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陈婧霏:李健学妹的逐梦人生
来自:dP狸
2014年,北京。
已经从清华大学毕业大半年的陈婧霏,窝在房间里抱着电脑看电影。 她的父母也都在家,但是三口人全无交流。 这个家静得出奇,静到陈婧霏隔着门都能听到母亲的叹息,她知道母亲还在生自己的气。
母亲不是生气她闲赋在家,而是她到美国才读了半年书,就瞒着老俩口申请了退学......
全美排名第11位的大学,经济学硕士,半奖,多少人想申请都申请不到,陈小姐就这么一句「读不下去,不喜欢,没意思」,于是把学给退了,一声不吭的拖着行李逃回了北京。
她妈气的啊! 指着鼻子问她:姑奶奶,你到底想干嘛? 她说:我想做音乐...... 这个回答又把老俩口的心堵得死死的。
一个清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材生,理应毕业后进投行,穿着高级套装,过手几千万的大项目和现金流,中文里夹带着浓浓的伦敦腔...... 多少人羡慕! 偏偏要去做创作歌手? 除了说她叛逆期有点长,家里人也不知道拿她如何是好。
陈婧霏现在是「石头计划」网易音乐人,处女作叫《16mm》,很多慕名而来的网友,为她留言点赞。

但是我认识她,却是从一堂网络视频课开始:「这长句有多少人觉得很难,你们不要被各种从句给干扰了。 看动词......这个单词在阅读里的考点不是我们经常知道的意思,而是另外一个。 」

听着听着,许老湿就睡着了...... 但对于陈婧霏来说,这是她现在唯一的收入来源,她要靠这笔钱去反哺梦想,她一再强调,千万不要曝光我的学校,我答应过校长会专心教学的。 」
我不解的问她,为什么要放弃本可以过得很舒服的生活? 陈婧霏语气急促而又坚定的回答:「因为真的喜欢音乐呀! 」
「因为喜欢」,这大概也是很多逐梦人的心声。 有些人是经历了发自内心讨厌的事情,觉得「逐梦」是劫后余生弥足珍贵又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连为梦想迈出第一步的勇气的都没有——因为这个社会一直灌输我们:梦有多美,现实就有多残酷。
| 清华学霸
陈婧霏,90后,射手座,北京土著:不装、大方。 父亲在出版社工作,母亲从事会计方面工作。 晚来得女的父母,对她的教育一直比较宽松,这让她从小很有主见。

有主见又热爱文艺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太听话。 陈婧霏从小在老师眼中就是个让人头疼的学生,她的「随性」总会不时踩线名校的「清规戒律」:
碰到感兴趣的事,不分上课下课拉着同学滔滔不绝,最后被请到了最后一排;上课听音乐,气的老师直接没收了CD机;碰到不喜欢的课,拿课本做掩护偷看金庸的小说;别人上奥数认真听题,她忙着剪杂志上的电影海报......
最可气的是她成绩还不差,收收筋骨排名就蹭蹭的上去了。 应试教育下,老师对这样「恃才傲物」的孩子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觉得这孩子行,不敢把话说重了;但是不说她也不行,不说就快要上梁拆瓦了。
现在她自己做老师也很有感触:「发现像自己这样不听话的孩子,真的很头大。 」
这样的少女,怎么看都会走艺术院校的道路。 陈婧霏也想过,但是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做这行的,因此她不敢轻易尝试。 她的老师也出手拦住了她,理由是专门学这个,就丧失了了解其他专业的可能性。 陈婧霏觉得有道理,你看人家诺兰,学物理的,如果没有这个背景,他捣鼓不出《盗梦空间》。

