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从不会是他兴趣的起点:费曼和他的电影
哈罗
枯燥从不会是他兴趣的起点:费曼和他的电影 【以此文献给艾萨克·牛顿爵士,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365年前的12月25日诞生在英格兰林肯郡一个叫埃尔斯索普的庄园里。】 《牛顿爵士的苹果派》 导演:理查德·费曼 年份:1977 正如肯特·琼斯一篇名为《向上还是向下》的文章中指出的,“英国电影的走迹,从一开始,就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这篇发表于1997年12月25日《纽约时报》上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吉姆·霍柏曼在随后三天出版的《村声》中批评肯特·琼斯过早地定义了英国电影的衰落,把属于自由电影的纵坐标令人惊讶地压了7个点,霍柏曼气冲冲地抬出了庞加莱,这位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数学物理学家1个世纪前说过,“重要的是论证,而不是夸夸其谈。” 不管其后有多少人介入这场论战,有多少烟火绽放得多瑰丽,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肯特·琼斯的抛物线在向下拐之前,的确存在着一个顶点,这个顶点在他看来,已经被罗伯特·弗拉哈迪无限积分,并被胖子希区柯克给带到到好莱坞去了。不管影史为弗拉哈迪或者希区柯克设定了多么伟大的万神殿,我们也不应该剥夺林赛·安德森的位置,正如理查德·费曼的名字不该被遗忘一样。 理查德·费曼是90年代最特立独行的导演,这一点并无多大异议,但从IMDB上我们根本查不得他的零点资料,甚至英国最权威的电影杂志《音与画》在整理近代英国最重要的导演之时,也吝啬提他的名字。与此同时,他的名字却频频在《SCI》、《太空物理学》等国际一流刊物上出现,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这多少让人有点困惑。但熟悉费曼的人都知道,这位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却是个著名的科学顽童,上至诸如费米、玻尔等物理大师,下至赌徒、妓女、舞女、酒鬼,他都能与之玩成一片,不分高贵。他的天才让拉斯维加斯的职业赌徒从此不敢踏上赌城半步,他的魅力使得千万阔佬拜倒在他流浪汉的裤子底下。一张旋转着上升的盘子,人们看到的是物体,他想到的是物体内部的电子,由此启发了他对电子运动的一系列研究,其成果最终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诺贝尔奖。 《牛顿爵士的苹果派》严格上讲不是一部电影,因为三小时的时间里,它没有故事,缺乏美女,动作不足。它不符合一部好莱坞电影的标准,相反,它倒像是戈达尔《给简的信》之类的论文电影。它从一段15小时候的录像记录剪辑而来。费曼在1977年应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邀请,在这个牛顿生活和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做了七个名为《关于引力定律的几个看法》讲座,费曼说,“如果三百年前有摄影机的话,我们会有幸目睹天才牛顿的尊容。这个片子的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神一般的牛顿。” 评定这部影片是一部论文电影的确有失公允,因为费曼对牛顿生平的叙述就像他的自述《别闹了,费曼先生》一样,十分生动传神,而且在讲座的基础上还做了一些戏剧性的处理,因而整体上它要比戈达尔的电影可看性强。最让人注目的,莫过于费曼对牛顿与那颗被广为传颂的苹果的微妙洞见,细腻而不乏幽默,足见大师的幽默天性,“牛顿没有把苹果吃掉,是因为苹果在伊甸园里是表征一种女人的诱惑,牛顿为了科学终身未婚,所以牛顿不会轻易吃苹果的。”而对于牛顿后半生从科学到神学的转向,费曼表示理解,唯一不理解的是,“既然他放弃了科学,”费曼吐了一口烟圈说,“那么他何必连苹果也一同丢掉了?” 《牛顿爵士的苹果派》由channel 4出资,创下了该台收视率的新高,其三个小时的电影版在第二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引起阵阵骚动,并引发了意大利左、右翼关于电影新美学的大讨论,《罗马日报》的观点尤具代表,该报说,影片促使人们思索的原因在于“它摧毁了电影既在美学,即戏剧性必然是电影故事的核心”。 费曼于1988年2月15日去世,原本构思好的“苹果三部曲”也就此搁浅了,《牛顿传》的作者詹姆斯·格莱克在《天才:理查德·费曼的生活和科学》中说,除了《牛顿爵士的苹果派》,费曼的另两部“苹果电影”会是关于伊甸园,和作为植物学意义的苹果。格莱克说,“纵观费曼的一生,枯燥从不会是他的兴趣的起点,无论是物理、数学,还是女人、啤酒、音乐和电影,都能在他蜿蜒迂回的曲线人生里创下最美妙的切线。”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AICY爱曦】Lil Miquela: 虚拟个人品牌 (AICY爱曦)
- 比目鱼:《腔调》 (xxx)
- 《420》真是一本好书!!!! (B1-66ER)
- 我在这里等你 虚拟世界也是美好的 (helloguys)
- 有奖征集原创评论 (News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