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关于恐龙:你不能不读的十二篇科幻(作者:图波列夫斯基)
来自:書衣偵探華斯比(观察、记录、收藏中国推理的一切)
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两件影响世界的大事:其一,是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在1818年完成了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其二,则是医生曼德尔在1822年发现了后来被命名为禽龙的骨架化石,揭开了绵延至今的恐龙大发现的序章。 一百多年过去,在问世之初被大多数人贴上“非主流”标签的科幻和恐龙,如今已经变得习以为常了。而且,这两个原本是牛马不相及的家伙,时常被喜欢恐龙的科幻作家和喜欢科幻的恐龙学家扯到了一起,于是,一大批关于恐龙的科幻小说诞生了。 将中生代动物引入科幻小说的第一人,应该是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科幻界泰斗级人物——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1864写成的《地心游记》一书中,凡尔纳精心构造了一个瑰丽的地下世界——它有陆地也有海洋,还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甚至包括“恐龙”(其实是蛇颈龙、鱼龙和一些古鳄类)。由于当时物理学和地质学水平的限制,这部小说在今天看来有不少“硬伤”;但它对地心史前动物的描写,的确吊足了不少人的胃口,而且与今天那些时常见诸小报的有关发现地下城和史前动物的奇闻轶事遥相呼应…… 时间走到20世纪,随着恐龙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幻界越来越多的创作实践,恐龙题材的科幻小说进入了一日千里的时代。从柯南•道尔的《失落的世界》开始,不断有关于恐龙的佳作摆上科幻爱好者的案头。下面,我就从卷轶浩繁的恐龙题材科幻作品中精选出12篇(部),让各位看官一饱眼福。 1.《失落的世界》 作者:[英国]柯南•道尔 发表年代:(英文版)1912 关键词:启蒙 不要一提到柯南•道尔就想起《福尔摩斯探案》!在侦探小说之外,这个生于爱丁堡的英国人也写过不少科幻小说,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失落的世界》。在今天的读者看来,这部小说的情节相当简单,就是一位名叫钱恩的教授带了一支探险队深入热带丛林,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进化程度远远滞后于地球上其它地方的世界,其中生活着恐龙、巨猿、原始人等等,最后还捉了一只翼龙带回英国。但抛开思想性和故事情节,柯南•道尔在这部小说中以委内瑞拉东南部“特普伊”平顶山区为原型营造的场景,即使对今天的大多数人而言也是一辈子都不能亲眼见到的奇观。 《失落的世界》可能是西方科幻小说在草创时期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但它不仅仅是“第一次把真正意义上的恐龙写进科幻小说”那么简单。这部小说的意义,在于它完成了一种启蒙,为此后的很多关于恐龙和未知生物的科幻小说提供了参照——从20世纪30年代的《金刚》,到21世纪各国写手发在网络上的短篇小说,所有这些作品在场面营造上都多多少少受了柯南•道尔的影响。 2.《恐龙》 作者:[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发表年代:不详 关键词:哲理 这是一篇流畅的小说,但也是一篇难懂的小说,难懂到不知该怎样将它分类。作者很显然是把一个极为宏大的构思压缩进了很短的篇幅中,再通过科幻小说的外壳表现出来。 在小说开头,主人公是一只和新生代的智人一起生活的恐龙。它(或者它的祖先)逃过了白垩纪末的大灭绝,又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成为智人们传说中的动物。但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恐龙与人的界限逐渐地模糊,两种生命间的同化成了唯一的主题。