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35】命运:人生赢家与输家的人生脚本
来自:吴庆沟通分析(被看到,很重要)
今天是我们的第35篇:在这篇文章开始之前,我先讲一个《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故事。
一、《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是家里的大姐,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久病在床的妹妹。松子一直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可无论松子多么努力的讨好父亲,父亲依然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妹妹身上。如果父亲下班带着礼物回到家,一定是把公文包丢给松子,把礼物拿上楼给妹妹。
小时候,松子常常一个人在家乡的河边唱歌,幻想着“一起抓住天上的星星”“一起跟风说话”“一起沐浴着阳光”“肚子饿了就一起回家”。
长大后,松子成为一名教师,却因为为一名偷钱的学生龙洋一顶罪,而被学校开除。
松子非常羞愧的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家。她先是和一名很有才华却十分落魄的作家八女川,生活在一起。八女川有抑郁症,又非常的暴力,时常把松子打得鼻青脸肿。最后八女川在松子面前,撞火车自杀,松子受到极大的创伤。似乎八女川更在乎他自己的创作和他自己的内心,把松子抛弃了。
没过多久,松子又幸福的成为作家岗野的的情妇。这个岗野把作家八女川当作他在文坛上最强大的对手,他是因为嫉妒八女川的才华,才和松子在一起的。当岗野知道松子去过他的家,对他的家庭产生了威胁的时候,毅然向松子提出分手。松子再一次被抛弃。
松子又掉入孤单的世界。她自暴自弃的到夜总会做了一个浴室女郎,也就是妓女,非常努力的为一名十分欣赏她的男老大工作,不久便攀升为头牌花魁,赚了很多钱。
夜总会最后因为整个行业的变化而解散,男老大离开之后,松子内心非常空虚。她回到家,发现父亲已经去世,父亲遗留的日记中,每一篇的开头都是“今天没有松子的消息”。
接着松子找了一个年青的男孩给自己作伴。男孩假装很喜欢松子,他骗光了松子所有的钱之后,当着松子的面出轨,还羞辱松子。愤怒至极的松子冲动地杀死了男孩,
这时松子想要自杀,却在跳楼的瞬间抓住了栏杆,拼命地活了下来。然后,她又想去第一个男友八女川仰慕的大作家太宰治曾经自杀的小河里自杀,却在已经变成小溪的河边遇到一个单纯的理发师男孩,她立刻爱上了这个男孩,准备和他一起开始幸福快乐的生活。没过多久,警察就找到了她,她再一次被迫与自己爱的男人分离。
在监狱中,松子努力的学习理发,幻想着出狱以后回到理发师身边。同时,她还认识了她一生中最好的闺蜜泽村。
出狱之后,松子回到理发师男孩的发廊,却发现他已经娶妻生子。松子再一次被抛弃了。
孤独的松子来到大城市,找了一份理发师的工作,一天偶遇出狱的泽村,二人恢复了狱中的友情,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泽村后来结了婚,还在丈夫的帮助下,成为色情电影的明星。虽然是出卖色相,但家庭和事业都营业得红红火火。这时松子和泽村在一起,一方面感觉非常的自卑,一方面也感觉似乎丈夫和事业,对泽村更加重要,自己又变得不被重视。
松子与泽村渐渐保持距离,宁愿自己忍受孤独,每天一个人回到家,对着空空的房间说:“我回来了。”生日时,自己一个人买个小蛋糕坐在咖啡馆,口中默念:生日快乐。
此后一个晚上,松子与学生龙洋一重逢,这时龙洋一已经成为一个黑社会的小混混。龙洋一一方面承认,当年的确是自己偷的钱,另一方面,又向松子表白,自己小时候其实一直暗恋着松子。
一听到龙洋一喜欢自己,松子内心中被爱的希望再次点燃。可是龙洋一是混黑社会的,从小就喜欢打架,非常暴力。和他在一起,无疑会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此时下起了大雨,龙洋一在楼下院子里等着松子,松子在楼上房间里极度犹豫地想:外面是地狱,里面也是地狱。
因为,在这个房间里,松子已经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在这个孤独地狱里煎熬了很多年了。
