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瑶视蓝曦臣为“精神父亲”的引申:江澄对魏无羡是否投射了得不到的父爱?
来自:取名障碍症
2021-07-25 13:04:11
已编辑
【背景】
我在另一个金光瑶的帖中和uu讨论了很多金光瑶将蓝曦臣视为“精神父亲”的观点:
最后4集有感,金光瑶竟是全剧二番?(他本人或自认另一个魏无羡…
蓝曦臣之所以成为了金光瑶的生命之光,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理父亲和精神父亲的双重缺失环境下走出来的人,金光瑶对父爱的渴望是他的一项永恒人生课题;
成年人对缺失父爱的渴望是会转化、会延伸的,特别是现实中金光善完全承担不了“父亲”这个功能,他对金光瑶只有利用和压榨;
因此,金光瑶对父亲角色和父爱情感的诉求绝不是通过金光善来实现,金光瑶对金光善保留的唯一点正向情绪,只是员工对老板、奴仆对宗主的期待,再乐观、也只是他对ZZ利益合作者的期待;
金光瑶要对缺失的父爱进行转化、潜意识就会寻找父亲情感的“替代者”,而蓝曦臣和聂明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先后走进他的情感世界;但聂明玦很快就被他pass了,因为两人的三观、处事风格实在相差太大;
蓝曦臣的出现对金光瑶来说,简直是清晨第一抹朝阳——平等与他相处不歧视他、信任他、爱护他、鼓励他....
因此,金光瑶对蓝曦臣的情感,那就是父亲+知已的合体,完美无缺。
金光瑶渴望父爱这个特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人物:江澄。
江澄虽然一直有亲爹在身边,可他在父爱上的匮乏与渴望几乎毫不逊色于金光瑶。
江枫眠作为父亲,对江澄的教养是非常失败的,和江澄建立的情感联系更是非常负面的——他一直拿魏无羡来作为江澄的榜样示范和正面教材,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亲爹这么做无疑就是在向他传递一个声音:“你不如他值得我爱!”
这可怕的童年阴影困扰了江澄一生,小时候他不停地努力获得父亲的认可,长大了就延伸至努力获得外界他人的认可(其中仍包括父亲),这从江澄争强好胜的性格、以及总怪魏无羡丢了云梦的脸就可以得到映证——本质上,他怕的其实是别人(父亲)不认可自己、贬低自己。
成年后的江澄对“父亲“和父爱的情感范围也同样转移投射了,我个人的观点是:江澄渴望的“父爱”投射对象,极有可能是魏无羡!
江澄对魏无羡的情感之复杂,不是单纯因为江厌离之死而引起的爱恨交织。这一点在剧中观音庙大结局中可以看到更清晰的脉络——
江澄对魏无羡说的几句最重要的话如下:
“你说过将来我做家庭你做我的下属、一辈子扶持我,他们姑苏双璧算什么,我们有云梦双杰,你说你永远不会背叛江家!这些话被你吃下去了吗?结果呢,你去护着外人…”

这些显然都不是在恨魏无羡害死了江厌离,他恨的是魏无羡不爱自己爱别人,恨的是魏无羡为别人不要自己了,“你去护着外人”这句话尤其点睛。
魏无羡没答话,他又执着地喃喃重复着:“你说过以后我当家主你做我的下属,这些都是你说的…”剧里江澄的表情就是孩子想不通缠着大人想问个明白:你为什么说话不算数。。。


此时,魏无羡答:“对不起,我食言了。”
这句道歉对江澄来说意义重大,在他心里可能算是代替江枫眠给了自己一个交待,当时的江澄应该也是解脱释然的——毕竟,是“他”(父亲)错了,而错已然不可挽回了。

或许正是有这份解脱和释然,剧中的江澄才会在未揭晓金子轩穷奇道被截杀、江厌离惨死不夜天的真相的情况下,就向魏无羡说了那句“对不起”。
回想起来,江澄在江枫眠死后内心应该是非常迷茫困顿的,毕竟江枫眠活着的时候再不济他还能寄希望于“总有一天爸爸会更爱我”,但江枫眠一死他的希望也破灭了,因而对魏无羡的情感、无论爱还是恨都会更加极端。
观音庙里,江澄和魏无羡迎来了最后的世纪大和解,魏无羡面对江澄的道歉,答:“没关系,就当是我还江家的。都过去了,那些都是前世的事了,忘了吧,我们都不要再纠结了。”

有uu认为这是魏无羡在划清和江澄的关系,江澄心里一定很痛苦。