作为主人公的恐龙和一个人类姑娘恋爱,又从姑娘的梦境中知道人类对恐龙的印象越来越脱离真实。最后,恐龙和人的混血粉墨登场,这个小生命认定自己是个“新人”(指智人)。看起来故事就要在一片混沌中结束,作者却又安排恐龙“登上火车,混进人群中”,以这样一个似乎和前面的故事毫无联系的结尾引人深思。 但如果仔细玩味这个荒诞的故事,就会在其中发现深刻的哲理。在作者笔下,“恐龙”只是一种符号,一个意象,它所代表的是凡夫俗子对精英的模糊认识,即崇敬和与之相应的排斥。懵懵懂懂的孑遗恐龙和人类姑娘的梦境所反映的,是现代人在追求和发展中迷失自我的尴尬处境,这或许也是精英还俗为大众的根源。 总之,在关于恐龙的科幻小说中,这是最“另类”的一篇。 3.《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 作者:[中国]叶永烈 发表年代:1977 关键词:争论 1977年的中国,正是“文革”之后百废待兴的时期。这一年,中国第一篇以恐龙为题材的科幻小说《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横空出世。 像中国当时的大多数科幻作品一样,叶永烈的这篇小说有着浓重的科普色彩。在小说中,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现了一枚被包在树脂里的恐龙蛋,并孵化出一只恐龙,然后又饲养它,直到它自然死亡。整个过程描述得非常详尽,显露出作者卓越的想象力和文学功底。 但在这篇小说发表后,一场激烈的争论随即展开。一些古生物学专家指出,恐龙蛋即使保存在树脂中,经过几千万年也必然会失去活性,不可能再孵化。为此,叶永烈专门撰文回应专家们的质疑。这场争论直到今天也没有明确的结果;而遗传物质究竟可以保存多久,仍是生命科学领域内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4.《浓雾号角》 作者:[美国]雷蒙德•道格拉斯•布雷德伯里 发表年代:不详 关键词:孤独 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起于孤独,又终于孤独。 灯塔矗立在海边,发出灯光和浓雾号角的颤音,周围一百英里内没有一座城镇,它是孤独的;一只孑遗的恐龙潜伏在深海,当它听到灯塔的号角声,便以为是另一只恐龙在呼唤,它也是孤独的。恐龙为了结束孤独的生活,离开它熟悉的深海,克服重重困难游向海岸线上的灯塔,却发现这并非自己的同伴,便毁掉灯塔,又带着孤独和失望回到了大海深处…… 《科幻世界》杂志的主编姚海军评价布雷德伯里是“把科幻赋予诗意的作家”,《浓雾号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最为出彩的要数环境描写,小说的背景设定在远离城市的灯塔和冰海上,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而布雷德伯里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以及对人类孤独处境的暗示,都使这篇小说成为众多科幻爱好者和恐龙爱好者不忍释卷的名篇。 5.《追踪恐龙的人》 作者:[中国]童恩正 发表年代;1980 关键词:励志 童恩正是一位考古学家,这或许是中国科幻作家从事的最接近“古生物”的职业。在20世纪80年代,他和刘兴诗、郑文光、叶永烈并称中国科幻的“四大金刚”。 1978年,童恩正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古生物题材的科幻——描写西藏地区孑遗古猿的《雪山魔笛》;随后,他在1980年发表了以恐龙为题材的《追踪恐龙的人》。这一次,“戏核”仍然是西藏,只是发现的史前生物从古猿换成了霸王龙! 抛开科幻的元素不谈,《追踪恐龙的人》是一篇很好的励志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追求知识,特别是科学真理的鼓励,这正是1978年“科学的春天”带给中国人的新希望。在小说里,大学生陈翔和他的师妹秦小文都从小学时就立下了研究恐龙的志愿,最终在西藏的一个湖边找到了现生的霸王龙;两人也由小学以来互相“斗气”的“搭档”(或对手)成为恋人,结局可谓是皆大欢喜。 