松子最终决定与龙洋一相爱。甚至当龙洋一时常发脾气,暴打她,还不肯放弃黑社会生活时,松子竟决定和龙洋一一起混黑社会。这时,她的想法似乎是,既然你不愿意为了我放弃你的生活,我就加入你的生活,这样你才会重视我。
最后,龙洋一因为把黑社会老大的钱输在了赌场里,被迫进监狱躲避风头。深爱着龙洋一的松子不离不弃地等着他出狱。但是龙洋一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知道自己不但无法给松子幸福,还又一次害了松子。他决定离开松子。在出狱的那一天,龙洋一看到高兴地来迎接他的松子,他疯狂的给了松子重重一拳,把松子打倒在地,然后发疯似的逃跑了。松子又一次被抛弃。
从此松子对爱彻底绝望了,再也不去与任何人相处。她从此一个人生活,谁都不见,还不停的吃东西,也不丢垃圾。每回到家时,松子会对着空荡荡的房间说:我回来了!
精神恍惚的时候,松子会看到满屋的垃圾都变成黑色的乌鸦,她恐惧地逃到屋外。有时,她会发疯式地冲出屋子,在屋外的墙上,疯狂的反复抄写一句话:“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松子租住的房子在一条河边,她常常坐在河边自言自语。这条河和她家乡的那条河非常相似,就是那条河边,她小时候常常一个人唱歌。
松子最后,是被一群闲得无聊的棒球少年,打死在河边。
好,松子的故事就是这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是一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大家有兴趣都可以看看。现在让我们回到本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今天要谈谈:人生中的赢家与输家
二、从结局分类:赢家、输家、非赢家
在心理学理论中,有很多理论都和人生脚本类似,比如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生活风格理论,自体心理学中的“问题组织原则”概念,但伯恩的人生脚本理论和这些理论的最大的不同在于,伯恩特别强调脚本的结局。也就是说,每一个人的人生脚本,都包含着一个预先决定好的结局。每个人都在追求预定的人生结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人生脚本”理论,就是关于命运的心理学。
但我们始终强调的是,这个结局,虽然受到父母的强烈影响,仍然是我们自己的决定,是我们在小时候做出的决定,而且这些决定,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人生脚本理论,不是宿命论。
那么从结局的角度来看,人生脚本有哪几种呢?
有赢家脚本、输家脚本、非赢家脚本。
1. 所谓赢家脚本,就是那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的人。
比如一个人特别想挣钱,他的目标是在60岁之前挣到一个亿,最后他真的在退休之前挣到了一个亿甚至更多,这就是赢家脚本。
比如一个女孩想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妇女,不用工作,最后她真的找到一个男人,这个男人的收入又足以负担整个家庭,于是她在家相夫教子,过上了自己梦想中的生活,这是赢家脚本。
比如一个人要做很大的官,拥有很大的权力,要在退休之前成为一个城市的市长,最后他真的成为市长,他是赢家脚本。
再比如一个人想长大以后靠赌博为生,最后他真的靠赌博赢到了足够他生活的钱,甚至开了一家自己的棋牌室,他也是赢家脚本。
所以,赢家脚本,就是所谓人生赢家,是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实现了目标的人。
松子的闺蜜泽村就是一个赢家脚本,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她“有老公……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虽然是出卖色相,但也成为色情电影的明星,后来还做了成人电影公司的社长,也就是老板。她非常接纳自己的工作,家庭和事业都营业的红红火火。
2. 相反,输家脚本就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却没有实现的人。