可如果从投射“父亲”的视角上看,江澄感受到的更多应该是来自“他”(父亲)的劝慰和安抚,特别是当魏无羡起身拭去江澄的泪水、轻抚他的手臂。

这也是江澄在内心和江枫眠的和解,让一切都过去吧。
-
特鲁希略 (您忠诚的拖网钢丝钳) 2021-07-25 14:55:08
在魏无羡与江晚吟从小到大的关系中,本来基本就是魏无羡一直在安抚江晚吟
他也不完全算是渴求父爱吧
江晚吟在母亲那里接收到的暴躁,在父亲那里得不到的偏宠,对于这一切的负面情绪养成的性格缺陷,多半都倾泻、辐射到了魏无羡乃至身边“弱势”(愿意包容他哪怕是表面上愿意和他客气)的人包括金凌的身上
观音庙里那句话,也确实是在安慰他,但那句也并不是魏无羡认错吧,只是江晚吟这种情绪纠结了十六年纠结的太久了,而魏无羡在他们俩的关系中从来都是安慰包容支撑的那一个,无论如何,也需要一个结语了
真的非常佩服魏无羡,到了这地步还能哄着大龄巨婴的师弟,换暴躁一点的,比如聂明玦,估计早一耳刮子上去了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5 17:00:13
在魏无羡与江晚吟从小到大的关系中,本来基本就是魏无羡一直在安抚江晚吟 他也不完全算是渴求父 在魏无羡与江晚吟从小到大的关系中,本来基本就是魏无羡一直在安抚江晚吟 他也不完全算是渴求父爱吧 江晚吟在母亲那里接收到的暴躁,在父亲那里得不到的偏宠,对于这一切的负面情绪养成的性格缺陷,多半都倾泻、辐射到了魏无羡乃至身边“弱势”(愿意包容他哪怕是表面上愿意和他客气)的人包括金凌的身上 观音庙里那句话,也确实是在安慰他,但那句也并不是魏无羡认错吧,只是江晚吟这种情绪纠结了十六年纠结的太久了,而魏无羡在他们俩的关系中从来都是安慰包容支撑的那一个,无论如何,也需要一个结语了 真的非常佩服魏无羡,到了这地步还能哄着大龄巨婴的师弟,换暴躁一点的,比如聂明玦,估计早一耳刮子上去了 ... 特鲁希略他俩之间感情其实挺复杂的,江澄有时候也努力想做魏无羡的“家主上级”,比如姑苏听学想要约束他的言行、乱葬岗归来嘱咐他要在外人面前佩剑; 但内心因为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又得不到、就转变为向那个得到了父亲认可的“成功者”求得庇护;他希望魏无羡留在自己身边、和自己不分彼此,也是一种“父亲认可他也等于认可了我”的潜意识吧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5 21:25:28
江澄不说出来也是对魏无羡的仁慈,我感觉他也不是说不出口,应该是害怕会令魏无羡耿耿于怀,一辈子都戴着这只枷锁 我更乐观地认为,这是江澄成长的表现
-
特鲁希略 (您忠诚的拖网钢丝钳) 2021-07-25 21:41:02
在魏无羡与江晚吟从小到大的关系中,本来基本就是魏无羡一直在安抚江晚吟 他也不完全算是渴求父 在魏无羡与江晚吟从小到大的关系中,本来基本就是魏无羡一直在安抚江晚吟 他也不完全算是渴求父爱吧 江晚吟在母亲那里接收到的暴躁,在父亲那里得不到的偏宠,对于这一切的负面情绪养成的性格缺陷,多半都倾泻、辐射到了魏无羡乃至身边“弱势”(愿意包容他哪怕是表面上愿意和他客气)的人包括金凌的身上 观音庙里那句话,也确实是在安慰他,但那句也并不是魏无羡认错吧,只是江晚吟这种情绪纠结了十六年纠结的太久了,而魏无羡在他们俩的关系中从来都是安慰包容支撑的那一个,无论如何,也需要一个结语了 真的非常佩服魏无羡,到了这地步还能哄着大龄巨婴的师弟,换暴躁一点的,比如聂明玦,估计早一耳刮子上去了 ... 特鲁希略其实那一段魏婴与其说“认错”,更像是不计较了,就像他说的,都不要纠结了 既然江澄总是揪着那些“委屈”,索性也不辩驳了,就顺着江澄说吧,说欠了江氏,行,剖丹就算还了行吗,说违背诺言,行,“是我食言了”……行了吗能放下了吗? 江晚吟真的,挺大龄巨婴的 这一段,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魏婴就像是面对一个熊孩子,这熊孩子又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感情比较深的,不管多么“可气可恨”,还是下不了死手管教收拾,只能哄着,一种“行了吧?”