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编导培训——文本相关】《李尔王》

主任

来自:主任
2011-11-16 10:18:08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据说叫刀姐

    据说叫刀姐 (猫咪元年。) 2011-11-17 00:28:52

    主任 你这样开头是不对的 = =! 我又得琢磨好一阵子才能开始写了!

  • momo

    momo (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 2011-11-17 19:03:37

    很抱歉 只读了一点,所以我现在就写关于我看过的那部分的感受。关于我看过的那部分,整体感觉就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很突出、不能说每一个情节的设置都出人意料,但的确是每一个情节都经典、精辟,可以说是于合情合理中揭露深刻的道理和人性的弱点。其次是台词的提炼、句句契合主题,尤其是那些比喻的运用、简洁直白却又切中要害如 “我把蛋从中间切开,吃完了蛋黄、蛋白,就用蛋壳给你做两顶冠。你想你自己好端端有了一顶王冠,却把它从中间剖成两半,把两半全都送给人家,这不是背了驴子过泥潭吗?你这光秃秃的头顶连里面也是光秃秃的没有一点脑子,所以才会把一顶金冠送了人”再就是其中的那些歌谣,更像是一柄柄利刃、直接有力的切开表面的华丽、露出丑恶的真实。

  • 茶鹿

    茶鹿 (你好呀) 2011-11-17 23:29:03

    。。。我刚刚看完。。。先占个版面行么= = King Lear...有些设定实在是让我无法接受啊!!!

  • 小镇姑娘

    小镇姑娘 (请不要杀死我的浪漫……) 2011-11-18 14:47:03

    通过对李尔王的阅读,拓宽了我对话剧的认识。我往往认为话剧的结束总有让人能够满意的结局。然而被李尔王所颠覆了。开篇读完后我以为是那种很俗套的结果,就是最终李尔王和小女儿一家幸福的生活了。可是读到最后才想起这是莎士比亚经典的四大悲剧之一。所以结果是令人遗憾的。但是不得不佩服莎士比亚的才华,一个俗气的开头可以写出如此情节曲折的故事。若是我绝对不会吧这样的开头写成一个悲剧,一位觉得小女儿很可怜,便一定会给她一个好结果。所以这边是大师与普通人思维的区别在于突破。

  • 泽塔

    泽塔 (荷尔蒙诗人) 2011-11-18 20:35:46

    全文只看到一半,做几点感想。 其一:弄人的角色其实算是一个先知了吧,记得当初高三上编导专业课看《阳光灿烂的日子》时,片中也是有一个傻子,最后对着嘲弄自己的人反嘲笑道:“傻B”。是啊,多少人自作聪明地当着傻B。 李尔因为自己的小女儿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描述她对父亲的爱,无端遭到处罚,却青睐了用辞藻来伪装自己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诧异于这样明显的虚伪言语竟然博取了李尔的信任,嘲笑之余仔细想一下,生活中,这些人不乏存在,甚至比想象中更多。中国自古有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谁不是听了花言巧语就会暗自发笑呢? 结果依靠两个女儿时却被无情的抛弃,因果循环,被耻笑为的傻子一句一句的谚语已经预知了所要发生的一切,可笑李尔才醒悟。常有人说,人在最不幸的时候还能陪在你身边的那些朋友们亲人们才是真正拿心来关心你,被李尔所惩罚的女儿、大臣,却是最后忠心耿耿地守候,虽然人性在阅读时早已知晓好坏,然而不是每场生活都可以事先阅读。 其二:我想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想着依赖别人,哪怕血缘至亲,不是因为生分,而是因为自爱。李尔早早将大权分发,自己贪图儿女的孝顺,是父母人之常情,可是却愚蠢之极,且不说人性不是在言语间就能分辨,这样毫无防备将自己陷在没有自救能力的地步,也活该有那样的下场。 亦舒说女人应该自立,首先经济要独立。这话不假,我却认为这不仅适于女人,而是适于所有的成年人。所谓托付是最无知的表现,李尔恰恰便是犯了这点错误,迫害他被两个女儿赶出家门的凶手中,他自己就是最大的主谋。

    另外不得不佩服大师的技巧,自己写本子的时候,总想着多点描述,试图让人可以理解自己的剧本,却忽略原本人物的刻画,即话剧中最重要的语言。动作的完美表达是演员在舞台上的发挥,而语言的生动却是编剧所要探求研究的。读《李尔王》时常被莎士比亚的语言所震撼,语气说是话,更多的像是诗句。

  • 主任

    主任 楼主 2011-11-22 23:03:01

    为什么《李尔王》的这么慢。。。?

  • 主任

    主任 楼主 2011-11-22 23:03:10

    加油啊,亲们。。。

  • 茶鹿

    茶鹿 (你好呀) 2011-11-24 09:34:45

    一百年前,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好吧一开始,我觉得这个故事的架构和人设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李尔好歹也是不列颠国王,怎么会就因为几句甜言蜜语就将整个国土拱手分给俩女儿,怎么能仅仅因为一贯最宠爱的女儿不会说好话就立马收回对她的所有情意。 再读呢。。。故事其实是有典型性的,只是放在了王室这样一个权势争夺最为激烈的地方而已。国王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最亲近的人最后会令他得到如此的对待。还是说,生在王室注定不能对人有绝对的信任?这样的故事在中华以往那么些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也并不少见。这样的争斗,使我永远都不愿靠近。碰到要自己争取的东西,便会犹豫不前。总是这样的。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这句话,在细细揣摩后,在记忆中被反复强化。小的时候大家夸你,会说这小孩真聪明,反而到大了以后,却会说何必活得那么聪明。所以到底是要怎样呢。李尔王中的傻子,难道就真的傻么。他们说的话,其实几乎句句都暗藏锋芒,值得玩味。 从小时候的琼瑶剧,到后来的韩剧,我一直深受大团圆结局荼毒,这种影响根深蒂固,理所当然的认为 考莉迪亚无论如何都应该要活下来,悲剧只是止于李尔一人。戏剧里典型的坏人最后结局都一样,不是被感化便是作恶至死。但是善良的人,却没得到应有的福报。戏剧从李尔流落街头开始变得好读,仔细想想,考莉迪亚到最后其实是幸福的吧。至少死去的那一刻,她已经洗清了罪名并与至亲在一起。 悲剧 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为了权力不顾血缘 为了情人不惜谋害丈夫去 为了利益 可以将所有良善与道德抛弃 喧嚣的感情在这些面前总显得虚伪与不堪一击 然而 依然有忠诚与真挚 在黑暗中散发温润 直至成为刺眼的光芒 结尾 肯特伯爵与阿班尼公爵 埃德加他们最终活下来了 是 感情是我们的唯一言语 我们年轻 能永远也经历不了那么多 活不了那么长

  • 茶鹿

    茶鹿 (你好呀) 2011-11-24 09:37:32

    于是我一直等到这周才来找机会上网!!!= = 井号73君 这期都来不了谟哥的课了···但是会依然完成作业的~喵~

  • 主任

    主任 楼主 2011-12-02 01:18:16

    呼呼,一天一天过去了,李尔王啊李尔王

  • 主任

    主任 楼主 2011-12-02 01:18:32

    …… ……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94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