童恩正的作品大多很好地兼顾了成人和孩子的阅读需要,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巧设悬念展开情节。这是他超出当时大多数科幻作家的高明之处。 6.《先取恐龙,还是先取蛋?》 作者:[美国]威廉•洛特斯勒 发表年代:不详 关键词:幽默 幽默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像《史记•滑(gǔ)稽列传》中的淳于髡和东方朔那样,以幽默说明深刻的道理。洛特斯勒的这篇标题怪异的小说正是恐龙题材科幻中的“滑稽”,以一个开玩笑式的所谓任务,对时间旅行问题做了严肃的探讨。 在小说开头,主人公受某动物园的派遣,乘坐时间机器回到中生代,要设法捉一只恐龙或拿几枚恐龙蛋带回现代,供动物园展览。于是,此人抱着一枚恐龙蛋,逃脱了母恐龙的追击跑回时间机器,只是让一只甲虫钻进了靴子。可是没想到,等他回到现代以后,人们又开始研究钻进他靴子里的甲虫,并忙着修补时间旅行的规则,对恐龙蛋反而失去了兴趣。 在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刻的主题,那就是时间旅行中著名的“外祖父悖论”及其推论。根据“外祖父悖论”,如果时间旅行成立,一个人就可以回到过去杀死自己的外祖父;而如果外祖父被杀,时间旅行者本身就不可能存在,因此构成悖论。由此推论,如果人通过时间旅行到达史前时代,且造成了某个生物进化树上的重要个体死亡或改变生存年代,则整个进化史将被颠覆,因此去史前时代的时间旅行更要小心行事。洛特斯勒的这篇小说也提供了一种启蒙,那就是对时间旅行影响进化史的思考。此后的不少科幻小说和影视作品,比如《地球龙骨》、《一声惊雷》等,都沿袭了这一套路。 7.“伊甸园三部曲” 作者:[美国]哈里•哈里森 发表年代:(英文版)1984(《伊甸园之西》);1986(《伊甸园之冬》);1988(《重返伊甸园》) (中译本)2007(《伊甸园之西》) 关键词:竞争 “伊甸园之西”语出《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被上帝驱逐之后,上帝在伊甸园的东门安置了天使和火焰之剑防止二人返回,也就是说,人类目前熟悉的世界都在伊甸园的东面(《旧约》成书时人类基本上还认同天圆地方一类的说法);而伊甸园的西面,则是只有上帝知道,甚至上帝都管不着的陌生世界,自然可以任由作者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 这三部小说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那就是,恐龙没有灭绝,并且其中某一种恐龙进化出了文明。它们建设城市,饲养牲畜(包括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而且拥有以雌性为中心的严密的社会体系;但它们的科技发展很不平衡,生命科学畸形发展,而其它方面则很弱,甚至不会用火。恐龙惟一的武器是一种毒蜥蜴,从它们体内射出的毒镖有着见血封喉的效果,可惜射程很近,穿透力也差。与此同时,被恐龙称为“鱿斯图鯫”的人类已出现于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但大多处于旧石器时代,靠狩猎和驯养乳齿象在恐龙文明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少数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学会了制陶、织布和建立城寨。在《伊甸园之西》里,人类由一个被恐龙抚养大又回归人类社会的孤儿科里克领导,团结起来和恐龙展开生存竞争。他们利用布衣抵挡毒镖,由射手用弓箭、标枪和缴获的毒蜥蜴射击恐龙,最后用火攻毁灭了一座恐龙的木结构城市。 很多科幻评论家认为,哈里森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位从事创世工作的美国科幻作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20世纪30至60年代初的西方科幻“黄金时代”,许多西方科幻作家都是先营造一个尽可能精美的虚拟世界,然后再展开故事。