的无力和无奈感 他从来不认同江晚吟那些指控,从他一次次和江晚吟的“冲突”就很明显能看出两个人的观念本质不同,他对江氏有恩义有感情也有自责,但那些和江晚吟那种狭隘的“顾家”(加引号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只能找个大概的)所想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比起蓝忘机,当初许下云梦双杰的少年魏婴应该比谁都希望,人生中作为知己的那个人是江晚吟,完美的并肩作战的云梦双杰,从小生死相交的好兄弟 可惜江晚吟终究达不到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5 21:46:09
观音庙之前两个人确实是兄弟之间不言谢的江湖少年的稚气和义气,但是观音庙里从他们互道“对不起”开始,我觉得两个人因为没说开而成的心结应该大部分已经解开了; 虽然都是不说出口,但观音庙之后的不说,和从前的不说还是不一样的
-
明扬 2021-07-25 21:50:27
情谊还在,我知道,到底跟少时不一样了。 现在这样是最合适的,彼此都能接受和舒服。 就这样吧,看客再意难平,也是没法改变结局。
其实魏无羡更需要一人云游,这样对他伤害最小,留在莲花坞对他也不全是好事。
任何情谊比不上性命重要,大概是最能安慰自己的理由了。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5 21:55:09
其实那一段魏婴与其说“认错”,更像是不计较了,就像他说的,都不要纠结了 既然江澄总是揪着那 其实那一段魏婴与其说“认错”,更像是不计较了,就像他说的,都不要纠结了 既然江澄总是揪着那些“委屈”,索性也不辩驳了,就顺着江澄说吧,说欠了江氏,行,剖丹就算还了行吗,说违背诺言,行,“是我食言了”……行了吗能放下了吗? 江晚吟真的,挺大龄巨婴的 这一段,我看到的时候,感觉魏婴就像是面对一个熊孩子,这熊孩子又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感情比较深的,不管多么“可气可恨”,还是下不了死手管教收拾,只能哄着,一种“行了吧?”的无力和无奈感 他从来不认同江晚吟那些指控,从他一次次和江晚吟的“冲突”就很明显能看出两个人的观念本质不同,他对江氏有恩义有感情也有自责,但那些和江晚吟那种狭隘的“顾家”(加引号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只能找个大概的)所想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比起蓝忘机,当初许下云梦双杰的少年魏婴应该比谁都希望,人生中作为知己的那个人是江晚吟,完美的并肩作战的云梦双杰,从小生死相交的好兄弟 可惜江晚吟终究达不到 ... 特鲁希略在观音庙大和解之前,江澄对魏无羡确实有孩子缠着父亲要说法的潜意识动机; 江澄把对江枫眠的很多执念转移到了魏无羡身上,所以他特别在意魏无羡云护着别人不管他,因为很像江枫眠小时候爱魏无羡不爱他一样(虽然江枫眠可能只是表达方式欠缺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5 21:58:57
我同意你说的魏无羡最终没有代表自己给出一个和江澄的结果,他完成的是代替江枫眠的功能,但他和江澄之间还另有发小兄弟的情份,这一点只能寄希望于一个成长后的江澄重新出发去寻找了
-
明扬 2021-07-25 22:04:36
江澄脱离情绪困境,可能就明白魏无羡的意思了,他需要时间。 江澄太缺爱了,或者说索爱无度,他对情谊的付出形式是倾倒,同时他希望别人的反馈也是排山倒海,但哪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基于自己立场看到的是不同面,选择的是自己任何最合适的方式。这不是不关心,而是需要他自己换位思考。 江澄只是太在乎了,有情感思考盲点。需要时间。
-
特鲁希略 (您忠诚的拖网钢丝钳) 2021-07-26 10:52:20
