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自救|外企财务实习经验精华帖
来自:—
楼主本科财务管理,经济学硕已录取。目前在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财务部实习,转眼间四个月的实习期就要结束了。这四个月里对外企财务有了一定的认知,下面就财务岗位划分进行分享,给还没实习或想了解外企财务的财会人提供一个渠道,建立起对财务的整体框架,感觉对于你们找外企实习或者找外企工作都能有一定的帮助。
本篇文章共分为四部分:当前现状、外企财务种类、财务未来发展方向、个人关于实习的建议。
分享仅是基于本人所学到的东西,如有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还请大家指出,并请各位多多留言交流。
1、当前现状
天下财会学子苦会计久矣,当初填报大学志愿参考着父母长辈的“会计好找工作”这句话,我们成为一名财会人。大学读书时,为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课学得晕头转向;大学快要毕业,接触社会才发现,其实学校里的知识跟工作实际有着很大差距(当然了这是大学专业存在的普遍情况)。
而且虽然工作好找,但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可转会计,门槛不高加上各高校大力扩招经管专业,使得从业人数众多,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薪酬和工作强度的工作并不容易。除此之外,我们还无时无刻都有着会计是夕阳产业,不久将被机器人取代的危机感。尤其是后来选择了审计行业的财会人,一边承受着比计算机行业更大的工作强度,一边眼红程序员的高薪,连连感叹自己选错了专业。

虽然组里有很多人已经开始考虑转行,但对于大多数人(比如我)来说,转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学刚毕业的我也还在会计这条路上不断摸索,边走边思考未来何去何从。
2、外企财务种类
很多第一次财务面试的人都会发生以下对话:“你想来我们公司当什么职位呢?”“当会计。”这个回答得就太笼统了。不管在国企还是外企,财务都会有细分岗位,就我所在的德企而言,大致划分如下:

在德企,一般财务分两个岗位。一个是Finance,一个是Controlling。
Finance细分为AR/AP/GL/TAX/Inventory/FA等。它依附在3条流程上:
(1)Procure to Pay:产生费用的一条流程,涉及采购/报销/工资等。只要是产生现金流出的都在这条流程上。那涉及到采购,就会有买固定资产、存货这些。这些都是重要的东西,并且涉及到专门领域的知识,所以可以单设岗位,去做固定资产,做存货管理等等。
(2)Order to Cash:现金流入的一条流程。从接受订单到后期收款,会有AR和相应的TAX。
(3)Account to report:把所有记录的总结归纳,出财务报表,就是结账。
一般Finance这块,主要涉及到资产负债表。
前面流程走完后,进入成本会计Controlling,一般涉及3个部分:
(1) 结账:主要最后出利润表,因为现在利润表的格式是根据产品成本结构来出的。
(2) 预算:财管后面会学到这个图,起点是销售预测,因为只有有了销售,才有生产,才能plan各种费用。

