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情令》了解古人的名、字、号
来自:邵卫
说实话,写这篇随笔,我是非常忐忑不安的,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我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兴趣,但远远达不到可以为大家讲解的程度,我对这方面的了解,也仅限于上学时,语文老师的讲解。文中专业的讲解均是来源于网上专业人士的分析。
第二,《陈情令》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尤其在国风文化的输出方面,让官方媒体都大加称赞,所以,我只是从一个剧集爱好者的角度去理解,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包含,多指教。
第三,《陈情令》播出两年来,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网上随便一搜,都能看到很多的视频解析,我也关注了很多作者,大家对剧情的理解,都让我敬佩不已,很多看剧时没注意的细节,暗藏的隐线,经过大家的分析,顿觉恍然大悟。
可是,我想了解的这个方面,却一直没有看到。所以,我今天鼓起勇气,自己来分析一下,只是想和大家共同讨论,如果这篇随笔能得到大家的评析,那就最好了。
我第一次了解古人的名、字、号是在六年级的暑假,从邻居家中借了一套《明代四大奇书》。当时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每当有新人物出场的时候,都会介绍,姓甚名谁,字是什么,当时不懂,为什么一个人会有这么多的名字,怎么记得住的?直到后来上了中学,特别是高中语文,学到小说单元的时候,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古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号是号,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那么,古人的名、字、号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讲究呢?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关于古人取名的原则,《左传·桓公六年》写得明确:“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此外,古人还提出了取名需避开的六条禁忌,分别是: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然而从宋朝开始,取名的讲究就更多了,家族辈分、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都纳入了考量的范围。
可见,古人的名字中,寄托着长辈的殷殷期望,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
简单来说,名是长辈取的,一般由长辈呼唤。
《陈情令》中有一个情节,魏婴因不满金子轩对与师姐订婚的态度和金子轩打了一架,因此被蓝老先生叫了家长。在兰室中,江枫眠在听了蓝老先生对魏婴的一通批评后,说了一句“婴一向如此。”这里江枫眠叫的就是魏婴的名。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可见,在过去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
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
如并列,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或相通,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成。
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字与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
《陈情令》讲的是侠义少年的故事,里面的人物大都只有十几岁,按说还不到取字的年龄,因此作者在原著中,专门做了说明,不得不说,作者不仅文学功底很强,文风也很严谨。
《陈情令》中有字的人不多,本人能力所限,只举两个人,简单说明一下。

魏婴。婴,本义是妇女颈饰,引申指初生的女孩。而字无羡,也暗合了名字的意思。魏婴一生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锄奸扶弱,无愧于心。

蓝湛。湛,在古代意为澄也,澹也。如《谢混诗》水木湛清华。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形容清澈透明。
蓝湛的字为忘机,和他的琴同名。忘机,道家语,意为消除机巧之心。用以指淡泊清净,忘却世俗烦庸,与世无争。出自《庄子·外篇·天地》。
所以蓝湛的名和字的意思是相通的,都是用来说明蓝湛这个人的人物性格,皎皎君子,泽世明珠。
本人能力所限,剧中其他人物的名和字,我就不一一解释了,放一些截图,大家看一下吧。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这些别号,多寄托主人的情怀、品格、兴趣爱好和生活经历等,是人生追求的体现。
《陈情令》中,我将夷陵老祖、含光君、泽芜君、赤锋尊、敛芳尊归为这一类。
说完分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何时呼名?何时呼字?
《礼记·士冠礼》中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也就是说,走入社会之后,大部分同事和朋友,都要称他的字而不是名。
因为古人看来,一个人的名只在君王或长辈面前才能使用,而字是用来在平辈或晚辈间称呼的。
而号可以在文章唱和时作为代称,也可以用来自称。
《陈情令》中,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说法来。其中,称呼变化比较多的,当属魏婴和蓝湛。
剧中,大部分人对魏婴的称呼,都是称字——魏无羡,只有一个人自始至终都是称呼他的名——魏婴。当然还有一个最好的称呼,阿羡,羡羡,那是师姐的专属称谓。后期魏婴修习诡道之后,大家又称呼他为夷陵老祖,既害怕他,却又不得不佩服他。
蓝湛,同样也是,长辈和平辈多是呼他字——忘机,在一些公开场合,也会称一声“蓝二公子”。同样,只有一个人只叫他的名字——蓝湛。晚辈出于尊敬,多是唤他号——含光君。
他们互称对方只叫姓名,可以理解为,在他们心中,对方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有专属的称呼,和别人不一样的称呼。
我印象中,蓝湛只在一次气极的时候,叫过魏婴的字。(当然,记得不全,欢迎大家补充。)