其实他“开窍”晚也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吧,他父亲其实不能说不尽责或对他不好,只是有个别人家小孩比着,显得扎心,尤其这别人家小孩确实比他各方面强太多,母亲吧脾气暴躁负能量极强且育儿观念和他爹背道而驰,就很容易养成性格不好的小孩,加上他姐姐江厌离,又比较补偿性的溺爱,包括魏无羡也是对他的性格缺陷也基本就是纵容 所以赶上射日之征这个大事件,他承受不了环境巨变带来的冲击和责任,也在所难免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6 11:10:25
江澄的个性单纯幼稚和江家内部的矛盾,主要原因还是江虞夫妻不睦和不科学育儿,没有魏无羡他们也会面临其他危机,而且按照蝴蝶效应理论,即使改变了魏无羡这个历史变量、也一定会发生其他问题; 我觉得吧,这就是成长的代价,谁的成长不痛呢,魏无羡的成长、蓝湛的成长、甚至金凌的成长…江澄的成长可能在内心感受上更痛,但至少还有魏无羡曾替他分担过,,我觉得江澄是幸运的,父亲没有给他的成长机会最终他还是得到了,如果把观音庙那个为他拭去泪水、拍拍肩膀对他说“没事了都过去了”“你长大了可以一个人走了”的人换成江枫眠,这对他该有多珍贵,恐怕远远珍贵于云梦双杰这个少年梦吧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6 11:23:48
对的。江家的问题和江澄的困难主要原因来自江虞夫妻矛盾以及育儿不科学,这一点上不仅江澄是受害者、魏无羡也成了间接受害者——江澄的成长代价有很多是魏无羡替他分担的
-
明扬 2021-07-26 14:06:19
是的,我看到的也是,江澄是无奈的放手,更远的成熟,需要给他时间。
你说魏无羡没有固守。 其实,他有固守的东西。 一个人为了一个信仰去终身践行,这么伟大的情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 不会是凭空产生,信仰也不是一天就建立起来的。
当魏无羡在慢慢形成一个信念的过程中,谁给他不断的鼓励和理解?谁促进他一点一点形成扶弱锄奸的理念?
是师姐。
他的信念跟对师姐的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为什么师姐救她丧命,成了压倒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原因。
他固守的是信念,固守的也是最初那份自信,是师姐给予他对世界在后天教育时期形成的理解和善。
所以,师姐才对他如此重要。某种程度上,师姐,是魏无羡精神成熟之前与师姐连接的桥梁。所以,在十六年前,在魏无羡尚不能完全成熟时,桥梁崩塌,才会让他对自己的理念产生覆灭性怀疑。
十六年后醒来,魏无羡的成长,也是悄无声息的,你可以对比他几次看到师姐幻像的状态,直到最后,他再也不会看到师姐幻像了。
一次肉身精神的双重毁灭,让魏无羡涅槃重生,他失去了桥梁,同时也重新找到跟世界连接的方式。
所以,他的成长,过程惨烈,但时间很短,依赖于他的悟性。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6 14:08:20
原著这一段写的很淡漠,但剧在这一段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感情色彩,特别是晚风吹动枫叶那个片段,诠释的非常的好我上面本来回复了阿木这段也被审核了,如下:
“江澄气势汹汹抬手要打金凌,此时夕阳中一阵晚风吹来,吹动了江澄手边的红枫叶,树枝与树叶随风作响,仿佛谁在他耳边的叮咛和诉说,江澄于是又轻轻放下了手。风吹树动,风去无痕,让江澄的执念随这场晚风去了吧” 接着他又交代金凌“回去吧、各回各家,各人回到各人的位置上去”,这其实也是江澄对对金凌的放手,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是江晚吟另一段新生命开始了
-
仰望星空 2021-07-26 15:12:22
