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第九次功课:动能指标
来自:花间十六声(仙客来游云外山,神龙棲在洞中渊)
在课程或者日常的交流中,我们会多次重复一些知识点。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这些知识点就像泥淖。交易者很容易深陷其中,反复挣扎也难以出来。出不来的原因,可能是理论上能够理解,但是上升不到认知层面;也可能是认知层面能够理解,但是难以产生认同。
其次,就是通过交易实践小组,以及日常交流,同学们的反馈,表现比较明显的问题。
希望大家见到多次重复的知识点,借机做一个深入的检讨。有则关注,无则加勉。
在上一次功课说明中,我们说成交量是支撑/阻力的内在本质,技术形态是支撑/阻力的外在表现。
如果成交量不足,再标准的支撑/阻力形态,也是金玉其外。反之,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市场状态,因为容纳了很大的成交量,表现出了强有力的支撑/阻力;只是这种市场状态,很难识别,进而也就很难作为系统化交易的常态。
因此,主流技术分析领域,倾向于使用时间和振幅组成的技术形态,作为系统化交易的常态,正是因为技术形态容易识别,提供了明晰的交易点位;再辅以成交量,展示技术形态内在的“质量”。
俗话说,没有成交量的技术形态没有意义。就是这个意思。
在期货和外汇市场中,不使用成交量指标,怎么办呢?实际上,这也是进一步理解成交量的一个契机。
在大多正常的情形下,振幅同成交量呈正向相关;这里要排除,冷门品种和冷门时段。
例如,外汇市场的活跃时段,波动性大,有获利空间,正是因为,这一时段的成交量大。反之,外汇市场的冷门时段,波动性小,正是因为这一时段的成交量小。
在低成交量的市场中,即使出现大振幅形态,也没有意义。或者,用系统化交易的表述,低成交量市场中的大振幅形态,表现不出常态。
因此,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中,可以把振幅作为成交量的类同质性指标。
例如,收敛形态。振幅越来越小,可以假定其中的成交量越来越小,是经典的反转形态。反之,扩张形态,振幅越来越大,多空势均力敌,成交量充裕,一般不作为反转形态使用。
在股票市场,尽可能使用成交量,作为辅助指标;在期货和外汇市场,可以通过振幅,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成交量。
大而言之,成交量是一个市场流动性的表现。流动性充裕的市场,技术分析的效率更高。
小而言之,成交量也是一个技术形态流动性的表现。流动性充裕的技术形态,支撑/阻力更具正期望。
接下来,我们支讨论识别撑/阻力的一个“另类”技术指标——动能指标。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课程的立场,不积极鼓励大家使用动能指标。动能指标基于背离逻辑,同我们日常使用的验证逻辑,差异很大。在验证逻辑尚没有得心应手的前提下,引入背离逻辑,更容易造成混乱。
不过,动能指标作为主流技术分析领域的一大类,被很多专业交易者用于突破交易策略。为了课程的完整性,我们安排一次动能指标的功课。
向课程的新同学,推荐一本关于动能指标的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07962/。
下面,我们以功课的形式,对动能指标在支撑/阻力识别上的功用,做一个总结。
功课内容:
1、基于自己过往的交易实践,或者通过阅读,谈一谈动能指标在支撑/阻力识别上的功用。
功课提示:
1、如有需要,辅以图表。
2、如果不了解动能指标,这次功课可以跳过。
功课说明:
本次功课单独发帖,帖子标题为《第九次功课:动能指标》,将网址回复到本贴中。
为大家预留两天时间,截止到本周六(2021.8.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第二十三期课程总结 (花间十六声)
- 第二十四期课程内部报名公告 (花间十六声)
- 【功课】第十七次功课:风险 (花间十六声)
- 第十七次功课:风险 (林东篱)
- 【功课】第十六次功课:常态 (花间十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