这是在云梦客栈,蓝湛已知魏婴弃了剑道修习了诡道,从夷陵监察寮一路追踪而至,亲眼看见魏婴如何惩治温晁。他担心,他想问清楚。可此时的魏婴显然不想回答他的问题,一口一个蓝二公子,含光君,别人,将他远远推开。我担心你,玄武洞一别三个月,你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委屈,看着江澄可以无所顾忌的给你一个拥抱,我却不行;我伤心,我想带你回云深不知处,帮你,你却和江澄一唱一和,这是云梦的家事,你和谁回去,都不会和我回去,一口一个外人,原来,我只是个外人,我连关心你的资格都没有。所有这些,最后只能化成咬牙切齿的一个称呼——魏无羡!我是个外人,所以,我也只能和别人一样,叫你魏无羡,不再是那个专属称呼——魏婴。
而魏婴对蓝湛称呼的改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是在姑苏蓝氏听学时,魏婴见到蓝湛这个小古板就想撩拨一下,所以他对蓝湛的称呼可以说是尤其特别——机兄。不得不说,魏婴你的脑回路不是一般的清奇。人家的字是忘机,要称也是忘机兄,这机兄何解?
在藏书阁中,为了引蓝湛和他说话,魏婴各种称呼都用上了。
魏无羡是个很会给自己找乐子的人,尤其擅长苦中作乐。既然没有别的东西可玩,那就只好玩蓝忘机了。他道:“忘机兄。”
蓝忘机岿然不动。
魏无羡道:“忘机。”
听若未闻。
魏无羡:“蓝忘机。”
魏无羡:“蓝湛!”
蓝忘机终于停笔,目光冷淡地抬头望他。
直到叫到名字,蓝湛才停笔抬头看了他一眼。此时的魏婴也是明白,名是不能随便叫的,所以,魏无羡往后一躲,举手作防御状:“你不要这样看我。叫你忘机你不答应,我才叫你名字的。你要是不高兴,也可以叫我名字叫回来。”所以,名,以后成为了两人的专属称谓。
第二个阶段,是魏婴乱葬岗归来之后。面对江澄和蓝湛,魏婴自知躲不过他们的关心询问,所以他以一贯的满不在乎的口气,想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他的插科打诨下,江澄果然被成功带偏,但蓝湛不是那么容易糊弄过去的。可此时魏婴的内心是慌乱和迷惘的,他自己都不知下一步该如何去走,出路在哪?他需要时间去想清楚,所以这个时候他也不知该如何向蓝湛解释,尤其是当着江澄的面,如果蓝湛执意要问下去,难保江澄不起疑,所以,要尽快逼蓝湛离开,不要再追问下去。所以他改变了称呼,刻意拉开二人之间的距离。

魏婴自己内心清楚,修习诡道术法是不得已之下的无奈之选,想要活下去,就只能这样。可同时他也明白,这些不为世家所认可,他需要有个人能在这时信他、理解他,支持他,至少让他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可以依靠,让他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可偏偏此时的蓝湛却如旁人一样,说他是邪魔外道,还要把他带回云深不知处。所以,魏婴的内心是失望的,是难过的。别人都可以这么说我,唯独你不可以。这时的魏婴像个刺猬一样,全身的刺的竖了起来,只想发泄内心的不满,他最了解蓝湛,所以也最清楚哪句话可以伤他最深。

旁人。我视你为知已,你却和那些人一样,视我如邪道。我的心性如何,别人不知,难道你也不知?原来,你也和那些人一样,那我就也把你当作旁人。看着蓝湛受伤的神情,魏婴内心又何尝好受?只是话已出口,覆水难收。
百凤山围猎。魏婴独在一处黯然神伤,看到蓝湛经过,他还是会不由自主的眼睛放光,嘴角上扬。见蓝湛主动向他走来,魏婴是止不住的开心,可蓝湛的一席话,却如一盆冰水,兜头浇下,蓝湛,你终究还是不信我。

既不信我,又为何执意要帮我?既不信我,你又如何来帮我?既不信我,那你现在又以何种身份来帮我?蓝忘机啊蓝忘机,我究竟是你什么人?
剧中,蓝湛还有三次称呼江澄为江晚吟。
一次是在悬崖,一次是在朱雀桥上,一次是在江氏祠堂。三次均是因为江澄对魏婴所做之事,刺他、鞭他、侮他,次次都触了他的逆鳞,可偏偏江澄又是魏婴最在乎的人,他虽气极、恼极、恨极,却又不能拿他如何,只能叫他一声江晚吟,真是憋屈至极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复盘当年陈情令的遭遇! (清风明月)
- 复盘陈情令接力!击鼓传花! (晶晶亮233)
- 当我用Deepseek 问魏无羡怎样能避免悲剧 (mildseven)
- 爱看花絮是吗? (晶晶亮233)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其他cp争议看为什么魏无羡被cp贬低... (是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