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功课:突破交易策略的逻辑
来自:可好可坏
1. 对突破交易策略的理解
突破策略,即突破支撑/阻力进场的策略。支撑/阻力,常规意义上理解,是市场参与者力量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价格边界。价格在某个边界区域,卖出的力量大于买入力量,无法继续上升,便形成了对价格的阻力;某个边界区域,买入力量大于卖出力量,价格无法继续下跌,便形成了对价格的支撑。
如果更深入地挖掘,我认为支撑/阻力,本身是市场表现出的一种秩序性。突破,即是对这种秩序的打破。因此,突破策略的运用,可能不局限于单纯的价格区间突破。比如,一段原本平稳向下的趋势,明显由市场阻力左右的市场秩序,突然出现了一根反转向上的大阳线,这也是市场秩序的打破,也是突破。
2. 突破交易策略的正期望
自己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角度,是这么理解的:
以股票多头市场为例,如价格在一个震荡区间持续了很长时间。在价格震荡期间,不看好的人卖出,看好的人买入,卖出的力量被消耗,筹码得以交换。价格一旦突破,所有在这个区间买入的多头都是获利方,他们大部分对价格抱有更高的预期,因此上涨的阻力小。原本在场外观望的持币者,也可能因为价格边界的打破,加入进来。
如果是多空市场,还要考虑空头因素。空头的持仓量越大,当价格临界点被击破,空头被迫平仓止损时,对市场造成的反向买压也越大。这些因素,都为价格突破之后,价格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原本对市场持有不同立场的参与者,在突破形成之后,立场发生了转变,这就是突破的力量。
3. 突破策略的主要权衡取舍:
(1)确立策略对应的支撑/阻力形式和识别规则
如按照支撑/阻力的技术形态区分,有突破大规模横盘震荡形态的温系,突破小型支撑/阻力区域的箱系等。根据时间周期和持仓预期区分,又有长线,短线,日内系统。支撑/阻力形态的规模,以及出现的机会,也会影响到持仓预期。
支撑/阻力的技术形态和周期,也影响着突破策略的获利预期。一般而言,时间越长,形态规模越大,对应突破之后的获利预期也越大,相应的,时间和交易机会的成本也更高。
(2)入场位置和止损位置的选择
入场位置上,常规做法,突破时入场,确定性更高,但建仓成本更高,止损距离也更大。在看多市场,同样是追求突破,在支撑位入场,似乎也可以,建仓成本更低,代价是可能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止损位置的选择上,比如,偏好胜率的,风险承受力强的,会把止损放在支撑/阻力区域的另一侧。风险厌恶者,突破失败回到原本的支撑/阻力区域就进行止损,代价当然是更频繁的止损,胜率降低。
以上这些,看起来好像没有绝对的正确与否,在于交易者个人的权衡取舍。
4. 图表展示,仅展示技术形态,不考虑时间周期,以下皆为外汇日内交易图表:
(1)大规模支撑阻力突破:

(2)小规模支撑阻力突破:

(3)趋势线突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第二十三期课程总结 (花间十六声)
- 第二十四期课程内部报名公告 (花间十六声)
- 【功课】第十七次功课:风险 (花间十六声)
- 第十七次功课:风险 (林东篱)
- 【功课】第十六次功课:常态 (花间十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