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京西古道,《投名状》拍摄地之一
来自:NONAME(乌鸦只是单纯地在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词之翘楚,而这首元曲小令中的古道指的就是“京西古道”。 这是一条神秘而又辉煌的古道,它连通京城西部山区,远至河北、山西、内蒙等地。是过去百姓及地方官员进京面见皇帝的必经之路,也是皇帝出巡的御道之一。后来发展成为产煤区向京城运煤的商旅道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来来回回,畜蹄日月不息地蹬踩踢踏,道路上凹陷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堪称一绝的蹄窝。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主要分为南中北三线。 一般地,从“煤门”京西阜成门出城,径直西去,便踏上了进入西山的大路。一路从模式口往西北方向经三家店、琉璃渠到王平口的古道,是西山大路的北道。从模式口向西,经麻峪跨永定河过峰口庵到王平口的古道,是西山大路的中道。从今天石景山区的庞村也有一条进入西山的大路,这是西山大路南道,南道中途与中道会合后直奔王平口。这样,北、中、南三条古道在王平口聚合为一,因此也称之为“过山总路”,然后继续延伸西去。 北线沿永定河方向,于60年代筑成战备公路,后来整修为目前的109国道。109国道也称阜石公路,从京西阜城门出发可直达河北石家庄。这条道路自古就是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地,战时重兵把守,和平时代则为通商必经之路。沿途众多险要隘口,门头沟段的长城则是守卫京城的最后屏障。 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掌故传说散落或留存在古道的两侧,周边的村落更是分布密集,历史悠久,仿佛是清水河穿起来的一串古老珍珠项链,也是岁月特意遗留给我们的特殊财富。这串项链上最明亮动人的便是北京地区仅有的两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灵水村和爨底下村。 另,《投名状》有几场戏就是在爨底下村拍的,就是前面那个村寨。 这个地方非常漂亮,也非常有名,据说在北京,不知道爨底下村的人没几个…… 2008年第一期《国家人文地理》带你到爨底下村去逛一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24年回顾 (杂知盒子)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25年第03期出版上市 (杂知盒子)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25年第02期出版上市 (杂知盒子)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25年第01期出版上市 (杂知盒子)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2024年第12期出版上市 (杂知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