江澄是在有父母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虽然爱他却都不会正常表达,他并不能确认父母的爱。但是他能确认师姐和魏婴对他的爱。魏婴也是,江枫眠做得远远不够,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是师姐,其次是江澄。云梦三姐弟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一不可。“你,我,阿澄,我们三个要一直在一起”是三个人的执念,后世仍是,直到观音庙他们才接受了无法在一起的现实,魏婴的话对江澄是解脱,对自己也是。他们放下了这份执念,但是不会放下对对方的爱。
江澄魏婴的关系过于特殊,也许无法用父爱投射来解释。如果是投射,也许互为父爱的投射?与对方的和解才是他们真正与这个世界和解的关键,魏婴可以毫无挂碍地上路,江澄可以从往事解脱,开始成长。
-
明扬 2021-07-26 15:27:17
江澄是在有父母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虽然爱他却都不会正常表达,他并不能确认父母的爱。但是他能 江澄是在有父母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虽然爱他却都不会正常表达,他并不能确认父母的爱。但是他能确认师姐和魏婴对他的爱。魏婴也是,江枫眠做得远远不够,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是师姐,其次是江澄。云梦三姐弟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一不可。“你,我,阿澄,我们三个要一直在一起”是三个人的执念,后世仍是,直到观音庙他们才接受了无法在一起的现实,魏婴的话对江澄是解脱,对自己也是。他们放下了这份执念,但是不会放下对对方的爱。 江澄魏婴的关系过于特殊,也许无法用父爱投射来解释。如果是投射,也许互为父爱的投射?与对方的和解才是他们真正与这个世界和解的关键,魏婴可以毫无挂碍地上路,江澄可以从往事解脱,开始成长。 ... 仰望星空你觉得魏无羡的成长体现在哪里,这部剧。
-
仰望星空 2021-07-26 15:33:55
这个镜头《恨别》里有句歌词:本是秋意正浓。《不羡晚吟》中是这样:目送 忍把秋色染寒枫。
江澄隔空对着魏婴说了一句“多保重”,与他引开追兵时候说的“多保重”相对应。
江澄对金凌说:“回去吧,各回各家,各人回到各人的位置上去。”对金凌放手这个理解特别好,金家要由金凌撑起来了。魏婴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江澄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明白,他和魏婴的路是不同的,不可强求。学会接受是人生中的重要成长。
你每次被审核可能违禁词都是(江a氏)。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6 19:50:49
江澄是在有父母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虽然爱他却都不会正常表达,他并不能确认父母的爱。但是他能 江澄是在有父母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虽然爱他却都不会正常表达,他并不能确认父母的爱。但是他能确认师姐和魏婴对他的爱。魏婴也是,江枫眠做得远远不够,他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人是师姐,其次是江澄。云梦三姐弟才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缺一不可。“你,我,阿澄,我们三个要一直在一起”是三个人的执念,后世仍是,直到观音庙他们才接受了无法在一起的现实,魏婴的话对江澄是解脱,对自己也是。他们放下了这份执念,但是不会放下对对方的爱。 江澄魏婴的关系过于特殊,也许无法用父爱投射来解释。如果是投射,也许互为父爱的投射?与对方的和解才是他们真正与这个世界和解的关键,魏婴可以毫无挂碍地上路,江澄可以从往事解脱,开始成长。 ... 仰望星空江澄在魏无羡身上的父爱投射我认为还是有迹可寻的,除了观音庙这段,夷陵换丹时特地为江澄编织了一个抱哪座山的童话世界,交代他上山不能答错题、不能记景色 云云,像极了小时候大人给小孩讲解神秘古老风俗的情景,为江澄遮眼时还交待他“以后的路就靠你自己走了”,,这一点我认为还是有着较明显的倾向。
