿出来可以让陌生人了解我做研究的动机,能被我的逻辑和叙事说服,能跟我共情。这篇文书不只罗列学术能力,不只讲述个人经历 -- 这些都已经在其他资料里体现了。文书不应该是简历的扩写,也不应该是童年经历的陈述,它更像一个说服别人的议论文。它讨论我作为个体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为什么我认为我会成功,并给出论据。
申请表和推荐信要早开始。申请表上有时候会有不知道怎么回答的问题,所以要留出一两周的时间和项目负责人联系。推荐信的内容是不可控制变量,甚至推荐人也是不可控制变量。最理想的情况是,教授很乐意给你写,你也觉得教授足够了解自己,到了申请季只需要打个招呼以及最后确认提交就可以了。三封推荐信里如果有一两封不太确定找谁,就要尽早联系多个教授。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我在申请的时候两封推荐信是数学系教授的,一封推荐信是心理系教授的,当时担心会影响申请。但事实证明委员会更注重推荐信的强弱。在我面试的时候,有三个学校的教授提到了推荐信对我的申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如果有类似担忧的小伙伴们不要怕。
先说这么多,希望对今年或者考虑申请博士的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提问/讨论|文学硕选hku还是爱丁堡 内含投票 感谢大家! (Charlottée)
- 不更新的日子 偷偷读了个博士 (Lili-turbooo)
- 已经被n个老师拒了😭😭😭 (苏璃呀呀)
- 资讯分享|法国PRAIRIE项目|多学科AI交叉领域博士岗位开放申... (ccd)
- 资讯分享|奥地利维也纳 TU Wien|多个自动推理与安全智能方... (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