比如一个人非常想挣钱,最后却亏得一塌糊涂,甚至背了大量的债务,直到死都没有还清,这就是输家脚本。
比如同样一个女孩想成为幸福的家庭妇女,不用工作。她找了一个老公却出了轨,以离婚收场;找的第二个老公,创业失败,公司破产,最后仍然是离婚。这也是输家脚本。
比如一个人也要做很大的官,拥有很大的权力,最后却因为贪污,或者保养情妇,被纪委检察机关发现,并被审判关进监狱,他是输家脚本。
再比如一个人同样想长大以后靠赌博为生,最后却因为出老千、作弊被砍掉了一只手,再也不敢靠近赌桌,他也是输家脚本。
输家脚本包括知道自己的目标,却没有实现的人,还包括似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却非常不幸福的人。
有的男人一辈子追求成功,非常忙碌,事业的确做得风生水起,非常成功。最后公司上市了,老婆却离婚了,孩子也不理他。到老了,身边除了同事和客户,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边,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内心感觉非常孤独空虚。
有的女人,希望自己老公成功,极力催促老公去干事业。最后老公事业的确成功了,人却出轨了。虽然最终没有离婚,但两个人却带着不信任和隔阂生活了一辈子。
所以,有些人似乎很成功,但他内心不幸福不满足的感觉却说明了,他其实没有得到自己真实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他内心真正的目标并没有实现。
松子的故事
上面讲的松子的故事,就是一个输家脚本的故事。松子一辈子都渴求男人的关注和爱。在她内心中,甚至关注就是爱——只要感觉到被关注,她就会爱上对方。所以她常常轻率的,在不合适的时机,和不合适的男人在一起。
松子所经历的那几个男人,无论是和抑郁又暴力的作家八女川在一起;还是八女川死后不久,松子就选择和八女川的文坛对手岗野在一起,岗野还是一个有妇之夫;还是松子选择同那个明显不靠谱的年青骗子在一起;还是松子在自己随时可能被抓进监狱时,却梦想和那个理发师男孩在一起组建家庭;还是最后选择和混黑社会的龙洋一在一起——松子在不同的时机,选择了不同的男人,却每一次,都导致共同的结局,那就是分离,或者被抛弃。也就是一次又一次证明自己是不重要的,是不被爱的。
就像父亲只关注妹妹一样,松子一辈子都得不到男人的爱。这就是松子,如何通过选择,一步一步的实现了自己脚本的结局:一个“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输家的结局。
那如何区分赢家脚本和输家脚本呢?
表面看来好像挺简单的,就是实现了人生目标了呗。
但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已经很成功很富有了,却仍然不觉得满足和幸福。有的人小富即安,没多少成就,甚至做着收废品扫大街的工作,却好像过得非常满足和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以及内心是否具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比如有两个人,都非常想挣钱,一个要挣100万,一个要挣一个亿。那个想挣100万的,最后真的挣到100万了,他非常高兴,他是赢家脚本。那个要挣一个亿的,最后即使挣了九千九百九十万,但还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死的时候,他仍然非常的懊悔,觉得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就是输家脚本。
再比如同样有两个女孩,都想成为幸福的家庭妇女,不用工作。女孩A嫁给一个亿万富翁,女孩B嫁给一个收入还可以的公司职员,如果两个人的家庭都比较和谐,这两人都是赢家脚本。
如果那个嫁给亿万富翁的女孩A,发现老公包了二奶,最后离了婚,分到了足够她生活几辈子的钱,但她仍然觉得不幸福,感觉自己甚至还不如那个和公司职员结婚的女孩B,有爱人的陪伴,有一个爱她的男人,她就是输家脚本。
如果那个嫁给亿万富翁的女孩A,她只是想不用工作,并不渴求婚姻幸福不幸福,她感觉自己有很多的朋友,和闺蜜一起玩,也非常开心。最后她同样发现老公包了二奶,然后离了婚,也分到了足够她生活几辈子的钱,她虽然好像是一个人,但过得挺快乐,那她仍然是赢家。
那么,反过来看,做着收废品扫大街工作的人,有没有可能是赢家呢?