但魏无羡在江澄这条线上我没看到他对江澄有明显的芥蒂,即便剧中改成了江厌离金子轩之死与魏无羡无关,他对来自江澄的恨也仍然能理解,江澄不让他进祠堂拜祭出口讥讽他也不过一句“江澄这个臭小子”,所以我感觉观音庙的和解主要还是属于江澄的,且对江澄意义重大;
16年后第二世,魏无羡的情感支持基本转移到了蓝湛这条线上,他们处理完义城事件回到云深不之处,蓝湛问他难道不关心是谁害了他么,他回答刚醒来时很在意,但现在,“我只想说,去他的吧”,这一句勉强就算是他与世界的和解吧,但实际上如果单看剧,我甚至觉得或许他从未与世界和解,魏无羡的一生或许没有和解或改变,就只有执着初心。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09:33:52
它和罗密欧朱丽叶、红楼梦这种典型悲剧又还不一样。 罗、红这类完完全全是对现实时代背景的代入,主人公的归宿是彻底毁灭(罗密欧朱丽叶林黛玉)、或者精神走向寂灭(红某一版贾宝玉遁入空门)。这种悲剧是对现实和时代的控诉,蕴含了浓度不低的ZZ批判; 陈情令这类通俗文学毕竟没有那么暗黑的时代背景打底,虽然作者作为女性的命运在这个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憋屈的,但仍有光,,所以魏无羡的最终结局在剧版也不是BE、算是个OE吧;加上书和剧对新生代的刻画还是非常正向乐观的,所以不算悲不算喜,可能确实符合隔壁贴说的“正剧”吧。
但我不接受书的结局,意思是事业没搞成功就索性耽溺情爱 声色犬马去了(?
-
明扬 2021-07-27 09:39:28
它和罗密欧朱丽叶、红楼梦这种典型悲剧又还不一样。 罗、红这类完完全全是对现实时代背景的代入 它和罗密欧朱丽叶、红楼梦这种典型悲剧又还不一样。 罗、红这类完完全全是对现实时代背景的代入,主人公的归宿是彻底毁灭(罗密欧朱丽叶林黛玉)、或者精神走向寂灭(红某一版贾宝玉遁入空门)。这种悲剧是对现实和时代的控诉,蕴含了浓度不低的ZZ批判; 陈情令这类通俗文学毕竟没有那么暗黑的时代背景打底,虽然作者作为女性的命运在这个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憋屈的,但仍有光,,所以魏无羡的最终结局在剧版也不是BE、算是个OE吧;加上书和剧对新生代的刻画还是非常正向乐观的,所以不算悲不算喜,可能确实符合隔壁贴说的“正剧”吧。 但我不接受书的结局,意思是事业没搞成功就索性耽溺情爱 声色犬马去了(? ... 取名障碍症没看过书不清楚。 剧版结局我个人解读是悲剧。 还跟仰望星空讨论过,她跟你看法一致就觉得是开放结局。
我觉得理想主义者遁世本身就意味着改造世界失败了,这个世界最终还是没有被动摇根本。而仰望星空觉得虽然没有成功,但魏无羡的反抗本身就是一种改变,他让很多人看到还有另一条路可以走,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改变非一朝一夕。
-
明扬 2021-07-27 09:41:20
它和罗密欧朱丽叶、红楼梦这种典型悲剧又还不一样。 罗、红这类完完全全是对现实时代背景的代入 它和罗密欧朱丽叶、红楼梦这种典型悲剧又还不一样。 罗、红这类完完全全是对现实时代背景的代入,主人公的归宿是彻底毁灭(罗密欧朱丽叶林黛玉)、或者精神走向寂灭(红某一版贾宝玉遁入空门)。这种悲剧是对现实和时代的控诉,蕴含了浓度不低的ZZ批判; 陈情令这类通俗文学毕竟没有那么暗黑的时代背景打底,虽然作者作为女性的命运在这个性别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憋屈的,但仍有光,,所以魏无羡的最终结局在剧版也不是BE、算是个OE吧;加上书和剧对新生代的刻画还是非常正向乐观的,所以不算悲不算喜,可能确实符合隔壁贴说的“正剧”吧。 但我不接受书的结局,意思是事业没搞成功就索性耽溺情爱 声色犬马去了(? ... 取名障碍症我也真的没在这部剧看到什么男男cp,说实话能看到的人我也挺不理解他们的看法的,甚至觉得剧有认真看吗😂可能我也较真了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09:58:55