但由于这种做法会让小说中出现“硬伤”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很多作者都逐渐放弃了这种创作方式。但哈里森在浮躁的80年代仍然能静下心来营造一个恐龙和人类共存的世界,实属难得。正因如此,“伊甸园三部曲”和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的“恐龙文明三部曲”并称恐龙文明题材科幻的两大经典。 8.《侏罗纪公园》 作者:[美国]迈克尔•克莱顿 发表年代:(中译本)1994(《侏罗纪公园》);1996(《失落的世界》) 关键词:和谐 “许多喜欢科幻的人,通过它了解了恐龙;许多喜欢恐龙的人,通过它了解了科幻。”提到《侏罗纪公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都会是如此。同那些背景设定在史前的科幻小说不同,《侏罗纪公园》讲述的是一个完全发生在现代的故事:生物学家和财团的联手使恐龙复活,并在哥斯达黎加附近的小岛上建立了一个公园来展览它们。按照计划,所有的恐龙被人工选择为雌性,而且必须要经常服用一种氨基酸才能生存下去。但一场风暴使公园被毁,幸存的恐龙逃往旷野,并自行变异找到了生存和繁衍之道,终于酿成灾难。 1993年,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场恐龙的风暴。但在恐怖血腥的视觉刺激之后,人们找到了小说和电影都着力表现的主题,那就是和谐。任何一种生物都没有决定其它生物生存与否的权利,不然就必将带来冲突和祸患。在《侏罗纪公园》的第二部《失落的世界》结尾,终于有人想起了那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动物总是属于自然的”。 9.《地球龙骨》 作者:[美国]迈克尔•斯万维克 发表年代:(英文版)2002 (中译本)2006 关键词:悖论 这部小说里有时间旅行,有恐龙,但它不是关于这两者的小说;它是关于科学家的小说。 对古生物学家理查德•莱斯特来说,能进入史密森博物馆工作是一项至高无上的荣誉。但有一天,一个名叫格里芬的神秘男人闯进他的办公室,丢下一颗保存在液氮里的新鲜的剑龙首级。原来,人类已经掌握了时间旅行的种种秘密,惟一的禁忌是不能改变历史。为了亲眼看一看活生生的恐龙,莱斯特开始了他的时间旅行,故事也由此展开。 在小说的结尾,作者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科学家的世界观:一个人被锁在一间仅仅有一扇铁栅小窗的房间里,只能看见一小片天空。有一天,两只鸟到窗下筑巢,作为人的科学家可以有多种选择:捉住那两只鸟训练它们;偷鸟蛋来打牙祭;嫉妒它们的自由而杀死它们。但科学家选择了研究它们,观察它们的行为,分析行为的原因。即使面对“如果永远出不了那间牢房,研究又有什么用”的质疑,科学家的信念也丝毫不会动摇。由此作者要告诉所有人一个道理:在科学的世界里不只有实验室、白大褂和试管,也有好奇与误解,个人抱负与性格冲突,特立独行的思考与激烈的竞争。 10.《白垩纪往事》 作者:[中国]刘慈欣 发表年代:2004 关键词:共生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刘慈欣逐渐成长为中国当代科幻的领军人物。尽管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与煤矿、黑暗的坑道或超高速计算机有关,但他还是写出了两篇关于恐龙的科幻小说:《命运》和《白垩纪往事》。 《命运》写租用宇宙飞船度蜜月的一对男女无意中通过时空隧道来到白垩纪,并阻止了灭绝恐龙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但当他们回到地球时,发现世界已经被恐龙统治,人类要么做恐龙的食物,要么被送进动物园供恐龙观赏。但二人获知恐龙崇拜将撞击地球的“魔星”推开的“救世主”,于是拿出在太空阻止小行星的证据,成了拯救人类的英雄。 《白垩纪往事》则以恐龙文明为题材,不过在这篇小说里恐龙(暴龙类)不是独立创造文明,而是通过与蚂蚁建立独特的“共生关系”,创造出“龙蚁文明”,甚至拥有了需要蚂蚁维护的飞机、计算机、宇宙飞船和核武器等各种机械。但暴龙类恐龙好斗的本性并未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消退,反而膨胀得更加可怕。