我把这个问题作为今天这篇文章的思考练习,提前留给大家。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答案发到下面的评论区里去。
所以,区分赢家和输家的关键,是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3. 非赢家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非赢家脚本。
非赢家是那些在死的时候,说:“至少我还做些了什么什么”或者说“至少我没有怎样怎样”的人。
比如,一个人退休之后常常和周围的人说,我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曾经风光过。或者说:虽然我没有发过财,但至少我也没有坐过牢。这就是非赢家脚本。
非赢家脚本的目标不是赢,而是保持平局。他们似乎很难释放自己健康的攻击性,没什么魄力,但做事很努力。非赢家没什么破坏性,比较安静,不惹是生非。他们是被禁锢被压抑的一群人,他们的攻击性和创造性都被压抑了。
非赢家的座右铭似乎是“平安过一生”,所以他们可以成为比较好的员工、职工。非赢家老了常常会说: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
所以,非赢家是没有什么明确的生活目标的人,所以也谈不上实现或者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非赢家常常感觉到的是空虚和无聊,所以非赢家脚本也称为平庸脚本。
这就是从结局来看的三种脚本,赢家、输家和非赢家。
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补充说明。
三、脚本不是“知足常乐”
首先,如果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角度,伯恩是不是认为大家都应该把目标都定低一点,提倡知足常乐,好成为人生赢家吗?
这是对脚本理论的误解。
赢家、输家和非赢家脚本理论,真正的目的是引导我们觉察自己的人生脚本,特别是认识到,自己为什么有现在的人生目标,或者搞清楚自己真正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或者搞清楚究竟是什么阻碍了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
比如那个梦想挣到一个亿,却因为10万元的差距,对自己非常不满意的输家。如果他想走出自己的脚本,他可以认识到自己已经挣到非常多的钱了。那个对自己不满意的自己,并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脑中的控制型父母自我的声音。当他不再顾及这个对自己不满意的声音,看到自己的成就,对自己感觉到满意,他就变成了赢家。
或者他也可以看到,挣一个亿其实并不是自己的目标,而是小时候,爸爸或者妈妈给他订的目标。他认同了这个目标,长大之后就以为这就是自己的目标。当他抛弃了这个目标,也就可以开始过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了。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一直都知道挣一个亿是父母给他定的目标,而他一直没有意识到,他其实一直想通过不去实现,或者不完全实现这个目标来打败父母。也就是说,他宁愿让自己失败,也不愿让父母开心,他是想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父母总是控制他的愤怒。
也就是说他对父母的隐藏的沟通是:我会听你的话,我会很努力,但我一定不会让你满意。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也许就可以从这个脚本中解放出来。他可以不再以挣钱为目标,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可以挣更多的钱,不仅是一个亿,甚至十亿、百亿,但现在的他,是为自己而挣钱了,而不是一边服从又一边反抗父母的指令。
四、第二个要补充的要点,是输家的四种结局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作为赢家,似乎幸福和快乐就可以涵盖所有成功的结局。作为非赢家,有一点点满足,有一点点遗憾,或者说无聊和空虚,可以形容非赢家的结局。
那么,“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人生也各有各的不幸。
伯恩认为输家脚本的结局,可以简化为四种类型:成为孤独的人,成为乞讨的人,疯掉,或突然死亡。
