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专题]:小说中的西南联大人物原型
来自:绿茶
西南联大文学索隐 探寻《围城》、《野葫芦引》和《未央歌》的人物原型 今年是西南联大成立70周年,很多地方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本报也推出了16版的纪念特刊。对往事的钩沉,对过去人物风范的怀念,以及对西南联大精神的追溯,更多是出于历史层面。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文学层面的西南联大,那些在历史层面不够生动的联大人物,到了小说中更能获得栩栩如生的形象,以及鲜明的个性。 钱钟书的《围城》、宗璞的《野葫芦引》以及即将出版的鹿桥的《未央歌》,都刻画了许多当时知识分子形象。有趣的是,不少读者给宗璞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找到了现实中西南联大人物的对应原型,由此引发了不少话题;而鹿桥生前曾坦言,《未央歌》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有真实的原型。此外,学者李洪岩认为,《围城》中的曹元朗,人物原型就是西南联大教授叶公超。 必需强调的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能和真实人物直接画等号,文学的真实更不能等同于历史的事实。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的功能与史学的功能有着截然不同的分歧。但是,根据文学作品所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以此为出发点寻找作者用来作为蓝本的人物原型,并在两者之间做一番推测、比较和玩味,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却是读者的权利。一部《红楼梦》,引来难以尽数的红学家和读者进行索隐式的解读,不仅无损于其伟大和光荣,反而为这部著作平添了无穷的魅力。对于《围城》、《野葫芦引》、《东藏记》的索隐式解读,或许有着同样的意义。(详见C11-C13版) 本报记者 张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赠书约评】《你忘了全世界,但我记得你》语言学家和她失智... (cITYsObLUE)
- 赠书约评 | 法眼看红楼:从十二位女性角色,还原清代女性的法... (一陀春卷)
- 在中国出版界你说“翻译”我都觉得可笑——论一本“外版书”... (姿色鉴定师)
- 【赠书约评】《漫长陪伴》一部聚焦“双相情感障碍”人群的现... (Coral)
- 【赠书约评】《金字塔的国度》北京大学拱玉书教授、牛津大学... (我要吃记忆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