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见路不走
良弓James
人生认知的三种境界,听到一个小故事,才有所顿悟: 第一境界,见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境界,见山不是山,看水也非水 第三境界,见山还是山,看水仍是水 话说一群理智经济学家和一名研究行为的心理学家,在人群拥挤的街头行走,看到地上有10美元的钞票躺着,经济学家说:要是真的10美元,早就被人捡走了,绝对不可能真钱,于是走开了,行为心理学弯腰捡走了真实的10美元说:我就知道你们大多数理智的人会这样思考,所以不可能去捡。而光屁股的小孩,往往是见钱眼开,拿起来就走。 孩童时期,任何东西在我们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什么就是什么,本真的自我和本然的实相是融为一体的。 等到渐渐长大,我们开始与本真的自我逐渐脱离,因此对于本然的东西经常是看不见的,我思故我在。我们认知很多东西其实只是头脑中的妄念,而不是实相,事物会经过扭曲进入我们的脑海,形成信仰和妄念以及惰性的习惯,例如经历悲观者,便可能用脑海中人人都是坏人的习惯思维看待万物,甜蜜罐子和温室里长大的,则往往以为世界都全部是美好的,跟真事的万物本相开始部分或完全偏离。 当追逐成空,梦想破灭等,会忽然领悟到青葱时候所追逐之虚妄,而又开始回归到真我的觉察,原来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是根据这样的虚妄认知看待万物,看待世界的,即我知道你为什么知道,为什么你我会形成这样偏离的认知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我们自身的经历,环境压力,生活学习习惯等待造成的扭曲,真实的万物还是跟回本相。 此时的认知是升级了的博弈和反馈,通过认知他人和虚拟中的我们为何容易如此这般看到事物,将事物变形,而重新回到实事求是的根本。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见到和行走的路,可能就是一条无法纠正的无归期道路,只有明白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弄明白为何选择这样一条错误的不归路,才有可能成为解脱自我,走出自己道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没有群? (飞鸿)
- 叶冯刘的退出真的是因为格局小吗 (时岩)
- 芮小丹为什么会开枪自杀? (yolanda)
- 背叛、救世主、红尘之后,应该读什么? (cxhdn)
- 芮小丹被停职反省后为什么要请丁吃饭? (般若L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