1)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上面提到的松子,最后就是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从亲密关系的角度来看,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谈过恋爱,一辈子都是一个孤独的人;有些人谈过几次恋爱或结过几次婚,结果都是分手或离婚,最后他对爱情感觉到绝望,他没有反思自己的亲密关系为什么会这样,就决定再也不找伴侣了,或再也不去爱任何人了,这个结局也是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从归属感的角度,有的人每次进入到一个组织或一个团体,就感觉自己被排斥,每次都因为某种原因和组织闹掰了,或者被赶出来,或者自己主动离开,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只能一个人工作,总是感觉没有人赏识自己或者认同自己,这也是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2)成为乞讨的人
成为乞讨的人,就是最终依赖别人而生活。比如现在社会上的啃老族,或者武志红老师提到的只能依赖别人生活的巨婴,都是成为了乞讨的人。他们或者乞讨钱,或者乞讨感情、乞讨爱、乞讨关注。
乞讨的人也许曾经工作过,曾经努力过,曾经试图独立过,但经历一个或大或小的打击,他就决定再也不努力了,从此以后就依靠父母、依靠伴侣、依靠别人生活吧。这充分证明了,他只是自我实现了自己的脚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乞讨者一直期待一个超级拯救者来拯救自己,所以他们常常会对现实中的拯救者感觉不满。
3)疯掉
疯掉,精神分裂,这是非常悲哀的脚本之一。
精神分裂,除了遗传的因素,也有原生家庭的影响。特别是一种非常严苛的所谓“双重束缚”式的养育方式,非常容易“培养”出精神分裂症的孩子。双重束缚,是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葛雷格里·贝特森提出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理论,简单的说,双重束缚就是当一个信息表达出来的时候,你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那这个信息就是双重束缚。
比如妈妈一边痛打孩子,甚至虐待孩子,却又一边说:我爱你,我这是为你好。这就是双重束缚,因为孩子面对这样的妈妈,他完全无所适从,不知道是该感谢妈妈,还是该恨妈妈。
再比如,爸爸对孩子说:“你必须自主选择。”这孩子也是在面临双重束缚。既然是自主的选择,就不可能是必须。做出自主的选择,一定处于自由的状态,但爸爸又要求他必须自主选择,这哪里有什么自由呢?
所以这样的孩子,就可能选择疯掉,来逃避内心极度的冲突和矛盾。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不做梦的,他们睡着时,完全没有梦。另一方面,很多康复的精神分裂患者告诉我们,他在发病的时候,感觉自己一直好像在做梦一样。
所以精神分裂患者不做梦,可以说是因为,他们已经逃避到梦想和幻想的世界里去了。
4)突然死亡
突然死亡既包括自杀,也包括心因性的猝死,或者脚本式的被杀。
自杀,可以是自主的决定,也可以是脚本的结局。比如得了无法医治的绝症,最后选择了安乐死,这可能是一个自主的决定。但由于抑郁症,或者由于失恋、事业失败、破产而选择自杀,就是通过脚本的选择所获得的结局。
心因性的猝死,包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的过劳死,或者在网吧连续上网几十个小时而把自己玩到猝死的,大家看到这样的新闻都会非常疑惑,这样的人,明知道自己受不了了,还继续工作或者继续玩,这不是在自己找死吗?对的,其实这样也是自杀,也是一种输家所选择的结局
还有一种突然死亡,好像不是自杀,但仍然是脚本的选择。我们前面提到的一种严重的家暴游戏就是一例,丈夫有严重的家庭暴力,最后妻子无法忍受就趁着丈夫睡着把丈夫杀死了,这两个人都是输家脚本。
无论是成为孤独的人,成为乞讨的人,疯掉,或突然死亡,这四种输家脚本的悲惨结局,在某种因素的促动下都会加速实现,这就是成瘾行为——无论是赌博成瘾,还是酗酒-酒精成瘾,或者吸毒等药物成瘾。
这个似乎比较好理解,因为吸毒、酗酒或赌博而搞得家破人亡的事件,我们时常会在新闻中看到。但大家没有想过的是,这些结局,也许已经在当事人小的时候已经决定了,成为他们命中注定的结果。类似的人生脚本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后面还要详细谈。
有朋友可能会问,那购物成瘾算不算成瘾行为呢?