遁世的只是一具躯体吧,魏无羡精神没有寂灭、被新生代(代表新世界)认可传承了。 并且第一集去大梵山路上,就有夜猎的修士明确表示自己崇拜魏无羡、是魏无羡的追随者。
这个含义还是比较显著的积极乐观倾向的。
-
明扬 2021-07-27 10:06:14
啊,我说的不是魏无羡身死。 遁世的意思,就是后世魏无羡脱离百家,去云游,当然还会扶小弱锄小奸。 后世他好像接受了陈情难以改变的事实,然后…他就不改变了…他就沉默了。 他用了一种更加温和的方式去表达观点,但没有参与进去。 当然如果你觉得蓝忘机被他启蒙,被他影响去当仙都,我也能接受这个说法。 只是对魏无羡采用相对消极的方法表示遗憾,他确实受了太多苦,可能这些苦确实改变了他的行为方式吧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10:47:30
我也是说他远走江湖,这个行为本身算不算消极也要打问号,我记得原来在令狐冲对比的帖里和谁讨论过
魏无羡的“远走江湖”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抗争,这个可以参考甄嬛和如懿的对比——甄嬛是在失去一切之后留了下来,虽然她和果亲王有子女是牵绊,但皇帝最后已经挂了,可以说限制她自由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了,她是最有理由和能力去“遁世”的,甄嬛留下来的隐喻就等同之前仰望星空说的娜拉出走,但她又回归了——甄嬛的留下是放弃了 被同化了,是守在自己痛恨的世界熬着,心如死灰;
反观如懿在失去一切之后的选择却是下“遁世”,她当尼姑去了,而且是在最大的自由障碍皇帝还活着的情况、皇帝要恢复她皇后等一切身前名的情况下,这种有选择的“遁世”和魏无羡类似——魏无羡也可以回归“云梦双杰”身份、或者给蓝湛当副仙督啥的,这些在世俗意义上都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这种前提下的“遁世”,我更愿意理解为是有积极含义的抗争——两千年文学史,自主意愿的选择对长期被男性作者视角垄断的主人公来说没什么大不了; 但女性作者和女性观众读者的视角,主人公的自主意愿选择对女性主体意识而言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具体到魏无羡这个被投射了女性作者身份意识的人物,虽然新世界对他没那么不友好了、但他仍是没有金丹、靠诡道立足的异类,新世界仍是“剑道”和“金丹”这些永远都把他排除在的主流规则,他的“遁世”有“以前硬着头皮跟你们玩、现在老子不奉陪了”的意思,这是如懿和魏无羡式的“遁世”含义,因而我觉得不能算是单纯的消极避世
-
明扬 2021-07-27 10:54:21
我也是说他远走江湖,这个行为本身算不算消极也要打问号,我记得原来在令狐冲对比的帖里和谁讨论 我也是说他远走江湖,这个行为本身算不算消极也要打问号,我记得原来在令狐冲对比的帖里和谁讨论过 魏无羡的“远走江湖”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抗争,这个可以参考甄嬛和如懿的对比——甄嬛是在失去一切之后留了下来,虽然她和果亲王有子女是牵绊,但皇帝最后已经挂了,可以说限制她自由的最大障碍已经消除了,她是最有理由和能力去“遁世”的,甄嬛留下来的隐喻就等同之前仰望星空说的娜拉出走,但她又回归了——甄嬛的留下是放弃了 被同化了,是守在自己痛恨的世界熬着,心如死灰; 反观如懿在失去一切之后的选择却是下“遁世”,她当尼姑去了,而且是在最大的自由障碍皇帝还活着的情况、皇帝要恢复她皇后等一切身前名的情况下,这种有选择的“遁世”和魏无羡类似——魏无羡也可以回归“云梦双杰”身份、或者给蓝湛当副仙督啥的,这些在世俗意义上都是更好的选择; 因此这种前提下的“遁世”,我更愿意理解为是有积极含义的抗争——两千年文学史,自主意愿的选择对长期被男性作者视角垄断的主人公来说没什么大不了; 但女性作者和女性观众读者的视角,主人公的自主意愿选择对女性主体意识而言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具体到魏无羡这个被投射了女性作者身份意识的人物,虽然新世界对他没那么不友好了、但他仍是没有金丹、靠诡道立足的异类,新世界仍是“剑道”和“金丹”这些永远都把他排除在的主流规则,他的“遁世”有“以前硬着头皮跟你们玩、现在老子不奉陪了”的意思,这是如懿和魏无羡式的“遁世”含义,因而我觉得不能算是单纯的消极避世 ... 