既然不去艺考,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的行,她给自己定了一个高难度目标:考清华。 原因很简单:「清华女生少,食堂好吃,校园大。 」
说实话,她这个目标玩的有点大。 在她读书的时候,北京高考很难出黑马,老师也不看好她,几次模考下来,和清华基本没什么缘分,努力努力就是上个厦大、中山的水平。
偏偏有些人就是关键考试不掉链子。 陈婧霏那年考了班里第二名,顺利上了清华,还进了分数很高的经管学院,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学霸,「我大概真的很擅长考试。 你看我在教英语,以为我英语一定很好吧,其实让我写一个文学性的东西,完全不行,但是去应试就是很顺手。 」
考试像短跑,不需要喜欢,掌握技巧就能顺利过关。 然而事业像长跑,没有那么点儿爱,便无法抵消琐碎和乏味带来的煎熬。
| 中途退学
清华四年,陈婧霏初高中时代被压抑的爱好,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摆上了台面。
她钟情于话剧舞台灯光骤亮的一瞬,也沉迷于音乐舞台皎白的追光。 和她很熟的人,戏谑的称呼她「天后」,还有人说她像汤唯。
清华一向都是以务实出名,这么多年做音乐的,能叫的出名字的还是李健、卢庚戌和退学的高晓松。 陈婧霏的学长李健,从「小透明」到「爆款」花了十年的时间。

在清华,陈婧霏认识的同好很少,大家都是抱着为四化做贡献的心来的。 唯二不务正业的,除了陈婧霏还有她同届法律系的同学,现在在做电影。 寻梦之路,如履薄冰,两个无心四化建设的大梦想家经常在微信上相互鼓励打气。
大部分人在大学玩上一票后,也都收拾好自己的吉他,该找工作的找工作,该留学的去留学。 陈婧霏也不例外,虽然她进校以后,大半时间都在放飞自我,但她就是一个特别擅长应试的人,再加上清华的背景,没花多少心思就申请到了华盛顿大学经济学硕士。 「哟,你家霏霏真有出息」,她妈乐死了,沉浸在别人艳羡的眼波中不能自拔。
但是陈婧霏心理很清楚,她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一方面是满足父母的期望,一方面是虚荣心作祟。 随着课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对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陈婧霏发现自己撑不下去了,想着以后这么多年,还要过这样看不到头的日子,就觉得人生灰暗。
只读了半年,她背着父母,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退学。
传统的中国家长,即使是高知家庭,对于这个决定也是没办法接受的。 在他们眼里,陈婧霏的「任性」和「不孝」严重伤害了他们,于是就有了开头母女间相峙的一幕。
亲手堵上了一条人生正道,最害怕的是找不到新的方向。 在退学之后,她无所事事,迷茫又压抑。 很长一段时间就窝在家里看碟、看书、听音乐排解心中的苦闷。 她说,那个时候,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具体要干什么。
陈婧霏的眼泪就在眼眶中打转,她哽咽着摆摆手,不愿再回忆那段人生的黑暗。
好在,黑到极致,总有光进来。
| 重新出发
从美国退学回国后,陈婧霏一直有考虑再出国读书。 没办法,为了弥补破裂的母女关系,无论如何要有海外的MASTER学位。 但她很慎重的观望,毕竟不想再重蹈覆辙。

「浑浑噩噩」的过了一年,直到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招生项目出现。
这所学校出过「宇宙直男」王力宏,还有「江南第一大暴发户」鸟叔朴载相,以及被《前任3》带火的主题曲《体面》的演唱者于文文...... 不过呢,陈婧霏读的专业叫Global Entertainment and Music Business,是管理类专业。 当年,这个专业是第二年招生,之前并没有中国学生。
这姑娘考试运好得让人发指! 她就准备了三周时间,其中还包括让很多人头大的GMAT。 面试也非常顺利,题目是《你对中美音乐行业的看法》...... 就这样,她顺利的拿到OFFER,以及4万美元的奖学金。
好了,母亲又能和亲朋有新的谈资,而她呢也算得偿所愿了。
在读书期间,他遇到制作人Jose Manuel Moles来伯克利寻找四位合作人,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投小样。 陈婧霏一投就中,这是她「不争朝夕只活当下」的海外生活体会以外,最引以为傲的留学经历。 听名字大家对这位制作人不熟悉,但是请他来当制作人的华人女歌手却耳熟能详,比如「银河天后」蔡依林、「宇宙天后」萧亚轩等等。
2016年,陈婧霏完成学业回了国,先是去了一个版权公司上班做行政,每天朝九晚六的上班时间,让她没有太多精力去兼顾自己的音乐梦,她坚持了不到半年就辞职了。
「喜欢」这件事,是控制不住的,要不然哪里来那么多痴男怨女。 特别是在一次次试错中发现,原来真爱在这里,愈加会飞蛾扑火,只争朝夕。
她的大学同学比她父母还觉得她不务正业,他们觉得陈婧霏其实骨子里很骄傲,比如很多新人会给唱片公司投DEMO,但她偏不,她觉得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只要做得好,总会被人听到。
一个连推销自己都不愿意的人,怎么可能成功呢?
| 石头计划
2016年冬,网易云音乐启动了石头计划,为音乐人提供全方位的扶持。 如今有超过5万独立音乐人入驻,上传原创作品100万首。 石头计划启动后,网易云音乐面向社会广纳贤才,邀请10位国内外制作人和众多乐手帮独立音乐人制作单曲和专辑,为他们的梦想助一臂之力。