购物成瘾本质上属于强迫症,应该接受强迫症的治疗。但购物成瘾同样会加速当事人的脚本,实现成为孤独的人,成为乞讨的人的结局。
同时,与购物成瘾类似的囤积行为,偶尔也会导致突然死亡,曾经有一个案例,发生在1947年,那时纽约市的一对兄弟——科利尔兄弟被发现死在自己的家中。兄弟俩都是强迫性囤积癖,也就是强迫症患者。他们家里非常富有,住在一栋自己的楼里,他们却在家中囤积了140多吨各种物件和垃圾,而且不与任何人来往,这个事在纽约市人人皆知。
警察探查兄弟俩的死因,最后发现弟弟是无意中撞倒了自己囤积的堆积如山的报纸,被三大捆报纸压死的。而哥哥年老瘫痪之后一直是由弟弟照顾,也在几天之后饿死了。这就是一个强迫症导致突然死亡的案例。
谈完了赢家、输家、非赢家三种脚本,和输家脚本的四种结局,我们再来看看松子的人生脚本。
松子的脚本似乎是:没有男人会重视和爱我,我永远都不可能和我爱的男人在一起,但我一定要很努力。
松子的脚本类型是:输家
松子的脚本结局是:成为一个孤独的人并疯掉
五、人生历程由四个因素决定
看到这些可怕的人生脚本的结局,有朋友可能会问,即使人生脚本是我自己小时候的决定,难道我们的一生,完全是由人生脚本决定的吗?
当然不是。
整体的人生历程是由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包括遗传,外在因素,人生脚本,和自主的决定。
1)遗传
遗传因素主要是通过身体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一个人天生腿短,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跑步运动员,但可以成为一名教练,或者成为体育馆的老板。
如果一个人天生失明,就不可能做画家。或者一个人有先天的心脏病,而且出生在一百多年前,或者更早之前,他就可能活不长,无法完成自己的人生脚本。最后这个心脏病的案例,就是遗传和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历史事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偶然事件等等。
比如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生活在十三世纪。他和他的王后埃莉诺,俩人十分健康,家族里也没有什么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但是那个年代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即使贵为王室家族,他们俩生了16个孩子,其中有10个都夭折了,未能活过儿童期。只有6个孩子活过11岁,只有3个活过40岁。
而夭折的孩子当中,有三四个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也就是说,这些夭折的孩子,连形成自己的人生脚本的机会都没有。
文化背景也会对人产生影响,比如,祥林嫂与松子的不同就在于,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村贫困女性的命运,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祥林嫂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她的命运是由别人决定的,是被迫的。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松子,她的输家脚本的命运结局,似乎一直是她自己一步一步选择的结果。
3)脚本
第三个决定我们人生历程的因素是脚本,这也是我们这一部分文章的重点,我们慢慢来谈。
4)自主的决定
第四个影响人生历程因素是自主的决定。
我们始终是有自主的决定的,这个自主的决定,小到今天早餐吃什么,大到要不要与某人结婚,或者要不要辞职创业。
但是,人生脚本的意义就在于,有些貌似自主的决定,其实是人生脚本,是我们小的时候做的决定,而不是此时此地的真正的自主的决定。
研究和探索人生脚本,就是将我们从幻想的自由状态中解放出来,走出脚本,恢复真正的自由,作出真正自主的决定。
作者简介
吴庆,霍然沟通分析心理工作室首席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现场或网络),系中国沟通分析(TA)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沟通分析(TA)协会湖北分会副会长,曾任华中科技大学特邀心理咨询师,武汉动感音乐广播FM936特邀心理专家。
微信号:1025262729
-
Nuk Saturn 转发了这篇讨论 2022-09-03 19:11:10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人格适应六种是怎么发现的 (白冷)
- 请问小教授和成人有什么区别? (白冷)
- 人生剧本书 (蜗牛漫步52)
- 人生剧本p127页,第二段 (蜗牛漫步52)
- 《人生剧本》勘误及概念与大陆统一 (吴庆沟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