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筵后记(二)
卧龙岗上散淡人
第三部分(汤一道及后席五味)

“菜头鞭笋河虾汤”:江南的鲜。在河是虾,在山是笋,在乡间的就是梅干菜了。以梅干菜菜头,鞭笋和带籽河虾一起烧的汤,你想想能有多鲜?更妙的是,夏天的梅干菜,鞭笋和河虾都是当季的大路货,价钱平易近人。尤其是杭绍地区,常年的吃梅干菜焐肉。菜梗和叶子拿来炖肉,老菜头拿来烧汤,一丁点浪费都无。自然这汤就是夏天的首选了。
(绍兴梅干菜头,临安鞭笋,本地河虾)

“荷叶粉蒸玉包金”:粉蒸肉据说起源于江西,至少袁枚在“随园食单”里面是这么认定的。后来在全国漫延开来,湖南,河南,重庆都以粉蒸肉做为地方名菜。在杭州则为“荷叶粉蒸肉”据说和西湖十景中的“曲院风荷”相关。GM在传统的荷叶粉蒸肉中加上了老南瓜,使之在荷香中增加了瓜果的甜香,兼之南瓜蒸熟之后质地酥松,解腻的同时又提供了松软的口感,一口咬下去米香,肉香,荷香,瓜香次第而来,猪肉肥而不腻,南瓜又糯又甜,满足之感油然而生。

“沙葱烩野生鳊鱼”:杭州的老人家,吃鱼都有个时间。从“正月塘鳢肉头细”开始到“十二月青鱼要吃尾”为止,安排的明明白白。那农历六月就是“六月鳊鱼鲜如鸡”了。这个时候的鳊鱼正是肉质细嫩肥美的时节。常见的烧法是“清蒸”“红烧”“葱油”“葱焖”。原本GM想用宁夏产的沙葱代替平时用的小葱,来做这道“葱焖鳊鱼”。结果受台风影响,北方最大的物流中心郑州淹了。所以网上定的沙葱还没到,只能用最传统的做法,做了这条四斤重的野生鳊鱼。味道绝对没得说。但没有体会到期待中的南北碰撞的感觉,略略有些小遗憾。
(西湖野生鳊鱼,本地小葱)

“写意冷水茭白”:第一次吃到这种口感的茭白,有点像嫩菱的口感,肉质细密,脆嫩,微甜。吃这道菜,得上手,拿起像笔杆子的茭白梗,用笔头沾一下特制的川香蘸水。然后的画风本该是挥毫泼墨一番,但现实的场面是,大家把整支笔给吃了,连笔杆都没留下。
(景宁高山冷水茭白)

“莲房鱼包”:这是道南宋传下来的文人功夫菜。先将桂鱼刮蓉,然后将莲蓬的莲子取出,削去莲子顶部的外皮,挖出莲子,再将桂鱼蓉酿到莲子里面,然后再塞入莲蓬中。上覆新鲜荷叶入蒸笼整个蒸熟。吃的时候,用手剥莲子,一颗颗的吃。一桌十个莲蓬,GM说四个厨师整整做了一天。但吃的时候,实在太有范儿了,一桌菜吃到这儿,酒到七分,肚饱八分,正是气氛热烈的时候。大家聊天喝酒的同时,慢慢剥着莲子,闲适惬意,手上还干干净净,一点汤汁都不沾,当得起一个“雅”字。

林洪(山家清供——莲房鱼包)原文:将莲花中嫩房去穰截底,剜穰留其孔,以酒、酱、香料加活鳜鱼块实其内,仍以底坐甑内蒸熟;或中外涂以蜜,出碟,用渔父三鲜供之。三鲜:莲、菊、菱汤瀣也。向在李春坊席上曾受此供。得诗云:“锦瓣金蓑织几重,问鱼何事得相容。涌身既入莲房去,好度华池独化龙。”李大喜,送端研(砚)一枚、龙墨五笏。
(钱塘江桂鱼,西湖莲蓬)

“鲜鲍童子鸡”:这算是北方的压桌硬菜,用这个菜,想着就是如有哪位猛人胃口惊人,文人菜还是不够实诚,可以拿这个菜顶着。另外鲍鱼也是当季,是鲜鲍最肥嫩的时候,配上肉质滑嫩的童子鸡一起红焖那是正好的。
(大连鲜鲍,本地童子鸡)

后席配酒——清酒“一醉万笑”:口味相对醇厚,有更重的米香,适合后半段味道偏重的菜肴。
点心一道

“槐叶冷淘”:这是道唐朝留下来的面点。在“唐六典”中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可见原来是道宫廷点心,给干部们开会的时候吃的。历代无数文人都给这道点心写过推广文案。一路看下来杜甫,苏轼算是里面的大拿,钱谦益之流都上不了桌。GM用重庆小面的做法复原了这道点心。面条翠绿油润,配上小面红油,吃的那叫一个爽快。
甜品一道

“椰香戏月冰酪”:椰子去顶,取椰汁做酪,复入椰中,配以薄荷叶,清甜幼滑,清凉甘美。
(海南椰子,广东荔枝)

至此,想象中应是月入中天之时。实际上屋外狂风大作,暴雨瓢泼。台风烟花已然登陆了。散席之时一圈人拿出手机叫车,竟没一个叫的到的。看来台风真不小,把滴滴,高德之类的叫车平台都给灭了。心满意足,且聊着吧,车来不来的不重要,牛皮还没吹爽,多点时间,正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五一上海故地游 (负粥生)
- 又是樱花季 (杏子坞)
- First Dance大宋皇帝的第一支舞 (豆花)
- Catch My Breath,Go solo+香巴拉信使 (声音碎片)
- 我根本就不应该这么胖!!! (实力非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