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迪伦早期歌词的意涵,就读读《放任自流的时光》吧
来自:沙迎风(明月满庭凉似水)
当时,籍籍无名的民谣歌手鲍勃·迪伦也才刚刚20岁出头。迪伦在他的自传中这样描述对苏西的一见钟情,“第一眼看到苏西,我就目不转睛。她是我见过最挑人色欲的尤物。她皮肤白皙,一头金发,是纯种意大利人。空气中瞬间充满了香蕉叶子的味道。我们开始交谈,我的头开始晕眩,丘比特之箭曾经在我耳畔呼啸而过,但是这一次它射中了我的心脏。遇见她就像是走进了《一千零一夜》。她的微笑照亮了一整条熙熙攘攘的街道。她就像是罗丹的雕塑被赋予了生命。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星期,我都对她魂牵梦绕,我知道自己生平第一次坠入了爱河,即便三十英里外我仍能感觉到她的气息。”一星期后,两人再次见面,随即开始了热恋。 关于她曾经的恋人鲍勃·迪伦,这本书的主人公——自然是这本书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娓娓道来两人生活中的许多片段,两人在格林威治民谣圈里的珍贵往事,她所亲历的所有迪伦音乐生涯中的重要事件,苏西还原了一个她眼中的迪伦,一个走下了神坛的真实迪伦,一个有着不诚实一面的迪伦,一个和传记作家们凭空臆测的迪伦不一样的迪伦。 事实上,正是苏西对政治运动的参与和她的左翼政治观点间接启发迪伦创作了《答案在风中飘》、《大雨将至》及《战争的主人》这几首将他推上“时代代言人”宝座的抗议歌曲。迪伦坦承:对他歌曲创作影响深远的德国大戏剧家、诗人布莱希特是由苏西推荐和介绍给他的;而把他带进法国诗人阿尔蒂尔·兰波的世界的也是苏西;另外,自己对绘画的兴趣也是源于身为艺术家的苏西的影响。 1962年下半年,苏西在意大利佩鲁贾学习艺术,在他们天各一方的日子里,深陷思念海洋的迪伦写给苏西很多情书,苏西在本书中披露了部分内容,其中有一段是如此动人,“没有大事发生,一切还保持着原样——鲍勃•谢尔顿在等着他的珍,狗在等着出门,贼在等着老妇人,孩子们在等着上学,条子们在等着揍人,一身虱子的流浪汉在等着施舍者,葛洛夫街在等着贝尔福德街,贝尔福德街在等着被清洁,每个人都在等着天气转凉——而我,在等着你”。 而迪伦的成名作《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其专辑封面上的图片,更成为音乐史乃至文化史上经典中的经典。 1963年2月的一天,“纽约城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那几天,之前还连下了好一阵的雪”,未满22周岁的迪伦和19岁的苏西走出西四街161号他们同居的公寓,进入了仿佛空无一人的寒冷世界,苏西写道,“我们当时都快冻僵了,尤其是穿着单薄夹克的鲍勃。”但爱情足以温暖人心。当两人相互依偎、哆嗦地走在积满雪的琼斯街头时,摄影师唐·汉斯滕捕捉住了那个美好瞬间——迪伦冻得缩着肩膀,苏西紧挽着他的手臂,一脸的幸福洋溢——甜美的爱情仿佛瞬间融化了那个寒冷的大时代。苏西当时怎会想到,她与迪伦已经共同缔造了1960年代的一个图腾符号,这个符号会在日后温暖无数人的心灵。38年后,在电影《香草天空》中,汤姆·克鲁斯和佩内洛普·克鲁兹还复刻了这个画面。 随着《放任自流的鲍勃·迪伦》的发行,鲍勃·迪伦声名鹊起,两人的感情世界逐渐开始出现裂痕。导致他们的感情出现裂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迪伦和琼·贝兹工作之外的秘密恋情,之二是迪伦希望苏西能成为自己的附庸品,自己“吉他上的一根琴弦”。苏西在书中数次坦言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是一个独立的女性,“不错,鲍勃才是焦点,但我未必就该围着他转……我不想成为他吉他上的一根琴弦。我和鲍勃在一起,这并不意味着我就要走在他身后,捡起他扔在地上的糖果纸。”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970882/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成都召集令 (先放放)
- 有没有鲍勃的诗集比较好的推荐一下 (小雪蠕动!)
- 【歌词翻译】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Dylanology)
- Mr. Tambourine Man (渐磐)
- 求分享对Blowing in the wind这首歌的感受和理解 (女娲手中的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