我向我做cost的同事请教经验的时候,他给我具体解释了预算的两种方法。因为我在公司老是听到他们讨论FC7+5和FC3+9,但并不是很懂具体是什么。后来经过询问得知:FC7+5和FC3+9 就是rolling forecast,它分两种:
一种是无限循环滚动。往下年走,比如今年刚1月份结束,那么实际的我就不管了,我在2月初就计算今年后11月的预测数,加上明年1月份的预测数,以12个月为单位做预算。
一种是按年划分。以年度为单位去做预算,3+9这样的,就是3个月实际,9个月预测;往下走,比如6+6,就是6月实际,6月预测,以此来得到今年最准确的预算数。
还有一种预算方法是Plan。在本年度,做明年的预算。
Plan和forecast都是预算。只不过Plan是完全预测,不会再变化了。
(3) 报价:这是我们公司一个比较特殊的岗位,这一块跟财管知识比较接近,衡量一个项目的利润水平,EBIT/IRR/cash flow这些。
一般Controlling这块,主要涉及到利润表。
应届生或者实习生进入公司后,一般接触的是Finance的内容,Controlling更偏向于有经验的社招人士。当然了,会计的晋升发展之路一般从资产负债表做到利润表,从Finance做到Controlling。
3、财务未来发展方向
(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它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集团的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但这种操作受限于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
SSC一般是集中办公的,有点像流程操作,可以理解为“流水线”。 这是一处把流程上所有重复性劳动力都进行归集操作的地方,特别是finance这块。虽然公司整体效率提高不少,但其实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不是很友好,因为员工只能局限于自己手上这一块内容,很难把握全体,以后跳槽也会变得很难。而且重复性高的工作容易被机器替代。 目前有很多大公司都有SSC的趋势,也算是未来的方向之一,财务的未来感觉愈加艰难。我同事之前就在SSC做做AR自动收款机器人,帮助IT理流程。
像上一个板块说的,财务人员一般从Finance做到Controlling,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通过在企业内部的轮岗,深入到企业的项目中,参与业务来慢慢完成的。而财务共享把这个过程割裂了。当自己在一个巨大的财务共享体系中,慢慢沦为只会按键的机器人时,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就已经看到天花板了。
(2)Finance-IT。以后估计有这个岗位。FSSC的发展,以后一套程序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懂财务的IT必将不可或缺。(不过我个人感觉半路出家学编程很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试试,果然计算机yyds)
(3)财务BP
作为新兴岗位,国内大多企业对财务BP岗位的职责还是在摸索阶段。除了传统财务管理职能需要履行以外,真正具备业务财务融合能力的财务BP,其财务管理的内容与发挥的价值越来越向业务前端渗透,比如:定价与促销策略的制定、市场分析与资源投放、激励制度设计、产品研发与商业价值评估等。这就是通过了解业务实现BP对业务支持的具体方式。

🌟具体岗位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财务BP服务流程;
2、负责为业务部门提供多种财务解决方案,协助处理业务部门涉及财务相关工作;
3、负责梳理处理业务部门涉及的财务相关流程问题,为业务部门流程优化提供财务支持;
4、建立财务收益管理模型,进行财务预测、提示风险;
5、对业务部门各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业务盈亏测算、活动测算;
6、品牌提出的合理需求、提供财务支持;
7、深入了解各品牌业务模式,对接业务与财务衔接工作。


🌟职能细分:
在一些企业,也已经出现了BP岗位的细分,除了不同的事业部BP,大型集团财务也会按照业务板块职能划分四个方向的财务BP: 投资型BP、BG型(运营商/企业/消费者)BP、平台型BP、区域型BP。
不同行业的企业需要的财务BP侧重也不同,比如零售业侧重财务BP(销售方向)、高新科技企业侧重财务BP(研发方向)等,这也是组织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体现。
目前我们公司也在进行财务BP的相关工作。
4、个人关于实习的建议
(1)在面试前对这家公司多做了解,对所要入职的岗位和部门的框架最起码心里有数,这样hr问起来也会觉得你头脑清晰!
(2)同事都很忙,你有问题能百度解决的就百度,不能的可以找时间偶尔问问他们,同事还是很nice的,有的问题光靠自己想是解决不了的。
(3)多思考多总结,以后面试你的实习经历不仅仅是放在简历上,hr也会对此进行提问,你在实习期间对所接触的内容了解得越深,说明这段实习对你的价值越大,给人的印象也就越好。不及时总结,等实习结束,很多细节就记不清了。
(4)摆脱学生思维。学校的课程只是训练了大家的逻辑思考和学习能力,跟工作中运用到的知识关联不大。保持好学,一切从头开始。大家在学校学的那些会计分录,公司里的SAP财务系统(一般外企用这个,是一种比较成熟的ERP系统)在进行正确操作后,会自己显示出会计分录和会计凭证。
欢迎大家与我热烈讨论~~如果有人想听我的第一段审计实习,我也是可以分享的。
以及或许有人了解华为财经吗?感觉财会的尽头是华为财经,我们学校好像跟华为财经签了合约,具体不清楚等研究生开学我去问问,但是网上关于华为财经的内容并不是很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应届生offer求助 (Whkstzndjy)
- 上班后悔|学过会计好像有了案底 (momo)
- 求助,要不要从工科某专业跨专业考个会计专硕 (111小小小小)
- 三十几岁不想做会计了,但不知道干嘛 (哈哈哈哈)
- 急急急,快帮帮我 (牛油果蘸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