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想要拥抱生命
大别山老农(关注百道网)
凯文•凯利,一个传奇。他和许多IT科技天才一样,也是一个大学逃兵。1984年,他发起了第一届黑客大会。后来,他成为《全球概览》杂志的编辑,出版《失控》,成为《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从此,他成了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座上宾。更奇怪的是,这样一位科技的前沿预言家,却很少使用现代科技产品,他没有智能手机,几乎不使用笔记本电脑。现在,他的新书《科技想要什么》出版了,他究竟预言了什么呢? 产品促进交往 1994年,凯文•凯利出版了他的成名作《失控》。书中,凯文•凯利对当时科技大胆畅想,预言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等。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些预言本身是“失控”的。如今,却有人说“这可能是过去10年来最聪明的一本书。” 在《失控》一书中,凯文•凯利说:“它(网络)是有机的,好像是科技的另一张面孔一样。”他的新书《科技想要什么》,继续延续了这一话题,他认为,当人造与天生最终完全统一的时候,那些由我们制造出来的东西将会具备学习、适应、自我治愈,甚至是进化的能力,人类将走向和机器一同进化的阶段。 凯文•凯利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源于他对“他者”这一古老哲学命题的颠覆性思考。无论是笛卡尔、康德的“客体论”,还是罗素、卡尔纳普的“他人之心”,列维纳斯的“他人的人道主义”,都只是将“他者”视为某个外部的“存在”。凯文•凯利在《科技想要什么》中,直率地指出:长期的社会实践创造了一种“偶像生活”,比如去百老汇唱歌、参加奥运会拼搏、夺得诺贝尔奖,这种“大众文化错误地聚焦于那些能够证明自己的明星角色,认为他们就是成功的标杆。事实上,这种上等地位和明星身份可能是我们的囚牢,是他人的成功之路给我们套上的紧箍咒。”而这,也正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产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不是用户数量的增长和技术本身的普遍性。” 技术延伸生命 超越了对“他者”自我中心的认识,在凯文•凯利的思维中,科技就不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而是伴随着生命演化始终的;科技不只是人的产物,不只是工具,而是除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之外的自然的“第七王国”;人也许不可以、也不应当去驾驭科技,而是应该将生命的力量释放到我们所创造的机器中,因为他认为人类的自由并非可以率性而为,而是“选择的自由”。因此,科技想要生命,创造新的奇迹,“科技为我们提供机会去发现自己,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自己”。 当然,凯文•凯利在书中也明言:“我们不是在描绘一组延伸至未来预定的曲线,而是指出这些爆炸式发展的科技趋势的目前方向。” 海德格尔说:“救渡乃植根并发育于技术之本质中。”面对未来生命化的科技,凯文•凯利为我们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最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我(上帝)给了你们自由意志,现在你们为我创造惊喜吧。我们人类的任务,就是给上帝创造惊喜。因此,我们将会制造机器人及其他人工智能机器,它们也将带给我们惊喜”。 技术是生命的延伸,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科技想要拥抱生命,它想要进化、想要秩序、想要充满神奇、充满活力的未来。“让我们设想一下,莫扎特生活的年代钢琴还没有发明出来,或凡•高生活在油画颜料要高价才能买得到的年代。每一天,地球上有众多小孩出生,他们都有很好的天赋,可也许他们借以表达自我的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我们有义务去发明那些尚未被发明的东西。”“让每个人找到合适的技术去展现他们的天赋,这就是技术最积极的意义。” 《科技想要什么》,让我们一起期待:拥抱生命的科技! 作者:叶雷,来源http://www.bookdao.com/article/31786/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豆瓣友邻整合贴 (梦游的松鼠)
- 想对一年后的自己说些什么吗?一年以后我再还给你。 (N.)
- 关于婚姻,很迷茫吗? (Grace)
- 隐秘地自言自语 (梨纱)
- 一个男人角度告诉你如何选择婚姻 (苏仁)