蚂蚁不满于此,便进行了针对恐龙的破坏活动。但蚂蚁并不知道,分别占据劳亚古陆和冈瓦纳古陆的两批恐龙为了“相互确保摧毁”,已经秘密将不需要蚂蚁维护的反物质武器部署到对方的领土上。蚂蚁的破坏活动使这种武器失控,可怕的物质湮灭造成了“核冬天”式的效果,最终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2004年,这篇小说经扩写后,以《当恐龙遇上蚂蚁》为题发表,不过很快就有古生物爱好者指出小说有“硬伤”,那就是恐龙即使建立文明,也不应该由暴龙类,而应该由脑量商更高的小型肉食恐龙完成。但《白垩纪往事》作为第一篇由中国人原创的关于恐龙文明的小说,仍然是里程碑式的作品。恐龙和蚂蚁从共享食物直到共生创造文明的宏大场面,震撼了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11.“恐龙文明三部曲” 作者:[加拿大]罗伯特•索耶 发表年代:(中译本)2005 关键词:平衡 在一颗遥远的星球上,名为“昆特格利欧”的恐龙进化出了相当于人类的智能,并建立起一个恐龙社会。但是恐龙有着强烈的地盘意识,个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便会引起厮杀。嗜血屠戮的狂热一旦蔓延开来,文明的城市转眼间便会成为屠场…… 这便是“加拿大科幻教主”罗伯特•索耶笔下的恐龙文明世界,充满了矛盾,一切都建立在脆弱的平衡之上。恐龙中的天文学徒阿夫赛通过望远器发现它们生存的星球已经到了毁灭的边缘,随后恐龙们又追溯种族起源的历史,并最终逃离了快要毁灭的故乡。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恐龙作为智慧生物的文明性和作为爬行动物的野蛮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显露出作者强大的写作功底。 由于三部小说《远望》(FARSEER)、《化石猎人》(Fossil Hunter)和《异族》(FOREIGNER)都是以英语字母“F”开头,故而有些人把这三部小说叫做“F”三部曲。它们作为罗伯特•索耶科幻小说技术硬度的代表,既是全世界科幻爱好者和恐龙爱好者眼中的珍宝,也是关于恐龙的科幻小说难以逾越的高峰。 12.《城市,城市》 作者:[中国]万象峰年 发表年代:2007 关键词:进化 “智者,大地是一只浮游在海上的恐龙么?” “是的,就如同我们的城市曾经是一只只行走在大地上的恐龙。” 这可能是中国读者能看到的最新的一篇关于恐龙的科幻,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篇小说很难说究竟是科幻还是奇幻。仅仅从开篇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构造的是一个人与恐龙共生的世界。(素食)恐龙被称为“城市”,它们进化出平坦的脊背,供人们在上面建设居民点;以部落形式生存的人类保护城市,指挥城市行动,并在城市争夺配偶的生存竞争中帮助自己所在的城市取胜,如果城市死亡,住在城市上的人也就因为失去了希望而自我了断。同样,肉食恐龙被称为“鬼城”,它们以捕捉城市为生。但一个叫米列的年轻人和他的哥哥都发现,城市不断进化出更宽的脊背,这样它们在为人类提供居所的同时,也能获得人类的保护,同时人类也因为有城市作为依赖而变得颓废;但是,这些庞然大物和捕食它们的鬼城已经变得逐渐不适应这个时代,总有一天会走向灭绝。只有离开城市,走向旷野去承担进化的压力,才是人类应该面对的命运。 于是,在米列的提议下,他所在的那座城市所有的23个年轻居民由一位名叫加亚的年轻人率领着,离开因鬼城攻击而死亡的城市,去迎接真正属于人类的明天。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姚海军:从伐木工到被查的“科幻大佬” (NightWing)
- 美剧《异形:地球》发布新预告和海报 (NightWing)
- 《爱死机》第四季定档5月15日上线 (NightWing)
- 找一系列科幻丛书 (穷•库克)
- 切尔诺贝利事件39周年&一点创作暇思 (K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