取名障碍症我的意思是,对他不愿对这个陈情世界费心费力感到有点遗憾。 并不是说,他遁世我觉得他不好。 为什么说遁世也是一种抗争? 可能我看的角度不一样吧,是把魏无羡和陈情世界当成两个个体去看的,也许最后是平局,魏无羡转身离去,陈情世界没有被打败没有被根本改变。 一个让理想主义者都伤痕累累也不能被动摇的顽固世界,魏无羡正是因为看透了本质才会在前世那么失望,他知道致命的弊病在哪里,也有方法医治,但最后却是这样的结局,说到底我是为陈情世界不能被改变而感到悲伤。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11:40:08
那就看把谁作为主体,是魏无羡(“我”)、还是社会制度?是世俗标准和世人眼光、还是魏无羡(“我”)的感受?
制度/外界作为主体:我们还是老规矩,你虽然厉害也没用,要不加入我们玩双赢; 魏无羡作为主体:我不苟同规则就是抗争,我不违背本心就是爽就是有意义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11:49:36
魏无羡留下来就得委屈自己玩剑道和金丹那套主流规则,他的诡道术法必须认命作为辅助和非主流的地位; 用屈居他人之下为代价换取玩游戏的资格,“凭什么?”这是魏无羡的执拗和坚持吧
-
明扬 2021-07-27 11:50:43
说说脑海中的he,陈情世界最终因为魏无羡被改变,不再以百家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真的把道义放在中间。魏无羡达成和解,去过游侠生活。 我知道跟你分歧点在哪里了,你认为魏无羡的遁世是自愿选择的,我认为魏无羡的遁世是厌倦后的无奈。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12:04:26
这个角度看面向谁的态度,如果面向16年后新生代,那就是:未来还没有来,新世界还任重道远,重建新世界仍然是以剑道金丹为主要武器工具,你们新生代可以在剑道金丹的主流规则中寻找突破、夯实新生,但那是你们的人生理想,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不是我魏无羡的,我有我的另一种生活;你们也都是可以的,我也无需留下来再继续做导师,我把世界交给你们;
如果面向传统制度,那就是上面说的:我不苟且你们的规则、玩你们的游戏。
-
取名障碍症 楼主 2021-07-27 12:26:04
如果从上楼新生代这个角度来看,远走江湖前的16年后第二世对魏无羡是具有成长意义的,特别是义城篇和乱葬岗反围剿,他陪伴带领了金凌 思追 景仪的携手抗敌,又经历了宋岚的隐退,薛洋的毁灭,金光瑶的复杂,众世家不变的嘴脸…魏无羡完整的看到这个世界的每一面,好的坏的,变化的陈腐的; 所以他对这个世界会无奈的表示“去他的吧”;但对新生代也仍旧有充满热情的教导,告诉他们趁年轻多打几场架才不会后悔,长大了再讨厌的人也要跟他们和平相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复盘陈情令接力!击鼓传花! (晶晶亮233)
- 当我用Deepseek 问魏无羡怎样能避免悲剧 (mildseven)
- 爱看花絮是吗? (晶晶亮233)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其他cp争议看为什么魏无羡被cp贬低... (是二次元)
- 【意难平】之前被搞基宣传吓得夺路而逃,延迟两年追剧结束,... (人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