在离开版权公司之前,陈婧霏看到了「石头计划」。 当时,她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一首歌,之后,她就彻底忘了这件事。 因为眼前还有两件更棘手的事情,一件是找份时间自由但又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另一件事是寻找志同道合但价格便宜的制作人。 最终,她在苏州找到了她伯克利学制作的校友,一个很有才华的男青年。 每个月,她都会坐上从北京开往苏州的动车,住最便宜的airbnb,把收入的一大部分用在了音乐上。 因为她要求制作人给她所有音乐呈现的可能性,所以她的歌曲做得很慢很慢,气得制作人在朋友圈吐槽:真他妈把自己当艺术家了。

一个月后,陈婧霏收到了网易云音乐的通知,她的《16mm》和其它48首单曲从2千多首DEMO中脱颖而出。 陈婧霏很受鼓舞,但顾虑也油然而生:她担心平台方会不会「仗势欺人」;找的大牌制作人,会不会风格差距太大,不尊重自己,不容易沟通。
不过合作以后,这些顾虑倒是全都没有了,陈婧霏说:「在录制《16mm》,从制作人陈沁扬到网易云音乐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很nice,做事非常有效率,也很尊重我的意见。 而且在这个平台上,我没有想过,像我这样不爱营造人设,不喜欢推销自己的音乐人的作品也能被传播的那么广,作为新人其实蛮受鼓舞的。 」
| 不想凑合
采访临近尾声,陈婧霏说了一个故事,大卫·林奇在费城拍电影,因为穷,为了找到合适道具,他翻遍了费城的垃圾桶。 为了测试声效,他会测试多幢楼的回声效果,以寻找他所需要的。

而她现在,正在为两个音乐和视觉结合的MV做准备,为了找到她想要的视觉素材,没有车的她,和「穷光蛋」大卫·林奇一样,跑遍北京所有的公园,甚至在YouTube上自学视频剪辑,只为完美渲染自己心中所要的感觉。
这种不凑合,在外人看来性价比很低。 而为了「不凑合」,她不在乎和周围同学越拉越大的生活差距;为了「不凑合」,她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

如今,00后都已经年满18岁了,而90后女孩儿,也很快要进入30岁。 逐梦的成本越来越高昂,成功的可能也越来越渺茫。 从经济学角度,她早就过了边际效益的临界点,止损是理性的选择。
我突然问她:如果哪天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她说,哪天这份爱不在了,她可能就头也不回的走了。
到底,她还是个务实的做梦者。
-
叽里咕噜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4-08-26 12:08:38
-
dbzi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3-09-25 21:23:32
-
黛安娜_G 转发了这篇讨论
又是佩服陈婧霏的一天。 “ 「喜欢」这件事,是控制不住的,要不然哪里来那么多痴男怨女。 特别是在一次次试错中发现,原来真爱在这里,愈加会飞蛾扑火,只争朝夕。”
2023-05-15 16:05:58 -
星辰何迢迢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1-11-23 13:28:47
-
puinn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1-07-13 20:53:39
-
我太南了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1-07-13 20:52:11
-
echo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1-07-11 09:48:15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载】陈婧霏:李健学妹的逐梦人生 (dP狸)
- 出一件亲笔签名t恤 (nnh)
- 收 陈婧霏同名cd (绿毛鱼)
- 出一张825常州的门票 (雪小花faya)
- 收常州8.25票一张🥺康康孩子 (Jo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